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喜欢请客的人,虽然他们的立场是把东西送给对方,但其心态和接受自己好意的对方是一样的,这与过度保护孩子的母亲的心理非常类似。
有的母亲常会像奴隶般的替孩子做事,这样的过度保护,表面看虽然辛苦,但其实母亲是利用这种行为来保护自己。因为母亲们自己以前也有同样受人呵护的经验,现在仍然在追求那种心理状态。因此当了母亲后,就把孩子当作自己欲望冲动的对象。事实上母亲只是以过度保护孩子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根据这点,我们可了解,这样的母亲看似疼爱孩子,其实更爱自己,因为唯有如此才能使她神采奕奕。
同样地,喜欢请客的人,表面看来虽然古道热肠,但其实只是以这种形式来满足自己。所以喜欢请客的人,和喜欢被人请客的人凑在一起,彼此就各得其所,分别得到满足了。
所以当我们看到那些即使没有多少钱,却总想办法请客的人,应了解他们的心态,只要他们不是另有所求,大可接受他们的好意。
7.贪吃的人怕孤单
一位很年轻的女孩去看病,说最近3个月,她的体重增加了15公斤,而发胖的主要原因是吃得太多。
这位女孩,毕业于外地一所专科学校,3个月之前来到本地。她以前从未离开父母单独生活,但因为毕业分配,不得不离开父母。对将来抱着很大的希望的她,便搬来本地,过着枯燥无味的孤单生活。当她从公司回到自己的宿舍时,没有人迎接她,只有冷清、黑暗的空屋子,晚餐也得自己动手准备,这就是她每天的生活。
孤独的生活是她难以忍受的,因此当她独自在鸦雀无声的屋子里时,会涌起吃的冲动,所以就开始乱吃东西,因为只有多吃,心理才能获得平静。这次冲动刚平静,下次的冲动又会袭来,于是随着自己的冲动不断地吃,到最后一天三餐根本吃不饱,得一天吃六七餐,由此养成习惯后,她更是每天不停地吃。
不久后,除了每天吃以外,冰箱里还必须经常塞满食物,否则她就会感到不安。而且这种离不开食物的习惯,也带到了单位,办公室的抽屉里也经常塞满饼干、面包,只要一有冲动,也顾不得是否在上班,马上偷偷拿出零食来吃。难怪3个月内会胖15公斤。
造成其行为的原因,源于她离开了父母,当心里感觉孤寂时,没有别的排遣方式,只有吃东西才能安抚自己。除了食物外,当人在失意、孤单时,也有所谓“借酒浇愁”的类似冲动。
这类人,除了吃得很多外,也很爱说话。因为说话可以满足他们的口欲,所以我们常可看到有的女孩子一边谈话一边不停地吃东西,他们虽然外表看起来是个成熟的大人,但心理状态仍停留在爱撒娇、未成熟的小孩子阶段。
出入意料的是,贪吃和爱喝酒的人,都很怕孤单,只要我们抱着一颗同情的心,就可以与他们建立友谊。
8.一喝醉酒就打电话的人需要关怀
生活中,细心的人会发现一个喝醉酒的人,常会在不适合打电话的时间打电话,这是什么原因呢?
酒醉的人,常自以为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而打电话给别人,但是接电话的人,却常常会被他所谓的理由弄得啼笑皆非,尤其是半夜三更接到电话,更是气得人咬牙切齿。
喝醉酒的人,心态上已脱离现实,和接话人的想法有很大的差别,两人当然话不投机。如果有人认为,对方既然已经喝醉了,只要随便说些应付他的话敷衍过去就算了(这通常是一般人的处理方式),但是如果你对好友或酒后胡言乱语的人采取宽大容忍的态度,照顾他或宽慰他,那么你实在是太傻了。
一般人多半是生活在多样化的组织或群体中,所以无法完全脱离群体,一切行为仍处于受限的状态。但喝醉酒的人,和组织或群体的价值观或生活方式完全脱离,对付这种人,最好的态度就是敬而远之。
借酒麻醉自己的人,为使自己身心获得解脱,摆脱群体的束缚,所以会出现深夜打电话来博取别人注意的行为。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只是为了解除平常内心的不满,或者借机发泄平常和上司、同事间的不愉快。而他们的无礼举动,多半都是以较亲密的友人为对象。
由于日积月累的心理紧张,当他们脱离群体时,就会想方设法地释放。而这种感觉,平常是被压抑的,所以借着酒醉,就可挣脱束缚。但为了消除孤独感和依赖心,需要别人给予关怀和注意,于是只好打电话给他的朋友,这就是其行为的心理依据。
由于喝醉酒打电话,是一种“非常识的行为”,因为他们已经不具备人与人交往应有的常识。例如深夜一两点时,毫不顾虑别人的作息时间打电话给人,而对方听到的只是醉汉的喊叫声,或夹杂着喧嚷音乐声。“我现在正在喝酒,你给我马上过来,我会一直等到你来陪我为止。”
当你接到这种电话时,即使置之不理将之挂断,对方还是会再打来,并且说:“你真是太不够意思了,对朋友一点都不关心!”等等,说一些令人厌恶的话,如果再加上电话中夹杂着吵闹、酒醉的杂乱声,更会让人情绪恶劣。
仔细探讨这些人的举动,就可知道在喝醉酒时打电话的人,完全是因为孤独,需要他人的关怀。我们常可在夜晚的街道上,看到一些醉汉漫无目的地闲荡,有时也可以看到他们无缘无故地骚扰行人,这些行为,无非是想诉说自己的孤独而已。
总之,这些人的心理,是希望能和更多的人交往、沟通,借以除去心中的不满。
