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7600000017

第17章 文化选择(4)

危惧之因在内不在外,在己不在人。这是康有为分析战败形势得出的一条基本结论。所以,问题并不在于如何抱怨中国的积弱和恐惧西方的强大,而在于具体认识积弱与强盛的原因。唯有如此,才能寻到致富致强之策,以摆脱亡国亡种和被瓜分的危险境地。正是由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现实危机感出发,康有为开始了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和思考,同时又引导他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反省。

康有为虽然也从外在方面发现中西方强盛与积弱之不同,但是,康有为对中西文化不同的考察与理解超出前人的地方却在于他能从统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殊异根源等方面,即从比较深的层面上对中西文化进行体认,反映了他在文化比较上的深刻性和系统性。

康有为早在《上清帝第二书》中就指出:“泰西之所富强,不在炮械军器,而在穷理劝学。”说明他是反对洋务派那种本末、体用相割裂的认知方法的。那么,从本未统一的观点看,中西有什么不同呢?康有为经过考察后指出,两者“本末绝异有二焉:一曰势,一曰俗”。

所谓“势”的绝异,是指统治方式的不同;所谓“俗”

的绝异,指的则是人际关系以及风俗的差别。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康有为指出:

中国自三代以来,为一统之国,地既广袤,君亦日尊,以一君核万里地之,而又自私之,长驾远驭,势所有限,其为法也守,其为治也疏,听民之自治泰西自罗马之后,散为列国,争雄竞长,地小则精神易及,争雄则人有愤心,君虚己而下士,士尚气而竞功,下情近而易达,法变而日新,此势之绝异也。

康有为描绘的中国一统之国的“势”,正是君权至上的专制主义的景况,所谓“一君核万里地之,而又自私之”

的情况,又正是传统那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社会的另一种说法。然而由于地广土远,鞭长莫及,所以在统治上又出现了“其为治也疏,听民之自治”的状态。这正是中国农业社会的一盘散沙的生动刻画。而西方则不然,它的统治特点是“君虚己而下士,士尚气而竞功”。这样,由于这种社会建立在“人有自主之权”的基础之上,所以,它便构成“法变而日新”的法治社会。以“尊君”为特色的“一统之国”与以“下士”为前提的法治社会的差别,反映的正是中西文化“势”的绝异。

“势”的绝异带来“俗”的不同,这种“俗”的不同,首先反映在社会的上下关系之中。康有为认为这是西方致强的基本因素。他指出:“今泰西之言治道,可谓盛矣,其美处在下情能达。”而中国却不然,中国的情况恰恰是不能通:“同此兴作(按指富国养民之法),并为至法,外夷行之而致效,中国行之而益弊者,皆上下隔塞,民情不通所致也。”“中国大病,首在壅塞。”

然而,这种反映中西俗异的上下关系的“通”与“塞”的差别,却是以中西社会不同的秩序规范为基础和前提的,这种不同的秩序规范,表现为“平等”与“尊卑”的殊异。

在西方,“君民有平等之俗”,男女同业,“无有别议”。

如国家有事,不能君主一人专断,而必须由代表他们意愿的议院来决定,“以为不可则变之,一切与民共之”。在康有为看来,“平等”之俗是非常合理的:“人类平等是几何公理惟以平等之意,用之可矣。”而“君臣一伦,亦全从人立之法而出,有人立法,然后有君臣。今此法权归于众,所谓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者也,最有益于人道矣”。

但中国传统社会的秩序规范则不然,康有为指出:“中国之俗,尊君卑臣,重男轻女,崇良抑贱,所谓义也。”在这种规范化的秩序里,君主“尊存其国”,凌驾于万民之上,而臣属则“跪服畏威而不敢言”。男子可以得“数十之姬妾”而妇人“不得有二夫”。尊卑之俗,实异泰西。这种情况,进一步加深了“上下隔塞,民情不通”,“夫以一省千里之地,而惟督抚一二人仅通章奏,以百僚士庶之众,而惟枢轴三五人日见颜。然且堂廉迥隔,大臣畏谨而不敢尽言,大臣小臣又相隔绝,如浮屠百级,级级难通,广厦门竿间,重重并隔”。

除了从本末的角度看,中西方存在着“势”与俗“的绝异外,康有为还从文化的深层系统即价值观念方面分析了中西之别。他指出:“泰西之教,所谓尊贤而尚功,故如齐之功利而能强。”而“中国之教,所谓亲亲而尚仁,故如鲁之并礼而日弱”。“尊贤而尚功”的价值观带来的是用人举能、启智劝学乃至创造日新,如“其君相之于一士一民,皆思用之,故养护之意,多而防制之意少;其士民之于其君其国,皆能亲之,故有情而必通,有才而必用;其国人之精神议论,咸注意于邻封,有良法新制,必思步武而争胜之。

