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02100000039

第39章 风云莫测的战争疑云(6)

不是将领出身的陈庆之有什么能耐,能够创造“七千战胜数十万”的神话呢?推究当时的北朝历史,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陈庆之杀向北魏夺权时,北魏国内兵力空虚,没有足够的力量抵挡来自南梁的袭击。再者,《南史》、《梁书》这些史书运用的史料皆来自南北朝对立的局面下,难免出现抬高自己贬低对方的现象,尤其是当时的史书浮夸现象严重,所谓的“几十万”这个数字就更不可信了。

看来,陈庆之带领军队直捣北魏的历史是确有其事,但那也是因为当时对手力量太弱了。至于7000对几十万这个比例,就完全属于南梁记载的夸张了,这也提醒我们在了解这些传奇故事时,也要小心地分辨真假。

知识链接

陈庆之(公元484~539年),南朝梁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因出身寒门,长年不得重用,41岁始独立领兵,战斗生涯只有15年,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后为武威将军。陈庆之身体文弱,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身为将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他一生征战,常设奇谋,多为以少胜多,而且长于攻城。无论是北伐横扫河洛,或挥师驰骋边陲,均充分显示出其杰出的军事才能。

唐使王玄策异域借兵横扫印度是真的吗

唐朝对外关系中,和印度的交流算是比较密切的,而且唐朝与印度的交往,多为友好的交流,很少有敌对的交锋。但在这其中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人物,最为称奇的还要数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

王玄策在唐贞观年间担任出使印度的使节,给朝廷带回大量的佛教法物,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一位优秀的“大使”怎么会参与战争呢?他又有什么能耐攻下了一国呢?

公元647年,王玄策在唐太宗的派遣下再一次出使印度,顺便拜访吐蕃的松赞干布,了解文成公主的生活状况。可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印度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阿罗顺那篡位成为新的国王,他听说唐使要来,便派2000人马在半路伏击,王玄策一行完全没有任何准备,除了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被扣押之外,余部竟全部战亡。

王玄策和蒋师仁成功逃脱后,一路骑马来到尼泊尔,向尼泊尔借来7000骑兵。加上松赞干布支援的1200精锐骑兵,王玄策带领着接近一万人马直奔印度。在北印度,王玄策用尽唐代攻城的各种手段,攻下茶博、罗城两城,逼得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之后,王玄策又在中印度集结军队力量,活捉了阿罗顺那,灭亡了中印度,又顺势攻打东印度,东印度惊恐中表示臣服于大唐。

王玄策回国后汇报了战果,唐太宗大喜,颁布诏书封赏王玄策,授予他散朝大夫的名号。一位使节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大唐帝国扬眉吐气,的确值得敬佩。分析这场横扫印度的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不仅仅有王玄策等人的英明决断,还与大唐帝国在附属国中的名望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大唐帝国的名望不高,尼泊尔、吐蕃又怎么会伸出援手呢?

虽然这场战争的记录已经尘封在书籍当中,但我们仍须记住这样一位勇敢果断的“大使”——王玄策。

知识链接

要说唐朝最着名的对外战争,要数新罗战争了。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670~676年,是唐朝联合新罗灭亡了百济和高句丽之后,两国为争夺被灭亡的领土而展开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受到西南地区吐蕃局势的影响,唐朝政府采取了退守政策。最终两国经过协商,以大同江为界划分了势力范围,唐朝开始了对大同江以北的辽东地区的统治,同时,大同江以南也进入了统一新罗时代,东北亚地区进入了和平稳定发展的阶段。

中晚唐蜀兵为何不断叛变

“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唐玄宗、唐僖宗先后迁往成都,这个西南地区的边城一时成为了大唐皇室的避风港。虽然远离了北方的安、史势力,但这里的形势也很严峻,并没有任何平安可言。据历史记载,这里的节度使带领军队屡屡造反,有时甚至与南诏、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里应外合,一同削弱唐军实力,在史书上留下了“唐蜀兵孱弱”的记载。

作为唐朝军队的一部分,蜀兵难道不应该同大部队一起打退外族进攻,共度难关吗?为什么总是在关键时刻叛变呢?纵观中国历史,将士一般情况下都是忠诚国家的,只要朝廷重视他们爱护他们,这些勇士就会毫不犹豫地为国效力,为什么偏偏蜀军是个特例呢?

