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7200000002

第2章 生活·起居(1)

001古人是如何穿衣的

体衣是古人衣服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分为上衣、下裳两大类。上衣一般由领、衣襟、后身、衣袖、腰带等部分构成,指上身所穿的深衣、袍、裘、衫、襦、袄、半臂等;下裳是下身所穿的裙、裤等,其中的裙在上古时期男女都穿,但之后男子所穿的裙子慢慢地演变成了裤子,裙也就仅仅指女子所穿的服饰了。

上衣主要有以下七种。

一是深衣。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士”阶层以上的人的常服,也是普通百姓的礼服。其特点为上衣和下裳相连,衣襟右掩,下摆不开衩,将衣襟接长,向后拥掩,垂及踝部。因其前后深长,故称深衣。

二是裘,皮衣,毛向外。国君或贵族穿狐皮的裘要罩上与狐毛颜色相宜的裼衣。犬羊之裘是庶人穿的,所以不加裼。

三是袍。直裾深衣进一步发展成为袍,袍也是上衣和下裳连成一体的长衣服。古代“袍”有两种,一种称“茧”,是以新丝棉絮衣里;另一种称“褒”,以败棉絮衣里。从东汉起及至宋、明,上至帝王、下到百官,其朝服都是袍服。

四是衫。这是在汉魏时出现的一种新式服装,其特点和袍恰好相反。袍以交领为主,它则以直襟为主;袍的袖子呈圆弧形,它则呈垂直形;袍的袖口窄小,它的袖口则非常宽敞;袍多采用双层,它则为单层。

五是襦。东汉后穿“襦”者大都为妇女。它既可用做衬衣,又可穿出在外,其形制有长短、单夹,夹襦里加絮,则成了短袄。唐代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妇女的便服一直是襦。

六是袄。一种比襦长比袍短的上衣,缀有衬里,所以也被称为“夹袄”。若在其中纳入棉絮,则称“棉袄”。它大约在魏晋南北朝时出现,宋代以后广为流行,到了清代,则成了士庶妇女的主要便装。

七是半臂。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套在长袖衣衫外面。衣袖之长为长袖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半臂”。

下裳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裙。裙为古代女子的主要着装,始于周文王时期。至秦朝,裙的穿着范围有所扩大。到汉代,女子着裙已较为普遍,从此成为古代妇女的主要着装。

二是裤。原称为“绔”或“袴”,是人们下身所穿的主要服饰。原来的裤子只有两个裤管,没有前后裆;大约战国以后,才出现了连裆裤。

趣味链接:袍的演变过程

我国古代的服装,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不分男女。而袍是上下相连的长衣,又叫“深衣”。古代的礼服,一般都要分为上下两截,即使是相连的长袍,也是将上衣和下裳连缝而成的,而且拦腰须有束带。自诞生以来,袍都是不分男女的。

不过自清入关之后,明末遗民坚持“男降女不降”,汉族妇女不愿像满族人那样穿长袍,而是穿衫裙,以示“反清复明”,并鄙称满族女袍为“旗袍”。但民国以后,五族共和,旗袍就被制定为妇女的礼服之一,现在已成为中国服饰的典范。

002中山装的由来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推翻封建帝制、创立民主共和政体的先驱,也是一位树新风、除陋习的倡导者。一度举国推崇的中山装,就是在他的精心设计和大力倡导之下诞生的。这是一项影响重大、意义深远的服饰改革,更是我国服装史上的一大创举。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成功后,就任临时大总统,他颁布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风俗改革的政策。“易服”就是最主要的改革之一。

孙中山觉得西装不但式样烦琐,穿着不便,而且不大符合当时人们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用要求;而我国原来的服装(对襟式短衫褂、大襟式长衫等),既不能充分表现当时中国人民大力革新、移风易俗的时代精神,而且穿在身上也有类似于西装的缺点。

于是,他就此广泛征求意见并展开讨论。有的人主张仍穿长袍马褂,但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对。人们普遍认为,革命既已成功,在服饰上如仍沿袭清政府统治时期流行的瓜皮帽、长袍马褂是不合时宜的。

和大多数人一样,孙中山也认为长袍马褂既不方便,又因剪裁费料而浪费钱,所以不赞成穿这种服装。与此同时,革命党人中的留洋派提出干脆穿西服,他听后哈哈大笑说:“这么一来,那就无异于抵制国货了!”

