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68900000010

第10章 大吴哥城(3)

来吴哥的外地游客,着迷于看华美雄峻的建筑,着迷于看精细繁复的雕刻,目不暇给。每日匆匆忙忙,满眼看去都是伟大的艺术,大概没有很多人有心思去想:当地一般老百姓是如何生活的?

吴哥王朝留下的建筑雕刻,都是古代帝王贵族所有的神庙皇宫。当时的一般老百姓住在哪里?当时的一般人民过什么样的生活?他们的衣食住行究竟和这伟大的艺术有什么关系?我心里疑惑着,不得其解。

Ming,我看到每一日围绕在我们四周的小贩、乞讨者、儿童、战争里受伤的残障,男男女女,他们面目黧黑,瘦削,衣衫褴褛,卑微地乞求着一点施舍。忽然觉得自己在艺术上的陶醉这样奢侈,也这样虚惘。

大部分到吴哥的游客害怕当地人,一堆小孩、乞丐、残障拥过来,团团围住,伸手向你要钱要东西。你的好心慈悲会引来更多的乞求者,像烈日下驱赶不完的苍蝇蚊虫,弄到最后,只有落荒而逃。对自己的无情残酷深深忏悔自责,对悲苦的现实又丝毫没有助益,许多观光客的“悲悯”、“教养”、“善心”都在这里受到了最大的考验。

“艺术源自于生活”,也许是一句轻松又冠冕堂皇的话。真正要深究艺术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关系,或许并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

埃及的金字塔是帝王的墓葬,四千年以前陪葬品的精致,令人叹为观止。图坦卡蒙(Tutenkhamon)只是十八岁去世的年轻国王,墓葬中出土的金银饰品,手工捶揲的精美,宝石镶嵌技术的繁复,色彩搭配的准确和谐,造型的丰富创意,今日的美术工艺也只有自叹弗如。也常常使人疑问:这些工匠的创造力与审美品质,远远超过今日美术的专业工作者, 那么,我们大费周章的美术教育专业训练所为何来?

如果埃及的社会结构正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所有我们今日欣赏的埃及艺术,其实是金字塔顶端最高层级、极少部分人所享有的生活内容。也可以想见,一个长达一千年的时代,绝大部分人的生活只是随波逐流,在时间里淹没,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他们用手制作出技术惊人的金银器皿,但是他们一生无缘享用,他们生活里可能只有土木制作的器物,只有草和树皮编制的物件,这些物品随时间腐朽风化,无法保留,留下来的是不朽的金银珠宝,是巨大的石造建筑。

用社会史的角度去看艺术,艺术的不朽或许只是一小部分的精英拥有的特权。追问下去:希腊的雕像与谁有关?宋代的山水画是哪些人在欣赏?如同我常常在想:台湾2300万人中,有多少人一生没有进过故宫博物院和音乐厅?

假设两千年以后,今天的台湾文明像吴哥一样被发现,我们有什么可以被称为“艺术”的遗留使后人赞叹吗?

我在蜂拥而至的乞讨者包围下胡乱地闪过一个巨大的疑问:为什么在这样大的吴哥城,我看不到任何庶民生活的痕迹?

在印度教的信仰影响下,整个吴哥城的重心都围绕着宗教打转。巨大高耸的寺庙无处不在,历代统治者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修筑祀奉众神的庙宇。

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记录了他看到的吴哥王朝的庶民生活,有一句话说:“如百姓之家,只用草盖,瓦片不敢上屋。”

关于帝王的宫室,周达观记录:“正室之瓦,以铅为之;余皆土瓦,黄色。”

遗址的挖掘,铅瓦、黄色的陶瓦都有发现,至于百姓居住的“草盖”之庐,当然经历了数百年,早已腐烂风化、荡然无存。

无论寺庙或皇宫,所有的雕刻装饰也以神佛为主,很少以真实的人间生活为主题。

值得特别一提的例外是巴扬寺。这所由阇耶跋摩七世修建的陵墓寺庙,在四围的石砌墙壁上刻满浮雕,其中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庶民生活的图像。

在寺庙四围,围绕长达1200米左右的浮雕饰带,主要是以高棉人(Khmer)在12世纪和占婆人的战争为主题。阇耶跋摩七世打败占婆,吴哥王朝国势达于巅峰,这所由他修建的寺庙,也因此留下了这一场战役的历史景象。笃信佛教的阇耶跋摩七世,改变了部分印度教信仰对众神的崇拜,使艺术的内容从诸神的故事转移到人的历史。

