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7600000020

第20章 文化选择(7)

其三,摒弃“忠君”之旧道德,树立“忠国”之新品质。在传统文化需要更新的新旧潮流冲突之际,许多人感到无所适从。针对一些人要一古脑儿地抛弃传统旧道德的思想,孙中山很不以为然,认为“排斥旧道德,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不知道我们固有的东西,如果是好的,当然要保存,不好的才可以放弃”。例如他对传统道德中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态度就是这样,他说:“这种特别好的道德,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我们以后对于这种精神不但是要保存,并且要发扬光大,然后我们民族的地位才可以恢复。”但是,孙中山又不是一味地全盘保留,而是有批判地加以改造,为我所用。例如对待“忠”的问题,孙中山就非常反对“忠君”,他对帝王观念深恶痛绝,指陈专制帝王作威,“遂成君臣主义,立为三纲之一,以束缚人心,此中国政治之所以不能进化也”。所以“忠君”思想一定要除去。但是“忠”的形式却可以保留。他将“忠”的形式中注入新的内容,解释成为一种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感,他说:我们“不忠于君,要忠于国,要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还如他对“仁”的解释,认为西方的人道主义博爱观可以与仁相沟通,“据余所见,博爱之谓仁”。这时的“仁”,就再不是什么“克己复礼”之类,而成为颇有时代气息的“救世”、“救国”、“救人”等等反外侮争独立的观念了;而作为一个革命军人,则“军人之仁,目的在于救国”,都反映出这一解释跟现实斗争的需要相联系的特点。

孙中山为了使革命党人能上下一致精诚团结共捣清廷,不惜对“孝”的道德推崇备至,他甚或说道:“讲到孝字,我们中国尤为特长《孝经》所讲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现在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到这样完全。”他明确表示,要“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孙中山崇尚“孝”的道德,其目的乃在于使革命党人“善服从”,他还列举大量历史上着名人物“善服从”,尽忠心的事迹,也都一再地表示了这一点。但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不少确乎属于封建糟粕的东西也便一并地被保留了下来,成为这种文化改造不彻底的一大教训。

在道德问题上,值得提及的还有孙中山将不少旧规范从道德范围扩展到知识的范围,借以振作人心改变精神提高文明层次。例如在“修身”理论上就比较突出。孙中山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为政治哲学加以肯定,认为“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这样精微开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哲学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出,这就是我们政治哲学的知识中独有的宝贝,是应该要保存的”。孙中山在这种体认中,发现了其中能使“人人负国民责任,人人负政治责任”的底蕴,便将其从道德的范围推广到知识的范围,认为现在青年应注意修身,注意从个人做起,并且指出,“诸位新青年便应该学外国人的新文化”,以提高和增进中国人的文明。而如果没有这一修身的功夫,“本国便不能自治”。

其四,批宗法家族主义,立国家民族主义。

孙中山依然从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振兴目的出发,认为传统文化所宣扬的宗法意识,只有宗族和家族的观念,而缺少国家和民族意识。由于受到这一观念的影响,所以“一般中国人民,只有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没有国族主义往往因为保护宗族起见,宁肯牺牲身家性命。至于说到对于国家,从没有一次具有极大精神去牺牲的。所以中国人的团结力,只能及于宗族而止,还没有扩张到国家”。因此,中国总是一盘散沙,总是四分五裂,从而成为今天世界上最弱的国家。孙中山从这种痛苦的回忆和感受中更加认识到宗法家族主义的危害,所以他能特别强调中国人应该冲出宗法的牢笼,结“成一个坚固的民族”。唯有如此,中国的独立与富强才有希望。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孙中山对中西文化的态度,既不是简单保留和全盘照搬,也不是一概否定和封闭拒斥,而是有着具体的把握的,这构成了孙中山文化重建的选择定势。