最后,孙中山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希望能有一种“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服装式样。于是,他决定自己设计服装。他深思熟虑,精心设计,并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终于创制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简便服装。

这种简便服装便是后来广受欢迎的中山装。它兼具中西装之所长,以广东便服为基样,在直领上加一翻领,就好像将西装内衬衣的硬领“移植”过来一样。如此一来,中山装的上衣就兼具了西装上衣、衬衣和硬领的功用,穿起来显得很硬挺。

另外,孙中山将便服或一般西装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如此“双双”、“对对”,很符合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的“对称”审美观。他又在上下左右四个衣袋上加上软盖,并各钉一枚纽扣,这样既美观、安全,又可防袋内物品遗失。下面的两个明袋采用能伸缩自如、颇具弹性的“琴袋”式样,旨在便于放置书本、笔记本等。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一代伟人具有勤奋好学、随时不忘读书的美德。

有了上衣,还必须得有裤子。所以,孙中山还参照西装裤的式样亲自设计了中山装裤子:前面开缝,一律用暗扣;左右两侧各置一大暗袋;右前部分设一小暗袋,俗称表袋,也可藏用。这种裤子穿起来很方便,裤袋也可放置随身携带的必需品。此外,裤袋的腰部打褶,裤管翻脚也有异于其他服装。

当孙中山先生穿上自己设计的、也是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时说:“这种服装好看、实用、方便、省钱,不像西装那样,除上衣、衬衣外,还要硬领,这些东西多是进口的(当时这些东西多从外国进口),费事费钱。”

中山装由于具有美观、大方、实用、方便等优点,既可以使用高级衣料制作,也可以使用一般布料制作;既可以作为礼服,还可以作为日常便服。所以,一经孙中山先生倡导,就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他们将它称为“中山装”。后来,中山装得到普遍推广,举国崇尚中山装,蔚为风尚。

趣味链接:“剪辫”、“易服”

我国古代汉族的男子大都束发于顶,身着宽袖袍服。清兵入关后,清政府强令男子剃发蓄辫,统一着长袍、马褂。

在辛亥革命之前,大批留学欧美、日本的知识分子回国。他们大都反清崇洋,于是开始剪掉辫子,脱下长袍马褂。然后蓄起西发,穿上西装。

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他颁布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风俗改革的法令,而“剪辫”、“易服”就是主要的改革内容。他下令号召人民“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规定令到之日起,限二十天内一律剪除辫子。后来,他又亲自设计了广受欢迎的中山装。

003旗袍的起源和发展

旗袍以浓郁的民族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服饰美。它的起源是16世纪中期满族妇女的民族服装。旗袍的造型与妇女的体态相吻合,线条优美、端庄大方,是我国女性独有的服饰。穿上旗袍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既可展示出女性温和、稳重的风韵,也可当迎宾、赴宴的华贵服饰。

旗人最早穿的旗袍,一般不过脚。只有满族贵族妇女出嫁时,才穿过脚旗袍,作为出嫁礼服。因为,满族贵族妇女都穿高跟木屐,所以,她们的旗袍过脚,以便将脚盖住。

清代,旗袍开始在中原流行。后来,随着满汉生活的融合、统一,旗袍也被汉族妇女接受,并不断进行革新。特别随着辛亥革命的浪潮,旗袍迅速在全国普及。

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吸收了西方女装盛行的短袍,旗袍亦随之变短,身长仅过膝,袖口缩口,滚边变窄。

30年代中期,旗袍又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两边的衩开得很高,里面衬马甲,腰身变得极窄,以至贴身,更显出女性的曲线美。

30年代末,旗袍已很盛行。先是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但不久,又兴起低领来,领子越低越“摩登”,甚至有穿无领旗袍的。袖子的变化也是时而流行长的,长过手腕;时而流行短的,短至露肘。至于衣长,一个时期流行长的,长至下摆曳地;以后又流行短的,短过膝盖。

