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55000000019

第19章 时光的礼物(1)

古时有一首《莲花落》的词写道:“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25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二十五年,倘若再除去劳碌纷争,属于我们的欢笑就少得可怜了。

有本叫《相约星期二》的书,写的是一位叫莫尔的教授,不幸身患绝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跟他的学生慨叹道:“我们总觉得自己有的是时间,其实,生命是多么的短暂,多么的有限,要知道‘来日无多’,生活中永远别说‘太迟了’。”

1.承受考验

亲爱的哈伯德:

一个人只要过了成熟期,性情品格都不会有什么改变,可以因今天的幸运而荣登高位,但明天也许会大倒其霉。因为命运永远是游移不定的,也就是说,凡是全部依赖命运的人,一旦命运改变,他便失败了。凡是能使自己的行为去适应时代精神的人是明智的,同样,如果他的行动不符合时代标准,他也会倒霉。因为我们见到,每个人在趋向他所欲达到的目标,以及趋向富贵之时,是走着不同道路的。有人小心翼翼,有人鲁莽行事;有人凭能力,有人取巧;有人忍耐,有人)中动,也许每个人都能用不同方法达到他的目的。我们也能见到,两个同样谨慎的人,一个达到了目的,另一个却没有;同样,我们看到两个采用不同方法的人,一个稳健审慎,另一个急躁冲动,却一样成了功。这种情形究其原因,无非要由他们各自采取的方法是否与时代精神相符来断定。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应用完全不同方法的两个人得到相同的结果;而因循相同道路前进的两个人,却一个达到了目的,另一个则遭到失败。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盛衰是这样无常,因为,如果某一人的行事作风是忍耐与谨慎的,而时代和环境正需要这样的作风,他的事业便易兴盛;但若时代和环境改变,他就无法成功,因为他改变不了他的行事作风。世上没有一个人具有这样大的聪明,使他能永远知道如何去适应时代和环境的种种变化。因为人总不能做那些与他本人性格相背离的事情,而且,既然某一种作风一向都使他得以成功,那就使别人很难说服他放弃这种作风了。因此,一个处事谨慎的人,等到时机需要他勇敢出击之时,他往往不知所措,于是就失败了;如果他能够随时代与环境的变易而变易其本性,那么他的好运便不会背弃他了。

你的父亲

阿尔伯特·哈伯德

(编译者语)某日午后一时,正准备小睡片刻,听见门铃响了。我以为是挂号信,但是隔着铁门却看到一位陌生的年轻男孩。他轻声说,要找刘教授,但是我并不认得他,他又说自己正在服兵役,不久以前曾冒昧写过一封信给我,我立即想起这件事,一面请他入屋,一面说我正在考虑怎样回信给他。

他坐定后,重复他在信中的问题。他自幼梦想成为科学家,初中毕业后,考取重点中学,但为了养家糊口,转入业余培养班。他没有考取大学就当兵去了。他满心希望在两年当兵期间,好好温习功课,将来考取理想大学的电机系。然而事与愿违,他分配到工程部队,从事最耗体力与时间的建筑工程,完全没有空闲可以自行利用。

问题一:他要继续争取改调化工部队呢,还是默默承受目前的考验?

问题二:改调希望渺茫,只好承受考验;但是当完兵后又要工作,如何才能考大学?

这两个问题客观说来,并不难回答。比如:默默承受与争取改调,两者并不冲突,可以抱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态度为之。当完兵后必须工作,不妨利用晚上时间去补习,晚一两年上路,照样可以跑完全程。

我说完这些看法后,请他继续思考一些情况,比如:许多人到前线服役,不但身体劳累,而且还有思乡之苦。比起他在本省担任工程工兵,那些年轻人不是更觉难以忍受吗?其次,人生如果立志成大事、走远路,那么在年轻时承受种种严格的考验,正是磨炼自己耐力与韧力的最佳机会。若能通过这些考验,将来面临人生大风大浪时,也就不会张惶失措了。一两年很快就会过去,不妨把目标放在远处,心胸自会开阔坦然。重要的是,现在如果不能尽责尽职,将来又怎能肯定自己会比以前做得更好呢?