这一定势通过三个因素呈现出来。

首先的因素是以顺应世界潮流作为文化追求的目标。这一点,在孙中山是比较自觉的。因为他以进化论为武器来理解人类的历史,从而就比较准确而客观地把握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例如在当时,孙中山就认为世界历史进入工业时代和民权时代。那么,既然如此,一切与这一时代要求相背离的东西,就不但是落伍的,而且是错误的。中西文化亦是如此观。既然西方文化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和民权时代的追求,那么就应该学习它;相反,中国文化由于只反映农业时代的方式和君权时代的原则,当然就只能摒弃它。孙中山一生都坚定地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从不动摇,实际就是从这种对世界潮流的体认出发的。

另一个因素是顾及传统与国情,这成为孙中山进行文化重建的立足点。孙中山在长期的思考与实践中,深感中国与欧美的传统与国情的不同。因此,在文化比较乃至文化选择中,他就特别强调要分清这种差异,而不是只顺应潮流而死搬硬套外国,他指出:“中国几千年来,社会上的民情风土习惯,和欧美的大流不同。”既然如此,“所以管理社会的政治,自然也是和欧美的不同。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这一考虑,在孙中山是非常明确的。原因就在于各国的传统与国情不同,而不能机械套用。在这种分析中,他还注意区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同,认为对待精神文明的东西尤其不能硬套,因为中国有中国的文明,有自己的传统,否则的话,“如果一味的盲目附和,对于国计民生是很有大害的”。

第三个因素是必须从现实需要出发,这是孙中山进行文化选择的根本原则所在。孙中山反对从所谓“好”与“坏”

的角度来评判一种独立的文化,对于文化的优缺,他主张一切以对自己是否有用有利为准则。他说过:“大凡一种思想,不能说是好与不好,只看他是合我们用还是不合我们用。如果合我们用便是好,不合我们用便是不好;合乎全世界的用途便是好,不合全世界的用途便是不好。”例如西方文化,虽然顺应了世界潮流,但有些东西对我们就并非有用,所以不必全学全套;而对于中国传统,有些属于好的东西,对于国人革命有用的东西,仍应当保留,“使古人为我笔记”,“以古人之思想,资今日学问”。这里的取舍标准,就是看是否对我们有用有利。

上述三个因素在孙中山进行文化选择的时候,并不是孤立地发生作用,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在呈现效能的。例如,如果传统背离了潮流,那么就只能顺应潮流而摒弃传统;如果表现潮流的方式不是中国国情所能接受的,则应当从现实需要出发再创造出新的方式。孙中山的文化选择定势使他在进行文化重建的过程中同时兼顾着多种因素,制约着孙中山文化重建的水平、广度和深度,这是应该加以特别留心的。

三、“民族——民权——民生”的文化模式我们说过,孙与康、梁、严不同,他的文化追求主要表现为文化重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三位一体的结构,就是孙中山文化重建的基本模式。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文化模式,作为整体,当然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它们却各自有自己的独立的内涵和规定。

关于民族主义包含的内容即是民族独立的建设富强国家。民族独立的内容实际即是反满和反帝。早在兴中会的宣言中,孙中山就曾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

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为免奴隶于他”,“特集志士以兴中”。与为救国而改良不同,孙中山最早提出了“种姓革命”的口号,从此揭开反满斗争的序幕。

与历史上一般的反满不同,孙中山的反满斗争有着自己突出的特点。其一是孙中山的反满将满族人民与满族专制贵族加以区分,指出他的反满实质在于反对清朝的专制统治。

如他多次告明革命党人:“兄弟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族民族,这话大错。”“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所以,其二,孙中山的反满就与太平天国的反满有别,也大大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夷夏之大防”的观念与戒律,而是充满了近代色彩的民族主义思想意识。