问题出在朝廷对蜀兵的态度上。唐朝政府历来是比较提防蜀地军事发展的,常常有意地削弱蜀地军队实力。在兵源上,发配到蜀地戍边的民众都是“成都顽民”,据说他们不能适应蜀地的山川地形,连徒步行进都会满头大汗,更不要提披甲上阵了。在待遇上,将士得到的俸禄极其微薄,发放的米粮常常在途中被蜀地官员克扣或者以次充好,引起将士的不满。对于这些不满情绪,朝廷不但不加以克制,反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采取置之不理的方式。

朝廷这样对待蜀军,无非是要达到弱地方强中央的局面,尤其是对于巴蜀这个多事之地。因此每当节度使组织军队造反的时候,多因为蜀兵的“孱弱”而终告失败。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唐朝面对南诏、吐蕃的进攻,只能派出蜀兵来抵挡,其结果可想而知,这些蜀兵不是纷纷溃逃,就是做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内应,反过来一起攻打唐军。这样的安排也许是无法避免的悖论,但更能反映出中晚唐之所以“久衰不盛”的一些缘由。

知识链接

安史之乱绝不仅仅是唐朝一场地方叛乱那么简单,它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尽管这场动乱最终平息了,但它带给唐王朝的影响依然是极其深远的。安史之乱之中和之后所波及之地都经历了巨大的浩劫,出现不可计数的流民;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由于政府的无力监管而日益猖獗,阶级矛盾愈发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唐廷还失去了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控制,往日的民族大融合盛景一去不复返。

宋、金战争中的“拐子马”是什么

在800多年前的宋、金战争中,金兵常使用“拐子马”这种特殊部队,岳飞在绍兴十年(1140年)郾城战役中,命步兵持长斧入阵,专斫金军马足,建立了大破“拐子马”的奇功。

很长时期内,不少人认为“拐子马”是一种穿铁甲的骑兵,三骑一排,用皮绳连接,同进同退,因而也被称为“连环马”。官私史书及通俗小说中都认同此说。但这一解释有一个致命的矛盾:果真如此的话,骑兵根本无法发挥其机动灵活的突击威力,难免陷于被动挨打的困境。所以,这种假想未必正确。

那么“拐子马”究竟指什么?宋史专家邓广铭所着《有关“拐子马”的诸问题的考释》一文,对此做了详尽的考证,指出,“拐子马”之称,出于当时金国部队中“河北签军”之口。所谓“河北签军”,是指从河北地区民户中被金强征入伍的汉人,因而“拐子马”一词应是汉族语言而非女真语言,此其一。

其二,北宋时,汉人习惯称对称的东西为“拐子”,宋人笔记中不仅有“拐子马”,还有“拐子城”、“两拐子”等词。

所以,“拐子马”是指军阵中左右两翼对称的骑兵。北宋灭亡后,这一北宋人的词语,仅保存在中原与华北地区居民的口语中,未被南渡的军民带往南方。故南宋中后期人茫然不知其为何物,望文生义,所以才有了“连环马”的解释。

至此,历来对“拐子马”的种种附会和误解,是否可以说已得到澄清了呢?

知识链接

宋金战争是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至南宋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1234年),宋朝为抗击金军南攻,收复失地而与金朝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宋金战争持续百余年之久。北宋由于采取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政策,至末年,兵备废弛,战斗力低下,尤其奉行妥协求和的国策,终为金所灭。南宋虽仅据半壁河山,采取偏安江南的自守待敌的消极策略,但国力尚丰,军民同仇敌忾,依江河设防,据险坚守,加之名将辈出,所以能与金旷日久战而未亡,最终联蒙灭亡金朝。

为什么忽必烈两征日本都失败了

历史上,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远征日本,都以失败告终。曾经横扫欧亚大陆战无不胜的蒙古军何以两次败给一个小小岛国呢?