战争的主调像一部电影缓缓进行。大象、车子驼载着货物,士兵手持长矛,列队而行。树木繁茂扶疏,鸟雀在树上鸣叫跳跃飞翔。男子都裸身,仅胯下缠围一布,像台湾达悟族的丁字裤。

这数量庞大的浮雕风格特殊,和其他寺庙表现神佛的庄严崇高不同。巴扬寺的浮雕传达出庶民生活的活泼自由,雕法写实而又丰富,长达几十米的战争主题,层次如叙述诗一般,缓缓行进。树林自然成为大衬景,让人感觉到生活的愉悦幸福。一棵树姿态婉转,树茎树叶平面展开,鸟雀布置其间,形式像汉代的画像砖,但更多为写实细节。

戴着头巾、留着络腮胡的占婆兵士,被高棉军人用长矛刺杀,倒毙在地。高棉军人孔武有力,身体骨骼肌肉的表现及动态的掌握都十分精准。这种以生活现实为主题的美术创作,来自对生活细节的认真观察,也一定充满了对现实人生热情的关心与投入。

庶民的生活借着战争的史诗被记录了下来,也许要仔细特写,才看得到浩大壮观的战争历史场景里,活跃着细小不容易被发现的人民存活的快乐。

作坊里一名陶工正专心在辘轳上用手拉坯,制作陶器,制好的陶坯正要送进窑中去烧。他们忙碌着,好像那战争与他们无关。

战争归战争,庶民百姓还是要努力使自己开心生活。他们趴在地上,手里抱着公鸡,两人面对面,吆喝着公鸡上场互斗。许多人看到这个场景不由会心一笑,直到今日,斗鸡仍然是南洋一带庶民男子最常见的日常游戏。

有人在市场木棚屋顶下卖鱼,有人牵着野猪互斗,有人腹中阵痛如绞、正要生产,有人悠闲地静静坐着下棋。

巴扬寺的石壁浮雕使我徘徊流连,那些朴素单纯的庶民生活如此引人深思。

Ming,我走出吴哥域,在今日的暹粒市闲逛。大部分的柬埔寨人仍然居住在树叶草秆搭建的屋子里,草棚用两三公尺的木柱架高,有梯子可以上下,上层睡人,下层堆放货物。

长年炎热,许多人就在户外树上拉一条简便吊床,睡在树间,自在摇晃,怎么翻身也掉不下来,令人羡慕。

有一种树如棕榈,10多米高,当地居民在树干上凿孔,引树汁流入桶中,桶满,将树汁置铁锅中熬煮,用木勺慢慢搅拌。待水分蒸发,将稠黏的液体一小勺一小勺倒进竹片围成的模具中,凝固成围棋子大小的棕糖,十数颗一串,用棕叶包裹,拿到市上售卖。

我看他们制糖,谈谈笑笑,不慌不忙,像在巴扬寺的石壁浮雕里,天灾人祸都没有使他们惊慌忧愁。我品尝着棕糖的甘甜,觉得生活幸福美好,好像可以到寺庙叩拜,感谢神恩。

空中宫殿与象台

周达观描写国主在夜晚独自登上天宫,与代表神、天、土地或生殖的女蛇交媾,这是民间对此仪式神秘性的传说,也使我对这座建筑产生神圣的感觉……

周达观在西元1296年到吴哥窟,停留了一年多,撰写了《真腊风土记》。这本书是西方人在19世纪研究吴哥城的最重要资料。有许多段文字的记录,在现场和今日还可见到建筑物的对读印证,还有十分真切的感觉。

周达观正式的身份是元成宗铁穆耳派往真腊王国的特使团团长。但也有传说,当时元廷有野心进攻真腊,周达观极有可能负有侦察军事机密的任务。他的书里对吴哥城的城墙长度高度、城门宽度、护城河河宽与桥梁,都有精确的记录,的确使人怀疑《真腊风土记》隐藏着机密的军事情报在内。

