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39000000029

第29章 文化艺术篇(3)

古巴比伦起初只是两河流域中幼发拉底河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公元前2200年左右,阿摩利人攻占了巴比伦并建立了国家。自此以后,巴比伦便成为了两河流域的中心。后来巴比伦国家不断发展壮大,史称“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762年,汉谟拉比继位成为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执政期间,由于他很有才干,勤于朝政,很快就统一了两河流域,将巴比伦建设成为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强大国家。然而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关系日趋复杂,让汉谟拉比苦恼的是每日都有处理不完的申诉案件,而那些过去不成文的习惯法已经不合时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阶级统治,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年~1750年在位)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最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是极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曾经影响了许多国家的立法,同时它也为研究古代西亚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汉谟拉比法典》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首先,法典内容十分丰富,其由序言、条文(282条)和结语(跋)三部分组成,内容涉及到诉讼程序、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其次,法典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其条文旨在保护奴隶制的私有制。另外,巴比伦社会将人分为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等级。法典保留了许多习惯法用来处理自由民的内部关系,其原则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同态复仇原则。最后,法典诸法合一,并没有区分公法、私法和刑法。

《汉谟拉比法典》作为楔形文字法典的代表,深刻地影响了上古中东地区的法律体系。它对“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谬论进行了猛烈的反击,为人类的法制管理开创了先河。然而随着古巴比伦文明的失落,法典在历史上如同昙花一现,一度湮没。

9.东正教的形成

公元1世纪中叶,基督教以语言为区别,划分成为了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其中东部教会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西部教会以拉丁语为中心。

东正教又称东方正教,与天主教、基督新教并立,是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它又被称为希腊正教,其原因是它由流行于罗马帝国东部希腊语地区的教会发展而来。

公元476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这直接导致东西教会的分裂日益恶化。西罗马帝国的国力从此开始衰弱,这使得罗马主教的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当时格列一世主教的权力极大,不仅是罗马的行政首脑,还是城防司令和法官。他已经成为了东罗马地区的实际统治者。325年尼西亚公会议后,东西派教会间的矛盾日益尖锐。330年君士坦丁一世迁都君士坦丁堡后,两派在谁居教会首席问题上争斗愈烈。1054年,东西教会终于酿成大祸,公开表示分裂。从9世纪开始,东派教会开始向保加利亚、基辅罗斯等国发展。1054年后,拜占廷帝国衰落。1096年,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组织十字军东征,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东正教普世牧首区被迫迁往尼西亚。15世纪30年代,奥斯曼土尔其帝国进攻拜占廷,为了使东派教会屈服,要求东西教派合一,确立教皇的首脑位置丁堡向西方求救。为了1438年罗马教皇尤金四世乘机召开佛罗伦萨公会议,,旨在。由于东正教会的让步,次年7月会议签署通过东西教会合一决议,确认教皇为“基督在世代表”,具有全权地位,史称佛罗伦萨合一。但由于东派教会内反对派的抵制,合一未果。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了拜占廷帝国,苏丹出于政治考虑,对东正教会采取宽容政策。但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国教是伊斯兰教,君士坦丁堡牧首实际上处于被征服地位。16世纪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正教会相继成立自主教会,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实际权威性已丧失殆尽。自主教会是指在法规和行政方面享有全部独立权,并可自选大主教和主教的教会;有时也指不依附于教郡都主教管辖的个别地区。1589年,俄罗斯正教会取得自主地位,建立牧首区。以后,使用俄罗斯正教礼仪的教会,常通称为俄罗斯正教。

10.《几何原理》的问世

在数学界,了解《几何原理》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几何原理》作者的人却寥寥无几。《几何原理》的作者正是古希腊数学界的领袖人物欧基里得。公元前3世纪,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向数学家欧基里得清教不学习《几何原理》而又掌握几何学的捷径。欧基里得毫不客气地拒绝国王,他认为世界上没有通向几何的平易之路。由此可见,欧基里得是欧式几何学的创始人,而《几何原理》则是学习几何的敲门砖。