忽必烈第一次征日行动是在征服朝鲜半岛之后进行的。第二次东征时南宋已经灭亡,这一次他能腾出手来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如果仅考虑军事实力,元朝登陆并侵占日本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只可惜天公不作美,元军两次东征都遭遇海上风暴,与胜利失之交臂,实在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忽必烈两次败给日本,可以说是基于各种复杂的原因,首先在“人和”方面,当时的元朝采取了民族歧视政策,将子民按照民族分为四个等级,汉人及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处在等级的最底端,经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于是,战争发生后,汉人及其他族人并无真心为元朝卖力,东征的时候,蒙、汉及其他族人很难达到团结一致。而且,以范汉文为首的指挥官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导致群龙无首,部队瓦解,也是犯了兵家的大忌。在武器装备上,日本战刀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流,元军使用的则是质量稍差的镔铁刀,很多大刀对砍时刀刃发生卷曲。这些确实是东征日本的不利因素,但强大的元朝败给日本,仅仅是因为这些吗?

“天时不利”是东征流于失败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两次东征元军都在海上遭遇了风暴,造成的损失极大,两次东征中牺牲的战士其实大部分是死于海上风暴。至于风暴对元军舰队破坏为什么如此大,也是有原因的。当时造船业发达的中国江南和沿海地区还没有完全被忽必烈征服,所以东征舰船是由技术较落后的其他族人负责营造的,导致船只质量较差。同时,东征时元军舰船多是河船,对海上风浪抵抗较弱,遭遇海上风暴时大多被摧毁,将士大部分葬身大海,导致元军不战自退。

不过当时的日本人认为台风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他们受到了神的庇护,由神吹来保护小岛的,他们信奉这样的风为“神风”。不管怎么说,忽必烈东征日本失败,的确在天气因素上吃了大亏。

知识链接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年),成吉思汗之孙,元帝国的缔造者。他建立的元帝国,疆域空前辽阔,史载“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事实上,全盛时期的元帝国,版图之辽阔是史无前例的。它北边包括今天的外蒙地区乃至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西边的直辖疆域,到现在新疆的罗布泊附近,另外还有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这四个藩属国,它们的疆土加起来几乎覆盖中亚、西亚乃至东欧;东面濒临大海,包括朝鲜半岛、琉球群岛、台湾岛;南面一直到达南中国海。

努尔哈赤是中炮而死的吗

努尔哈赤,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奠基人。关于他的死因,史学界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定论。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他是被袁崇焕的炮火所伤,郁闷而死,还是因为身患毒疽,不治身亡。

据史料记载,后金军队攻打宁远城时,遭袁崇焕率领的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击,后金军队严重受挫。宁远城下,八旗官兵血肉横飞,尸积如山。在攻城的第三日,后金军队便撤兵而去。

在威力极大的西洋火炮猛烈攻击下,作为后金大军统帅而亲临城下督战的努尔哈赤有没有受伤呢?对此,明朝和后金的史书中均无明确记载。资深澳门历史研究者金国平和吴志良两位先生在合写的《澳门与入关前的满清》一文中认为,由于对明军使用的新式火器毫无精神准备,宁远之战中努尔哈赤受伤的可能性极大。

令人不解的是,清代官书提及努尔哈赤之死时,都说他是得病而死,至于得的是什么病,则往往讳莫如深。

清史专家李鸿彬认为,努尔哈赤回到沈阳以后,一则由于宁远兵败,赫赫有名的沙场老将败在初历战阵的青年将领手中,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创伤,整日心情郁忿;二则因为年迈体衰,长期驰骋疆场,鞍马劳顿,积劳成疾。同年7月中,努尔哈赤身患毒疽,并非炮伤,23日往清河汤泉疗养。到了8月7日,他的病情突然加重。11日,便乘船顺太子河而下,转入浑河时,与前来迎接的太妃纳喇氏相见后,行至离沈阳40里的鸡堡死去。

