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握说话艺术的精髓
1.讲真心话,以真诚赢得信任
真话与假话是相对立的,它会导致交友的两个不同结果,可以说获得众人的信任,铸就自己的信誉,必须靠讲真话来赢得。而假话纵然能蒙蔽一时,但最终必将真相大白,那时说假话者只能处于一种窘迫的境地。
(1)说“真”话
说“真”话即用真挚诚恳的语言去打动对方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这里的“真”不仅仅只是包括“真实”的意思,更重要的还在于要有“真情”。
真实、笃诚和真情是说“真”话时犹须注意的要素,以真实为铺垫、为基础,以真情动人、以真情感人,才能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人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情感是人的心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对他人和外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内心体验。这种内心体验具有情境性和直接性,情感的产生需要外界的刺激。在人际交往之中,饱含真情实感的言语是唤起情感的一种最具神力的武器。运用真情激导的言语策略,可以顺利促使双方产生情感共鸣,关系融洽,形成良好的交际氛围;可以较快地促使双方强化相应的感性认识,形成并巩固某种态度倾向和观念信仰;可以有力地推动人们将某种行为动机付诸实施,并为成功积极奋斗。
(2)讲假话无益
有些人不管什么情况都以说谎来解决,这种人可说是心态上已经有了病症。但是,不论任何,一旦开始了骗人的想法,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地继续下去,因为“谎言就像是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
一般人会以谎话连篇企图取得别人的信任,而且大多数人也都以为说谎没什么大不了的。虽然几乎没有人是真正的绝对诚实,但朋友之间切记不可欺骗对方。
说谎其实是最没效率而且最费事的行为。然而,要做到完全不说谎却又非常困难,这就是不容易的地方。
我们常听人家说“出家人不打诳语”,由此可以知道说谎是清修得道的障碍。
虽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说过谎话,而且要自许做到绝不说谎,也的确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然而,不管怎么说,朋友交往的时候还是要努力由内心做到不说谎,因为朋友相交最重要的前提,还是要抓住对方的心。因此,朋友之间绝对不容许有背信的行为。
当你对某一个人说谎的时候,第三者正在冷眼旁观地看这件事,或许就因此产生了绝望的心情。因此,你虽然只是欺骗了一个人,但感到你不诚实的人却可能包括其他人。你只要有欺骗的行为,人格就会遭到质疑,而且会迅速地散布到你周围的其他朋友。朋友是你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得到的资产,却因为说谎而轻易地毁弃掉自己难能可贵的资产,这岂不是太愚不可及了。
有些人非常喜欢说大话,也常对别人大吹大擂地宣称某位社会名流是他的好朋友。当别人前来拜托他帮忙拉关系的时候,他又要制造出其他的谎言来自圆其说,结果却是一点忙也帮不上。这种人纵然是费尽心思要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但所能得到的成效却十分有限。
有时,你说假话即使并没有直接伤害到他人,却已经破坏了自己的信用。即使有时不得不以无伤大雅的谎话,来达到某一种目的,但对朋友的交往只能产生负面影响。
2.观点鲜明,说话要有的放矢
说话首先要观点鲜明。当然,揭示自己的观点,可以采用各种艺术手段,点石成金,达到既一针见血,又使对方悦服之效。
用什么样的语言说服别人,不外乎两种方式:促膝长谈,娓娓道来,动之以情;巧妙点化,一针见血,晓之以理。而后一种方法使人豁然开朗,顿时领悟,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
叶剑英同志曾以高超的语言艺术,用很短的几句话,就说服了一批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1934年,中央警卫团刚划归中央军委领导,由叶剑英分管。警卫团的同志大多是由战斗部队抽调来的,从炮火纷飞的火线调下来,普遍都不甘心,总觉得重返前线,直接和敌人厮杀才够劲儿。
叶剑英了解到情况,便召开了全团大会。会上,他提高嗓门大声说:
“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不叫警卫团,叫钢盔团。”
这话把大家弄懵了。接着,叶剑英缓缓解释道:“钢盔是干什么的?钢盔是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是保护党的脑袋———党中央的,所以应该叫它钢盔团,你们说对不对?”
大家恍然大悟,齐声说:“对!”
“人没脑袋行不行?”叶剑英追问。
“不行!”
“你们都是英雄好汉,到前方去可以杀千百个鬼子,但没有党中央领导能不能把鬼子打出去呢?”
“不能!”
只几句话,说得警卫战士心里亮堂堂的。
孙子兵法指出,和敌人作战,除了正面出击之外,还可以动用使敌人意想不到的、从侧面突然出现的奇兵,以奇取胜。
叶剑英劈头一句“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发语奇特,非同一般。他不是正面解释警卫团有何重要意义,而是以一个精巧的比喻,使对方一愣,紧接着连发几个问题,步步紧逼,把战士们心中的疙瘩一下子铲除了。
卢沟桥事变后,举国上下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此期间,陈毅同志在江西大余与当地国民党代表谈判。他舌战群顽,要求国民党军给北上抗日的南方游击队让开通道,可对方却话中带刺地说他们“兵太多”。
陈毅同志相讥道:“你们兵多不愿北上抗日,还要游击队陪着吗?”