这位年轻人听我说到这里,立即起身告辞。我无法从他的表情看出他是被我说服了,还是不耐烦听下去?我虽然不是心理医生,无法揣摩别人的心意。但是如果以为我不能体会别人的苦痛,或者以为我不曾遭遇重大的考验,那就完全猜错了。人生到处都有考验,只要你不采取任何麻醉自己的手段,像嗜烟、酗酒、狂欢、纵乐等,那么你的考验就无一不是真切的、深刻的、全面的,你由这些考验也无一不能体察内心世界的震撼、扩张与提升。

生命的质胜于生命的量。只要随时品味人生的点点滴滴,每一刹那都值得我们珍惜。

人生札记

高考前夕,带儿子散步,偶然见庙里许多父母,陪着或大或小的少年儿女,拈香膜拜。昔日那长期生活在高考巨大压力下的可憎日子,仿佛又回到眼前。低头俯视膝下那跑起来曾经易摔倒的,不足两岁的儿子,想到近几年来,有太多小儿在父母安排下,去挤幼稚园狭窄的大门,不觉忧惧起来。

虽然,我们那一代,连上初中也得挤中考窄门,但至少小学一、二年级前,绝大多数孩子都曾拥有值得回忆的多彩童年。我们至少玩过泥巴、打过水仗、捏过毛毛虫、捉过蜻蜓;至少我们知道鸡、鸭、鹅、鸟长什么样子,不必跑到动物园去辨识……仅这一点,就比现在的孩子快乐多了。

一个人无力去改变整个大环境的制度,但至少,我可以在某种层面上,让我的孩子享有某种程度的快乐。

因为他是男孩子,我要训练他眼界宽广。我不愿像其他都市母亲那样到处设限。因此,现在我经常让儿子到处跑、跳、看、摸,玩得全身是汗,黑头土脸,等他尽兴,再将他抓进浴室,好好冲洗。总觉得稚龄孩子,快乐第一,学习第二,整洁和规范最次。等他稍大,我计划和他父亲,带他到处去徜徉,让他在游戏中认知,在大自然中学习锻炼,成为体力好、勇气足、见识丰而又爱心宽广、韧性无比的孩子。长大以后,这些童年记忆会帮助他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消长盈亏中,体会到人生有高峰低潮,顺境逆旅,从而获得启示,滋生力量,在大世界里,稳稳立在自己的根基之上,从而求更大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求得生存我希望儿子能习得至少一项专业技能,在他那行出类拔萃。因此,在研习过程中,我会让他知道,一切没有侥幸,成功的人都是经过努力的。

他是独生子,父母中年有他,往后漫长的岁月,我们就会衰老而力不从心,因此他将来必须靠他自己,从小就要有这个认识:

我们是爱他的,尽其所能,给他最好的培养和关怀,让他具备过幸福生活的条件;也因为爱,我们会更严格要求他、训练他,使之具备突破困境,力求上进的能力、勇气与毅力。

希望我的孩子,谨记父母爱心,不管任何时候,尽力让自己处在最佳状况。愿他在无尽的爱心引领下,健康、快乐而勇敢。

2.心地光明

亲爱的哈伯德:

心地为品格的发源地,灵魂的真面貌,是人生事业、命运的关键。

人与人的不同处,是在于心地。人都有其躯体,五官四肢,毛发皮肤,虽长短有异,色泽有别,但其用处,则并无差别。至于造形的美丑,纯粹出于人的主观。至于心地,则大有不同。人心可大可小,大则广阔如海,有无尽之量;小则浅窄如杯,稍注即溢。因此人的心地,与其身材,总有不成正比者,有人身不满六尺,而雄心万丈;也有人硕然其躯,而心量如鼠。人的身躯,无法限制心地的发展,而其心地,则能影响身躯。所谓“相随心转”。人的心地不良,不但形色诡异,难以障人眼目,甚至会由于心劳日拙,势必给身体带来病害。孩子,我相信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会使我们的通信更有意义。

你的父亲

阿尔伯特·哈伯德

(编译者语)人的心地如何,总会显现于外表上。诚于中者形于外,一个人必须做到使内心的每一意念,都真实无妄,心中方能畅适安逸,广大宽平,自然就会心舒体泰,肌丰肤润。相反,如果妄念时起,弄虚作假,操心过度,难免会使精神变成恍惚萎靡,形体转为疲惫孱弱了。

一个人的存心,为良为窳,为善为恶,完全在于心地的宽广与狭隘而定。而人的成就,无非存心。史载:“尧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痛百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就也。有一民饥,则日我饥之也;有一民寒,则日我寒之也;有一民罪,则日是我陷之也。仁昭而义立,德薄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先恕而后教,是尧道也。”这是圣君的存心,难怪孔子要为之感动赞颂说:“大哉尧之为君也!”

