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教育家同样很早就重视“身教重于言教”,所以在班规的制定和执行上,班主任一定要认识到,班规不光是针对学生的,也包括老师。当老师以身作则去维护、遵守班规时,就给了学生最好的教育,告诉学生们,只要是班级的一员,就必须遵循班级法规。而且老师这样做,不仅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增强老师的人格魅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有利于其他工作的开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老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做得非常好,比如魏书生老师、李镇西老师等等。制定班规很重要,但是执行更重要,所以执行班规时,必须遵守民主和平等的法则。
奖惩--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奖惩制度,可以说是班主任管理班级和教育学生的基本方法。作为班主任,往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奖惩条例,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倡导优良的习惯和品行,达到激励和鞭策学生的目的,以此形成健康良好的班风学风,使班级和学生都能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从而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文氛围,这可以说是一个班主任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那么,如何把握奖与惩呢?
一、奖与惩的常规举措
在校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同学站在教室外面背书,有的趴在走廊上写作业,有的苦着脸在教师办公室站立了很久很久……究其原因,原来与老师的“家法”有关。几乎每个班主任对学生的不良行为都有具体严厉的惩罚措施,比如有的班主任就这样规定:(1)作业没完成罚抄10遍(后来由于学校规定罚抄作业不得超过5遍,班主任于是又改为“作业没完成罚抄两次,第一次5遍,第二次5遍”);(2)卫生值日扣多少分罚值日多少天;(3)上网吧玩游戏,第一次全班公开检讨,第二次请家长,第三次停课,第四次……
当然,很多老师也意识到了奖励的作用,在制定班规的时候,既有惩罚,同时也增加了奖励的条例。
有位班主任制定的班规如下:
为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特制定班级管理条例。本班实行学生综合评定考核分制,每位同学每学期初始分数为100分。根据平时表现对照班级管理条例进行加分和减分,最后得分作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校园之星、班级之星以及操行评定等推优评先的依据。
一、惩罚扣分条件
(一)学风方面
1、上课认真听讲,凡做小动作、讲话、写纸条、看小说者1次扣5分;
2、自习课(含晚自习)要认真复习,积极预习。凡聊天、讲话、无故离开座位、调换座位、影响他人学习者1次扣5分;
3、认真做作业,凡抄袭作业、无故不做者1次扣10分;
4、无故旷课1节扣10分;
5、默写作弊1次扣10分,并在班会课上宣读悔过书;考试作弊一次扣20分,该科考试作零分处理,并由政教处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二)行为习惯
1、上课无故迟到、早退1次扣5分;
2、上网吧、打游戏1次扣10分,并由家长领回反省,由政教处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3、打架、斗殴1次扣10分,并由家长领回反省,由政教处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4、看口袋书、武侠、言情等不健康书籍1次扣10分;
5、班级学生内部闹矛盾,纠纷双方1次各扣5分;
6偷盗1次扣10分,并送政教处处理;
7破坏公物1次扣10分,并按原价赔偿;
8教室、包干区、宿舍全天候保洁,三项竞赛中落后的班组由班主任追究相应学生责任,并扣相应考核分;
9在早晨、中午、课间、晚上等非学校安排的活动时间内打球、踢球者1次扣5分;
10抽烟、喝酒1次扣10分,并由家长领回教育;
11、化装、戴首饰、穿拖鞋等一切不适合学生的服饰进教室1次扣5分;
12、宿舍熄灯后吵闹,影响休息者1次扣5分;
13、不带手机、小灵通、MP3等工具来校,一经发现由班主任保管,学期结束归还,并1次扣10分;
14、行为举止要文明,在校园内不骑车,违者一次扣5分;
15、节约用水、用电,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水停,违者1次扣5分;
16准时参加年级聚会、活动,保证会场纪律与安全,违者1次扣5分。
二、奖励加分条件
1、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年级前10名者每次加15分,班级前十名者每次加10分,单科成绩班级第一名加5分,年级加10分;(不累计)
2、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进步者每次加进步名次相应的分值;
3、标兵宿舍每舍、每人、每次加10分;
4、上课配合老师,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得到任课老师表扬者每次加5分;
5、好人好事(如拾金不昧等)一件加10分;
6在各类活动、竞赛中获奖或为学校、班级取得名次的,每次加10分;
7其他为班级、年级、学校争光者每次加10分。
应该说,制定这份班规的班主任表现出了较好的管理理念和较强的管理才能,既有罚(减分)又注重奖(加分),培养了学生尊重“制度”的意识,倡导学生做好人好事,勇于进取的风尚。比起一般的做法来有了一些进步,效果肯定会理想一些。但是我们也明显看出,这种做法并没有摆脱重“罚”轻“奖”的传统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一种强迫式、威胁式的教育方式。很多班主任为什么格外青睐“惩”而容易忽略“奖”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古人常说,黄荆棍子出好人;玉不琢,不成器。当今许多老师深受其影响,总以为严是爱,松是害。