9.在火车站买盒饭或罐装食品的人心理复杂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当火车即将开动时,有些乘客会买一大堆罐装啤酒、果汁或盒饭入站。他们对自己的这种行为,当然有充分理由,诸如:“比在车上买便宜”或“如果在途中口渴就可以解渴。”事实上,这些人的购买行为,潜藏着很多内在复杂的心理问题,大致可将之分为三类。
第一种是曾有过缺粮恐慌经历的人。由于以前每天都担心第二天没有饭吃,所以为了解除断粮的恐慌感,宁可多买一些食物放在身边以防万一。
这种人在必要时,可能会不顾一切地出外旅行,但是深植于心中的经验教训,会引发他们的购买冲动。
第二种是离开家出外旅行的人。对这些人而言,“家”是一个可供居住的舒适场所,更是一个长久依赖直至老死的地方。
家庭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在心理上,人们依赖家庭的程度,就如同依赖母亲的乳房般。当小孩生下来后,躺在母亲的怀里时,立刻就知道要吸吮奶汁;如果缺乏母亲的关怀,不能依赖母亲,那么婴儿就无法生存。所以对婴儿而言,母亲是其安全可靠的堡垒,也是可以确认爱的地方,换句话说,吸奶的行为也与这种爱有连带的关系。
而在火车站购买大量方便食品的人,原本已过惯了家中自在的生活,一旦离开了家,就等于离开了母亲的乳房而缺乏安全感,因此就会购买大量的方便食品。有人说:“旅行时我的食欲特别好。”从这些话里,即可发现这种冲动所带来的影响。
第三种是参加团体旅游或全家出外旅行时,购买大量食物的行为。如前所说,当我们出外游玩时,就等于离开了现实的严肃生活,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暂时、公开的松懈。如果我们回溯到一个人心理发展的源头,那么诚如第二点所说,愈是快乐的旅行,就愈易满足“口”的欲望(吸吮乳房的欲望)。
有的人因公务出差而不太有食欲,主要是因为旅途中还有一些现实的事尚未处理,所以才会没有多余的时间放松心情。
10.好揭人隐私者的心理动机
也许没有人不喜欢听他人的隐私,所以报刊杂志,才会乐于报道政治家、企业家、文体明星的新闻。
据说女性很喜爱这类报道,但男性也不逊色,往往他们喝酒时,也会谈起工作单位中他人的消息,一来这可使其解除在工作单位中的紧张;二来也可以得到工作单位中得不到的情报。
同一工作单位中的四五个同事聚在一起,话题总喜欢围绕工作单位中的马路消息打转。此时,有的人扮演的是提供话题的角色,在大家面前揭露隐私;有的人则扮演听众的角色,于是说闲话的条件便成立了。
深究这种揭人隐私提供话题的人与听众,其心理动机到底何在呢?
第一,想排解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心理郁闷。这种类型的人大半是与上司的价值观有差异,而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心中感觉不痛快,才会提供这些话题。
当然,他自己并不把这种情形当作是自己本身的问题,而认为是全工作单位的人都对上司感到不满,所以他有义务揭露上司的稳私,让大家的憎恨与攻击欲望得到满足。因此这种人往往会在言谈之中,说一些刻薄的话,并希望听众能与自己站在同一立场上。
第二种是基于嫉妒的心理。这一类话题的对象,不是上司、部下,而是同事,而且这种对象,不是得上司赏识,就是受异性的欢迎。
提供的话题,内容往往是对象的私生活,以企图破坏其形象。如果再加上听众对这个对象不怀好意,提供话题者的目的就更易达成。
第三种是听众可以通过种种隐私,掌握平常在工作单位里上司不为人知的一面。
由此,听众得到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印象,也许以前认为话题的对象是个不知变通的人,想不到听了他的有关传言,才知道他原涞很有人情味。或者平常看他说得天花乱坠,事实上不过是个庸俗的人物。
第四是大伙儿聚在一起时,窥探别人私生活。提供消息的人,无非是心中对对象怀有敌意、羡慕、自卑等情结,而听众的心态多半亦如此,所以才会注意听。但一旦听众认为提供话题的人所说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时,就会把这个人当作造谣生事的人,而对传闻置之不理。
11.识破对方谎言,并使他说出真话
交际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识破别人谎言的一些招术,那么现在我们就针对“要如何去识破对方使他说出真话”这方面来讨论。
如何使对方解除心中的武装
正在说谎或试图说谎的人,他们的心里一定会先武装起来。“如何使他除去武装”就是最大的关键所在。如果这时你正面跟他冲突,他一定会强辞夺理把你反击回来。
例如你对说谎者说:“你有什么话干脆直说好了,不用跟我兜圈子撒谎。”这样去攻击他,是不会产生效果的。我们应该在对方有些动摇的时候,找出他的弱点去攻击他。不过,如果对方硬要坚持他的谎话,那么这一招就不管用了。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另想办法使他解除武装。我们暂且不去理会他说话的内容真实与否,只要把重点放在如何使他解除心中的武装就行了。
这个道理就跟闭得紧紧的海蚌一样,愈急着把它打开,它就闭得愈紧。如果暂时不去理会它,它就会解除心中的武装,一会儿它就自然地打开了。
那么究竟要怎样才能使对方解除心中的武装呢?