古罗马政治家西赛罗:“每个人的心,才是他自己。”观人要看心地,心地就是灵魂的镜子,察知其本身的为智为愚,为贤为不肖。心地若肮脏,灵魂自无法清白;心地若丑恶,人品自不待言。所以,修饰外貌,不如修身养性,否则即使金装玉裹,也属徒然。

语云:“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人的心地,就像大自然的田地,也是需要滋养灌溉的。大凡良善正确的意念,磊落光明的思想,都是它所需要的最佳养分。“使身体富足的,乃是心地。”莎士比亚之言,诚然不假。世上心地广阔、心怀良善的人,无不是容貌光彩照人的。

事实上,身疾多半来自心疾。现代医学早已证明,有许多难治的病,大都是受到精神与心理的影响。懊悔、焦虑、歉疚、烦闷的心情,都是致病之源,而这些不良情绪,无一不是起于一个人的内疚。所以欲治身疾,先疗心病;只有求得心安理得,心绪平静,使心地不留一点罪恶的根苗,身没有不健康爽朗者,则病菌自难乘虚而入。然而世人皆不明此理,多半求诸药石,岂非舍本逐末?

人的心地,贵在方正无偏,所以,保持它的完美与纯洁,实为人生最重大而神圣的任务。语云:“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人失去了一颗高尚完美的心,不啻是行尸走肉,即令寿至期颐,享用不尽,又有何意义?人生福祉,在于其心地的耕耘收获为主,而非外在可以看到的物质财富,惟有心地充实,才是落实富足,才有真正快乐可言。

人由耕耘心地而来的主要收获,便是良知。人世间所有一切有形之物,与人的良知相比,都微不足道。权位可以被剥夺,巨资可以被掠去;兵燹灾祸,毁灭雄伟的城池,使繁荣富裕有如过眼云烟;惟有孕育人的良知的心地,则是外力所不能浸,祸殃所不能害的东西。古罗马哲人加图说得好:“由心统摄者为主,为身所拘者为奴。”可惜世人多不明此理。

诗曰:“既明且哲。”人的心地光明,自然诚明内蕴,通敏无滞,在表微之处,有其真知灼见;在得失之处,知其言动的取舍;或许可以度其德能,见义勇为,使其一生无所悔疚。因此,虽不必道济天下,成为世人的榜样;至少能够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高尚其志,圣洁其行,在邪说盛行、逆流汹涌的社会,把定人生的舵盘,驶向人生理想的彼岸。

人生札记

这是关于一个德国老人的故事:他的家在农村,人烟稀少。有一天,一个身穿风衣、头戴礼帽、手提皮箱的男人在他家院子栅栏外徘徊。他观察良久,然后走上前去对那人说:“先生,您是否愿意帮我把栅栏边的这堆木头扛到那边的角落里去,我老了,扛不动了。”男人眼睛一亮,连声答应,脱去风衣礼帽,然后很卖劲儿地把木头扛过去并摆放得整整齐齐。那天晚上,满头大汗的客人心情愉快地在厨房里与主人共进晚餐,然后又踏上了旅程。整个战争期间,城里逃难的人很多,老人家里的那堆木头无数次地被从院子的两头来回扛过,而每搬一次,就会有一个客人与他共进晚餐。

——其实,那堆木头根本不需要搬动。

我的心被这个故事深深地触动。这是在我成长的历程中,在我生存的环境里,在我的习惯的文化和熟悉的同胞中很陌生的一种感情;当一个人有能力帮助他人时,却小心地把自身的优越掩藏起来,给受助者创造一个机会,从而使他觉得自己的受助是因自己付出而得到的报偿,这是何等的仁慈啊!

从这位异国老人的行为中,我感到了自己曾有的“助人为乐”的意识的缺憾——还有什么比一相情愿地“高尚”助人更伤受助者的自尊呢?

