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孩子,
化身为横扫落叶的狂风,
我注意到,
当他们在狼吞虎咽的时候,
眼睛全都像是通电的灯泡一样,
亮闪闪的。
聊起昔日的留学生涯时,有个小故事,是日胜百说不厌的:
“有一年,新春聚会,我一人掌勺,来了两百多名同学,把食物吃得个精精光光!”
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一定是你煮得太少了,才会碗光盘清的!”
他神气活现地应:
“嗳,人人都饱得捧着肚子大喊救命呢!”
说句老实话,他的烹饪技巧,的确不赖。
他成长于一个注重美食的温馨家庭,婆母有一双“煮啥像啥”的巧手,家中炊烟不绝;不过,就像是任何传统的家庭一样,厨房是男儿禁地。
他的烹饪技巧,都是负笈澳洲时练就的。
远离故乡的学子,只能通过味蕾来化解缠绕于心中那一大团凝结成块的乡愁,然而,对于大部分阮囊羞涩的留学生来说,上中餐馆用餐纯然是个奢华的梦,再说,橘逾淮变枳,要尝地道的家乡味,往往就只能自己动手了。
日胜在课余之暇,煎煎炸炸、蒸蒸炒炒,居然让他“无师自通”地煮出了一个灿烂的春天,成了傲视同辈的“炊中好手”,大场面和小场合都独当一面地大展身手。谈及自己的拿手好菜,他毫不谦虚地表示,十根手指数来数去也数不完。
说来惭愧,初婚之际,我在烹饪上是交白卷的。我曾把原该是香喷喷的大米饭煮成软绵绵的粥,又把青翠欲滴的稚嫩菜苗炒成憔悴不堪的百年老菜,更糟的是,我会把腴香的卤肉焖得又干又硬像木柴,就连最简单的煎蛋也被我弄得面目难辨。
对烹饪一窍不通,偏又找出千百个自我辩解的借口;归根究底,欠缺兴趣才是最大的障碍。
是有了孩子之后,才决定“发愤图强”痛改前非的。
美食对于孩子,就像是肥料之于瓜果;要把孩子养得肥肥壮壮,就得在饮食上下功夫;再说,美食就是一根坚韧无比的长线,能像吸盘一样把孩子吸回家来。一般而言,常备美食的家,不会有喜欢在外游荡的孩子。
在烹饪上,日胜是我的第一个启蒙师傅。
学烹饪,如果一道道菜肴逐个地学,那么,学得一道是一道,然而,如果学的是烹饪的原理,那么,便能举一反三,一变百变;我就是在这种虚心讨教加上自我发挥创意的情况下,慢慢地掌握了烹饪的窍门;而烹饪可说是一门变化无穷的魔术,一旦爱上,便终生上瘾。
成功地传授厨艺之后,日胜便退居幕后了。原以为他已倾囊以授,没有想到他却偷偷藏了几招,常常出其不意地带给我们一些小小的惊喜。
记得那是一个懒洋洋的星期天,他突然宣布:
“午餐由我来做!”
我当然乐得坐享其成啦,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我便窜进了书房里,在电脑前面坐成了一尊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