登陆注册
3800900000009

第9章 影响至深的一师生涯(3)

他对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说:刚才我去金盆岭一带实地观察了一下,当地的老百姓也向我介绍了一些情况。据说这股部队有4000多人,100多支枪,但大多是些散兵游勇,再加上又是吃了败仗,正是抱头鼠窜的时候。他们前天早上被南兵从株洲赶出来,退到猴子石,却迟迟不敢进城,看来他们也不了解城里的情况。我们如果搞得恰当,是有可能把这股退军赶走的。

大家忙问如何办法。

毛泽东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只要把从去年就开展训练的学生志愿军组织起来,再动员城里的警察参与战斗,是完全能够击退溃军的。况且这些北洋兵也都是一些贫困人家的子弟,他们和长官并不是一条心的,现在他们又累又饿,如惊弓之鸟,我们有什么可怕的。

大家一听有理,都齐声赞同毛泽东的建议。平日那些刻苦操练的学生志愿军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经过反复的磋商,大家认为这个计划还是有一定风险的。于是全体动员,分头行动,迅速把学生和警察编成3支队伍,学生们手拿木棍,警察则拿有限的真枪。

傍晚时分,3支队伍悄悄地分布在猴子石附近的几个山头。出发的时候,沿途的一些工人和农民也带着铜锣和大鼓陆续参加到行进的队伍中来。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半圆的月亮爬上了东山。人们看到影影绰绰的北洋军的队伍像一条大蛇,胆战心惊地向北移来。

站在山头的毛泽东、张昆弟、罗学瓒等学生领袖见北洋军离伏击的地点不远了,随即命令山头上的警察鸣枪3响,霎时间,满山遍野的灯火一起点燃,工人和农民也敲起了铜锣和大鼓,紧接着,埋伏在前面的警察又是一阵排枪,一场“激战”就这样打响了。

北洋兵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声吓呆了,随即晕头转向地向来的路上奔逃。哪知来路上也有满山的灯火,同学们在铁桶里放的鞭炮更像一阵阵密集的枪向他们打来。正在不知所措时,山上传来喊声:“傅良佐已经逃走了,桂军已经进城,缴枪没事。”不明真相的北洋兵十分心虚,这突然的袭击已使他们无心抵抗,过了片刻,他们就缴械投降了。

人们把这些北洋兵都带到了一师校园的操场上,收缴来的枪支也搬进了学校,堆放了一地。

第二天,由商会出款,被俘虏的北洋兵每人得到3个馒头和4元遣散费,安排他们就地解散回家。

长沙城沸腾了,市民们免去了一场兵灾,人们纷纷地议论,说这是一师的一个后生组织的一场智勇双全的战斗,他可勇敢了,浑身是胆!

许多年后,毛泽东曾饶有兴趣地对友人说:这是我第一次指挥的军事行动哩!

3、组织新民学会

新民学会是中国五四时期发起最早、影响最大的进步社团之一,它对一代追求光明与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有着重要的影响。青年毛泽东为这个团体的发起、创立并使之发展成具有纯洁性、严密性和战斗性的革命团体,倾注了大量心血。

新民学会最早的会员蔡和森。毛泽东进入第一师范以后,参与了不少社会活动。他深深感到,要成就一番事业,单枪匹马是不行的;为了研究学问、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必须结交一批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组成一个坚强的、有革命精神的团体。

毛泽东最早结识的朋友有蔡和森、萧子升、萧子赏、何叔衡、陈昌、张昆弟、罗学瓒、周世钊等十几个人。这些人大都出身贫寒,来自穷乡僻壤,有的还直接参加过体力劳动,对于广大工农群众的苦难生活相当熟悉,因而在学习上比较刻苦,生活上比较俭朴。他们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经常研究治学和做人的道理,讨论个人和国家的前途。但是,毛泽东还是觉得自己交友不广,视野太狭窄,“友不博,则见不广”。由此引出了一张“征友启事”的故事。

1915年,中国的思想界在经历了辛亥革命失败带来的沉闷之后,随着《新青年》的创办,又趋活跃,并掀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在新思想的推动下,新奇事物不断出现。这年秋天,毛泽东也做了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他以“二十八画生”的化名发出了一份“征友启事”,并在一师附小教员陈昌的帮助下,张贴到长沙城的一些学校和城门口。