到了40年代,旗袍再度缩短,而袖子则短到直至全部取消,几乎又回到200年前的长马甲时代,所不同的只是更加轻便合体,变成流线型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妇女穿旗袍还很普遍。以后由于各种原因,穿旗袍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但旗袍作为一种体现东方文化传统的服装,其线条简练而优美,造型质朴而大方,穿上可以更加凸显女性的曲线美,所以在国际上还具有一定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服装设计者集思广益,推陈出新,将传统的旗袍式样与现代女装式样融合起来,使旗袍以崭新的风姿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近年来,旗袍款式又有新的变革,出现了后装袖、有肩缝旗袍、暗褶式开衩旗袍、短连袖旗袍、无袖旗袍等等具有现代开放气息的新款式旗袍。

趣味链接:旗袍,满汉结合、中西合璧的产物

首先,从民族融合的角度来说,旗袍是满汉结合的产物。

旗袍一开始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曼妙生姿,穿上后可以让女性变得婀娜多姿。它是从满族女人所穿的长袍演变而来的。清朝早期妇女的服饰可谓“满汉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从清代中期开始,满汉服饰相互效仿,后来这种相互效仿的风气越来越重,旗袍在满汉服饰的相互融合中不断得到发展。

其次,从文化融合的角度来说,旗袍也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1840年以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西风东渐,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服饰也发生着潜在的变革。

当时的上海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涤荡着服饰装扮上的陈规陋习,女装趋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于是旗袍日渐流行。

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是社会的理想形象、文明的象征和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20世纪30、40年代,旗袍在汲取西式裁剪方法的基础上改良了式样,使其更为合体。久而久之,旗袍就演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004帽子的起源和发展

据《后汉书·舆服志》载:“上古衣毛而冒皮”,《释名》云:“冒,帽也。”《尚书大传》载:“成王问周公曰:‘舜之冠何如焉?’周公曰:‘古之人有冒皮而勾领者。’”

帽即“头衣”、“首服”。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有陶笄、骨笄、骨簪等,说明这个时期已有束发甚至戴冠的冠帽了。

冠帽的产生源于防暑御寒的需要,人们把一大片树叶盖在头顶遮日或防雨,把一块皮毛包在头上防冻,就是最初的“帽子”。成语“衣冠楚楚”、“冠冕堂皇”中的“冠”、“冕”指的就是帽子。但是古时的冠帽不同于现在的帽子,它只有狭窄的冠梁遮住头顶的一部分,不像现在的帽子盖住头的全部。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阶级和等级的差别,这种差别随之在冠帽上明显地反映出来。于是,冠帽之间有了贵贱等级之分,贫贱无身份的人不准戴冠帽。

周代后期封建制度初兴时,冠帽上的等级区分走向系统化,冕服制中已有六冕,弁服中已分三弁。《礼记》、《周记》、《仪礼》等书中,关于冠帽制度的记叙更多由简到繁,不同等级在不同场合要戴不同的冠帽。

如帝王专用的“冕”,它前低后高,表示恭敬,前面用丝线遮面,目的是目不斜视,两旁用丝线挡住耳朵,表示不听谗言,成语“视而不见”和“充耳不闻”便由此而来。皇子继承皇位,才能加“冕”。而平民百姓只能戴头巾。据记载,用来当帽子用的头巾本来是平民百姓劳动时擦汗用的,后来才被当做帽子裹在头上。

冠帽除了反映阶级和等级的差别外,还同世俗礼仪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在古代,贵族子弟20岁时要举行隆重的冠礼,表示已成年,因此后世用冠作为达官贵人的代称。又如,在汉朝,冠有十几种之多,分别供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

再如,现代人们用脱帽礼表示礼貌,但在我国古代,脱帽是无礼的行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张旭酒醉后当着王公的面,竟脱帽露顶,这在当时是有失体统的不雅行为。

而现在的帽子,其划分阶级和等级的功能已经弱化,也不与世俗礼仪有着太大的联系,其主要的作用是防寒保暖和装饰打扮。

趣味链接:弁、巾

弁是古代贵族戴的帽子,其种类有皮弁(武冠)、爵弁(文冠)。皮弁是由几块白鹿皮拼接而成的,尖顶,外形类似于后代的瓜皮帽,鹿皮缝合处缀有一行五彩的玉石。爵弁是红中带黑的弁,也称“雀弁”,比冕低一级,没有旒,顶上有檐,但前后相平。人们平时戴的是冠、冕、弁,在打仗时则要在冠上加胄。胄是古名,秦汉以后叫兜鍪,相当于后代的头盔。

