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7200000057

第57章 教育·科举(4)

至南北朝时,尤为重视举荐秀才。

隋代始行科举制,设秀才科。

唐代初期,沿置秀才科,及第者称秀才。因要求太高,很少有人问鼎。

宋代,凡应举的士子均可称为秀才。此时还出现了“白衣秀才”,所谓的“白衣秀才”并不是指穿着白衣服的秀才,而是指“不第秀才”。如《水浒传》中的王伦就是“白衣秀才”。

明、清两代,秀才乃府、州、县学的生员的专称,习惯上也称为“相公”。

趣味链接:我国最后一位秀才

我国最后一位秀才是浙东仙居人张任天。他是清末数学家,同时也是辛亥革命党人、同盟会的元老和报业老人。

而人们之所以将张任天视为我国末代秀才,乃是因为在他于1995年以109岁的高寿在杭州去世后,我国再也找不到健在的秀才了。

018“公车”小考

应试举人为什么称为“公车”呢?

早在汉代,便有了以公家车马送应试举人赴京的传统。最早为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史记·东方朔传》载:“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汉书·张敞传》:“天子思敞攻效,使使者即家所在召敞。敞即装随使者诣公车上书。”

后来,满洲贵族入主中原不久,为了笼络知识分子,在顺治八年作出规定:“举人公车,由布政使给予盘费。”即应试举人的路费由政府的布政使供给,路费的多少,因路程远近而不同。广东琼州府最多,每名白银三十两,山东最少,每名只有一两。其余地区,由三两至二十两不等。另外还规定,云南、贵州和新疆的应试举人除了每人发给白银三两,还发给火牌,凭牌供给驿马一匹,车上插一面“礼部会试”黄布旗。这样,“公车”就成了应试举人的代称了。

趣味链接:古代白发考生何其多

科举时代,醉心“举业”而屡试不第,及于年老白发仍充盈考场的,可谓多于过江之鲫。《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年少时应童子试一举夺魁,此后在从秀才至举人的科场道路上坎坷奔波四十多年,直到六十岁仍未考取贡生,最后终于“料应厌作人间语,聊听秋坟鬼唱歌”,一壶茶,一茅蓬,写鬼写妖,刺贪刺虐,成就了一代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

公元901年,在唐代的一次礼部考试中,曹松、刘象等五位70多岁的老翁同时及第,人们为之称奇,谓“五老榜”。

康熙年间,广东顺德人黄章,年届百岁,仍不远千里赴京会试。入考场时,他让人做了一个灯笼,上书“百岁观场”四个大字,令曾孙提着在前面引路,真所谓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

乾隆时广东学子谢启祚,以98岁高龄参加乡试,竟然考取了丙午科的举人。此翁在中试后,还戏作了一首老女出嫁诗以示庆贺:“行年九十八,出嫁弗胜羞。照镜花生面,光梳雪满头。自知真处子,人号老风流。寄语青春女,休夸早好逑。”

与谢启祚这样大器晚成的“幸运儿”相比,那些在科场中耗尽青春年华,乃至熬到白发皓首、老死他乡,仍未捞到半点功名的考生,更是不胜枚举。清代有一考生,连年应考,每次都名落孙山,连个秀才的资格都没考上,以至80岁时还不得不去应童子试。一考官得知此事后,便戏谑地送了一副对联给他:“行年八秩尚称童,可谓寿考;到老五经犹未熟,不愧书生。”

019八股文是一种什么文体

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时所采用的专门文体,也叫制义、制艺、时艺、时文、八比文等。

在结构上,八股文的每一段落都有严格规定,每篇都有一套固定的结构格式。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作用互不相同。写作时先用两句话说破题的要义,然后承接破题的意义阐明,接着开始真正的议论。从起股到束股的四个部分,其中都有两股相互排比的文字,共计八股,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叫“八股文”。

在内容上,八股文的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考生论述时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解为准。考生只能就题阐释,依注作解,不得擅自发挥,独出新论。

在形式上,八股文对字数也有一定的限制,文中要求点句、勾股(标明段落)、涂改的字于文末以大字注明、试题低两格、试文顶格,不符合规定的试卷将作废。

综上所述,八股文的结构固定、内容空泛、形式死板,所以严重束缚了考生的思想,使其不能自由发表见解,也无法发挥自己的才华。人们只要熟读《四书》、《五经》就能应付八股文,这便使得天下学子弃其他有用的书不读,都把精力浪费在学作八股文上,从而束缚了人才的培养,败坏了学风。因此,清朝光绪年间八股文被废除。