启事发出后,立即应征者并不多。毛泽东在这年9月27日给萧子升的信中说到:“近以友不博,则见不广;少年学问寡成,壮岁事功难立,乃发内宣,所以效嘤鸣而求友声,至今数日,应者尚寡。兹附上一纸,贵校有贤者,可以介绍。”

《西行漫记》中这样记载,毛泽东说:“我心情豁然开朗,需要结交几个亲密伙伴,有一天,我在长沙的一份报纸上登了一则广告,邀请有志于爱国的人与我联系,我指定要那些坚强、有决心、准备为国捐躯的人。响应我这则广告的有三个半人。一个是罗章龙,他后来参加了共产党,但以后又背离了;另两个青年后来都成了极端的反动派。这‘半个’响应来自一个态度不明朗的青年李立三。他听了我说的话,没有作任何明确的建议就走了,我们的友谊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罗章龙当时是湖南长沙第一联合中学的学生,后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三大”和“五大”都当选为中央委员,后来因为搞分裂而被开除出党。以后在河南大学、西北大学、湖南大学当教授。“文化大革命”以后,他担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全国政协委员。

他曾回忆说:“在我校会客室外,偶然发现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启事是用八裁湘纸油印的,有几百字,古典文体,书写用兰亭贴体,很像润之后来写诗词的字体。启事大意是要征求志同道合的朋友,启事原来有句云:‘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从内容上看,启事是经过考虑的,不是随便写的。看了启事,我觉得在当年,这是一种不平凡的举动……按着启事内容、地址,我写了一封古典文的信。信的大意是:看见启示非常感动,希望能见面,约定时间和地点,我们谈话。信末署名纵宇一郎……我的信从邮局发出后的三四天,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回信。他在信里引用了《庄子》上的两句话:‘空谷足音,跫然色喜。’意思是说,发出启示得到了回音,心里很高兴。信里约好星期日上午到定王台湖南图书馆见面,来时手持报纸为记。后来,我们按约见面,整整谈了三个小时。毛泽东表示:‘我们谈得很好,愿结管鲍之谊,以后要常见面。’”

罗章龙还把他的朋友李立三介绍给毛泽东。两人见面时,毛泽东亲切地和他握手,表示欢迎。接着就滔滔不绝地对李立三讲起国家大事和自己对读书修身的看法。然而,李立三听完毛泽东的讲话后,什么也没有表示就告辞了。后来李立三解释说:当时我才16岁,又刚从小县城来到长沙读书,见识少,一下子说不清楚毛泽东讲的那么多问题,所以就成了毛泽东的“半个”朋友。

《征友启事》发出3年之后,毛泽东的周围团结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他们热切追求新思想、新文化,其中大多数人是受了杨昌济的影响,有着“奋斗和向上的人生观”。正如毛泽东后来对斯诺说的:“这是一小群态度严肃的人。无暇谈论琐事。他们所说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一个目的。他们无暇谈情说爱和‘浪漫’,认为时局危机,迫切需要知识,而顾不上谈论女人和个人私事。……我和我的朋友只愿谈大事——人的本质、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和宇宙!”

在以民主与科学为主旨的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经常聚会,就“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的问题,不断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从1915年到1917年冬,这样的讨论达百余次之多。在反复的讨论中,毛泽东逐渐认识到要“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就有必要建立一个更严密的组织,于是,他提议组织学会,并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1919年11月,毛泽东与新民学会会员在长沙周南女校合影。从1917年冬天起,毛泽东与蔡和森、萧子升等人分头深入到省立一师、楚怡小学、第一联合中学、修业小学、周南女子中学等学校,暗中物色会员,很快联系了一批进步青年,形成了组织团体的基本队伍。接着,毛泽东和邹鼎丞负责起草学会章程。

1918年4月14日,是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萧子升、萧子赏、何叔衡、陈绍休、罗章龙、毛泽东、邹鼎丞、张昆弟、陈叔农、叶兆祯、罗学瓒、邹蕴真、周明谛等,在蔡和森家集中,由毛泽东介绍学会的筹备情况。他说:“发起组织这个学会,酝酿时间很长。为什么要组织学会,发起诸人的意思其实很简单。首先,大家都觉得自己品性要改造,学问要进步,因此求友互助之心迫切;其次,当前国内的新思想和新文化已经发起,旧思想、旧伦理与旧文学,在诸位腹中已一扫而空,使大家都觉得静的生活与孤独的生活之无聊,引发了对动的生活和团体生活之追求;第三,在座诸位对杨怀中先生所奋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观之教诲念念不忘,决心身体力行。不知这几条是否能反映大家的想法?”