欧基里得作为希腊数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所留给后人的生平资料很少。从仅有的资料中,我们可以得知,欧基米德早年就学于雅典,曾经在“柏拉图学园”深造,深知柏拉图的学说。后来他接受了埃及国王托勒密的邀请,长期在亚历山大工作。他收集了公元前七世纪以来希腊几何所积累的优秀成果,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同时他还从少数已被经验证明的公理出发,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方法演绎出许多定理。最后他写成了13卷《几何原理》,完成了这部旷世巨著。

《几何原理》原本一共13本书,书中内容由浅到深,从简至繁,一共介绍了直边形、圆、比例论、相似形、数、立体几何以及穷竭法等内容。在每卷书中,欧基里得首先提出公理、公设以及定义,然后由简入繁对其进行证明。这本书首次采用公理化方法建立数学演绎体系,创立了欧基米德的几何学体系。欧基米德通过总结前人的思维成果,对毕达哥拉斯定理进行了准确的论证。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就是常人所最熟悉的勾股定理,即一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条直角边上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这一定理作为几何学的经典原理,一直沿用至今。在最后的三本书中,欧基米德通过论证,证明等边等角的立体只有四面体、立方体、八面体、十二面体以及二十面体。

《几何原理》问世后,并没有得到广泛流传,只是在少数领域中流传,直到1482年它才得以出版,此后它便被多次再版,成为有史以来最经典的教科书之一。作为科学史上千古流芳的巨著,《几何原理》不仅保存了许多古希腊早期的几何学理论,而且通过欧基里得开创性的系统整理和完整阐述,这些远古的数学思想发扬光大。然而《几何原理》并非都是绝对真理,19世纪新的几何学的出现,纠正了欧式几何学的个别错误,这便是今日我们所学习的几何。

11.中国科举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古代的读书人寒窗苦读圣贤书,只为科举功名时。它起源于隋唐,成熟于两宋,在北宋达到最高峰,到明清时逐渐颓废。它作为中国古代的考试选官制度持续达1300年,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国汉代的选官制度主要实行“察举”和“征辟”。其中“察举”是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合格即任以官职,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这是士大夫仕进的主要途径。“征辟”则是由朝廷和地方官府直接征召某人当官,这是一种汉代开始推行的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制度。凡是被察举和征辟的人,必须“高才重名”,当地人对之崇敬有佳。因此,士大夫都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谈举止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这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本是一条通过努力追求功名的有效途径,前期它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后来有的人为了夺取功名博取高官厚禄,不惜采取任何手段。最后当时的皇帝汉明帝刘庄就说认为选举不实,权门请托,残吏放手。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实行“九品中正制”。即在各地方郡州中设立中正一职,其中中正又有大小之分。大中正设在州里,小中正设在郡里,由地方或者中央政府的官员担当此任。这本是致力于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但却由于大小中正官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不能公平公正,反而偏袒士族人物,所以九品划分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由于选拨不公,到晋代时已经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因此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也被彻底废除了。

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令中央政府五品以上官员,和地方总管、刺史等官员,按照“志行修谨、清平干济”标准选拔举人。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大业五年(609年)正月,又诏令诸郡以“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骄壮,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等4科举人。这些虽都是临时取人之法,尚未形成制度,但分科举人的特征,以具科举制的雏形。大业年间,隋炀帝还曾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去士,这标志着科举制已经诞生了。

唐朝对隋朝诞生的科举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在唐太宗和唐高宗间(627年到655年)的30余年里,科举制已经发展成为一套较为完善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度在以后的朝代只是在此基础上的修补。公元618年,唐朝建国。不久,唐高祖李渊总结历史,,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只有“任官惟贤才”,才能加强封建政权的基础。622年,李渊下诏,举行科举考试,此诏令标志着以面向社会、自由报考、公开竞争为特点的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其中常科每年分期举行,制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考生来源主要有3类:其中从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的直接被送往尚书省应试的人被称为“生徒”;已经通过地方选拔考试而选送到尚书省应试的人通常称为举人或“乡贡”;三是,是皇帝亲自选中的考生则为“制举”。大多数考生来源于前两者,即“生徒”和“乡贡”。据《新唐书·选举》载,常科的考试科目包括:“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明法,有明书,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穷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这些科目中,考生一开始就不为人所重视明法、明算、明字等科目。秀才一科在唐朝科举刚开始的时候,要求很高,后来逐渐废止。因此,明经、进士这两个科目就成为常科的主要科目是明经、进士。而一般人很难通过进士科的考试,所以当时流传有“30老明经,50少进士”的说法。