趣味链接:八股取士

八股文是明清封建政治、文化特征的一个集中反映。明清文职官员入仕必考八股文,通不过八股文考试,其他方面再优秀也于事无济。人们便把这种制度称为“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及本应新颖多元的思想文化观念束缚于贫乏的内容之中,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窒息了社会的活力。

八股取士也是封建统治者针对封建臣民撒下的一张网罗人才的大网,封建知识分子只能通过这种途径来实现他们跻身统治阶级的梦想。但是八股文在思想内容方面受朝廷严密控制,这些封建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的途径加官进爵后,却摇身一变为封建统治者的帮凶。

八股取士更是封建统治者用来稳固其政治、经济、文化的手段。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时期,早已是穷途末路,然而它却又在风雨飘摇之中苟延残喘了几百年,而八股取士就是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

人们常常这样嘲讽凭八股考取功名的人: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020什么是贡举

贡举,是指我国古代由地方官吏向天子推举人才的方式。古时,如果地方上推举的人确实是贤者,则荐举者受奖;相反,如果为不贤者,那么荐举者就要受罚。

刘邦称帝后,加强政权建设,曾下诏多方求贤,并制定了登记形仪、品行、年龄、逐级察访、上报的办法,开汉代察举制度之端绪,到汉惠帝时,诏举“孝悌力田”,“孝惠四年,春正月,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这是举荐人才的先声。

从汉文帝起始,制定了正式作为选拔官吏的察举制度。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诏二、三执政“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十五年(公元前165年)又诏称:“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但仅是偶一为之,尚未形成制度。

至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始定贡举之法,使选士制度化。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丞相卫绾上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连对三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这样以儒术取士的察举制度应运而生了。元光元年时“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贡举也称“察举”、“荐举”、“乡举里选”。

隋以后实行科举考试,因此后世的贡举,开始指科举制度了。

趣味链接:何谓贡生?

在科举制度盛行的封建时期,凡府、州、县学生员中成绩优异者,经挑选可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这些被选中者就称为“贡生”。

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为王朝选拔从政人才。各朝代贡生的具体名目不一,明代为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明清两朝,科举曰重,而学校曰轻,太学、府、州、县学均为科举储备人才。因科举出身不同,便有了正、异途之分。经学校通籍者如贡生出身为正途,任命重正途。

021我国古代的武举

我国的科举历来有文科和武科之别。

文科的科举从隋朝开始,此后便逐渐发展、完备,成为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渠道。由于受“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代读书人视考取功名为最大目标,参加文科的科举考试也就成为了读书人最大的任务。

那么习武之人如何才能出人头地呢?

国家要长治久安,就需要“文治武功”,单有文科人才是不够的,尤其是国家在战乱时候,更需要将军出马,所以创建武举制度也就势在必然了。

在武举制度建立之前,将领几乎都是行伍出身;而在武举制度建立后,很多有才能的习武之人便有机会通过参加武举而当上将领。

我国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

武举制度是武则天这位中国唯一女皇帝的首创。她在长安二年(公元700年)“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并确定在兵部主持下,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将被授予武职。武举考试规定的技艺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简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选拔。但是,唐代武举只偏重于技勇,重点是马上枪法。由此,唐代只能说是武举的创制时期。

同类推荐
  • 中国起名100法

    中国起名100法

    一个人的姓名,除了具有区别社会成员的身份符号作用之外,还有言志、抒情、寄托、兴思、描摹、纪实、艺术、审美等功能。人一出生,都各被赋予不同的名字。名字是人一生的财富,名字既是代表具体个人的一种符形标志,同时又是向周围传播信息的主要声音载体。当名字成为生命、生活的一部分时,其一言一行,言谈举止,总会自然联想到自己名字的寓义,这就是名字对心理、对个人成长的积极的暗示。一个响亮优雅、有品味的名字、有利于社会交往,提高亲和力,增强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的发展。一个吉祥的名字,对于一个人的健康、婚姻、人缘、幸福都十分重要。
  •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中国商人阶层一开始就表现出它的地域色彩,形成不同的流派,崛起了十大商帮。各商帮的经营项目、活动范围、经营风格、观念并不完全一样。就是到了现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到来的时代,各地商人经商还是呈现出不同特点。因此,要想与各地商人做生意,并在商业活动中步步为“嬴”,先声夺人,就有必要了解不同地域商人的性格特点,抓住关键,区别对待。本书撷取了十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商人群体,从各地商人的性格特点,以及经商手段入手,生动而全面地提示了商业游戏中的隐形规则。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 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本书立志向广大读者介绍一些人类历史未解的谜团,分别从外国军史谜团、中国军史谜团、历史疑云、名人疑案、古老的文明、传说中的历史、迷雾重重的宝藏这七个方面向读者一一展示了人类历史所存在的扑朔迷离、神秘奠测的谜团。此外,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将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谜题以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话题,借助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描绘得栩栩如生,从而披露出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再现历史的丰富与变幻。
热门推荐
  • 腹黑上将娇宠妻

