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7200000044

第44章 医疗·卫生(4)

《洗冤集录》记载有许多具体的检验经验,尤其是辨别自杀或他杀很有心得。例如他根据“缢沟”正确区分勒死与缢死。如死者是自缢,缢沟的特点是在“脑后分八字,索子不交”,若是被勒死者则绳索多缠绕数周,那么脖子上的绳索痕迹是相交的。

《洗冤集录》记录了一种蒸骨验伤的方法:把尸骨洗净,用细麻绳串好,按次序摆放到竹席之上。挖出一个长5尺、宽3尺、深2尺的地窑,里面堆放柴炭,将地窑四壁烧红,除去炭火,泼入好酒二升、酸醋五升,趁着地窑里升起的热气,把尸骨抬放到地窑中,盖上草垫,大约一个时辰以后,取出尸骨,放在明亮处,迎着太阳撑开一把红油伞,进行尸骨的检验。

若骨上有被打处,即有红色微荫,骨断处其接续两头各有血晕色。再以有痕骨照日看,红则分明是生前被打。骨上若无血荫,踪有损折乃死后痕,亡者的死因就在红油伞下展现。现代科学证明,红油伞吸收了阳光的部分射线,使当时的检官看到了他想看的事实。

《洗冤集录》还记载有一些急症的救治方法。如救治砒毒,用鸡蛋一二十个,搅匀,和入明矾末三钱,灌进服毒者口中,吐后再灌。如果中毒不深,抢救及时,是可以起到效果的。

宋慈在《洗冤集录》中提出的检验四原则,即实事求是原则;不轻信口供原则;调查研究原则;验官应亲自填写“尸格”原则,即使在今日,法医检验仍须遵守。

通过对尸体现象、现场检查、尸体检查情况的归纳,宋慈在《洗冤集录》中整理出一整套符合科学原理并与现代医学相吻合的法医检验方法,实为集宋朝以前法医学尸体检验之大成。

《洗冤集录》问世后,立即被颁行全国,成为宋朝以及历代刑狱官办案必备的参考书。从事司法检验工作的官吏、仵作,大多会随身携带一部线装《洗冤集录》。

因为宋慈的努力,仵作被逐步提升为案件侦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后来,《洗冤集录》的内容流传到国外,近代以来又引起西方法医界的高度重视,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014军医溯源

春秋战国时期,军队中已有巫医和方技,当与敌人作战时,便征用当地富室房屋。凡重伤士兵都安顿到临时组成的伤兵医院疗养。由士大夫家派人照料,每日以酒肉补养伤员,并经常派遣官吏巡视。痊愈后即造册上报,以便重新归队。

古籍《太平御览》载晋朝刘德“官至太医校尉”,《资治通鉴·晋纪》中记有武帝时程据为太医司马,又《晋书·刘曜传》所载刘曜被擒,石勒“使金疮医李永疗之”之事。可见5~6世纪时,朝廷已有专职治疗战伤的医生——金疮医。

北魏延昌元年(512年),“肆州地震陷裂,死伤甚多”,世宗下诏说:“亡者不可复追,主病之徒,宜加疗救,可遣太医、折伤医,并给所须之药救治”(《魏书·世宗纪》)。以上太医校尉、太医司马、金疮医和折伤医,可能都是当时的军医。

两晋南北朝时,帝王及将帅出征,也多派遣太医,或有侍医跟随。

历史上明文记载由医生对征募入伍士兵进行体检,首推齐东昏侯萧宝卷在位之时(499~501年)。史载,当时检查人丁是否可服兵役,不仅是医生,且有巫师在内。一方面,豪绅地主包庇应征募者逃役;一方面,巫医又借工作之便,勒索百姓钱财,放走合格的兵丁,而将有病、孱弱、贫穷的丁口充数。

趣味链接:定心丸究竟是什么药丸?

现在,“定心丸”一词常被人们用来形容起安心作用的人或事,但在古代,“定心丸”却是一种军队中的必备之药。

古代的战争激烈残酷,刀光剑影,一场激战下来,伤员很多。受了战伤,痛苦自不必言,那生死肉搏时的场景,足以使人胆战心惊。所以,要治好战伤有个起码的条件,首先要恢复心神安定。于是民间的医生就专门配制了用于安定心神的丸药,取名“定心丸”。

明朝末年茅元仪所辑的《武备志》中,记载一种定心丸的配方为:“木香、硼砂、焰硝、甘草、沉香、雄黄、辰砂各等份,母丁洋减半”,效果奇佳。

015古代的行医招牌

我国古代也曾出现过行医招牌、招贴一类的医疗广告。最早的行医招牌,大多数是以模型实物作为行医的“招幌”,如葫芦、串铃、鱼符等。葫芦自从汉代壶公在市井悬壶卖药,便不仅作为装药的器具,而且也成为中医的代名词。店堂门口只需挂个葫芦,人们便自然会进去就医抓药。

