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7400000010

第10章 儿童应该回归大自然(2)

但是,当儿童与自然接触时,将会显示出他们的力量。正常儿童,如果天生健壮且营养良好,即便不到两岁,也能走上好几英里。他们那不知疲倦的小腿能在阳光下爬上陡峭的山坡。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大约6岁的孩子“失踪”了好几个小时——原来他是跑去爬山了。因为想着如果自己爬到山顶,就能见到山的另一边是什么了,他并没觉得疲惫,只是最后没能找到他寻找的东西有点儿失望而已。我曾认识一对夫妻,他们有个两岁的孩子。他们想去一个挺远的沙滩,就轮流抱着孩子走,但实在是太累了就打算歇一会儿。然而,这个孩子却起劲地自己走完了全程。于是,在以后的远足活动中,他的父母不再把他抱在怀里,而是让他自己走。每当孩子停下来采一朵小花,或者看见一头小毛驴慢悠悠地啃着草,他就会坐下来,严肃地做沉思状,跟这个低级却又幸运的生物度过一会儿时光。这对父母没有抱着孩子,而是采用跟着孩子走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有诗人和孩童才能感受到溪水流淌在鹅卵石上的魅力。看到这样的景致,孩子会开怀大笑,想要停下来用手摸摸它。

对于还不会走路的孩子,我建议父母把他们抱在怀里。在可以见到大量美景的乡村道路上,即使父母用背对风景的姿势抱着他们,他们也会转过头来欣赏美丽景色的。哪怕他们的双脚还没法站立起来,嘴里还说不出请你停下的话语。

你有没有见过孩子们一脸严肃和悲伤地站在从树上的鸟巢中掉落到地上摔死的雏鸟旁边,或者看着他们跑前跑后,关切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很快,这些孩子就会退化成掏鸟窝、偷鸟蛋的那帮坏小子。

像其他事情一样,对自然的感情是随着与大自然的不断接触而增加的。

我们当然不能用学究式的描述或劝诫让教室里那些无精打采、百无聊赖的孩子闭口不言。对他们来说,虐待动物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这一情感经验来源于家庭——家人故意杀死的第一只鸽子,几乎是每个儿童心中的污点。我们必须治愈这些确实折磨着孩子们的创伤和精神疾患,因为他们是我们所居住的人造环境的受害者。

自然的教育作用

学校教育能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科目上。这些科目要么会准确地揭示孩子能在多大程度上迸发出对自然的情感,要么激发出他们潜在的或已消逝的情感。正如其他任何一种活动一样,学校的功能就是向孩子们提供有趣的信息和行动的动机。

儿童比其他任何人更善于观察大自然,他们当然需要支配工作所需的器材。

关心他人

儿童对生物极其关注,这种本能的满足感令他们感到高兴。因此,他们很容易迷上照管植物,尤其是照看动物的工作。没有什么东西能唤醒幼儿的预见能力,他们通常活在当下,不关心未来。当得知动物需要他们时,儿童便会以一种全新的热爱之情将自己的当前与未来结合在一起。

应当在这样的时刻观察儿童:一天清晨,他们在连续多日热心照料孵蛋的母鸡,给它端水、喂食之后,他们见到了劳动的成果——一群稚嫩的鸡雏从母鸡一直用翅膀护着的鸡蛋里走了出来。孩子们既紧张又兴奋,于是产生了给予动物更多帮助的愿望。他们为那些在屋檐下筑窝或者在花园的树丛中垒巢的鸟儿拾起一根根稻草,缝好旧布片,或是裹好棉花。周围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仿佛在向他们诉说着感激之情。

正在蜕变的昆虫以及无私照料幼子的母亲,是儿童耐心观察的对象,他们常常能对其产生令我们惊讶的兴趣。有一次,一个小孩子对小蝌蚪的变化的了解让我目瞪口呆。他可以准确地描述出它们的发展过程,像个小科学家那样汇报青蛙在不同生命阶段的情况。

儿童也会被植物吸引。有一所“儿童之家”因为没有任何可以耕作的土地,于是就在阳台上摆满了花盆。孩子们从没忘记用一个小水罐给这些植物浇水。一天清晨,我发现他们都围成一圈坐在地板上,中间是一朵前夜盛开的娇艳的红玫瑰。他们安静又平和地坐着,完全陷入了沉思之中。

还有一次,一个小女孩在阳台上兴奋地向下张望。她的妈妈和老师确保她是带着对花儿和花园的热爱长大的,然而,此刻她却被别的东西吸引了。

“看下面,”她对妈妈说,“这个园子里都是能吃的东西呢。”