    腹黑上将娇宠妻

    “呐,你说,世界上有没有最完美的东西呢?如果有,那么在哪里呢?”他轻笑:”当然有,在我心中最完美的就是你了“
  • 走过花季雨季(上)

    走过花季雨季(上)

    《走过花季雨季(上)》是我社“青少年健康成长”系列作品之一,本文分别从走出迷茫心理、战胜缺陷性格、拥有美好情感、建立友好人际四个方面,诠释了为什么需要克服病态心理、不良性格、错误情感、错位人际,怎样塑造健康心理、良好性格,获得美好情感,构建良好人际。生命走到青春时节、也就是到了最灿烂的花季。这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季节,一个渴望自由的季节,也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季节。无可否认,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每一位青少年都会追求卓越、立志成才。
  • 锁音

    锁音

    她纵横黑白两道,更是从小就有“音乐神童”之称的天才,却没想到自己心爱的人背叛自己,而自己将车开进工厂,撞上油桶,魂归异世。一弦清一心,冰泉冷涩弦凝绝,江山似锦,弹尽万千缠绵悱恻之曲,她却锁心冷情。
  • 我是茅山道士

    我是茅山道士

    战乱纷飞,枯骨遍地,鬼怪现世。而我作为一个茅山道士,该助纣为虐实现大东亚共荣,还是控制天下鬼怪保卫家园。
  • 黑龙珠传奇

    黑龙珠传奇

    在异世界,有一个叫周国的人,他不相信这世上真有邪恶的黑龙王,就算真的有,他也要见识一番,这样一个大胆的想法,让他经历了一场改变他一生的异世界之战……
  • 必杀记

    必杀记

    穿越到了异界襄兰大陆,江乔羽发现这里没有魔法斗气,可是人们能通过奇特的修真方式让自己御剑飞行、毁天灭地,像“神仙”一样存在……美曰——灵武!风语门,水洞天,土神寺,圣火台,作为襄兰大陆上人气鼎盛的四大修真灵武门派,却是江乔羽永远无法触及的梦,他“地球”形态的体质决定了他只是一个“灵武弱智”……一件封印了远古“仙君”元神的法宝改变了他的生活,接连不断的奇遇让他的“神仙梦”开始复苏,襄兰大陆上曾经最强的灵武门派将因他而重新崛起……他是一个至善至美的人,更是一个至尊至上的“仙君”!一柄普通的铁剑,一柄稀世的炽天,一个孤独的背影,走到哪里,哪里便是芸芸苍生的朗朗乾坤……
  •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哲人,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组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 异客来自地球

    异客来自地球

    因为每晚同样的三个梦境,他意外穿越了,来到了一个架空的世界,偶遇美女,结伴而行,他从一个小透明,一步步升级到被这个异界的所有人得知,他是谁呢?本文作者将会为你一一揭开这些谜底……
  • 风雪多瑙河

    风雪多瑙河

    他不是冒险家,却有着冒险家的无惧;他不是侠客,却有着侠客的肝胆;他不是慈善家,却有着慈善家的爱心。这就是欧洲著名侨领张曼新的真实写照。这部长篇传记,运用独具特色的艺术架构和表现手法,浓墨重彩而又生动地再现了九十年代初张曼新挈妇携子勇闯东欧以及他出国前后种种奇特的生活遭际和天方夜谭般的传奇。本书,将带给您一个充满独特情感世界的精神领域!
  • 倾城绝后:自古薄情帝王家

    倾城绝后:自古薄情帝王家

    第一眼见他,便爱上了他。仅因为他的一句承诺,眼里就再也没有他人。终于,他娶了她,立她为后。可是,他却在大婚当夜去了自己最信任的妹妹的房里。第二天便将她打入冷宫,受尽嘲讽。“既然不爱我,为何又要娶我!”“因为,得悦熙者得天下。”冷冷地,他答道。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原来,她一直都只是他的一颗棋子,一颗可以助他登上皇位的棋子而已。若有来生,我再也不要爱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