这话说得巧妙,一针见血,使对方无以作答。
1936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镇压民主运动,逮捕了“七君子”。沈钧儒先生在法院受“审判”时,其中有段舌战是这样的:
法官问:“‘抗日救国’不是共产党的口号吗?”
“共产党吃饭,我们也吃饭。难道共产党抗日,我们就不能抗日吗?”沈先生答。
这段话,以“吃饭”作类比,反驳了对方认为凡是共产党做过的事别人就不能做的荒谬主张,驳得法官哑口无言。
要想说得巧妙,必须先了解对方的意愿,抓住关键,以巧妙的语言,或者说服别人,或者反驳对方。这种高超的语言艺术,不是出于主观臆断,而是对客观规律的巧妙适应,在此基础上方能进一步发挥。
3.抓住重点,说话不拖泥带水
说话首先要做到有的放矢,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应当讲究章法,思路严密。这是提高说话水平的基本要求。
我们平时与人寒暄或作简短的交谈,一般都是比较随便的,谈不上条理清晰。但在正式场合,比如报告会、讲座、演讲等比较重要的讲话,情况就不一样了,这要求说话者对所说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并对整个说话过程作出周密的安排。一般来说,有这样几点要求:
(1)把握中心
说话不是照本宣科,难免带有水分,有时会插一些题外话,有时会发现已讲过的某个问题有点遗漏需要临时补充,这样就容易杂乱。作为一个高明的说话者,应时刻把主题牢记在心,不管怎样加插,不管转了多少个话题,都不偏离说话的中心。
(2)言之有序
说话不能靠材料堆积吸引人,而要靠内在的逻辑力量吸引人,这样才有深度。与写作相比,说话是口耳相传的语言活动,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听众思考,所以逻辑关系要更为清晰、严密。话语的结构要求明了,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观点和材料的排列,要便于理解、记忆和思考,所以要较多地采用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安排。当然,时间顺序最好按过去、现在、未来进行安排,这样容易被听者记住。
(3)连贯一致
开场白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所讲内容的展开,不能一开口就“噌”地冒出一句让人摸不着边际的话;多层意思之间过渡要灵活自然;结尾要进行归纳,简明扼要地突出主题,加深听话者的印象。
(4)要言不烦
那种与主题无关的废话,言之无物的空话,装腔作势的假话,听众都极为厌烦。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有一次他去听一位牧师传教,开始很有好感,准备捐献身上所有的钱。过了一小时,他听得厌烦,决定留下整钱,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半小时,他决定分文不给。等到牧师说完了,他不仅不给,还从捐款的盘子中拿出两元钱作为时间的补偿。
这是对说话冗长者的绝妙讽刺。所以说话中应当注意在句式变化的同时,多用短句,少用长句。长句能够表达缜密的思想,委婉的感情,能够造成一定的说话气势,但是其结构比较复杂,如果停顿等处理不好,不但说话者觉得吃力,就是听话者听起来也不易理解。而短句的表达效果简洁、明快、活泼、有力。由于活泼明快,就可以干脆地叙述事情;由于简洁有力,就可以表达紧张、激动的情绪,坚定的意志和肯定的语气。因此在运用上,易说易听的短句更适合在交谈、辩论、演讲等重要场合的说话中使用。
抓住重点,理清思路,这是说话的基本要求,也是说好话的前提。
4.条理清晰,把话语渗进听者心房
讲话吸引人的人都不是唠叨或虚张声势之辈,他们在讲话中很注意循循善诱,丝丝入扣,像春雨润物渗透进听者的心房。
人类的心理是很微妙的,有时听众并不因为你讲的内容很有道理就完全信服你,他们还要顾及讲话人的表达方式。即使是正式场合的谈论,声音过于激烈也会让人产生“此人强词夺理,所说之言不足为信”的想法,随之,心理上会产生反感或者抵触情绪。
有条不紊的谈话,可给人以稳重之感。一般来说,优秀的推销员几乎都不是快嘴快舌之才。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反应迟钝,不善辞令,而正好相反,他们机警过人,能说善道。但他们清楚地知道,推销商品并不光是能言善辩就可胜任的。比如,一味地吹嘘“这种商品不错”,顾客只会对这种大肆鼓吹报之以疑惑和戒备;相反,当你慢条斯理、一板一眼地陈述商品的性能并动手操作,顾客就会因你所表现出的诚实而对你报以信任。
人际交往也是如此。特别是在语言沟通中,如果只顾快嘴快舌,就无法产生好的效果。有人认为,口齿伶俐,可以在短时间传播大量的信息,但却没有想到信息的价值是由讲话者能否给对方以信赖感所决定的。一味地抢速度,只能使对方感到你的轻浮,进而对你提供的信息产生怀疑。这样,即便你提供的信息再多,也不能为人们所接受,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与人交谈时,应注意纠正语调生硬、语速太快的习惯。
要做到说话有条不紊,不妨试试以下几个办法:
(1)要有充分的准备