知识链接

努尔哈赤作为中国皇权达到顶峰的清朝的开拓者,不仅是一位军事家,他在政治改革、思想转变等方面的成就依然可圈可点。后人总结努尔哈赤的十个贡献分别是:统一女真各部;统一东北地区;制定满族文字;创建八旗制度;促进满族形成;建立后金政权;丰富军事经验;制定抚蒙政策;推进社会改革;决策迁都沈阳。正是这些顺应时代的决策,奠定了清朝前期强盛繁荣的局面,也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

“闯王”大军是败于鼠疫吗

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带领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军京城,气势雄壮。可就在40多天后,李自成的部队已经受到清军和吴三桂部队的联手抗击,仅剩3万人在坚持抵抗。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是什么原因使得闯王的强大部队人数锐减,竟然从百万之众减少到仅余区区三万士兵?

对于李自成在京城的战败,自然众说纷纭。李自成部队最先进入北京城后采取安民政策,后来却开始大肆搜刮,收集财富,造成城内人心惶惶,由此李自成败于失去民心的说法开始浮出水面。另外还有腐化堕落、骄傲自满、财力不足等现象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并被归结成失败的原因。

上面的这些现象存在与否还是个问题,即使存在,也是些个别现象。因为李自成治军严谨是众人皆知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闯王军队仅凭几十人仍坚持战斗的传奇了。那么,到底什么因素直接导致了闯王的败北?成为这支不可攻克的军队的克星呢?

明朝末年京城地区流行鼠疫,这是一种死亡率极高、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尤其是对那些没有免疫力的外地人最具杀伤力了。李自成率军进入北京时,正值三月份天气转暖,大规模鼠疫开始爆发的时候,人数众多的将士们日日集结在一起,难免会引起鼠疫在军中的传播。

文献中曾有这样的记载:“贼过处皆大疫。”这说明闯王的军队不仅是被传染的群体,还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传染源。大概这就是为何李自成多次招募将士仍然不见战斗力提升的原因,凡是进入这个军营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患上了鼠疫。

看来,那些骄纵、腐化等说法并不是李自成最终兵败的唯一原因,甚至仅占很小的比重,倒是这场夺命的鼠疫,断送了李自成的称霸前程,改换了历史的轨迹。

知识链接

同类推荐
  • 明朝花公子

    明朝花公子

    新书《大明逍遥游》已经发布,合约已到,还望诸位继续支持,书号:3541475
  • 昏君志愿

    昏君志愿

    要做有原则、有品味、有情趣、有生活、有追求的五有皇帝;──昏君就是最佳选择!======================================推荐某和尚力作:《武道天涯》书号1031230昏君QQ群,欢迎各方好友加入:70227248(呜谢caesar89兄提供)
  • 我要扬洪朝

    我要扬洪朝

    本书讲述一个位横漂因为某场意外穿越到历史上没有的朝代——洪朝当皇帝的一生的故事,看他如何改变历史,造就不一样的封建皇帝制度,本书历史事情相当于清朝后期。
  • 穿越大唐武神

    穿越大唐武神

    龙翔九域通宇内,蛇盘九地游四方,凤舞九天临日月,鹤鸣九皋闻天下.则天临朝,四灵降世。隐龙雄据西北,蛇灵盘结幽燕,舞凤君临天下,鹤鸣辟地东南。佛道六大圣地,魔邪八大宗门为了信仰,利益展开激烈争夺!
  • 宋元明清那些爱

    宋元明清那些爱

    全书从浩如烟海的历史陈迹中梳理出七十个爱情故事,作者对这些经典爱情故事的个性化理解成为串联这段中国情爱文化历史的主线,观念新颖,语言活泼,幽默风趣,历史知识点遍布全书,具有相当高的知识息信密度,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评说远古到民国时期情爱的完全读本一部回肠荡气的中国情爱史,一道色香味全的汉文化盛筵。
热门推荐
  • 吾名毁灭

