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19700000012

第12章 狮子或跳蚤(4)

《日报》的报道继续在向深度进展。事物在这些报道里变形扭曲,报道中的勃罗姆的形象连她自己都认不出来。勃罗姆被说成是一个激进的有着反教会思想的人(事实上她仅仅是不去教堂);因为她的美貌,确实有人一直在追求她,但《日报》就把她说成是“绅士客人”的女客,暗示她有“娼妓式的本性”;更让勃罗姆不能忍受的是她的病重的母亲因为记者的骚扰去世了,而《日报》把这一切说成是勃罗姆对母亲伤害的结果。这是一份勃罗姆周围的人都读的报纸,因而其杀伤力无比强大。勃罗姆感到即便是周围人对她的安慰也是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叫人受不了。话语的压迫让勃罗姆用了极端的手段,她非常冷静地开枪打死了那个记者。“她从十二点一刻到七点之间一直在城里游荡,设想自己也许会感到懊悔,可是一直没有任何后悔的意思。”

同时,勃罗姆的朋友们也陷入了困境。她的女伴及女伴的父母被说成是斯大林主义者(仅仅因为女伴的父亲逃到苏联并死于苏联);勃罗姆的东家布洛纳先生的业务因为这事而凋零,使这个绅士成了一个不洗澡不讲究仪表的人,最后还在公共场所同人打了架。话语的重压使人们的生活完全脱离了正常的轨道。

在这场大规模的语言的压迫中,最终以语言的全面胜利而结束。伯尔本人也因为这篇小说受到了“话语的压迫”,他的这部小说被说成是一部比“巴德尔-迈因霍夫”恐怖集团还要危险的作品,是一部鼓励暴力的小说。当然伯尔最终赢了,因为他在197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一下子成了德国的英雄。在获奖后的答谢词中,伯尔讲了作家在德国的处境:托马斯·曼被驱逐和开除国籍;赫尔曼·海塞移居国外,早已不是德国国籍;奈莉·萨克斯为人所救,死里逃生。看来,这些总是要发出异类的尖叫的德国作家注定是一群不为人所容的人。

十一、森林大火

怀特是那种雄心勃勃的小说家,这从《人树》的长度可以看出来。《人树》的中译本有702页,这个叙述斯坦·帕克一家从拓荒创业、生儿育女到最后斯坦去世的故事,具有欧洲古典小说气势恢宏、浑然一体的特点:人物众多,时间跨度大,故事应有尽有。怀特的叙事十分放肆,他的叙事空间宏大得望不到边际,因此,小说中的人物就有了一种遥望的姿态,就好像他们在回望一切的源头。在怀特的小说中自然是当然的主角,当怀特描述自然的柔和与暴戾时,我们能感受到作家特有的热情,感受到他过剩的精力和生命中的固执和倔犟。

怀特在控制诗史般的场景时,他向我们展现了上帝创世般的耐心和精细(怀特让小说有着一个《圣经》般的开头,他的野心在一开始就昭然若揭)。在这部小说的第十二章,怀特描述了盛夏的一场森林大火,这里,我们可以见识怀特收放自如、得心应手的写作技巧。叙述在这时显得迅猛、坚定、毫不犹豫。天气是如此炎热,大火也许还在某处酝酿,但叙述里已经有了火焰般的热度。帕克的妻子艾米去阿姆斯特朗家送鸭子,在阿姆斯特朗家的窗口,艾米窥见男人们正神情专注地望着马德琳小姐裸露的双肩、胳膊与乳峰间的曲线。接着,艾米到了烟雾弥漫的厨房,或许是因为见到刚才那一幕,在这个粗俗的场所,已近中年的艾米说出了她一直存在的浪漫的梦想:“我们结婚的时候种了一株玫瑰,可从来没有谈论过它,那是最漂亮的东西中的一样。”艾米在丈夫面前一直表现为洁净的内心此时展露了它炽热的面目。