第一,要使对方有安全感。
如果对方是为了保护自己而说谎的时候,我们最好这样说:
“你把实话说出来。不要紧,事情不会很严重的。”
这样一来,他就会认为他的处境已经很安全,不会顾忌说出实话会有什么不良后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叫他说出实话是毫无困难的。
公安部门在查询凶杀案的见证人时,利用这种方法是最合适不过了。
要使对方产生安全感,首先必须使他对你产生信赖,他对你产生信赖之后,才会对你吐出真言。
利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去套取对方的口供,要比使用强硬逼供的手法更容易达到目的。当然,如果你只是装出笑容讨好对方,那对方就不会怕你了。我们必须做到让对方认为“我实在不敢对这种人说谎才行。简单地说,我们要运用技巧,使对方因为你的影响而把实话完全吐露出来。
还有一种技巧跟刚才所提的完全相反,那就是故意把自己装成很容易上当的样子,使对方对你没有戒心而很自然地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换句话说,就是让对方产生优越感,使他在得意忘形之际,无意中露出马脚。这种方法用来对付傲慢的人是最好不过了。
听说美国的律师,在法院开庭审问的时候,也常会反复地运用这种方法,但是如果太露骨的话,就会留下漏洞,无法达到目的。
第二,要追根究底。
这种方法和前面所说的方法完全相反。彻底去追根究底,有时也能使对方解除心中的武装。假如对方仍有辩白的余地,他一定会坚持到底,因此只有在他被逼得无法再为自己分辩的时候,他才会自动解除武装、说出实话。
洛克希德贿赂案中许多有力的证人,在最后终于供出了真相,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被逮捕之后,办案人员利用追根究底的方法使他们说出实情来。由此可知,没有约束的交谈,远比追根究底的方法为差。
我们经常可以在报纸上看到某人因为精神过分紧张而自杀的消息,对于这种事件,我们没有办法给他们下个定论,但我们也不难看出,他们实在是被生活中的某种因素逼迫得无法透气,才这样做的。
第三,攻其不备。
不管是多么高明的说谎者,如果遇到突然而来的攻击,也会惊慌失措,不得不投降。
一位资深律师曾经说到:
“在询问一个决定性的问题时,不要马上询问证人,等他回到证人席之后,再突然请他回来,重新询问,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孙子兵法》里也说过: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使其不御,则攻其虚。”
因为我们乘虚而人,对方没有防备,自然就会放下武器投降了。
不要与对方做无意义的争辩
“你明明是在说谎。”
“不!我说的都是实话。”
“你为什么要说谎?”
“不!我根本就没说谎。”
这样的争辩实在没有意义,再怎么争论下去也不会有结果的。
表面上看来,这种问话的方式有点像是追根究底。其实是完全变了质。
使对方反复地做出同样的事
谎话只能说一次,如果经过两次、三次的重复,多多少少就会露出马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发现这种现象,例如,早上同事打电话来说:
“对不起!我家有客人,麻烦你帮我向领导请个假,谢谢。”
经过几天以后,你突然问他:“前几天你为什么要请假呢?”这时他可能说:“因为孩子得了急病!”这种人一定不是为了正当的理由而请假。或许他在外面兼副业,或许他在外面做了某些不可告人的事。
有一位非常细心的人,他每次说谎之后,都会把它记在备忘录里,以免重复。这个方法真是无聊透顶,假如他说了一个曲曲折折的谎话,是否也能一一把它记下来?总有一天他会露出马脚的。
要有效地利用证据
要使对方说出实话,最高明的手法就是提出有效的证据,尤其是物证,它的效果更大。
拿出有力的证据来做武器,是识破谎言最好的手法。不但可用来对付风流的丈夫,同时也可用来对付政治上的谎言。不管对方如何狡辩,只要我们有确凿的证据,他就不得不俯首承认。
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懂得如何运用这些证据,如果运用不当,证据也会失去效用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时机是否运用得当?如果事情过了很久,我们才拿出证据来印证,那么证据的价值可能就大大地减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