曾经不理解“嗟来之食”中那个齐人的所为,当老师时,我一边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这个人多么有骨气,心里却觉得他真不聪明。读了德国老人的故事,我才顿然感受到宁死不受“嗟来之食”者的人格之尊。“嗟来之食”的故事有两千多年了,可两千年来,“嗟来之食”也好,“请来之食”也好,我们实在没有真正体会到人的尊严在其中的呐喊。

最近,我又听别人说起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中,母亲重病卧床不起,父亲决定离开这个家,14岁的女儿没有跟父亲走,而是选择留下来照顾母亲。于是,电视台、报社找上门来要宣传她的事迹。从电视里我们看到记者不停地问,而孩子只是低着头一声不响,许久,她抬起挂满泪珠的脸说:“你们别问了好不好,我不想说。”——只要出发点是助人,其行为就是善举吗?把他人的痛楚、不幸以及自觉羞愧之处剥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高扬起自认为高尚、无私的爱心大旗去解除他们的困难,这其实是一种残忍,是一种自私,是无视他人尊严的残忍,是无所顾忌地炫耀自己高高在上优势的自私。

这样的事,我们遇到了很多:贫困孩子因接受了别人的钱,他们就必须感激;受助的贫困生必须比其他学生更优秀,而不能犯错误;对单亲家庭的孩子,任何一个好心人都可以不加掩饰地投以怜悯的目光,去同情他或关心他……

其实,有些人在慷慨地表示自己的关心时,是需要借助更渺小、更虚弱的人来衬托自己的优越感可能给别人带来心灵的伤害。

当我们是平民百姓时,我们乐意帮助比自己差的人;当我们有了权势时,往往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助人,俨然救世主施舍着善意。而对他人的尊重,却很少装在我们心中。在不平等的关系中,尊严的贫血成了现代人的社会通病,因此,许多人不懂不受“嗟来之食”者的痛了。

助人可以给予心灵以温暖,但如不顾及对方的心理感受,也可能会深深地伤害别人,在他们的心灵上永远种下卑微。

3.毅力的试金石

亲爱的哈伯德:

老年人都有这种心态,就是希望自己的经验,能为青年人所接受因而我也不例外,但愿你能理解,艰窘是毅力的试金石,忍耐的锻炼炉,是显示人类艰苦卓绝的勇气和沉着冷静的智慧的不二途径。

溯自亚当夏娃偷食伊甸园中智慧的禁果,被贬谪到人间时起,人类便注定了要接受终身劳苦的艰窘命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到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这是耶和华亲口向我们始祖说的话。造物之所以如此安排,实为人类已经赋有了超越其他一切生物的智慧资禀,否则的话,如何能有其英雄用武之地?

同类推荐
  • 成功励志经典: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成功励志经典: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做人是一门艺术。学会了做人也就学会了做事做人是每个人生存在世上的基础,也是一个人成就大事的前提,而综观古今中外,最能保全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便是“高调理事,低调做人”。高效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最多的工作量,就是要用最小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效益。不但要快,而且要好。
  • 让感觉跟着跑

    让感觉跟着跑

    一杯清茶,一缕光线,一本好书……轻轻抚慰,阅读是一种生命的享受。智慧、美丽、梦幻、快乐……慢慢品味,人生永远在书香里跳跃。
  • 别说你懂交际学

    别说你懂交际学

    《别说你懂交际学》我们要想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有理论的指导。但是交际无论怎样复杂,怎样难于观察和研究,我们都不应当逃避,因为逃避没有出路,现实早已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课题。本书从个体事例与社会活动入手,对交际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情况都找到了方法。希望你在读完这本书以后,可以成为一个交际高手,并且迈向成功。
  • 让未来的你,喜欢现在的自己

    让未来的你,喜欢现在的自己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别人容易,读自己难。读别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读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可读自己却不行,这就好比照镜子一样,不管你如何在镜前摆弄表情,变换姿势,也无法看到一个整体而全面的自己。于是,我们变得越来越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我们开始迷茫,开始逃避,开始悲观厌世,开始抱怨这个世界是不是亏欠了我们什么。这样的日子是一种煎熬,这样的人生是一种罪过。这个世界多数人想着如何改变世界,却鲜有人勇于直面自己、改变自己。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不会贸然急着去改变世界,因为他知道,最需要改变的是自己;他更不会漫无边际地等待别人来拯救他,因为他知道能够拯救自己的仍然是自己。
  • 引导青少年学习的古老故事