帻,即包头发的巾,它是古代平民百姓所着头衣的通称。按古代规定,庶人不得戴冠,只能覆以帻。故《释名·释首饰》:“士冠,庶人巾。”庶人佩戴的帻一般是黑色或青色的,后来发展到贵族也戴帻,不过在帻上还要加冠。

帻与东汉的幅巾类似,幅巾后来又称陌头,隋唐时叫幞头,它是一种包头用的黑色布帛。中唐以后,幞头逐渐由巾帕变成了乌纱帽。

005最早的“雨衣”

我国先民使用的蓑衣和笠帽,应该说是我国最早的“雨衣”了。

蓑衣,最早是用草编制而成的挡雨器具。我国在上古时期,人们为了抵挡风雨的侵扰,起初只是用野草裹住身子以遮雨水,久而久之形成了蓑衣。春秋战国时代,百姓在下雨天通常是身着这种草衣来从事劳作的。

蓑和笠的关系,就好像今天的雨衣和雨帽的关系,所不同的是“笠”的制作原料是竹子,而不是草。而且“笠”晴雨两用,既可以避风雨,也可以防烈日酷暑。

我国古代另一种常用的雨具就是“伞”,亦作“繖”。《正字通》说:“伞,御日避雨。可以卷舒者。”先秦时,伞又称为“簦”。我国远在夏商周三代时已发明了雨伞。据《事物纪厚》、《六韬》日:“天雨不张盖幔,周初事也。”《通俗文》曰:“张帛避雨,谓之伞盖,即雨伞之用,三代已有之。”所谓“张帛避雨”,即是用布帛制作的雨伞。

趣味链接:雨伞源考

伞是我国首创,据传是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的。

《孔子家语》中说:“孔子之郯,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这里的“盖”指的就是“伞”。《史记·五帝本纪》记有与伞同类的雨具,可见伞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

最早称伞为“华盖”。唐朝李延寿写的《南史》和《北史》才正式为伞定名。古时的伞,是达官显贵的装饰品和士大夫权势的标志。帝王将相出巡时,长柄扇、“万民伞”左簇右拥,乘坐的车舆上张着伞,表示“荫庇百姓”。

官位、职务不同,“罗伞”的大小、颜色都存在着严格的区分。这一惯例一直传到明朝。纸伞是汉朝以后出现的,唐朝时传入日本,16世纪才传入欧洲。

006古人如何理发

很久以前,人们认为头发受之于父母,不能随便剃除,故当时男女都留长发,一般是长发披肩或束成发髻,男子成年加冠,所谓“男子二十而冠”;女子长大后用簪束顶,所谓“女子十五而笄”。这是古人修饰头发的方式。

到汉代,首次出现了以理发为职业的工匠。

同类推荐
  •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对话:启迪与反思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对话:启迪与反思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适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在创意经济时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交融、相互推动,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时期文化的多重价值和意义,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全面认识,进而增强发展文化的自觉性,提高发展文化的真本领。因此,发展和繁荣文化建设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 世界未解之谜和神秘现象大全集

    世界未解之谜和神秘现象大全集

    变幻莫测的茫茫宇宙和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中,总有一些现象让人觉得神秘莫测,总有一些事件留下太多谜团。这些林林总总的怪异现象及自然界的诸多难解之题,总是能引起我们极大的热情和关注。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出发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个领域具有研究价值、探索意义、为人们所关注的几百个世界未解之谜和神秘现象。全书分为文明遗迹、艺术文化、历史悬案、名人迷踪、文物宝藏、宇宙空间、自然奥秘、奇域之谜、海洋世界等十三个部分,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幅极具想象力、极具神秘感、极具挑战性的情景和画面。
  • 关庙与关公文化