这一近代色彩,主要通过孙中山自己对民族主义所作的理论阐明体现出来。在他认为,“民族”概念与“国家”概念不同,国家是由武力造成的,而民族则是由自然力造成的。他分析说,一个民族,可以由五种自然力构成,即“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孙中山认为,祖先是什么血统,便永远遗传给一族的人民:而人们谋生的方式不同,就可能造成不同的民族;如果外来民族吸收了我们的语言,并被我们感化,也会同化成一个民族;而大凡相同的民族,大体宗教信仰亦相同;谁能形成一种一统的风俗习惯,也便结成了一种民族。上述的情况,都不是人为的结果,都是不同的自然力造成的。很显然,这种从西方文化社会学中所吸取的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解,是不同于传统的“夷夏”理论的,毋宁说它表现了一种关于民族概念的近代理解。

然而,辛亥革命是由爱国走上反满,而不是一下子由爱国走上反帝的。在革命党的各种文件中,明确提出的也只是反满而并非反帝:“倡率义师,殄除外虏,此为上继先人遗志,大义所在,凡我汉人,当无不晓。”“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洲政府穷凶极恶复彼政府,还我主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等等,革命党人的义愤填膺,无不出自仇满情怀。从民族独立的角度着眼,真正欺压中华民族的当是外国列强,但由于清朝专制不能独立自强,反倒勾结列强,所以反帝必须反满,但这样一来,反倒是反满掩盖了反帝,反帝被单纯地和片面地归结到反满问题上,这给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蒙上了一层狭隘的阴影。以至于当清朝推翻以后,孙中山曾一度以为民族主义即已做成,使真正民族主义的实现,走上了一段曲折的道路。

这一教训,在历经失败的现实面前,才被记取。孙中山开始认识到中国被瓜分的危险乃在外强:

现在满室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要压制的。

勿谓满清已倒,种族革命已告成功,民族主义即可束诸高阁矣。

于是,孙中山从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与希望,开始认识到中国在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实受制于帝国主义的压迫,进一步明确了反对帝国主义这一民族主义的方向:帝国主义因为有了这种经济力的压迫故中国的社会事业都不能发达,普通人民的生计也是没有了,专就这一种压迫讲,比用几百万兵来杀我们还要厉害。

甚至不仅反帝成为民族主义的首要任务,也成为民权与民生问题的首要任务,成为中国建设富强国家的首要任务:

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保护本国工业,不为外国侵夺,便先要有政治力量,自己能够来保护工业。”“要民生问题能够解决得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我们中国革命十三年,每每被反革命力量所阻止,所以不能进行,做得彻底成功,这种反革命的力量就是军阀。为什么军阀有这么大的力量呢?因为军阀背后有帝国主义的援助。

因此,不管《实业计划》设计得如何宏大美好,如果离开反对帝国主义的干预和侵略,也都是一纸空文。反帝成为整个文化重建的基本前提。

多年的失败与教训,终于使孙中山认识到,反帝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他站在近代意识的文化观上来理解民族主义,确认争民族独立就是争自由,而努力于民族间的互助互帮,即是平等与博爱。于是他在提出“民族自决”的前提下,又提出“济弱扶倾”的口号和方针。认为,唯有联合一切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铲除列强,“才算是治国平天下”,“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大责任”,才是“我们民族主义的真精神”。

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理解和追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爱国而反满,从反满而反帝;由民族而民生而建设富强的国家,由追求民生幸福而重新回到反帝的民族问题上来。这一切都说明了,在其文化重建的模式中,追求民族独立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和内容,始终成为无法回避和跳越的首要课题,成为重建文化模式的基本前提。没有民族主义,便谈不上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所以在他的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的设计中,也就自然带上了这一民族主义的痕迹。

关于民权主义。孙中山的文化重建真正能在本质上与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加以区别的,是他的民权主义而非其他,所以民权主义是孙中山重建的文化模式的核心。

孙中山对民权主义的解释是: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我们推倒满清政府从颠覆君主政论那一方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凡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得亡国,因为中国从来当国家作私人的财产。