串铃又名虎撑,相传唐代医家孙思邈为虎取喉中之刺,以之支撑虎口,后演变成为走方医的标志和象征。而鱼符是用石片或木头雕成的鱼形幌子,门挂双鱼含有太极阴阳鱼之意,鱼又谐“愈”之意;鱼不分昼夜总是睁着双眼,悬挂鱼符也意味着不分昼夜的为人服务。

也有人将皇帝的赐物作为招牌,予以炫耀。如建炎年间,宋高宗太子有疳疾,经太医院御监张元圭治愈,赐金蛤蟆一个。后嗣以医着名,悬金蛤蟆于门上,俗称“张蛤蟆”。

医家陈沂,字素庵,精妇科,曾疗宋高宗妃吴氏危疾,得赐宫扇。其后人刻木为扇以为荣,上书“宋赐宫扇南渡世医”八字列门前,以为招牌,人称“陈木扇”。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不仅描绘了北宋开封城的繁华景象,而且还绘有与医药招贴有关的画面。如有两个儿科诊所,一处门前挂了一个编织的挑子,上书“专治小儿科”,另一处门前竖有“小儿科”的招牌;而“赵太丞家”门前竖起高出屋檐的布制大路牌书有“治病兼售生熟药”;再有一处药铺,招牌上“本堂兼制应症煎剂”八字依稀可辨。

《清明上河图》所绘制的景况,皆有生活原型,真实可信。我们可以从同时期孟元老着的《东京梦华录》中得到佐证。该书记载,汴京的马行街北有金紫医官药铺、李家口齿咽喉药铺、柏郎中家医小儿、任家产科及香药铺,抱慈寺街有百草园药铺等。

清代医家傅山,字青主,学识渊博,工时文书画,尤精医学。其于太原古晋阳城中立牌“卫生堂药铺”,写有“行医招贴”最为完备,招贴中曰:

世传儒医,西村傅氏,善疗男女杂症,兼理外感内伤;专去眼疾头风,能止心痛寒嗽;除年深坚固之沉积,破日久闭结之滞淤;不妊者亦胎,难生者易产;顿起沉疴,永消烦苦;滋补元气,益寿延年;诸疮内脱,尤愚所长,不发空言,见诸实效;令人三十年安稳无恙,所谓无病第一利益也。凡欲诊脉调治者,向省南门铁匠巷元通观阁东问之。

招贴中论及了傅氏医学渊源、诊所地址、诊治范围,内容详尽,效验显着,这为当时的黎民百姓诊病问疾提供了方便。

趣味链接:药葫芦的来历

许多人不明白一些正宗的中药店门前都挂着一个药葫芦是何意思?其实这也有一段来历。

《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里记载着这样一个典故:相传汉代的某年夏天,河南一带闹瘟疫,死了许多人,无法医治。有一天,一个神奇的老人来到长安,他在一条巷子里开了一个小小中药店,门前挂了一个药葫芦,里面盛了药丸,专治这种瘟疫。

凡是来求医者,老人就从药葫芦里摸出一粒药丸,让患者用温开水冲服,就这样,喝了他的药的人,一个一个都好了起来。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便在许多地方传开了,后来一些行医者就以药葫芦作为中药店的标志,这一习俗一直传了下来。

016我国最早的药匠

早在汉代,江宁就有“药匠”开始卖药了。宋朝《景定建康志》记述:“汉,李南……卖药自给,寿八十五。”李南便是见于史载最早以卖药为主的“药匠”。

《景定建康志》中记载,南宋时江宁府有官办药局3个,下属中药铺11家。元、明、清历代沿袭,并有所发展。被誉为全国四大药店中的汉口叶开泰、芜湖的张恒春等中药店,都是江宁上元人在明、清时期创建的。

清同治《上江两县志》称:“龙都之民善卖药。”江宁“药匠”最多,分布最广,名扬大江上下,盖源于湖熟——龙都一带。溯江西上至芜湖、九江、汉口,顺流而下到镇江、苏州、上海,从城市到县镇,都有江宁“药匠”从事药业。

据1931年3月20日《南京市国药业同业会第一届当选委员名册》中记载,南京市国药业同业会共有委员16人,其中13名是江宁人。据调查,南京市药材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老药工有80%以上是江宁“药匠”。

趣味链接:我国最早的官办药店

宋神宗熙宁9年(公元1076年),诞生了中医史上第一家官办药店。

这第一家官办药店是王安石批准创建的。王安石在施行变法期间,各地曾多次发生自然灾害,很多病者缺医少药,甚至有人乘机制造和贩卖假药。

于是,有人提出成立一个专门机构,研制各种剂型成药,由国家专门出售,不许个人或其他部门私自制作;在瘟疫流行时,给百姓发放药剂。

这一建议非常适合当时的需要,王安石当即采纳并组织专门人员落实。不久,在京城开封便出现了“太医局熟药所”,也叫“买药所”,它就是现代中药店的前身。

“太医局熟药所”成立后,既方便了病人,也为政府赢得了丰厚的利润,受到了朝野的一致赞许。所以,王安石变法未能成功,但“熟药所”的“生意”却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到宋徽宗崇宁2年(公元1103年),药所已增开到7所。几年后,5所“熟药所”更名为“医药惠民局”,2所更名为“医药和剂局”。与此同时,类似的药局迅速出现在全国各地。