那是个果园,这对小女孩妈妈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却令小女孩很是兴奋。

对花园的偏见

即便尊重自然,我们的心中仍然存有偏见。对此,我们自己也感到难以理解。我们对花的理解太过象征化。我们试图按照我们对自然的理解来塑造儿童对自然的认识,而不是让他们自主地按照自己的真实喜好和需要来诠释自然的概念。这就是为何儿童会被迫在花园里模仿成人的活动。他们发现把种子播进地里后,等待萌芽的时间太长了,而且任务本身对他们来说太微不足道了。他们想做点大事,让他们的活动立刻与大自然的果实联系起来。

儿童的确喜欢鲜花,但他们需要做的不只是在花丛中观赏花朵,赞美它们绚烂的绽放。他们发现自己的最大快乐在于行动、知晓、探索,甚至是远离外在美的诱惑。

儿童热爱的工作

经验带给我们一些不同于以往我个人得出的结论,而这些经验是由那些得到解放、能自主做决定的儿童带领我们找到的。

对儿童来说,最愉快的工作不是播种,而是收获。我们知道,后者带给人的激动丝毫不亚于前者。甚至可以说,正是收获增加了播种的乐趣。

一个人得到的收获越多,体验到的播种的神秘魅力就越大。

最愉快的体验便是收割谷物或采摘葡萄。收割一块麦田,把麦秸扎成捆,束上彩带,是最令人有成就感的,大家也可以借此在农场庆祝收获的节日。

护理藤本植物,清洗葡萄架,采摘葡萄,将其装进漂亮的篮子里,也可以是一场盛宴。

果树也能提供类似的工作机会。即便是很小的孩子,也喜欢采集橄榄。

他们勤劳地寻找掉落在地上的水果,放进篮子里。他们热爱这项实际的、有益的劳动。此外,在草莓藤上的叶子中寻找被掩盖着的草莓,其乐趣也丝毫不亚于寻找芬芳的紫罗兰。

从这些经历中,儿童对更大范围的播种产生了兴趣,例如,通过一系列工序在田地里种上小麦。虽然只有成人才能挖掘犁沟,但儿童可以把用于播种的谷物累积成堆。然后,他们把这堆谷物分装进小篮子里,沿着土埂撒播。那些纤细、幼弱的植物的生长过程,给孩子们的眼睛和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快乐。在又长又直的田埂衬托下,统一质地和外形的麦苗显示出了勃勃生机。

同一种类的植物单个看来很渺小;如果大面积种植,却可以产生壮观的效果。等黄色的茎秆在风中摇摆,麦穗长到和孩子齐肩高时,便到了收割的时节了。虽然我们的土地里种植的是做面包的谷物,但是我们仍可以据此推断,乡村生活比具有哲学和象征主义的花朵更适合儿童。

小花盆里的芳香植物也能有实际用途。儿童的活动包括寻找、分辨、采集不同香味的植物。区分看起来相似的事物,以及寻找香味而不是寻找花朵,这一类的练习虽然对孩子们来说有些吃力,但给他们带来了发现的满足感。

当然,花朵也是有趣的,但采摘花朵不像采集果实那样自然——花朵召唤的是帮助它们授粉的昆虫,而不是人类。实际上,已经学会如何满足精神需求的儿童,常常会坐在花朵旁边欣赏它们,但他们很快就会站起来,去找其他事情做。因为只有他们自己的活动,才能让他们那迷人的人格像花骨朵儿一样绽放。

质朴

儿童的工作必须具有多样性。儿童不必知晓播种和收割的原因,播种和收割本身就能引发他们的兴趣。他们会乐意执行产生直接效应的简单行为,或者需要他们特别努力的行为。例如,他们会高兴地拔除道路上或犁沟里的杂草,扫除落叶,搬走枯枝。简而言之,给孩子们提供获得新的经历和克服困难的机会,会给他们带来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激励儿童在世界中前进。

我们有很多照片,从中可以看到幼儿即使走在奶牛或绵羊群中也毫无惧意;在另一些照片中,他们在筛土,然后用独轮手推车运走,或是在堆放树枝。

因为缺少适宜的环境,像照料花房里的植物、为水生植物换水、在水池上铺上网隔绝昆虫等类似的工作很难实行,但这些工作都是儿童力所能及也愿意从事的。

我们的花园

我们从观察儿童中得到的进一步结论是:他们处在可以自由表达各自需求的环境中,这个环境将被局限于某块田地或花园。然而,与之相反的观点——应该给予儿童无限的空间——似乎更为普遍。之所以会有这种观点,是因为人们只考虑了孩子的生理状况。而限制是由他们轻快的脚步决定的。具体说来,即便我们把跑道作为空间的限制,我们也会发现其中的限制会比我们以为的要多得多。即便是在一个面积较大的场所,儿童也可以在某个地点、某个角落或是某个狭小的地方一直奔跑、玩耍。一切生物都喜欢为自己寻找一个地方,将其作为自己的领地。