《城郭》一章的内容经过现代考古的比对,几乎完全正确:“州城周围可二十里,有五门,门各两重,惟东向开二门,余向皆一门。城之外巨濠,濠之上通衢大道,桥之两旁各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将军之状,甚巨而狞,五门皆相似。桥之栏皆石为之,凿为蛇形,蛇皆七头,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势。”这一段描述,今天去吴哥旅游的人,在城门前可以做最现场的印证,也说明周达观观察与描述的精细。

《宫室》一章描述当时吴哥王朝的行政中心,也有许多细节。

“国宫及官舍府第皆面东。”吴哥王朝是崇拜太阳的,主要建筑物的入口都朝向东方。事实上,吴哥建筑、寺庙的平面多以印度曼陀罗为蓝图,四方形,一层一层加高,突显中央的须弥山。在四方形的四边多有门,门以多重结构装饰,特别强调门楣的华丽,称为“塔门”(Gopura),但的确一般都以东门作为最重要的入口。因此,东门前多有很长的“引道”,成为敬拜的仪式性空间。

一般游客现在造访吴哥,游览的地方多半是寺庙、陵寝。皇宫的部分多已不完整,只剩台基遗址。

周达观书中写到“莅事处”,是和当时真腊国的行政中心有关的记录:“其莅事处有金窗棂,左右方柱上有镜数枚,列放于窗之旁;其下为象形。闻内中多有奇处,防禁甚严,不可得而见。”周达观指的“莅事处”,应是今日的“象台”。

“象台”是皇宫前宽350米的一处平台,非常像举行阅兵大典的观礼台,面对正东一片大广场。

“象台”以石砌,高两三米。朝外的部分雕刻成大象的形状,故名“象台”。事实上,大象只雕出三个立体头部,头上戴宝冠,象牙向外突出,身体的部分是以平面浮雕技法来表现。象鼻下垂,着地,像一根一根列柱。吴哥王朝的雕刻,观念非常活泼,在结构功能要求下,兼具写实和抽象的表现法,混用浮雕和立体雕刻的两种手法,“象台”是最明显的一例。

“象台”四周的雕刻事实上不只是象,也有“飞狮”和“神鸟”(Garuda)造型,高举双翅,挺胸站立,厚实雄壮,的确是国王“莅事”、“朝觐”或“阅兵”的气派。

从平面来看,“象台”是皇宫对外的窗口。“象台”后方就是皇宫,一定也兼具防卫的功能,所以周达观才会说:“内中多有奇处,防禁甚严,不可得而见。”

至于周达观叙述的“有镜数枚”,现在当然都不存在了。早年石砌的台基上应该是木构造的宫室,也大多无存,只有参考古遗址中发现的一些铅瓦、陶瓦,和周达观的描述相合:“其正室之瓦,以铅为之;余皆土瓦。”

皇宫中被周达观描述最详细的是“金塔”。“金塔”即是今日一般俗称的“空中宫殿”。

“空中宫殿”原名Phimeanakas,是由Vimana和Akasa两个梵语合成,直译也就是“天宫”。

“天宫”是皇宫内现存较完整的建筑,是三层加高金字塔造型,四面有石阶可以攀登,东西长35米,南北28米,只有12米高,但因为角度的关系,感觉非常陡峻。

“天宫”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在位944~968)在位时修建。这座石造高塔非常神秘,当初只有国王可以上去,周达观也记录了这座塔的神秘性传说:

“其内中金塔,国主夜则卧其下。土人皆谓塔之中有九头蛇精,乃一国之土地主也,系女身,每夜则见;国主则先与之同寝交媾,虽其妻亦不敢入。二鼓乃出,方可与妻妾同睡。若此精一夜不见,则番王死期至矣,若番王一夜不往,则必获灾祸。”

周达观这一段神奇的描写,使我拿着书站在“天宫”前,有了很不同的感受。

真腊的国王是神的化身,他们在人间的统治,虚拟为天神的附身。“天宫”或许是国王夜晚祈祷奉祀上天的所在,整座建筑陡峻庄严,也特别具有仪式的意味。“蛇精”九头,应即是印度教宇宙初创的龙形大神“哪迦”(Naga),国王与她的交媾,也便是另一种形式的“君权神授”的象征吧!