有外交内攻,必思离散而窥伺之”;如:“君相所激励,师有所讲求,事无大小,皆求新便”。凡能在学理上发“从古未创之说”者,皆赏以高第;有制新器发“从古未有之巧”

者,皆予以厚币功牌;有觅寻得新地“为人迹所未辟”身任大工“为生民所利赖”者,予以世爵。正因为鼓励发明创造,所以西方社会人人日思机智,智慧日开,社会机器制造日繁,国家民族日强。这一切,正是在“尚功”的氛围中追求智字的结果:“故以薄枝粗器之微,而为天下政教之大,人皆惊洋人气象之强、创造之奇,而推所自来,皆由立爵赏以劝智学为之。”所以,与“尊贤而尚功”相联系,“重智”成为西方价值观念的又一内容。

与西方不同,在中国,“亲亲而尚仁”的价值观导致的却是“守旧从昧”而“安怠不进”的后果。康有为指出,由于中国吏治一直是“亲亲七八分”,所以必然与选贤与能相反,是用人唯亲,而无知人之明。由于“尚仁”,造成了“崇古”,所以“中国几千年来皆守旧理”,“有温故而无知新”。与西方人治学以创新不同,中国人读书是为了做官,于是“天下士人千亿,穹力敝命,白首赶之”。在这种情况下,导致的只能是守旧从昧冥顽不化:“贤者心思智虑,无非一统之旧说;愚者骄倨自喜,实便其尸位之私图。有以分裂之说来告者,傲然不信也;有以侵权之谋密闻者,瞢然不察也;语新法之可以兴利,则目真目而诘难;语变法之可以自强,则掩耳而走避;老吏舞文,称历朝之成法,悚然听之者,盖十而六七矣;迂儒帖括,诩正学之昌言,瞿然从之者,又十而八九矣,无一事能究其本原,无一法能穷其利弊,即聋从昧,国皆失目。”大概康有为有感于当时外患日殷、民族灾重的危局下国人却仍“即聋从昧,国皆失目”

的景况,所以当他写出上述中西“重智”与“从昧”的价值观的差异时,其抑扬之态是溢于言表的。

不仅如此,中西的不同还表现在“静”与“动”的差别上。康有为曾在《为推行新政,请御门誓众,开制度局,以统筹大局,革旧图新,以救时艰》的奏折中分析道:“夫治一统之世以静,镇止民心,使少知,寡欲而不乱;治竞长之世以动,务使民心发扬,争新竞智,而后百事皆举。故国强,治一统之世以隔,令层级繁多,堂阶尊严,然后威令行;治竞长之世以通,通上下之情,通君臣之分。通心思,通耳目,通身体。咸令无阻阂,而后血脉流注而能强。治一统之世以散,使民不相往来,耕田凿井,不识不知;治竞长之世以聚,令人人会合讲求。然后见闻广,心思扩,有才可用,治一统之世以防弊,务在防民,而互相牵制;治竞长之世以兴利,务在率作兴孕,以利用成务。”

不管中西文化在外在表现上是如何分野之大分歧之多,但都要受其各自价值观的制约。而康有为所谓西方主“动”、中国主“静”的判定,也只是来自对中西“尚仁”

与“重智”的区别的理解。中国有“知者动,仁者静”的价值观念,所以,中国“尚仁”也自然要主“静”,而西方“尚功”、“重智”也当然会“主动”了。“动”与“静”的分野,才带来“通”、“聚”、“兴利”和“隔”、“散”、“防弊”的差异。这种情况,说明中西方在价值观上不仅是不同的,甚或是对立的。它犹若方之东西、色之黑白、天之晴雨,“毫不发同,冰炭相反”。而这种冰炭相反的悬隔性质,既反映出中西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又表现出中西文化物质的差别。用康有为的话说,这种差别,就是“动”与“静”。用“动”和“静”来概括中西文化的差别,说明康氏当时已经开始从总体和宏观角度来把握中西文化问题了。而这一点,直到五四时代,才又一次被李大钊等人重新提出,可见康有为当时对中西两类异质文化的认识,的确达到了相当高的抽象水平。