接着,大火来了。“烟火已经发怒。暴躁的烟柱在丛林之上腾空而起。在这不成形状的团团黑烟中,好像有什么东西正被强迫着注入空间……”“一只狐狸惊叫着,从一片矮丛中跑出。它身上的火比它本身还凶猛……一只鸟从半空中跌落下来,除了鸟嘴全身冒火,掉进在烈火中痛苦挣扎的树枝之中。”当然,怀特不会忘记描述那些灭火的人,“火还没到,热气就把树叶烤焦了,手上的汗毛也燎得精光”。这些人都知道“企图同这场大火决一死战简直毫无意义”。

这时候,小说出现了一个皮肤“皱皱巴巴,好像半透明的鳞片”的老头,他的双手像火柴棍,放在“树节似的膝盖上”。聪明的读者都会猜到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转折就要到来了。这是小说家常用的诡计。果然,这个像一只蜥蜴的老头说:风要转向,家园将要保住。当然这个预言得到了应验。但是,怀特没有让这个预言家成为一个英雄,他让人们很快忘记这个人。刚刚还处在绝望中的人们这会儿显得踌躇满志,好像大火的转向全是他们的功劳。我喜欢这个略带喜剧性的场景,在这个场景里,我听到怀特向人类发出了尖刻的嘲笑。

火势转变了方向,转向了马德琳小姐那里,转向了人压抑着的火焰般的情欲。这时外在的火焰和人内心的火焰同时燃烧。大火把马德琳小姐围困在阁楼里,男人们抱着水管向马德琳的房子浇水,水射到她的身上,她的胸前湿透了,衣裙贴在胸口,“就像没有穿衣服似的”。这时,艾米叫帕克去救马德琳。帕克在接近马德琳前,他已经为她那柔软的肌肤而紧张不安。当他站在她面前时,她穿着长袍,光彩夺目,飘飘欲仙,“他几乎希望发生一场灾难,把他们俩都毁了”。“他突然希望自己的脸能陷入她的肌肤之中,去闻闻那温馨;希望分开她的两个乳房,把脸贴在乳峰中间”。他把她抱了起来,现在他们已经不再是肌肤相触,而是筋骨相连,他们部分地失去了知觉。

接着下起了大雨,火被扑灭了,世界恢复了它原有的宁静。原来裸露的一切都隐藏起来。艾米虽然渴望在灯光诚实的照耀下,双手捧住丈夫的脸,看清楚他的思想,但在这部小说里,艾米一辈子也没有了解帕克的内心世界,最后导致了艾米对帕克的不贞。就这样怀特描述的火灾不但灼痛了小说中的人物,也灼痛了每一个读这部小说的男人和女人。

十二、双重加缪

有时候,创造一门哲学是一回事,但他真实的内心世界恐怕又是另一回事。在大约写于1955年左右(即加缪去世前五年)的小说《叛逆者》中,加缪把他对这个世界最后的迷惑留给了我们。这是一篇关于仇恨的小说,小说充满了对人的不信任和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小说中人性固有的恶轻而易举地让理念中的善成为一种幻觉。

一个传教士怀着善良的愿望,去野蛮人那里传播文明。无情的现实打破了他的幻想,他遭到了野蛮人的残酷的折磨:他们把他的衣服剥光,把他的头发剃掉,把他的舌头割去,让他成了一个奴隶。痛苦和折磨使他改变了原来的信仰,他否定原来所受的教育,成了一个叛逆者。他决定为主子服务,只有这样他才能摆脱奴隶的地位。后来,又有一个传教士来传道,是他亲手杀了这个来代替他传教的人。他成了一个被野蛮人极为欣赏的人物。

在我的感觉里,加缪内心的热情和巨大的虚无感是同时存在的。虽然加缪一生都在否认他是个虚无主义者。我想,加缪身上有两种禀赋:一种可能同他出身贫穷有关,从他身上我们总可以见到洋溢的热情和上进心;另一种则是卡夫卡式的,他具有一种刺穿世界谎言的能力,总能非常迅捷地抓住这个世界的本质。而他的哲学就是这两种禀赋的混合体。所以,他在否认个人在宇宙中的任何意义(荒谬)的同时,也不忘告诉人们什么是幸福:西绪弗斯把巨石推向山顶,而巨石又一成不变地滚下来,加缪认为西绪弗斯心灵深处充满幸福,因为这尝试本身使他满足。因此,加缪的哲学就转化为这样一个问题,其本质已不再是人活着是否有意义,而是带着命定的那份折磨,如何去生活。但我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说法,当加缪写作时,对躯体及世界肉感的认同可能把他引向另一个方向。