事实上,吴哥寺庙中到处还看得到印度教信仰对于“性”的原始崇拜,象征阳具的圆柱“林珈”(Linga),和方形水槽象征女性阴器的“优尼”(Youni),组合成神殿中重要的膜拜空间。

在吴哥城外科巴斯宾山(Kbal Spean)暹粒河(Siam Reap River)发源的河床谷地,也发现了刻满阳具与阴具的符号,在浅浅的河床巨石上,以生殖的图像祝福河水流向人间,繁殖绵延,成为富饶生命的象征。

Ming,人类或许离开原始的生殖崇拜已经很远了。许多人会对吴哥文化中的性器崇拜觉得好笑或猥亵,已经很难理解初民在崇拜生殖的仪式中,寄托着对生命萌生的庄严祝福,与今日发展成感官刺激的性,是很不相同的吧!

周达观描述的国主在夜晚独自登上天宫,与代表神、天、土地或生殖的女蛇交媾,或许只是民间对此仪式神秘性的传说。经过周达观的记录,今日矗立在一片废墟中的天宫,更增加了神秘感,使我对这座建筑产生神圣的感觉。

象台的东北端,有一处高7米的台基。台基上原有的木构造建筑已不存在,但台基四周的雕刻非常精美。这一处平台上,有印度教死亡冥界负责审判的大神“牙麻”(Yama)的像,因为石材的变质,身上显出苔斑,仿佛皮肤病,因此俗称为“癫王台”(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但民间也传说,此台修建于耶轮跋摩一世时代,而这位创建吴哥城的国王,的确后来得麻风病而死。

“癫王台”的说法无法考证,但“象台”此处似乎的确与昔日吴哥王朝的“审判”、“诉讼”有关。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的《争讼》一章留下可贵的记录:“两家争讼,莫辨曲直;国宫之对岸有小石塔十二座,令二人各坐一塔中,其外,两家自以亲属互相提防。或坐一二日,或三四日,其无理者必获症候而出:或身上生疮疖,或咳嗽发热之类,有理者略无纤事。以此剖判曲直,谓之‘天狱’。”

现代人的司法观念,大概很难了解“天狱”。“天狱”是相信上天有一种公平的审判,所以双方有诉讼,无法判断对错,就把原告、被告各自关进皇宫对面的小塔中。由对方的亲属监视,不准出来,一直关到其中一方生病,或生脓疮,或发烧咳嗽,便说明此人有罪,已得上天惩罚。

周达观的记录虽然神奇,但现在“象台”东西广场上还留有着12座小塔,原本都不知道功能,因为周达观的记录,留给后人一条思索的线索,颇为真实。

同类推荐
  • 为了逝去的青春

    为了逝去的青春

    闵凡利著的《为了逝去的青春/中国当代名家精品必读散文》中这些散文作品情感饱满,视角独特,想像开阔,内涵深邃。在这些作品中,对生活的感悟和描述绵细而稠密,对情绪的挥洒和开拓激烈而诗意。每一篇作品不光有着音乐的亲和力,而且还有着文学的高倍纯度。
  • 春:朱自清作品精选

    春:朱自清作品精选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以开拓者的胆识与笔力,以独具风貌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著而重要的地位。其作品清隽沉郁,文笔简约亲切,极富真情实感,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
  • 张爱玲学

    张爱玲学

    《张爱玲学》是一本非常不一样的“张论”。作者从批评、考证、钩沉的角度,重新探看张爱玲本人及她的小说。本书是高全之参加张爱玲的海葬葬礼之后,有感坊间满箩盛筐的张理论疏漏与错读竞相夺目,于是花了十年时间完成的一部作品。他以不同于学院内文学评论者的独特视角,以版本学家一般周密的考证研究功夫、科学论证式的逻辑架构,以及温敦典重的质实文字,就张爱玲小说的诸多层面做了深刻的研究与开掘;并对坊间张理论的疏漏、错读,以及两岸文坛有关张爱玲政治笔墨的“各自表述”,做了有力的澄清与驳诘,是一种开创新河的尝试。
  •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2011年3月1日,一名普通的调查记者通过微博,让我们看到了大山深处那些因为上学路远无法回家吃饭,必须忍受饥饿的孩子,并大声疾呼:孩子们需要一份“免费午餐”!一夜之间,无数像你我一样善良的人们,用网络时代特有的方式,为山区孩子送去一份份热腾腾的午餐。看似普通的献爱心活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冰冷的电子屏幕背后,还有一颗颗炙热的心,和对我们深爱着的这个国家的呵护之情。所以,请停止抱怨,用行动改变中国。翻开本书,见证您的一份爱心,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免于饥饿,快乐成长。
  •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作为现实生活的投射,疾病意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现代、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疾病既是作家诠释世界、表达情感体验的工具,也是人们解读社会风貌及作家创作意识的一条通道。在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哈罗德·品特的大多数作品中体现了品特对疾病的理解与体验,他成功地展现了同时代的社会历史、政治、宗教等文化状况,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展现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基于此认识,本专著以医学理论作为划分基础,对品特戏剧中的疾病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并运用了精神分析法、叙事学、福柯身体政治、隐喻修辞、戏剧美学等理论,从品特戏剧中疾病对于品特戏剧创作以及剧情本身的推动、对于隐喻意义的传达、对于荒诞戏剧诗学功能的达成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热门推荐
  • 上清七圣玄纪经