    吾名毁灭

    他是纨绔,却肩负使命!他是英雄,却骄傲不逊!执掌第六属性,独一无二。蓝瞳现,他是速度之皇!红瞳现,他是力量之帝!黄金瞳现,他是毁灭杀神!一怒为红颜,一剑救苍生!仰天长啸,谁来陪我,再战天下!
  • 格拉斯米尔日记

    格拉斯米尔日记

    本书精确细密地记载了作者多萝西·华兹华斯随兄长、英国浪漫派著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一起定居于英格兰北部著名湖区格拉斯米尔三年多的生活,直到威廉·华兹华斯结婚后日记中断。其间他们与同时代著名诗人柯尔律治有着深厚的友谊和密切的交往,因之也记录了浪漫派不少诗作的诞生背景;还记载了作者与兄长那奇异、奥妙和无声的爱,展示了珍贵而几近独一无二的兄妹手足之情及其生活景观。
  • 末世之回家的路

    末世之回家的路

    王萌从小到大的生活也没什么不同的地方,而且像大部分孩子一样,她的生活始终是两点一线,就算偶尔有些偏差,也会被快速纠正过来。或许是因为长期被束缚在父母身边,又或许是传说中的叛逆期到了?王萌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填了一个距离家乡十分远的地方,远到父母都没可能送她去学校。登上离家的火车那天,王萌的心情非常复杂,兴奋,激动,还混着一点惆怅和悲伤。但是转念一想,几个月之后自己就会回来,而且,早晚她都是要离开家,离开父母的,早晚,都要适应。只是她没有想到的是,离家的路顺畅无比,但回家的路,却要历尽艰辛,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切看女主如何携带空间与忠犬男主一起征战末世!(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信仰追问

    信仰追问

    这本小册子,所说的信仰,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恪守的个别信念或信条,而是关于信念的系统化的理论思考,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信仰问题的不懈探求与追问。在论述信仰这一哲学味很浓的较为玄奥的问题时,作者梳理出101个问题,采用哲学随笔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何谓信仰、谁在信仰、信仰什么、怎样信仰、信仰何用,极富哲理的语言,给人以思辨的体验和一种精神的愉快。
  • 行路难

    行路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黎明下的风中雪

    黎明下的风中雪

    也许多年后你会知道当时的我只是无可奈何现在我会回来报仇的~
  • 超级世家

    超级世家

    在一个武侠资讯逐渐缺失的年代一个对金钱概念虚渺的富家子弟,走进了一款名为江湖的游戏决定实力的,是时间、是技术、是意识、还是……金钱?从对游戏不屑一顾,到逐渐痴迷,最后沦落,又是什么决定了他在游戏中的道路。虚拟的,不仅仅是游戏,现实的,亦不单单是江湖刀光剑影,拳脚飞梭,素手轻弹,谱写一个超级世家。
  • 白日飘行(梦断得克萨斯)

    白日飘行(梦断得克萨斯)

    主人公舒嘉雯在美国生活9年,辛苦奔波创业,拿到美国著名大学的硕士学位,从婚姻中的冷战中走出来与“打工仔”阿瑞之间迸发出患难与共的激情。
  • 魔鬼红狐狸

    魔鬼红狐狸

    我们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陈旧的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和365夜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本书便是新时代童话的典范,诙谐幽默的语言,惊险生动的情节,这便是现代搞笑童话。书中每章都有相关的问题让孩子锻炼思维。书中的主人公小红狐狸和臭鼬善良但也有缺点让人觉得既可恨又可爱。书中还加入了网络,电脑等内容,体现了新时代童话的特点。
  • 超级巅峰强少

    超级巅峰强少

    超级废材的刘轩意外得到真人附体,从此踏上了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古武道路——修真!并且为了帮真人复仇,他一战天下,在世俗界,修真界,纵横无双!无论是金钱,还是权利,还是女人,或者是地盘,他都是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