宋代官办药局的组织结构相当完整,有专门人员监督成药的制造和出售,由专人管理药材的收购及检验,有人专门从事药物炮制配伍的研究工作。以保证药品的质量。

当时的药局内,还建立了很多制度,如规定夜间要轮流值班,遇到急病如不立即卖药材,要给予“杖一百”的处罚,对陈损旧药要及时毁弃等。

宋代官办药局的设立,对我国中成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创制了许多有名中成药,如苏合香丸、紫血丹、至宝丹等,经过了几百年的实践检验,至今仍应用于临床。

同类推荐
  • 海怪简史

    海怪简史

    《海怪简史》讲述中国古代海怪故事,全书分为外篇和内篇,外篇为来自底层的海怪,它们身上带着原始的野性,千百年来,它们的故事在民间秘密传递。内篇所记则不乏上古帝王苗裔、龙宫皂隶。可见,前者是“体制外”的海怪,后者是“体制内”的海怪,前者比后者可爱,故有此前后之序、内外之别。在当下,重新审视本民族关于海洋的本质追问,承续洪荒年代的奔放想象,无疑是告别平庸与浮泛的一条捷径,亦是物质年代的自救方式。
  • 七夕

    七夕

    《 七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最奇趣的妙语故事

    最奇趣的妙语故事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不同阶层有不同阶层的语言,不同的场合也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任何时候,人类都不缺乏语言,缺乏的是表达时代特色的奇言妙语。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 吉祥对联2000副

    吉祥对联2000副

    本书收集吉祥对联2000副,包括福字联、吉字联、祥字联、红字联、喜字联;还包括一字联、二字联、三字联、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八字联、九字联、十字联,一直到二十字联,还有横批,内容丰富,好记好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热门推荐
  • 火影之新生

    火影之新生

    冷瞳穿越火影世界,一只熊蝴蝶会刮起多大的旋风。
  • 戏出名门

    戏出名门

    三代恩怨的斗争,一生命运的摆弄。出身豪门、坚毅果断的卲亦君,本以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守护自己的家人和企业。但商场的尔虞我诈,同父异母的妹妹陆静芸的步步紧逼,以及至亲之人的欺骗利用使自己终于看清楚,原来乌云背后依旧是无边的黑暗,自己不过是最亲的人,一生恩怨斗争的棋子而已。面对残忍的现实,坚强决绝的她又能如何让自己化险为夷?待一切终了,是否这才是真正残酷的开始?
  • 不甘心平凡那就呐喊

    不甘心平凡那就呐喊

    千年难遇的商界奇才,俯视商业风云。身旁全能秘书,翻开一世孽缘。
  • 大小诸证方论

    大小诸证方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战神

    妖战神

    正道之下是图腾,图腾之下是众生,这是一个山村少年成为妖战神的故事。妖战神,以众生之血铺路,以图腾之血铺路,以正道之血铺路,一指可点破天下,一步可撼动天地,翻掌间苍穹毁灭!
  • 九龙仙说0

    九龙仙说0

    龙生九子的传说,龙子宪章的推理判案,悬而未决的身世之谜,龙子嘲风的王霸之业。。。
  • 谁说妻主无能

    谁说妻主无能

    穿越时空,遗留在远古的时代,宠他,爱他,怜惜他。为他收敛自己一身的光华!他,为她变成了人人惧怕的嗜血修罗,背叛了从小的信念,只为她一个人而活。这份情,孰对孰错?
  • 网游之弓神无敌

    网游之弓神无敌

    被刁难暴怒炒上司鱿鱼,被广告吸引买了游戏头盔,狗屎运外加诚实善良好品质,下楼吃个早餐都能捡到美得冒泡的妹子。且看游戏里意外获得分支种族的主角怎么打怪升级泡妹子,争霸称雄走上游戏巅峰!!!
  • 和这个世界温柔相处

    和这个世界温柔相处

    在美景与咖啡间穿行而过,记忆模糊,和这个世界温柔相处的心却永恒。小七历经时光的洗礼,将铅华漂白,化作点滴的温柔,灌溉贫困山区儿童的心田。善行大爱,始于初心,她走过的路,遇到的人,似乎都平凡无奇,但她和这个世界温柔相处的心,却可以让我们用一辈子去回味,去领悟……
  • 野木

    野木

    作品讲述的是女孩野莯在她复杂的生活环境里对友情的不知所措、对爱情的自我挣扎,对嗓子沙哑的男人特别的情,一段关系错乱的感情纠葛和对于青春成长路上的失望、绝望、慢慢看到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