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

今者由平民革命,建立民国政府,凡我国民皆平等皆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可见,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其一是,它直接针对封建专制制度,是由国民的平等的政治权力直接代替传统君主独裁权力的结果,表达了近代的平等原则;其二,它反对了封建皇帝的家天下,而要确立国民的公天下,它不是反复和挑选“君、臣、父、子”秩序的新式样,而是要在政体中实现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所以它不是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而是要创建近代性质的民主共和;因此,其三,它不是一般的无足轻重,而是整个中国政治革命的核心和根本。

正因为这些特点,才使得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创建民国的政治革命不同于太平天国那样要重建封建专制,不同于洋务派那样要维护传统纲常,也不同于戊戌志士要保留封建君主。从而表现出民权主义的推翻帝制的划时代性质。

同类推荐
  • 宣读胜负

    宣读胜负

    宣宁和天守两国征战已久,这是发生在宣宁朝的故事。数十年前,天守名将步迟迟挥师南下,踏过通天道,越过望穿天,一路攻城掠寨十数座,大军逼近宣宁北方重城——平广。谁料天意难测,步迟迟病死在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数十年后的今天,天守大军卷土重来,他们是否能延续当年步迟迟的辉煌战绩。而后世宣宁靖帝的一声叹息,是否能把宣宁贺陵王的神秘传说卷入那厚重发黄的重重史册之内……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求点击,求票票。
  • 极品山贼劫天下

    极品山贼劫天下

    一不小心穿越了!唉!没办法!狗血事情年年有,只是今年特别多!既来之则安之吧!可当刘梦清醒以后才发现自己竟成了败军的将军,被身边仅有的二十几个溃兵抬着向大山里跑!老天呐!你让我穿了也就算了,这又何必呢?!进山就进山吧!好歹还可以当个山大王!杀杀人!放放火!倒也逍遥!然后发展发展势力呀!要挟要谢皇帝呀!统一统一中原什么的!没办法!谁让山贼是很有前途的职业呢?
  • 最厉害的皇帝刘邦

    最厉害的皇帝刘邦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他的很多驭人治国治军之策始终为有识之士所称道,甚至被后来的政治者奉为法宝。关于他的一些传说,至今在苏鲁豫皖川陕晋冀一带广为流传。本书通过对这些传说的收集整理和艺术加工,既生动又客观地塑造了刘邦作为历史上最伟大政治家的形象。(本作品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 混沌三国

    混沌三国

    他本只是一个小混混,却被天庭神仙招去拯救三国动乱,魔神刑天附于董卓之身,三国历史危在旦夕。他临危受命,是否能担当起拯救历史与人民的重任?且看他如何招兵买马,收拢人心,化险为夷,周旋于各势力之间,屡获奇胜,还历史本来面目……
  • 幻想三国志之龙皇霸业

    幻想三国志之龙皇霸业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三国,而烟火的三国则希望能带给你与众不同的感受。他们不再是战争机器,不再会阴险狡诈,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只要是人,就会有感情,有希望,有挫折,也有成功。在这个将星闪耀的时代里,在这个能人异士辈出的众神之地,他们将会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来书写一段段精彩的篇章!这是一个人的成长史诗,也是一个帝国的兴起与茁壮。请看吧,请看他激情豪迈、英姿勃发的天下之路!烟火出品,必属精品!
热门推荐
  • 千艳流香

    千艳流香

    那是一个四国并立的年代。东烈最受宠太子,上凤孤隐,南风第一天颜,千艳浓,西雨少年君帝,燕白,以及北雪的神秘侠少,落雁公子...苏傲雪,一个异世穿越而来的中药才女,游走在这四人之间,坐看,云起云涌。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真命天子?又是谁,可以挥斥一逐天下,成为最后的霸主?唉。自古是,少年雄心比天高,君不轻狂枉年少。繁华红尘,我自逍遥。谁道是名剑孤单?我愿以一缕芳心,随君任天涯!*————————*女女是新人,求亲们的评论,O(∩_∩)O~正是有你们的支持,我才有写下去的动力,拜托啦!请亲们一定一定要,留下脚印哦~女女仰首等待。。
  • 来自外星的我