何以会形成以“亲亲而尚仁”、“从昧”为价值观的“一统之世”的中国文化和以“尊贤而尚功”、“重智”为价值观的“竞长之世”的西方文化呢?就是说,这种主“静”的中国文化与主“动”的西方文化的形成根据是什么呢?康有为的回答是,它是地理环境使然的。

在康有为看来,地理环境在文化发生论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分析说,西方的地理环境特点是“散”。而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则是“敛”。在西方,“山川之散极矣,地中海角,四方之间,其山亦然”。散的地理特征,不仅使西方“古今常为列国,即偶成一统,未几而散为列国焉”。

而且,它在客观上造成了“出外”开放的文化发展机制:

“散者、辟者、仁者。皆荡而出外之意”。但是在中国,却是“天之营中国也,自昆仑发脉以来,地势东趋,江河东流,北自天山分脉,南行为祁连、太行,东走医无闾门,绕而为泰山南聚自岷山,川黔、闽、粤而环抱于江、浙,前则高丽、日本,横为案焉,后则藏地重岭作获,雅鲁藏布江分印度、中国之界,龙沙江、槟榔江为潞江汇为一重,澜沧为第二重,雅龙、金沙为三重,皆万数千里,横亘南北,独流无支,在川、藏千里内横水横岭重重护之。崇山树其域,大海面其前,逼隘褊促于数千里间,欲稍舒张而无地矣”。

这种“敛”的地理特征,不仅使中国“气无自出”,使中国古今常一统,而且在客观上造成“入内”封闭的文化发展机制“敛者、专者、义者,皆引而入内之意”。“散”的地理环境,使西方文化在开放机制中与其他文化互相激荡融汇而获致发展,由此形成了“动”的文化,形成“并争”

的世俗;“敛”的地理环境则导致中国文化在封闭的机制中与他类文化相互隔离并构成自我繁衍的温床,由此酿就了“静”的文化,形成“一统”的局面。而“并争”与“一统”差迟,又使得中西方立国之本大相径庭:“凡一统之世,必以农主国,可靖民心”,而“并争之世,必以商立国,可侔敌利,易之则困敝矣”。

这样,康有为便从“势”、“俗”的绝异,到“仁”、“功”的分野,又至地理上“散”、“敛”的差别和“农”、“商”的不同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考察比较了中西文化的区别,揭示出两者之间“毫发不同,冰炭相反”的文化悬隔性质。康氏的比较是下了功夫的,系统的,也是深入的。在康氏之前,似乎还没有人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康有为所以会对中西文化发生如此浓烈的兴趣,实出自外强日逼的忧患意识;而他所以能在中西文化的理解上超出前人,又实得力于他在接受西学洗礼中所获致的新观念。这种新的观念,就是以进化论为基干的历史观。

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应“顺天乡试”不中,他已经有了“世界开新建进化”的初步意识。后来在返回途中,路经上海,又接触到各种西学书籍。他大喜欲狂,经过钻研,他逐步获得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新的观念。进化论的历史观就是在这基础上确立的,他曾系统地表述这一思想说:

孔子之道,有三统三世,此盖籍三统以明三世,因推三世而及百世也。夏殷周者,三统递嬗,各有因京损益,观三代之变,则百世之变可知也。人类进化,皆有定位。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立而渐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臣而渐为立宪,由立宪而渐为共和,由独人而渐为夫妇,由夫妇而渐定父子,由父子而兼锡尔类,由锡类而渐为大同,于是复为独人。盖日据乱进为升平,升平进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孔子之为春秋,张为三世。据乱世则内其国而外诸夏。升平世则内诸夏外夷狄。太平世则远近大小若一。盖推进化之理而为之,孔子生当据乱之世。今者大地既通,欧美大变,盖进至升平之世矣。异日大地大小远近如一,国土即尽,种类不分,风化齐同,则如一而太平矣。孔子已预知之。

看来,康有为对“三”这个数字极为推崇。历史不但分成若干个以“三”为单元的阶段。而且这些单元阶段内的关系是不断进化的。这种进化相对于整个人类来讲,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人类进化,皆有定位”,充满了秩序感和依次性。而且它也是普遍的:“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这种进化的普遍性特征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出来。假如从宏观着眼,是“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从国家政体演进角度看是“独立——酋长——君臣”和“君臣——立宪——共和”;从人际关系规范来考察是“独人——夫妇与父子——锡类”;而从价值观念的嬗变来看,则又是“仁义——智”。如此等等。但无论如何,人类发展进化的总趋势,却是“如一而太平矣”。康有为由此构造了他的独特的进化论历史观,并由此又形成他那独有的平等观念、人权观念以及人道博爱观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康有为确立自己这一套有别于中国传统的新思想、新观念的时候,当他用这种从西学中借来的新思想、新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抗衡的时候,他并没有直接将其与传统对立起来。恰恰相反,康有为依赖自己训练有素的国学根底,首先将中学作一番新的考辨和诠释,然后又将西学的新观念混杂其中,使本来矛盾的中西学,在如此这般的通融之后,获得了崭新的面貌。