如果你在讲话时对所要讲的内容没有认真考虑过,你肯定会感到无话可说,即使说起来也不会流畅自如。因此,必须在讲话之前有充分的准备,或者写成提纲,或者默诵、试讲。你对讲话的内容愈熟悉,你就愈能讲得好,愈不会信口开河,无的放矢。
(2)学会对话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看,口头语言有对话言语(聊天、座谈、辩论、质疑等)与独白言语(报告、演讲、讲课等)之分。一般来说,后者的要求更高,并且是以前者为基础的。我们首先必须学会对话言语的方法,与别人很好地交流思想,才能在听众较多时有较好的效果。在与别人谈话时,要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不可随便插话或打断别人的话头,要“察言观色”,注意对方的姿势、表情和态度,要分析对方讲话的得失,吸收其优点,舍弃其缺点。同时,自己的讲话要含义明确,态度诚恳,并且当对方显出厌倦或注意力涣散时,就要停止讲话。
(3)勇于勤讲多练
善于言辞的才能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个人的实际锻炼逐步发展的。因此,我们要克服害羞胆怯的心理,在生人面前或人多的场合,要争取讲话的机会,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虽然开始时不一定会成功,甚至会遭到别人笑话,但不要介意,要认真分析自己讲话失败的原因,勤讲多练,不断改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说话的水平。
5.精心遣词,善于使用精妙语汇
同样一句话,良言妙语能叫人笑,能治人心病,能带给人希望;然而若是污言秽语则会使人哭,会刺伤人的心,会带给人失望。其中差别在于话中的字眼用得对还是错。同样的,每句话中所用的“字眼”可以让别人了解讲话人的心迹和愿望。
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就是因为善于运用字眼的力量,大大地激励了人们,并唤起民众全心跟随,从而塑造出今天的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振臂一呼,应者集”的效果。的确,用对了字眼不仅能打动人心,同时更能带动行动,而行动的结果便展现出另一种人生。
美国独立战争时,当帕特里克·亨利站在十三州代表之前,慷慨激昂地说道:“我不知道其他的人要怎么做,但就我而言,不自由,毋宁死。”这句极具感召力的话,激发了几代美国人的决心,使他们誓要推翻长久以来压在他们头上的苛政,结果造成燎原之火,美利坚合众国由此诞生。
美国一位伟人演讲道:“当我们今天得以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时,不要忘了《独立宣言》,虽然那没有几句话,却是二百多年来所给予我们每个人的保障。同样的,当我们这些年致力于种族平等时,不要忘了那也是因为某些字眼的组合而激发出来的行动所致,请问谁能忘记美国金博士打动人心的那一次演讲,他说道:‘我有一个梦,期望有一天这个国家能真正站立起来,信守它立国的原则和精神……’。”
当然,遣词准确的话语其影响力并不只限于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民心涣散,经济萧条。这时,有一个人的话激起了英国全民抵抗纳粹的决心,结果他们以无比的勇气挺过了最艰苦的时期,打破了希特勒军队所向无敌的神话。那个人就是已故英国政治家、前首相丘吉尔。
许多人都知道人类的历史就是由那些具有威力的话所写成的,然而却鲜有人知道那些伟人所拥有的语言力量却也能够在我们的身上找到,它能改变我们的情绪,振奋意志,乃至于有胆量面对一切的挑战,使人生过得丰丰富富。
生活中时时选择使用积极性的字眼,最能振奋我们的情绪;反之,若是选择使用了消极的字眼,就必然很快使我们自暴自弃。遗憾的是我们经常不留意所用的字眼,以致错失唾手可得的大好机会。因此我们务必重视使用字眼的重要性,这做起来并不难,只要能聪明而用心地选择便行了。
我们在跟别人说话时常常用字十分谨慎,然而却不留意自己习惯用的字眼,殊不知我们所用的字眼会深深影响我们的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感受。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好好掌握怎样用字,如果我们随着以往的习惯继续不加选择地用字,很可能就会扭曲所历经的事实。譬如说当要形容一件很了不起的成就时,用的字眼是“不错的成就”,那对自己的情绪就很难造成兴奋的感觉。这全是因为用了具有局限性的字眼所致。一个人若是只拥有有限的词汇,那么他就只能体验有限的情绪,反之若是他拥有丰富的词汇,那就有如手中握着一个可以调出多种颜色的调色盘,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人生经验,不仅为别人,更为自己。
6.简洁精练,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意思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讲话要精练,字字珠玑,简洁有力,使人不减兴味。冗词赘语,唠叨口罗嗦,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