    来自外星的我

    琴樱因为回归星球而发生意外,重伤跌落地球,丢失记忆……琴樱是来自外星的人,因为去别的星球接待客人回来的时候传送器出现了故障而掉落地球。
  • 绝代兵王

    绝代兵王

    他连最低等的武生都不如,却收了五个最高等的武王做小弟!他连一天的兵都没有当过,却拥有整个星球战力最强的部队!转世神帝,四海兄弟!生死之交,青梅知己,纵横江湖,为国为义!
  • 孤独的旅行

    孤独的旅行

    时代在进步,穿越系统的发明让主角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异世界的复仇之路,谁敢挡我。
  • 蛇王饶了我

    蛇王饶了我

    他佘昊君,让人闻风丧胆的蛇界之王。她,21世纪平凡少女,灵魂穿越到这个陌生的灵异世界,恰巧附在了给蛇王当祭品的少女身上。一次巧合,她放出将自己冰封数万年的蛇王。传言,谁能救出蛇王,那就是将来的蛇王妃。这不是开玩笑吗?又不是她故意救那蛇王的,只是无意之举吗!需要以身相许吗?
  • 混沌修仙传

    混沌修仙传

    一个被家族当做炮灰的废材少年,在一次上山采药的途中,鬼使神差的闯入了一个上古修士洞府,意外获得了天地初开之时便已存在的混沌土壤,少年的人生因此改变......广袤无垠的荆州,神秘莫测的海外,终年飘雪的寒冰大陆,少年在这些地方又会遇见些何等离奇故事……新人新书,忘大家多多支持,本书书友群95033338,喜欢的道友可以加一下,期待与您的共同交流。
  • 上古世纪之影子与鹰

    上古世纪之影子与鹰

    曾经的影子鹰头领亚伦重返而归,他是否能将腐败沉沦的影子鹰重新翱翔出新的天际。在这个腐化无能的国度里,他需要杀出一条血路。他的身份,他的实力,他的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从一个卑微的奴隶身份,一个角斗士的职业,开创出一个新的,属于哈里兰真正的国度。为此,他不惜将自己的野心袒露在胸前。将开拓作为自己的目标,只有杀戮和荣耀才能完成自己的征程。
  • 师爷,又有刁民求见

    师爷,又有刁民求见

    季凉自从莫名的穿越到了这个因爬墙偷窥被发现吓得摔死的原主身上,悲催的生活就开始了,女扮男装不说,还要被逼着做个穷县令,奇妙一招,不如招聘个俊美师爷帮自己,奇怪,这师爷怎么回事?“喂,师爷,本县请你来是断案的,不是来追本县的,闪边边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一曲倾心:生生世世琴瑟合

    一曲倾心:生生世世琴瑟合

    他是世间最高傲冷酷的神;她是孤女,受尽欺凌却有一颗坚韧的心,努力变强脱离这个冰冷的家。一次变故,是慢慢浮出水面的让人无法接受真想,还是两个人的开始。遇到他之后她自己曾说过,今生他是唯一一个给过我温暖的人,虽然那温暖微小,却给了我莫大的帮助,我一定会在你看不见默默守护,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也要让你一世平安,永远都是现在这种随和而疏离的样子,这是我许给你唯一我所能拼劲全力所能做到的承诺,我一定会努力。(吟吟可能文笔不是很好,亲们可能不喜欢,但我会进最大的努力,去用心打造一篇,唯美而凄惨的爱情故事)
  • 李清照的红楼梦

    李清照的红楼梦

    曹雪芹和自己的家人难道有如此深仇大恨?非要一一揭露自家老底。李清照和《红楼梦》,一个宋一个清,能有什么关系?两者之间的巧合,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还历史一个真实的曹雪芹,还世人一部真正的《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