蔡和森大声附和:“润之兄所谈的这几条,正是我们之所以结成团体的原因。”其他与会者也纷纷表示赞同。

毛泽东又谈到学会名称问题,他说:“我们这个团体,最初拟名为新学会,意即在筚路褴褛,以启山林的时代,我们要共同学习和宣传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子升兄则建议改为新民会。”

“是啊!”萧子升接着向大家解释说:“梁启超先生取《大学》新民主义,创办了《新民丛报》,发表了《新民说》,他认为中国积弱不振,是由于人民没有爱国心,没有自治力,因此,必须把‘新民’当作今日中国第一急务。我认为,梁先生之论颇有道理,所以主张我们的学会取名新民会,以提高和增强民德、民智、民力,走自新、自救、自立的道路为学会的奋斗目标。”

萧子升的话引得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教育国民,使其日新其德,新民会好!”有的说“我们都处在修学储能时代,个人的品性要改造,学问要进步,叫新学会更贴切。”

邹鼎丞发言了:“新学会、新民会各有道理,润之、子升已作商量,合二为一,就叫新民学会。”大家一听,齐声叫好,“新民学会”这个名称就这么被确定下来了。

接着,毛泽东将起草后的会章逐条宣读、解释,大家各抒己见,共同对会章内容进行增删、修改,并逐条表决,最终形成了11条明确、简洁、可行的新民学会会章。会章规定,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性,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会员必须遵守“不虚伪,不懒惰,不浪费,不赌博,不狎妓”5条纪律,如有行为不正或故意违反会章者,经多数会员决议,令其出会。

最后,大家一致推举萧子升为学会总干事,毛泽东、陈书农为干事。学会有70到80名会员,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了中国共产主义和中国革命史上的有名人物。罗迈(李维汉)、夏曦、何叔衡、郭亮、萧子升、蔡和森、萧铮等。从此一个由自愿救国救民的青年知识分子集合而成,有组织、有纪律、生机勃勃的进步团体诞生了。

三、影响他一生的几位老师

1、“如婴儿之得慈母”

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毛泽东深得几位老师关照,毛泽东也是终身难忘。

1913年,黎锦熙受聘到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担任历史教师,在毛泽东所在的班级——预科第一班教历史课。在这里,他受到了毛泽东等学生的尊崇。黎锦熙,1890年2月2日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晓雾镇石潭坝,即今天的湘潭市湘潭县长塘乡。

黎锦熙只比毛泽东大3岁,两个年龄相仿,加之又是湘潭小同乡,彼此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所以,他们虽为师生,却很快建立起朋友般的情谊。

1914年,湖南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后,黎锦熙仍任历史教师。他与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等组织“宏文图书编译社”,他任主任,编辑中小学各科教材;又附办刊物《公言》,发表正义舆论,抨击教育弊政,极力鼓吹新学,并以1/3的篇幅报导当时正在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引人注意。毛泽东也对此很有兴趣,时常帮黎先生抄写文稿。

对这段史实,黎锦熙后来以欣慰和略带幽默的口吻说过:他办报刊时,有三个青年学生帮他抄过文稿。一个是不问文稿的内容,什么都照抄;一个是凡见到文稿中有问题,总要提出来,并有代为润色的时候;一个是看到他不同意的文稿,干脆就不代抄。这三个青年对待抄写文稿的态度不同,后来各自的成就也不一样。第二位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那就是田汉。第一位默默无闻了,第三位成了伟大的人物。这第一位、第三位他不便说出来,但私下对家人透露,第三位抄写文稿的人,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的衣着朴素也是出了名的。初入师范时,学校里发了一套青色呢制服,他一直穿到毕业。衣袖裤管磨破了,颜色褪了,他还是缝缝补补,穿了又穿。他的被褥是湖南一般农民用的蓝棉大布套被,没有枕头,则以书代枕。他惟一比较体面的衣服是一件褪了色的发布长衫,一年四季常穿,不同的是冬季穿时里面加些旧衣裤,夏天穿时则把它减去。因此,一些同学跟他开玩笑说:“毛润之的‘算术’学得好——冬天用加法,夏天用减法。”