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虽多,但方法却只有5种,即“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帖经”、“墨义”和“诗赋”最重要。所谓“帖经”,就是任意撕取考试指定书目的经书中的一页,然后把这页的左右两边内容蒙上,中间只留一行,再用纸帖盖住这一行中的3个字,考生要做的就是填充这3个字。所谓“墨义”,就是对经文的字句做简单的笔试,也是考察对经书的掌握程度。“诗赋”,就是写一篇文章,这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文学才能。进士考试通过后,还要经过吏部的考试。通过吏部考试的人,才能授予正式的官职。如果落选,只能到节度使(地方官吏)那儿去当幕僚,然后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只不过,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因此,进士的名额也成倍增加,由唐代的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增加到了每次录取二三百,甚至五六百人。此外,宋代还确立了3年一次的3级考试制度。第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解试”,第二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第三级是皇帝亲自监考的“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以后,通过的人不需要再经过吏部考试就可以直接授予官职。第三个有较大发展的制度,就是严格立法,防范舞弊行为。具体表现为:不许朝廷官员推荐考生应试,否则以罪论处;考试时临时指定主考官,实行“锁院”制,所以宋代的主考官都是年年更换的;举行复试和“别头试”;实行“糊名”与“誊录”制度,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后来发现糊名之后,还有人通过考生的笔迹来作弊,因此后来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

元朝和后来的明朝,都继承了科举制度。进入明朝之后,科举制也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在明朝初期,由于通过科举选拔上来的官吏基本上为年少的青年后生,缺乏实际的任事能力,所以朱元璋于洪武六年下诏暂停科举。此后一段时间,明朝主要通过举荐和学校培养的方法来获取官吏,但是这两种方法并没有消除原先的弊端,而且还增加了腐败行为,因此经过反复比较权衡,又决定恢复科举制。考试的教材为《四书五经大全》,考试所用文是“八股文”。所谓“八股文”,就是文章具有严格的格式,由8个部分组成。考试程序大体分为四步:

第一步是“童试”,第二步是“乡试”,第三步是“会试”,第四步为“殿试”。

1904年7月4日,慈禧太后亲自钦定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榜眼和探花。此后1905年,慈禧下诏宣布所有乡试和会试停止。从此,中国告别了延续了1600多年的科举制度。

12.新文化运动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思想文化革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失败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统治着中国。他们企图用封建专制思想来禁锢人们的思想,尊孔复古的思想甚嚣尘上。当时一些先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对辛亥革命的失败进行反思,他们认为其原因就在于辛亥革命没有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文化革命。由此,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迷信。这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延揽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学者去北大任教。与此同时,《新青年》编辑部搬迁到北京,李大钊、鲁迅等成为了主要撰稿人。这样《新青年》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同类推荐
  • 黑色太阳

    黑色太阳

    本书分为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硫磺岛战役、远东突袭、空袭东京、核战纪实、滇缅远征七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侵华日军攻陷南京、血腥屠杀无辜百姓等。
  • 战国七雄的纷争

    战国七雄的纷争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分别为齐、楚、韩、赵、魏、燕、秦,合称为“战国七雄”。
  • 覆商

    覆商

    这是一个现实版的“封神”世界!英雄如歌,美人如诗,江山如画!生在一个现代没落武术世家的凌志不知为何穿越到了封神的世界之中,只不过这个时代并没有仙人横行,而是一个现实的,残酷的活生生的世界,且看主角如何在商、周及天下诸侯之间徜徉!本书将会借用《封神演义》中一些情节和人物,为您呈现一个没有法术法宝的现实版的“封神”时代!当然也会夹杂一些暧昧和离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本书本急需收藏推荐,若是您觉得本书还看得过眼,希望您给予小契推荐收藏的支持!拜谢!!还有,之前一直没定过更新时间,现在和大家说明一下,每天晚上十点准时更新,若是有什么特殊情况,一定会和大家说明!近期会建立书友群!
  • 大明财团

    大明财团

    架空的一段历史,穿越客陆骏依靠先知先觉,带领大明财团在世界舞台上挥舞着刀枪棍棒,制造金融危机,控制多国中央银行。人生离不开三件事:死亡、税收和恒丰!
  • 列强