如果说加缪一生伴随着“阳光、大海和生活的热情”,那么同时伴着他的还有另一面:阴影、孤独和失望。事实上,他一生都在努力寻求着两极的平衡与和谐统一,这种“双节奏”和两重性主题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找到许多印证:虚无与热情、孤独与团结、生与死、幸福与痛苦、光明与黑暗、激情与冷漠、尊严与耻辱等等。1960年1月4日,加缪死于一次交通事故。“一声可怕的巨响!一声可怕的巨响就够了,他回到童年的欢乐中去了。”当年萨特用这样的方式总结了加缪的一生。

加缪的小说,故事外壳特别明白。《局外人》完美得给人一种近乎简单的错觉。这部小说特别好读,甚至比当下的中国小说要好读得多。当下中国小说喜欢搞得云山雾罩,以为叙述上绕几个圈子就算是先锋小说。在我们的小说面前,加缪恐怕是太传统了。他的叙事是海明威式的,简洁短促,用得最多的是白描手法。手法虽然简单,但加缪有本事让我们看见应该看见的一切,看见人物的表情和周围环境。读完加缪的作品,除了记住那个墨尔索,你还会记住灵堂、公共汽车、楼道、大海、那把刀子反射出来的光芒、监狱等物象,并且加缪机敏地赋予这些物象以象征意义。读加缪的小说就好像看了一场电影。当然聪明的读者还从他明白的故事中读出许多形而上的思索。

除了车祸的不幸,加缪在写作这事上是个运气特别好的家伙,他写作《局外人》时只有二十六岁,就是这部短短的中篇,使加缪成为巴黎文学界谈论的中心。很快整个社会都谈论这部作品,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那情形还真有点像我们国家的20世纪80年代,那时候,只要随便发表一篇小说便能一炮打响,并成为一个社会明星。现在我们都在谈小说或小说家的边缘化,可加缪所处时代的作家们显然不这么想,存在主义者把参与政治当作小说家必须遵守的教条。他们个个都是明星,他们一边上街发表演说,一边写作。他们的写作是针对时代的,他们可没有心情在边缘搞什么艺术。但你不能说他们不边缘就离文学的本质很远,就出不了伟大作品。可见有时候你特别强调某一点是可疑的。

关于加缪我也有点不满足。我觉得加缪的小说缺乏叙事艺术那种冒险精神。加缪似乎没有勇气通过叙事抵达我们仰望的星空,抵达我们内心的神秘地带。

十三、逃避或者质疑

我把索尔·贝娄的《赫索格》概括为一部关于“说话”的小说。小说一开始就有着小丑式的自我嘲讽和温和的自我怜悯。这是一种既玩世不恭又诚恳真挚,既滑稽又悲怆,充满了夸张的喜剧性而又具有一本正经的严肃的腔调。这种腔调不是单纯的,是经过了储存、混合,有着多种线索和信息,就好像那些话一直在小说主人公赫索格的心中发酵,那些话语在不断地膨胀。好像赫索格的心中是一个储存话语的水库,终于有一天泄洪的闸门打开,于是话语以混乱的方式蜂拥而出。因此,我们听到的说话声是迫切的、不吐不快的、自由的、神经质的、幻想的。因此这种说话声同我们平常听到的不同,我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节制的,是经过理性过滤的,我们的话语自动适应着我们习惯听得清的音频范围。现在,这声音中有很多尖锐的黑暗的东西(许多人说赫索格疯了),我们就有了一种不适感和怪异感。正是这种方式,索尔·贝娄质疑着我们习见的经验,质疑着早已被后工业时代所格式化的生活。于是,我们内心深处不愿被说出的部分被无情地击中了:这个有点聒噪的声音源自我们面对这个世界时感到的孤立无援。