同样的标准也适用于精神生活。在过量与不足之间有一个临界点,其他事物也同样如此。儿童并不喜欢任何一种所谓的“教育园地”,因为那对他们来说太小了,这些可怜的土地块对他们来说还不够大。需求得到满足的儿童,不会在乎某件物品是否属于他们,他们想要的只是一种满足感。

他们应当能够尽可能多地仔细观察他们认识的植物,并记住尽可能多的植物,以便能认得它们。

即便对成人来说,种满植物和花朵的花园也是一个充满未知的地方。

在花园里,我们的肺能好好呼吸,但心灵却不会受到影响——一个小小的花圃无法满足我们。那贫乏的内容不足以满足我们的需求,不能满足灵魂的饥渴,因为灵魂渴望接触大自然。然而,那些构成我们花园边界的植物,每一棵对我们来说都是珍贵的,有助于我们维持内在的自我。

评判儿童活动边界的标准,已经引发了人们的巨大兴趣。许多国家都在试图把它解释为与儿童的内在需求相符合的花园。今天,花园的计划跟“儿童之家”的建筑计划在并驾齐驱地进行着。

同类推荐
  • 母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母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早期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对孩子能否形成良好的品行、性格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常说,不同的家庭给儿童以不同的影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 儿童益智补脑食谱

    儿童益智补脑食谱

    《吃出聪明智慧丛书》针对不同年龄婴幼儿生理特点,系统地介绍了成长发育期婴幼儿食谱的制作方法和营养搭配知识,科学地解决了婴幼儿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等营养进食的问题。
  • 这样教孩子最有效

    这样教孩子最有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家庭对孩子的培养越来越重要,父母都希望孩子好,优秀甚至希望孩子成龙成凤,结果事与愿违。有句话说的很好“每个有问题的孩子的背后都有问题的父母”的确是这样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孩子,甚至是孩子一生的命运,所以现代提倡“学习型父母”“做孩子一生的好榜样”等等,而如何培养一个健全的孩子,优秀的孩子呢?我认为: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就象戏中的主角与配角一样,在什么情况下,父母是主角,孩子是配角,而又在什么情况下,孩子是主角,父母是配角,但总体来说,父母一直是主角,在引导孩子,培养孩子。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该如何去发现孩子的优秀呢?
  • 高龄孕产全程指导

    高龄孕产全程指导

    本丛书从不同方面详实阐述了当代家庭必备的新婚、胎教、育儿等居家生活知识,集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全面实用的孕育丛书。本册图书为高龄孕产全程指导。
  • 你不可不知的精华胎教100天

    你不可不知的精华胎教100天

    孕中晚期是最适合实施胎教的时段,《你不可不知的精华胎教100天》特别为你们一家三口准备了一份100天的胎教计划书,只要STEP BY STEP,不但会让宝宝在和爸爸妈妈的爱心互动中长得更好,聪明的宝宝还能帮助妈妈顺利分娩呢!
热门推荐
  • 异界经脉专家

    异界经脉专家

    本书烂尾!作者沉默!请勿点击!主要是不想大家浪费时间和精力去看一本令人无语的书!慎入!慎入!!
  • 评金刚錍

    评金刚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FBOYS之浅忆

    TFBOYS之浅忆

    彼岸花开彼岸,奈何桥前可奈何忘川水流忘川,断肠草愁愁断肠
  • 人生的二分之一

    人生的二分之一

    从普通的高中开学那日起,顾木木和梁晓阳就再没想到这一生都离不开对方了。读者群:256529198
  • 三千仙途

    三千仙途

    六道轮回,生老病死!也许你这辈子是个人,或许下辈子就只是一头猪。但是,人要生存,猪也要生存!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生存下来,生活下去!他曾经历荣华富贵,也曾颠沛流离,最终生老病死,但依旧,只为了一个目标,活下去。
  • 圣魂缔造传说

    圣魂缔造传说

    梁傲龙——前世为本源之圣!掌控整个空间生死存灭之能和空间之力,而不知原因的转生后,他,因为一次很不爽的穿越,得到了接触天道的机会,最终体内圣魂的觉醒让他得到转生前的记忆,在穿越后的上古大地创造出流传千古的——【聖魂传说】
  • 墨意武痕

    墨意武痕

    请点击目录,一章一章的看下去!它是一本慢热的小说,希望大家能耐心一些!怀旧没抱多大希望,只求这本书,能让更多人看到.....
  • 评书

    评书

    《评书》主要内容分为评书该说、传统评书、评书艺术名家等章节。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评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责任心·:快乐也是一种责任

    责任心·:快乐也是一种责任

    本书是一本讲述责任感的书,收录了《当自己是老板》、《白蝴蝶花》、《爱国诗人陆游》、《美丽的笑话》、《没有必要后悔》、《火车上的接生》、《四兄弟》等故事。
  • 心灵与境界

    心灵与境界

    本书包括:“心与心理学: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以心为本:中国文化心理学的境界”、“走近荣格与走进自己,感受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等9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