那个时代的先生,受封建思想观念影响较深,多以衣帽取人,对那些衣衫寒酸、出身劳动人民家庭的子弟,常常冷眼相看。黎锦熙则不然,不仅未因毛泽东的艰苦朴素而瞧不起他,相反更看重他,在交往中主动摒弃师生之别,将毛泽东引以为最知己的朋友。黎锦熙的图样法、纲目排列法,使毛泽东受益匪浅。早年在一师读书时,他运用这种方法阅读、理解了许多人一生都难以读完、读通的“经史子集”,为他日后成就一番大事业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功底。成为新中国的最高领导者以后,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运用这种方法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图样领导艺术。大到中国革命或建设的总体构想(总图样),小到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的规划和设计(分图样),毛泽东总是事先用铅笔在纸上勾勒出来,经过周密的调查、分析和论证后,才形成决议和文件。这种具体多样、缜密精妙的“图样法”,成为他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得心应手的工具。他也因善于绘制出众多极其成功的“图样”而着称于世。

在治学上,黎锦熙生平最服膺两个字,一是勤,一是恒。而两字当中“恒”字更重要。他常对毛泽东说,世人多是“勤于始而怠于终”,所以无所成。他从青年时代就认定,这两个字缺一不可,并且一生身体力行。写日记,他一记就是70多年,从未间断;搞语言,一搞也是70多年,全力以赴;办教育更是这样,21岁开始做教育工作,一做几乎又是70多年。恒心、毅力加上科学精神,和注重实践与不断前进,是他有所成就、有所贡献的几个重要因素。毛泽东在这方面也受到他的深刻影响,在一师读书时,他就写过“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的著名对联,以此提倡“持之以恒”的学风。

同类推荐
  • 郑子瑜传稿

    郑子瑜传稿

    本书记录和评论了郑子瑜一生坎坷的经历以及对华夏学术诸多方面的原创性贡献。全书共六章。
  • 梁启超传记五种

    梁启超传记五种

    本书收录了《管子传》、《王荆公传》、《袁崇焕传》、《南海康先生传》、《殉难六烈士传》。
  •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记忆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价值体系的少年和青年的时代。这是年华方富的时光,它充满细想与追求,它赋予浪漫与神奇。不管它是美好的还是苦楚的,也不管它是多彩的还是平淡的,它是自己生命年轮最重要、最可珍贵的部分,它是人生旅程的起点。
  • 移居永靖之孔子后裔的历史与现状

    移居永靖之孔子后裔的历史与现状

    本书总共五章:移居永靖之孔子后裔的历史与现状、孔氏行辈与家谱、祭孔子文、黄河三峡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总体规划设计简介等。
  •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1)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魂归华夏

    魂归华夏

    盘古、女娲、伏羲、神农……你可曾记得华夏的万古始祖?耶和华、宙斯、大梵天……当华夏面临危机之时,你可愿抛头颅、洒热血,与始祖一起护我华夏!五位天选之人,茫茫天道,能否为华夏留下一线生机?在大战之后,我们高唱“万古华夏,神魂不灭!”盘古、女娲、伏羲、神农……你可曾记得华夏的万古始祖?耶和华、宙斯、大梵天……当华夏面临危机之时,你可愿抛头颅、洒热血,与始祖一起护我华夏!五位天选之人,茫茫天道,能否为华夏留下一线生机?在大战之后,我们高唱“万古华夏,神魂不灭!”
  • 宠婚9999次:总统老公药别停