    列强

    民国,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民国,一个列强纷争的时代;民国,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民国,一个流离失所的时代;穿越虫洞而来的邱镡,如何去改变这个时代?且看《列强》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民国!
热门推荐
  • 风云之长生

    风云之长生

    邓宵意外来到风云世界,看他如何在这个风起云涌的世界,掀起万丈波澜。
  • 爱寻千年

    爱寻千年

    冷漠杀手,一朝为前世的孽缘而穿越时空来到这个陌生的王朝,是他的贵妃却也是他爱恨不能的人,相爱相虐,经历两国,以两个身份辗转在他们身边,一个是为了前世的誓言一个为了还前世的债,誓言已尽债却永远也还不清,这一世她注定了和他不一样的爱情。前世他为她披上十里红妆为她倾尽天下却到死也换不回她的爱,这一世他算计一切包括自己的亲人登上宝座却一点一滴的重复着前世为她不变的心,这一世注定了他和她的孽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法后悔的青涩

    无法后悔的青涩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名为青涩的回忆,也有一个名为秘密的盒子,深深的藏在一个叫内心的深处;经受过情伤后,是否就会变得小心谨慎,是否会有异样的情怀,当爱情悄无声息的抵达时,你是否会知道......那就是爱。
  • 霸天

    霸天

    一个不一样的时代,游荡着一个个肮脏的灵魂,一个默默无闻的少年悄悄的崛起,作出了一个又一个无奈的选择。以其坚强的性格,走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道路。一种磨练一种解脱一种感悟为情而动为欲而进,这就是人生,既无奈,却又必然。
  • 青春致于爱

    青春致于爱

    莫凡,故事的主人公,在有限的青春内致于兄弟,爱情,亲情的一张答卷,有甜,有涩,有泪水,有欢笑;愿青春无悔,真爱无期。
  • 上清大渊神龙琼胎乘景上玄玉章

    上清大渊神龙琼胎乘景上玄玉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大家族发家秘笈

    四大家族发家秘笈

    蒋氏家族:蒋介石权谋之精巧,手段之高明,于当时之世无人可与之匹敌。他让所有的名宿政敌都退避三舍,他不仅继孙中山之后延续了孔宋氏两家族的兴盛,而且打造了“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大荣圈,与此同时还重演了最令人忌讳也最令人嫉妒的蒋二世。其发家造化,恩泽庇荫,至今不衰。孔氏家族:孔祥熙号称“国民党政府财神爷”,孔氏家族以私家财富之巨,位列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之首。宋氏家族:宋氏家族有两位女人成为中国的第一夫人,一位男人是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曾被誉为“中国第一家族”。“陈氏家族: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及其所代表的整个陈氏家族,对蒋介石政权的最初建立,以及其后在中国长达22年之久的统治,立下过“汗马功劳”。
  • 北斗星宫天才狂妃

    北斗星宫天才狂妃

    她——张子君,出生在医生世家,受世人尊敬,却不幸穿越,魂附慕容将军府嫡系三小姐慕容婉君身上。慕容婉君——将军府三小姐,自小是慕容将军的掌上明珠,倍受宠爱,却不料一朝,慕容将军战死沙场,尸骨无存,慕容家地位动摇,慕容婉君更是受尽欺辱,九死一生,获得新生。死过一次的慕容婉君跟以前截然不同,孤芳自赏的性格开始变得随和,平易近人,爱结交豪迈,爽快,肝胆相照的朋友。出了名的文文弱弱的小女子,遥身一变成了世间数一数二的高手。炼丹之术和收服灵兽之术更是世间顶尖。(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狂虐难缠帅总裁:御姐当道

    狂虐难缠帅总裁:御姐当道

    穷途末路的挣扎,席慕楚有时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可是她想,或许只有夺回曾经属于自己的一切,才可以重新接近阳光与幸福,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
  • 黑道公主的水晶幸福

    黑道公主的水晶幸福

    夏(尚)凛渊,尚家集团的千金。8岁那年,亲眼看见自己的母亲被父亲和小三杀死。从那时开始,这个女孩开始了新的命运。。。本文有一点点的虐心。结局美好。第一次写小说。希望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