其次,功利主义“功不可没”。现实中,惩戒的效果往往比赏识的效果来得快,也更明显。老师对学生客气,学生就不怕老师,这在领导和同行眼里,就是无能的典型表现。有的老师就是因为管不住学生从而管不住自己的饭碗的,而有的老师就是因为能镇得住学生从而被评为先进人物。某校一位体育老师代理班主任,那个班的学生马上就乖了起来,期中考试的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那个体育老师管理班级,方法简单实用,非骂即打,人人畏惧。他也因此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
第三,当今学生的独特个性逼得老师不得不拿起惩戒的大棒。当前的在校生,几乎清一色的独生子女,即使在穷人家里,也能够做到再穷不能穷孩子。他们从出生以来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等无数只手掌共同托起的明珠,早已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王权意识,不想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只求环境改变来适应自己,从而给老师的管理和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所以许多老师无奈之下,只得采取压人、整人、唬人的手段来对付他们。
第四,教师缺乏持之以恒的教育观。很多老师也曾表扬和激励过学生,但由于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导致时间一长,老毛病又犯的现象经常出现。于是很多老师就武断地下结论:这样的学生是教育不好的,或者这样的学生吃硬不吃软。更何况强硬的手段的确能够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因此,许多老师就格外偏爱罚,而把奖放到一边。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奖与惩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做人第一,全面发展。在这一核心理念的诠释下,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就不是压人、整人、唬人、骗人、捧人,而是了解人、关心人、疏导人、影响人、激励人;不是让所有的学生在我们面前低下头,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抬起头来向前走。特别是对思想品行有待转变的同学,老师更应该用真诚的责任感、善良慈爱的仁义之心去唤醒他们对自我缺陷的反思和弥补,促使他们运用自我意识和自我智慧对自我生命进行呼唤与拯救,从而将外在的奖惩感化变为内在的觉悟,使每位同学都能够获得应有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奖惩的最终目的,这也是我们教育的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知,我们在把握奖惩时要做到宽严有度。既要有以奖惩制度为手段的严,又要辅以思想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宽;既要强调对原则制度的遵守和坚持,又要把对学生的爱护和宽容放到重要地位;既要做到奖惩面前人人平等,又要追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既要保持奖惩制度的原则性,又要让它带有一定的弹性。
另外,制定班规条约时,应该以“多做加法,少做减法”为原则。要尽可能采用奖励措施,尽可能不用惩罚措施。即能用赏识教育的,就不用惩罚教育。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考伦德指出:惩戒是爱的基本方式之一,然而又是一种最令人棘手和带有风险的爱,因为学生容易抵触执行纪律、施加惩戒的人。智利教育家加·米斯特拉也曾说:“让我的手在惩罚时变得脆弱,在爱抚时更加温柔。”所以,我们在采取惩罚措施时一定要慎之又慎。现实中,很多老师的做法值得商榷和反思:多做加法,少做减法!一次“加法”增加的是学生的一个闪光点,一份转变的自信;与之相反,滥用“减法”往往就会减少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谴责的内心空间,减掉了学生重塑自我的愿望和信心,强化了个人的短处缺陷,削减了自我教育的勇气。“加法”是牵引学生努力去追求和获取的动力,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人生进攻;而“减法”在无意识里却容易成为一种消极被动的人生防守。因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又能够强烈地激励学生去创造更多的成就和价值。
1、惩罚
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多做加法,少做减法”的原则,我们可以把上面那套班规中的惩罚部分(即减法部分的内容)作如下变动:
初始分数为0分,上不封顶;以加分为主,扣分为辅;期末以100分为合格标准;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期末为终结。最后得分作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校园之星、班级之星,操行评定等推优评先的依据。
(1)学风
(1)上课认真听讲。凡1周之内无做小动作、讲话、写纸条、看小说等行为加5分,否则每次扣5分;
(2)自习课(含晚自习)要认真复习,积极预习。凡1周之内无聊天、讲话、无故离开座位、调换座位、影响他人学习的行为加5分,否则每次扣5分;
(3)认真做作业。凡1周之内无抄袭作业或无故不做的行为,加5分,否则每次扣10分;
(4)诚信考试。考试无作弊行为,期中加10分,否则每次扣10分,并该科成绩作零分处理。
(2)行为习惯
(1)凡1周之内无无故迟到、早退和旷课行为,加5分,否则每次扣5分;
(2)凡1周之内无上网吧、打游戏等行为加5分,否则每次扣10分;
(3)凡1周之内无打架、斗殴行为加5分,否则每次扣5分;
(4)凡1周之内无看口袋书、武侠、言情等不健康书籍加5分,否则每次扣5分;
(5)凡一学期之内无破坏公物的行为,加10分,否则每次扣5分,并按原价赔偿;
(6)凡一学期之内无任何违纪行为,加20分,如有其他违规违纪行为,每次扣5分。
只有把奖和惩融合在一起的奖惩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出制度本身的激励和鞭策作用。另外,在执行上述奖惩条例的过程中,还可以辅以下列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