这种做法用梁启超的话来说,是“不中不西、即中即西”。

而实际上是以“托古改制”的方式构造成康有为的新思想观念,这便成为康氏文化选择的特有品格。

这在康有为的思想中到处可见。如他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了历史进化的必然性和因时改法的必要合理性:

孔子之法,务在固时,当草昧乱世,教化未致,而行太平之制,必生大害。当升平而仍守据乱,亦生大害也。譬之今当升平之时,应发自主自立之义,公议立宪之事,若不改法,则大乱生。

他将“人人平等”的原则与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

的思想相附会,并且大加发挥:

尧舜与人人平等相同,此乃孟子明人人当自立,人人皆平等,乃太平大同世之极。

他还将“天赋人权”的近代意识与孔子的思想相沟通,说什么:

《谷梁传》述孔子之大义曰,人非天不生,非父不生,非母不生。故谓天之子也可,谓母之子也可实则凡人天之子也。全世界人,欲至大同之世,太平之境乎,在明男女平等,各自独立始矣,此天予人之权也。

理解康有为这一“托古改制”的文化选择方式的至关重要性,不仅在于认识他在国粹主义浓厚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宣传近代新意识的机智特点,更为重要的,是明白他融汇中西方文化的努力是在怎么样的机制下进行的。康有为借助古代的亡灵,实际上宣传了维新的新思想,导演了超出“中体西用”窠臼的文化选择场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使他较前辈们更系统地区别了中西文化的殊异,而且确立了不同的传统文化价值的近代文化意识体系。于是,这种新型的文化意识,又成为他借以分辨文化特征和进行文化选择的新参照系。

同类推荐
  • 战国七雄的纷争

    战国七雄的纷争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分别为齐、楚、韩、赵、魏、燕、秦,合称为“战国七雄”。
  •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文艺青年穿越北宋庆历年间,建银庄,开矿山,励精图治;抗西贼,惩辽蛮,波澜壮阔。看强宋如何从他手中崛起。这里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这里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晏殊,这里有敢对着仁宗皇帝喷口水的包黑子,这里有头角峥嵘的王安石。
  • 宋江大传

    宋江大传

    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招安还是造反?愚忠之人还是不屈斗士?历史系本科生魂游北宋,附体宋江,为你们演绎一个不一样的全新宋江。且看他:龙蟠青州、兵起京东、争雄两淮、河济悲歌、席卷江浙、鏖战京畿、北伐河朔、南收荆广、直捣黄龙、兵压关陇、川蜀葬宋、扬威西土。
  • 霸道庄主

    霸道庄主

    莫名其妙穿越到一个陌生时空,没有万人敌的高强武力值,也没有惊天动地的绝世文采。无奈只能沦为一个农民。玉佩空间在手,农民也疯狂。
  • 三国情殇

    三国情殇

    三个精英,不同的时代,演绎同一主题——情殇。东汉巨枭林殇,拥有家财万贯,权力通天,却也免不了情殇一世的结局。春秋时期紫殇,心魔成尸,仗剑成仙,心中始终有疤痕。异界至尊司马文昌,傲视群雄,唯我独尊,最后殉情,坐化彼岸之花,守护佳人生生世世。架空历史本无过,过在心有情!情字伤人,然这便是人生!
热门推荐
  • 给孩子们看的防灾避险故事

    给孩子们看的防灾避险故事

    为灾害篇主要包含空中灾难,海上冤魂,地底噩梦,可怕大火等十一篇,另有机场巨灾,飞来横祸,空中噩梦等故事。自然灾害篇主要包含大地震撼,烈焰冲天,海滩灾难,暴雨肆虐等十一篇,另有“敲”出来的地震,可怕的噩梦,逃生经验等故事。
  • “路克”带你环游世界(全集)

    “路克”带你环游世界(全集)

