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按人物的出场安排,即一个人一个段。请看示例:三个儿子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人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噪子。”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那两个妈妈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三个妈妈被他迷住了。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一个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选自《小学语文》第五册(人教版2001年12月)这样安排自然段显得段落很碎,一般适用于写一件简单的事,而且要把这件事的过程详细地写下来。这样安排自然段很适合小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文的时候使用。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这样分自然段的文章有很多,就不再一一举例。(五)按人们的对话安排自然段,表现为一句话就是一个自然段。如《三个儿子》中的段落母亲说:“你能不能顺路经过我这里。我想看看你,和你聊聊天,我们好久没有团聚了。”“妈,我也想去看您。可是我得赶路,我已同人家约好了见面的时间。”我说。“好吧,儿子,祝你一路顺风!”听得出母亲有些失望。还有“话、话、话”方式的自然段。如:“今天,我挨揍了。”“谁揍的?”“几个小痞子。我不认识他们。”“你怎么不和他们打?”“他们人多,我打不过他们。”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自然段,如过渡段和为了强调某一句话的特殊意义或重要性而单独作为一个自然段。请看示例:小偷在人们的追逐下,钻进了一个死胡同,眼看无路可逃了,只见他翻身爬上两米高的墙头,纵身一跳,结果把腿摔折了。真是恶有恶报。
活该!“活该”就是单独的词语作为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人们对小偷的愤慨。当然安排自然段的方法很多,就不一一讲了。总之,自然段安排一定要“自然”。下面我们讲一下自然段的内部结构。但需要申明的一点是:这里所讲的自然段,不包括一句话一个自然段或一个词一个自然段的特殊形式。这里说的自然段,起码要由几句话组成,
所表达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写好自然段,主要是弄明白自然段的构成方式。知道了自然段的内部结构,掌握了它的写作规律,一写就准。如果每个自然段都写得非常棒,整篇文章怎么会不好呢?自然段的结构方式有哪些呢?请看:自然段有八种,一种可称顺承。是按事情发展写,先后顺序分明。
二种段式并列,
同写几层内容。
内容不分先和后,
先写后写都行,
三种段式总分,
包括总分、分总。
有时还会总、分、总,
此种段式常用。
一段可分两层,
因果或是果因。
因、果不论前与后,
因果段式分明。
转折段式好记,
一段之内两层。
意思相近或相反,
总之不是直行。
一段几种意思,
之间逐步加深。
一层深似一层写,
这种段式递进。
还有一种段式,
形式有答有问。
首句提问后边答,
有问有答分明。
概括、具体段式,表现形式两说。先概括后再具体,或具体后概括。顺承段式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顺”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承”,下句承接上句的内容。实际就是事情先怎么样,再怎么样,最后怎么样。请看示例。
有一次,我捉到了一条小虫,放在蚂蚁洞口。一只小蚂蚁发现了,立刻爬到虫子身上,一口把它咬住。虫子疼得直打滚,蚂蚁跟着翻过来翻过去,就是不松口。伙伴们赶来了,一只、两只、三只……来了一大群,它们把虫子拖进了洞里。
这个顺承段式,按照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以分三层。第1句为第一层:把小虫放在蚂蚁洞口。第2、3句为第二层:一只蚂蚁咬住虫子不松口。第4句为第三层:一群蚂蚁把虫子拖进洞里。并列段式是指在一段话中,用几句话或几层意思,并列地分别说明几种事物、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例如《艰苦的岁月》一课中的一段:
吹笛子的是一位老红军。他坐在石头上,赤着脚,身上的衣服很破了,腰里挂着驳壳枪,帽子上的红五角星十分鲜艳。他颧骨很高,额上的皱纹很深,浓浓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一位十多岁的小红军偎依在他的身旁,右手抚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小红军也赤着脚,衣服也很破,左手搂着一支跟它差不多高的步枪。
这段并列地写了老红军和小红军两个人。1、2、3句为第一层,介绍老红军的情况;4、5句为第二层,介绍小红军的情况。
总分段式是把要介绍的事物或思想内容的特点或要点,概括起来成为一句话,放在段首,然后再把概括的内容一项一项地具体写出来。这种段式有三种类型,即:先总后分式、先分后总式、先总后分再总式。
第一种“总-分”式。请看例子:
我家有一只小闹钟,造型精巧,走时准确。它那浅绿色钟壳的正面,镶着一圈美丽的金边。圆圆的钟盘上罩着一块透明的玻璃,看上去,多像十五的月亮!12颗明星般的计时刻度,嵌在蓝色的钟面上,金光闪闪,真叫人喜爱!小闹钟“嘀嗒、嘀嗒”,日日夜夜,一刻不停。每当收音机里响起报时的最后一声时,它的分针总是笔直地指在表示“12”的“金星”上。