小说的故事很简单,写的是赫索格和几个女人的风流故事。但这部小说不是“私小说”,这部小说紧紧联系着历史和现实。信在这部小说里是重要的,它试图展示一个关于这个世界的模式。赫索格总在不停地写信,写给亲戚朋友、报社刊物、知名人士甚至州长总统,认识的与不认识的,活着的与死了的,甚至上帝与自己都是他写信的对象。这里,信是与这个世界的广泛联系,但赫索格的确从来都不“寄出”。因此,赫索格对历史现实此岸彼岸发出的声音是没有任何回音的,只不过是自言自语而已。信的模式是散射式的,像一束光线,从赫索格这边出发,射向外部世界。赫索格表面上是一个中心,是那些信件的源头,但这个中心是失去任何联系的中心。同样,在赫索格的生活中,他表面上也是几个女人的中心,那些由性爱构筑起来的关系中,赫索格也同样有着他对待那些信件的态度,他似乎总是在逃避什么。小说中赫索格在美国飞来飞去,实质上是从一个城市逃到另一个城市。赫索格对待事物的态度是相互矛盾的混合体:接受和拒绝、责任和逃避、爱和仇恨、反抗与妥协。

但不管怎么说,赫索格总还在喋喋不休。赫索格生活在自己的玄思之中,同时也生活在矛盾之中。他总是试图在混乱的生活中寻找真相,正是这种尖锐的方式使人感到他的精神出了问题。因此,只要赫索格在说话,那他还是在找一条能够保持个人尊严又不附和现实的道路。“我把信撒遍全世界,为的是阻止它,不让它逃跑。”真相总是层层覆盖,一不小心就会从人们的眼皮底下溜走。但现实永远是强者,是这个世界唯一的真理,出问题的只能是“个人”。因此,在小说的最后,赫索格的哥哥替他找了一位精神大夫,他虽然觉得这很可笑,但还是接受了这种安排。他不无自嘲地说:“我对现状已相当满足。”现在,赫索格“对任何人都不发出任何信息,没有,一个字都没有”。世界终于安静下来,赫索格似乎放弃了对世界的质疑。现实像一块巨石那样纹丝不动。小说就这样结束了,那条保持个人尊严又不附和现实的道路无从寻觅。

这种双重特性也是生活中的索尔·贝娄的方式。在现实中,索尔·贝娄介入现代都市所谓的资产阶级生活,他享受名牌,经常西装革履出席那些生意人、房地产业主、市长办公室的酒会,衣香鬓影之间,流露出对他们的几分艳羡。同时,他又有逃离尘世的一面,他书写的故事都发生在现代城市,但他一生的大部分时光却是在乡村度过的。在他的个人生活中,他自学烹饪,是个好厨子,还是一个园艺师、小提琴手和体育爱好者。总之,他过着双重生活。这就不奇怪为什么他小说里的人物的灵魂奇特而敏感,充满了矛盾。索尔·贝娄是这样描述自己的:

“往最好处说,我感觉迟钝,往最坏处说,我则是一个精英主义分子,一个加尔文主义者,一个反革命和种族主义者——总之一句话,一个怪物。”

十四、魔幻之路

同类推荐
  • 真心红楼

    真心红楼

    千红本事千红苦,万艳需悼泪万觞。今辈或说知红楼,自心如心莫唐哭。作者在遍览前贤成果基础上细读文本,另辟蹊径,大胆设想,慎密精研,从哲学的高度、史学家的眼光来重构《红楼梦》的知识体系,提出了众多新的见解。
  • 最风流,醉唐诗Ⅱ

    最风流,醉唐诗Ⅱ

    神仙只不过在人间短暂逗留,便留下千古绝唱。或清婉,或豪气,或叹息,每一位诗人都有属于他的符号。 诗是诗人在经历了世间百态,人生起伏,留下的诉说。
  • 雨巷:戴望舒作品精选