    《爱尔兰北西行:春山半是云》设定用一周假期,来周游爱尔兰岛的西部和北部。《浮游夏威夷:海天共蔚蓝》为读者提供畅游夏威夷主要岛屿的方式,以及享受最舒适假期的建议和最新资讯。《混沌浮山南:尼泊尔秘境》为图文并茂的尼泊尔游记,涵盖加德满都、帕坦、巴克塔普尔、博克拉、奇特旺等重要目的地的旅行记录。《浪漫夏威夷:海鸥带诗飞》选取夏威夷十座最梦幻婚礼殿堂、十种最浪漫的夏威夷时光、十家最美丽的餐厅、十家最舒适的酒店、十段蜜月旅程、十佳购物场所,为你打造一场无与伦比的夏威夷婚礼之旅。《西风裁翡翠:爱尔兰中南行》为读者提供了如何利用一周的时间在爱尔兰中南部进行深度旅游的独特线路。
  • 浑城往事

    浑城往事

    我想要写一个故事,即使这个故事粗浅而缺少阅历。这个故事从不会直接地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它希望你会认同一个自我的我,也会认同一个如此般的你自己。如果你读完我的故事,希望远眺人生道路时,你的心野能更开阔些……微博@闷热的红烧肉
  • 晓思量莫失凉

    晓思量莫失凉

    那是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来的时候一杯温热的白开水和光影里他的样子左晓失神近乎十年的时光他们经历过的错过的开心的伤痛的陆凉揉了揉她的头发举着水杯让她喝水水温温的他突然倒在她身旁再睡一会吻了她的额头她闭了眼因为害怕眼泪流出来这样的场景她想了十年记得第一次陪他坐公交他那么高她侧了头只靠在他的胳膊上又看见他白色的衬衫害怕自己的妆弄脏了他的衣服头往后靠了靠搭在坐背上太累了惊醒的时候发现他侧着头看自己平静地深邃的像是在沉思又像是只是单纯地看她。
  • 神仙有本难念经

    神仙有本难念经

    上古神君凤九羽,劫麒麟小帝君杀龙族太子,又因其死惹的三族混战山河破碎,生灵十不存一,诸多上古神兽消亡,终结了上古时代。重生之后的凤九羽笑笑:这锅,我不背。
  •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是一本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大视角、内容丰富的作品,涉及晚清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语言文字、家庭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商业等方面,是近代西方人观察中国的代表性著作。美国外交官何天爵结合十几年亲身经历,勾勒出了晚清中国社会全景,精辟地分析了中国人的特性。
  • 三世桃花:吾名颜逝

    三世桃花:吾名颜逝

    东山月空悬,白鹭起水寒,山间不祥人,江湖人落墨,李氏子云笙,神秘白衣人。公元901年,20年轮事,她乃故事中人,他是故事操纵者,事发出乎意料时,为时已晚。“汝可后悔?”“颜逝不曾。”“为何?”“20年期已到,颜逝命已至,天命不可改,大仇已报,只是恩情罢...颜逝来生再报。”“罢也......”最后她自焚火海,却无人找到她的尸首,正如传说:不祥子,死无踪。
  • 魔尊的小仙后

    魔尊的小仙后

    她,是仙界唯一的女上仙,一朝被人踹,跌进轮回池。投胎转世后,变成了5、6岁的小小萝莉。他,是魔界人人惧怕的魔尊,最喜欢吸收比他弱小的仙人的仙气。那天‘狩猎’时,一时玩心大发,把身为小萝莉的她带进了魔界,开启了宠溺模式,而她,则开启了被‘摧残’,无自由的模式。“卿哥哥,放我出去玩儿!”某女趴在某男怀里撒娇卖萌。“小可爱,你知道,那是不可能的。”魔尊大大笑的很妖孽,对着某女使出美男计。“小可爱?你已经换了几个昵称了?我说过,我叫夏冰玥,是冰玥上仙!”某女不高兴了,什么小可爱,她明明有名字的好吧!某男一个翻身,将某女压在身下,对着她的耳朵呼气,“不管你是谁,你都是我的小东西......”
  • 诛天武尊

    诛天武尊

    本是部落中的第一天才,却被人陷害废去了一身的修为,然而方天却因祸得福,得到了一种另类的修炼方法。听过吸收天地灵气去修炼,可你知道能够通过犯贱去修炼吗?
  • 爱在三界外

    爱在三界外

    说我是鬼,不对,因为我变异了。咱不是人也不是鬼咱千年前可是地府的花仙。下地府。上天宫谁挡谁死。穿时空,回现在,无所不能。戏弄蜘蛛精,灌装孟婆汤,血洗仙妖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