——摘自课文《小闹钟》段落首句概括了小闹钟的特点:造型精巧,走时准确。下面2、3、4句具体写“造型精巧”;5、6句具体写“走时准确”,构成“总-分”式。第二种“分-总”式。请看示例:日月潭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水很深。日月潭的四周是山,山上是茂密的树木。山林倒映在潭里,湖光山色,非常美丽。——摘自课文《日月潭》段中第1句说“水”;第2句说“林”;第3句总述湖光山色非常美丽。构成分-总式。第三种,“总-分-总”式。请看示例: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摘自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
段中第1句总写鱼多;第2句分说四种鱼不同样子;第3、4句进一步总结写鱼的种类多、数量多。因果段式是一段中分为两层,一层表因,一层表果。可以前因后果,也可前果后因。前因后果式举例: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湿漉漉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河。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撑着的雨伞,仿佛是浮在水面的点点花瓣。偶尔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摘自课文《雨中》段中第1句是“因”;第2、3、4句是“果”。前果后因举例: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魅力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摘自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段中第1、2句是“果”;第3句是“因”。转折段式是一个自然段中,在意思上分前后两层,但前后两层的意思不一致,或者相对,或者相反。在连接两层意思的转换处常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来衔接。请看示例:进攻开始了。在大炮的轰鸣中,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五九七·九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压了回来。——摘自课文《黄继光》段中第1、2句是一层意思,写战斗进行得很顺利;第3、4句又是一层意思,写我军突击受阻。连接第1、2句和第3、4句的词是“突然”,表示情况发生了变化。递进段式是一个自然段中,有好几层意思。几层意思之间的关系是一层比一层深。请看例子:
她的话刚说完,只见月亮已经不是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块似的。慢慢的,月亮成了小船,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一会儿,细钩不见了,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
——摘自课文《看月食》段中一共三句话。三句话三层意思,一层更进一层,写出月食的时候月亮变化的过程。问答段式是首句提出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做出回答。请看例子: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他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摘自课文《海底世界》
段中,首句提出问题,海底有没有声音,接着就回答。其实这种段式,是一个设问修辞法的运用。设问修辞法的形式就是自问自答。目的是突出问题引起读者注意。此种段式一般不分层,一段就是一层。
概括、具体段式。这种段式先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概括全段主要内容。因此,这种段式分为两种:一是首括式,二是尾括式。请看“首括式”示例:井水很清。我小时候,夏天和秋天的傍晚,常和妹妹到井台上来乘凉。我们趴在井圈上,痴痴地往井里看,一颗一颗的数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我一面数,一面心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摘自课文《井》
段中,首句概括井水清,然后用具体事说明井水可以清清楚楚映出天上的星星,来引出“我”的无限想象。
再看“尾括式”示例:
餐厅里那辉煌的如白昼的灯火,映照得四周的壁画生辉增色;那五彩缤纷的大花篮,盛满了北京绢花厂职工的心意;那五条鲜艳的红领巾,代表了少先队员们的誓言: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南极考察队员!那亭亭玉立的水仙,在这不长树草的南极洲上,居然长出几十朵娇嫩的花蕾;还有香醇的美酒、丰盛的佳肴……尽管室外狂风呼啸,雪花纷飞,室内却热气腾腾,充满了欢乐气氛。
——选自课文《南极的除夕》
段中第1、2、3、4、5句,具体描述了室内的设置,最后尾句概括了室内的气氛:“热气腾腾,充满了欢乐气氛”。
概括、具体段式在形式上与总分段式或分总段式很相似,但它们是有区别的。概括具体段式,在具体层面时,不分条分项一一陈述,而是按事情的本来面貌说清楚即可,没有“分”的感觉。总分段式,在“分”的层面上,是一项一项分述,“分”的感觉特别清楚。同学们仔细琢磨一下,看是不是这样。
在本章的开头就说过:文章大段落,段落小文章。当同学们学习完自然段的写法后,是不是有这种感觉?把自然段的结构放大就是一篇文章的结构。同学们可以互相借鉴,用最快的速度掌握文章的结构安排和自然段的写法。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或学习生活中,不免和小朋友产生摩擦,生出一点小气来。今天就以“斗气”为题,真实地再现“斗气”的情形。注意:要写得具体、详细,必须有“斗气”的原因、“斗气”的经过、“斗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