    雨巷:戴望舒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女人的河

    女人的河

    李进祥,回族,宁夏籍,现年43岁。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青年作家高研班。著有长篇小说《孤独成双》、短篇小说集《换水》等。先后有10余篇小说入选《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6篇小说连续5年入选全国年度短篇小说选本,上畅销书排行榜。多篇小说获奖,小说《狗村长》获《小说选刊》2006~2007年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小说奖。多篇作品被译介法文、希腊文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宁夏文学院签约作家。《女人的河》这本书就是由他所著,收录其中短篇小说17篇,包括:《女人的河》、《我就要嫁个拉胡琴的》、《天堂一样的家》等。
  • 孤帆独航绕地球

    孤帆独航绕地球

    本书为作者亲历的第一位个人单独驾驶帆船成功环游地球的英雄壮举的生动记述。
热门推荐
  • 阴影至高

    阴影至高

    虚空渗透着寒冷,而我来自于阴影。阴影指引着光的方向,看见了影就看见了光。轮回者无处不在,他们行走在我们之间,而我行走在他们之中……跨过霍格沃兹阴暗的长廊,望着高谭市天空上的蝙蝠标记,耳边响起兰若寺风铃幽幽的絮语。这征途的尽头到底在何处?铀光波动,去至尽头。破碎吧,苍天!……………………………实际上就是个dnd影龙混无限的故事……
  • 一生要懂得的人生哲理

    一生要懂得的人生哲理

    本书所谓文字明了简洁,灵气十足,这些经典故事具有短小精悍,情节简单,可读性强,通俗易懂的独特魅力,每个故事犹如一股股清泉悄然渗入读者的父母,读来令人茅塞顿开,心智敞亮。
  • 我们生于70年代

    我们生于70年代

    本书主要内容为:70年代有自己的朋友,七十年代生人之生长简史,七十年代生人之42个生活烙印,关于70年代
  • tfboys:玻璃上的泪

    tfboys:玻璃上的泪

    透过玻璃仰望天空,天空是多么的好看。当我们的第一次相遇时,我们是否早已动心?可能以后还在那个地方寻找,当初我们在校园里面的欢声笑语。离开后,我也只是希望你能把我忘记,忘记在那个栀子花盛开的季节。把我遗忘在那年我们一起做过的课桌,一起在校园中种下的岁月的种子。当我们再次相遇时,我希望我们就只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好吗?
  • 阴鬼医道

    阴鬼医道

    一名普通医科大学学生,在实习期间屡遭麻烦。他,曾经有过幸福的家庭,却因为一个邪恶的诅咒而破灭。他,凭借着祖传道法与术人对抗。父亲的下落,爷爷的死因,他能一点点的解开所有的谜团吗?
  • 理想是用来实现的

    理想是用来实现的

    有价值的图书就像一部经典电影一样,不会从主角的出生絮絮叨叨的聊到去世。本书将马云人生中最精彩、最实用的片段剪切出来,以布阵、聚人、借势、变脸、御敌、正已、育人、坚守为核心 ……
  • 重生武器大师

    重生武器大师

    宅男邓刁重生平行世界金三角,什么家族战争,什么第一毒枭,什么恐怖组织都弱爆了!系统在手,天下我有!沃勒割草,再发射两亿颗行星导弹就能解锁终极堡垒了!加油!加油!
  • 盛婚:豪门通妻令

    盛婚:豪门通妻令

    “忠于你的心,承认爱上我。”他爱她,宠她,她心陷沉沦,挣扎在爱与恨的边缘,一场噩梦悄然降临……
  • 《重生洪荒燃灯传》

    《重生洪荒燃灯传》

    一个现代人穿越到洪荒后的生活,看他如何纵横洪荒,实现心中所求。
  • 武心道珠

    武心道珠

    光怪陆离的异世大陆,神秘莫测的本命玄纹,遍布荆棘的武道之路。一个普通的青年莫风穿越到这个世界,各种强大的玄纹武者,数之不尽的异种妖兽。世界是不一样的世界,但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