    关庙与关公文化

    将近10年前,笔者又和王峻峰、郭汾阳合写过一本同名的30余万字的专著。本书是对这本专著的浓缩和深化,又加上了一些新的思考。
  • 德国人

    德国人

    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从地理特征、历史渊源、民族特性、经济、宗教、社会保障、政府、汽车交通、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介绍了德国。
  •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倚天屠龙之征战天下

    倚天屠龙之征战天下

    很多年前,老刁就在想如果张无忌不再那么单纯善良,不再委曲求全,不再是爱的白痴,倚天屠龙将会成为怎么样的故事,现在终于开始这个假设了,这是一个有了一些改变的张无忌的故事,请欣赏!
  • 影路人生

    影路人生

    这是一个影像的时代、视听的时代、机械复制的时代、灵光消逝的时代。——瓦尔特当从北电落榜的刘长歌看到这一行字的时候,觉得阳光异常的刺眼。他感到周围是那么的寒冷.....刘长歌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抬起胸膛,挪动着他有些略微有些肥胖的身躯,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在充斥着游戏规则的空气中,在98年寒冷的冬天里,寻找着自己的影路人生......
  • 都市奇异录

    都市奇异录

    吴昕是一个大一新生,每天过着无聊与繁复的生活,普普通通不被看好的他在一个暑假发现了世界的另一面,奇异缤纷,枯燥乏味一朝覆,满腔热血闯四方。从此命运的轨迹偏离了原来的方向。
  • 淡淡清凉,浅浅的痒

    淡淡清凉,浅浅的痒

    人慢慢长大,那些飞花般的记忆飘忽不定的在脑海,生活平静时,不痛不痒,每当思绪拂过,就像小时候坐在湖边,随意荡起的水花,轻轻的触碰着脚底,淡淡的清凉,浅浅的痒,而如今像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完善的在伪装自己,直到再也不像我自己,我还会不会记得曾经在我脚底那淡淡的清凉,浅浅的痒……
  • 最后一个风水道士

    最后一个风水道士

    我生下来就带着亡灵的诅咒,几辈子经历着坎坷的命运。寻着祖辈的足迹,我找到大江下的宝藏,我发现了八大世家灭族的秘密。我成为行走阴阳的代理人,我娶了‘地府公主’当老婆。我是一个邪气的少年,有点坏坏有点萌,这是我的故事。
  • 狂妃哪里逃

    狂妃哪里逃

    意外穿越?怕什么,身为有智慧会思考的现代人,区区历史得心应手,弄清楚是哪朝哪代,一定能混得风生水起。可是……天定王朝,白氏一族,未知历史,谜样乱世——这是什么鬼?乱世皇权,阴谋诡诈,诸国暗战,步步维艰——吓死本宝宝了!某女狂笑:“嘿,我既然穿越了,一定是主角!位高权重,荣华富贵,美男环绕,一样别少。”一道惊雷,天上飘来一行字——你想得可真美!真相是——爹娘俱亡矣,寄人篱下活,人人可欺凌,生活不如狗。某女扶额,“这设定太坑爹辣!穿越不应该是主角吗?!”嗯,主角?要当主角就记住,人生如戏,全凭演技,游刃有余,就可主宰命运。(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全能天才

    全能天才

    格斗之王的身体,智慧之王的大脑,艺术之王的细胞,魅力之王的心脏。楚怀南,一个混迹在社会底层的穷学生,却得到上天的厚爱。身具星之传承,四大天赋无与伦比。繁华的都市中,楚怀南将用他的热血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下。
  • 嫡女狂妃:太子别惹我

    嫡女狂妃:太子别惹我

    一次执行任务的意外,她穿越成了被心爱之人设计的沐家嫡女沐纤离,她岂能乖乖坐以待毙任人利用?大殿之上,她为证清白,无惧于太子的身份威严,与之雄辩,只为了揪出罪魁祸首果断杀伐。却不料,她这一切,都被腹黑的某人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都狼神

    花都狼神

    天生的不同,遭遇了多种波折,偶遇师傅引他进入异能世界,得到师傅临终嘱托后,冷血的他遇到佳人,竟然开始将冷却的心慢慢融化,命中注定的两人又将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本书内容包括:道德、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和作用,公务员的责任、义务和纪律,公务员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务员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关要求,国外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做法,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和实现途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