    上清七圣玄纪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上)

    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上)

    本书收集了星云大师近十年来,有关佛学义理的研讨,对佛教前途发展,及对金球融和与和平有关的论议。上册收录大师从人间佛教角度。对戒定慧三学、菩萨四弘誓愿、六度之论述,也提出佛教对生命、生死,生活的看法;同时,将大师十几年来,每年于国际佛光会所发表的主题演说,阐述人我相处之道、世界和平、自觉行佛等论议,一并收录其中。
  • 重生之手工达人

    重生之手工达人

    她叫唐苏璃,一个将唐门医毒之术发扬的淋漓尽致的小女子。她叫苏璃,一个年幼失去父母的乖乖女学霸。当她唐苏璃穿越到苏璃身上会发生什么事?————————什么,没钱?!不怕,一手刺绣挣得盆满钵满。什么,你有病?!不怕,唐门针灸出神入化。什么,你是我的爷爷?!好吧,还能说什么呢!看在你这么好的份上,收拾东西乖乖跟着吧。——————这就是唐门大小姐穿越时空那些的生活琐事!结局未定,可能一对一,可能np!简介无力,请看正文!作者抽风实属偶然!新人之作,遇到专业部分请一笑而过。本文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亲们不要喷我哈!作者写作不为钱只为兴趣,欢迎跳坑!
  • 神级系统之末世狂兵

    神级系统之末世狂兵

    返校途中,杨亮偶遇神秘老者,赐予神级系统。末世即将到来?丧尸大军?生灵涂炭?坐在清风山顶,杨亮打开身份手环,收听着治下领地送来的报告,却是一片安宁祥和。什么?尸皇求饶,兽皇相邀?杨亮仰天长叹道:神啊,能赐予我一个对手吗?孤独啊……
  • 假如这不是唐朝

    假如这不是唐朝

    所谓“假如”,是一种对于历史的假设。中国的古代史无比辉煌,在这期间,拥有着无数能够将辉煌延续到现在的机会,但却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假如这不是唐朝》讲述的即是历史给予唐朝的机会,以及错过这些机会的原因。大唐之开明繁荣,世所未有。都城长安世界瞩目,无数留学生仰慕而来;丝绸之路畅通天下,文化输出影响世界……但最终,唐王朝由极盛到衰败却几乎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 北涧头

    北涧头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错孕成婚,爱妻成瘾

    错孕成婚,爱妻成瘾

    他们是离过婚的,但是并没有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因此仍旧是合法夫妻,于是,多年的独守,让这样的一个情债变成了一种命中注定……
  • 造化圣魔

    造化圣魔

    浩瀚乾坤,破碎三界。万古青天苍穹,苍穹破碎,分成九天十地。一个少年于破碎苍穹走出,看他如何纵横九天十地,震慑万古青天。我心向善可为圣,我心向恶可化魔!
  • 孝经纪事

    孝经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天神境

    灵天神境

    “什么?你比我厉害?”当戴小七实力较低时,有人跟戴小七比实力,他骂道:“傻X,你有神功,我有大炮!”“什么?你比我有钱?”当有人跟戴小七比有钱之时,他骂道:“滚蛋,没见哥的钱数一辈子都数不过来吗!”“什么?你靠山比我的强?”当有人跟戴小七比身后实力强硬时,他骂道:“你瞎了吧!不知道灵神是我老丈人啊!”新书《天篷元帅纵横记》已发,欢迎各位兄弟姐妹们和转世天篷一起欢快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