    宠婚9999次:总统老公药别停

    一朝穿越重生成贫民女,逆袭上位总统夫人!她愕然;怀孕后,更如遭晴天霹雳!他叛国为王,权势滔天,果断杀伐;她却只想逃之夭夭!“你到底想要什么,连总统都给不了你?”他雍容冷笑。“在我身边你就这么不情愿?”她忍无可忍咆哮,“九天九夜没完没了!我只吃了他一块蛋糕而已,你就只会欺负我!”他宠溺拥她入怀,“乖,不要炫耀!”本文1V1,男女主身心干净,强攻强宠,绝非善类,快节奏,不矫情,欢迎跳坑!
  • 七灵劫:神医灵巫异世行

    七灵劫:神医灵巫异世行

    一次神秘任务,一次未知历练,将灵巫族少女赵羽曦带到一个未知的世界,灵气、武力,一个和地球相似的世界。灵魂赋于三大家族赵家的白痴七小姐身上的赵羽曦,却发现那个神秘任务是预谋已久的。那个神秘的任务到底是什么,任务的背后是阴谋还是什么?待一切浮出水面,羽曦要面对的将要是什么?最亲的人,敌对的人,竟…一段过往,上一代的恩怨,将由他们去承担。
  • 北宋诸侯

    北宋诸侯

    历史,因为某个特定人物的出现而偏离原来的轨迹,也因为某件特定的事而彻底改变它原有的方向.赵枢——北理工大三考研党,莫名其妙一觉醒来便摇身一变成为大宋建安郡王。历史的车轮恰恰将近众所周知的靖康之变,本打算过花前月下,妻妾成群的生活,一个小人物能改变这个走向吗?
  • 风域神州

    风域神州

    地球秦风,携着天命卡和双天赋进入另一个世界。这是个半系统世界,这里种族林立,知道什么是厄迦族吗?巴洛克人听过没?米尔菲人呢?那你肯定不知道阿鲁鲁人!秦风为了寻找自己的父母,踏上了这片大陆,在数据源神的操控下,完成一个个任务,进入一个个险地,躲避一个个追杀,利用自己的高天赋,一步步踏上这片世界的巅峰。秦风牵着一头毛驴魂兽,意淫道:“你说,把这只魂兽带到地球去,会不会很好卖?”
  • 青瞳

    青瞳

    青瞳,这个名字很多时候都被我记起,连着记忆,带着疼痛,汹涌澎湃的把我包围。第一次见到青瞳,他在阳台上弹吉他,眼神寂寞苍凉,像那个喝了醉生梦死的东邪。他轻唱,歌音如一片响雷,声声的响在我的世界。一开始,我就知道这是一次畸形的倾慕,可是却像陷入泥潭般越陷越深。
  • 龙枪天征

    龙枪天征

    主角不是一个好人,主角也不会扮猪吃老虎。没有种马,只有交易,没有女人倒贴,只有卑鄙无耻的占有。没有所谓的爽点,没有白痴宝宝万能爷爷。不会虐主,也不会吊打反派。因为主角就是反派。此书口味极重,小清新退散。就这样吧,自娱自乐的作品。喜欢看就看,不喜欢左转不送。
  • 英雄联盟之放逐

    英雄联盟之放逐

    LOL英雄因调查某事穿越到现代所展开的一系类事情
  • 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

    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农女锦绣之将门宠妻

    农女锦绣之将门宠妻

    老天爷,她只是辞职,不是找死。更不想穿越啊。李锦绣怒指老天,滚粗!咔嚓,一道响雷,打在李清兰的脚边。吓的她连滚带爬的往屋跑,呜呜,贼老天,她错了。再也不骂您老人家了。小小设计师穿成农家女,种田买地,发家致富,顺便拐个将军生娃娃。睁开眼来,欲哭断肠。家徒四壁,爹懦娘哑。祖母欺人,伯婶贼精儿。弟妹两只,瘦骨嶙峋。努力发奋,赚钱养家。教养弟妹,孝顺父母。一家和美,其乐融融。救个帅哥,全村遭祸。被诬灾星,亲人贪财。里长赶人。全家远去,织锦作画,剪衣作裳。努力发家赚钱忙。哎哎,赶问一声小将军,您忙来跑去为哪桩?小将军一挑眉,没看到爷忙着娶媳妇?娶得美娇娘,将军忙断肠。累么?小将军一瞪眼,小爷乐意!(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