    引导青少年学习的古老故事

    本书所选的文章篇篇都是精心选编,值得品读,在每篇文章后设有“心灵悟语”,拉近了作者与读者心灵的距离,因而使得本书更富有人文气息和启发性。
热门推荐
  • 以你为名的花在心底盛放

    以你为名的花在心底盛放

    短篇言情小说集。无论是发生在遥远的古代,还是眼前的现在,都希望能和你相遇,让我参与你的人生,谱写动人的故事。
  • 离婚吧我们

    离婚吧我们

    “我肚子里的宝宝等不及了,麻烦你让位!”婚后三年,小三带着强大后援团向她挑衅。莫北北脑子里顿时浮现出沈浩的话:“娶你是我这辈子对家人唯一的反叛。”没有祝福的婚姻是否仅止于此?(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爱在时光败退后

    爱在时光败退后

    初次相遇的时候,江凯16岁,青箬11岁。他受了伤,她为他包扎伤口。他从此把她放在心底,她却浑然不知。人海茫茫,阴差阳错。青箬在最好的年华里误打误撞,先是遇见了郑塬,几个月的懵懂相惜换来几年的辛酸等待;后来又碰见了杨冠超,给了她温暖又伤的她支离破碎,几度与死神擦肩。对爱绝望的青箬,一次次放逐了那些爱她的人,独独囚禁了自己。江凯的守候与坚持,又可否与她“白首不相离”?
  • 匆匆若梦

    匆匆若梦

    阔别七年,再次见面,两人犹如陌生人李望君,难不成你还想她跟你说“我喜欢你”这四个字吗?这辈子,恐怕也听不到了……“我怀孕了!”这是她给你的四个字回答!不是没想过再见面会是怎么样一个场景,只是没想到会以一句我怀孕了,终结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终结,还是开始!不悔初心,方得始终,一切如梦幻泡影般继续前行!晚风拂杨柳,轻雨聊惜梦,匆匆若梦,望君珍重,望君惜梦!
  • 绵州神游

    绵州神游

    详细描述了四川省绵阳市人文历史状况,为了解绵阳提供详尽资料。
  • 樱落时分

    樱落时分

    他临走的那个夜晚对她说:“一定要等我!”她答应了,那只属于他们的约定。可现实终究不如意。她等了他三年,终于等到他回来,他却没有遵守他们的约定,还诬陷她的父亲。她说:“你可以不爱我、欺骗我,但你不可以侮辱我!”
  • 我把异界搞得鸡飞狗跳

    我把异界搞得鸡飞狗跳

    我班长在灵虚洞天当掌门;语文课代表在瑶池圣地做圣女化学课代表在尸族研究木乃伊……班主任在试炼古路寻宝——遇人就大喊:dai,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教导主任被困在荒古试炼路……等到准帝、大帝、仙满天飞的时候,校长这才开挂从荒古墓穴里屁颠屁颠的跑出来~~(╯﹏╰)b结果,等到我们班里的人全都聚齐了,异世界也被我们彻底玩坏~~(╯﹏╰)b
  • 伏魔经坛谢恩醮仪

    伏魔经坛谢恩醮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之锦瑟年华

    末世之锦瑟年华

    2016年的一场“浩劫”,人类及地球上的物种几近灭绝。幸存的人类、动物、昆虫、植物及新生物种对地球的资源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争夺。地球上物种争相爆发,世界重新洗牌。人类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这场“浩劫”带给人类的是跌落金字塔的低端?是灭亡?还是新生?还是重新站在顶端,傲视群雄!优胜劣汰自然规律,让各物种大放异彩。2016的这场“浩劫”是地球的自然进化,还是有人故意为之?这一切犹如迷雾。当锦瑟、年华站在了食物链的最顶端,这层迷纱被渐渐的揭开。
  • 竹马钢琴师Ⅱ

    竹马钢琴师Ⅱ

    大学的一次相聚,成就了初末和流年的再遇。三年前,她是他最宠爱的“末宝”;三年后,却变成了他最恨的女人。杨初末再次回来的时候,他依旧是那个万众瞩目的钢琴天神,却不是把她视为“末宝”的慕流年了。他变得对她极度冷漠、轻视和疏远,让她眼睁睁地看着他跟别的女人的亲昵,这深深地伤了初末的心。 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初末踏入钢琴界,只为缩短两人之间的差距。却不想她的努力换回的并不是他的肯定,而是各种扑面而来的流言蜚语,其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将她离开的三年间发生的一切全然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