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76200000022

第22章 妙行无住分(1)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谁在布施?

写到这里,我们已经无法再跟着南老走了。因为我们与南先生可以说是南辕北辙。在他老人家看来,一部《金刚经》就是一部道德教科书,无处不是教育人们这样做或者是那样做。我们不知道这本身是什么,是不是“无所住”?南老最喜欢说“放下”,人们对于现实生活是不是可以一切放下?如果南老不是一位名人,不是一个浙江人,而是生下来就是一个甘肃、宁夏、青海山沟里的人,出门就是荒山野岭,走几百里连一棵树也见不着。春夏季,山上的草也如秃子头上的毛,撒一斗种子,收两斗粮,吃水靠的是山坳里水窿中的积雨,行人到此宁送一个青稞馍,不给一口水。南先生你在这样的生活中能“放下”什么?中国人有一句话,站着说话不腰疼。也许阿弥陀佛看透了这一点,中国的文人太能谈心说性了,干脆让中国人穷上几百年,天灾人祸,外忧内患, 中国人倒是把谈心说性“放下”了, 一国人都“住”到“振兴中华”上了,“谈心说性”被斥为无聊,释迦牟尼一生都排斥这种文人的无聊的假贵族味。

“不放下”,什么也不放下,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克已复礼,天下归仁”,每个人都充分完成自我并与群体归于和谐,这是天地的大仁。天地的大仁,阿弥陀佛的慈悲,不是要每一个人都成为圣人君子。释迦牟尼对人间的一切只要求去除一个东西,那就是“五逆”,“诽谤正法”。天地的“大仁”、阿弥陀佛的慈悲,绝不是为了束缚众生的欲望。没有了众生的贪嗔痴慢疑,还要你这个“仁”、“慈悲”干什么?你不许众生有欲望,才是真正的大不仁,大不慈。你说的仁、慈悲只是麻醉人的鬼话,欺骗人的鬼话。众生的欲望,本身就是天理,如果不是天理,欲望也存在不了,也出现不了。到了这里,我们也就明白了,释迦牟尼在《金刚经》中说的“布施”是什么意思了。

“布施”只是整体对个体而言的,释迦在《金刚经》中强调“布施”是“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无所住”的布施,正是因缘布施,这和个体人的做好事、上供养根本不是一回事。要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无所住行于布施,等于让人们欺骗自己。“放下”、“忘了”全是心理游戏,谈什么第一义、第二义。如果佛学就是这些心理游戏,他早就该灭亡了。

正如南老自己反复说的,佛学的真谛就是四个字:“缘起性空”。众生皆是缘起,无有本性无有自性。六祖慧能所说的“自性”,实是“宇宙—生命”的整体之“性”,不是“本来无一物”的“自心”的“性”。“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有什么“自性”可认识的?既然连“自己”都没有,你拿什么去“布施”?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个体生命的一切都是整体给的,没有整体的因缘,个体什么也不是。只有如来对众生的“布施”,个体活得更自在更美好便是对如来的供养。众生能作一点所谓的“好事”、“善事”,也是“如来”、“天地”、“阿弥陀佛”、“宇宙—生命”系统本体布施的显相。

也许正是由于南老自己也发现“无所住”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太难也太残酷,于是便劝人们不要学佛,怕年轻人学佛反“画虎不成反类犬”了。实话说,照南先生说的方向、办法去学佛法,不是把人学成呆子,就是学成骗子。

第四品接第三品,《金刚经》在这里提出“妙行无住”,正是对第三品的“本愿”的进一步阐解。“本愿”就是因缘布施,入一切因缘,入一切众生心,你能在色香声味触法的幻相上发现的一切的一切,都包含着“本愿”的布施,但又不止是“本愿”,是无量因缘,即“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因缘的作用,布施也是不布施,这几乎是不能举例子说明的,说得出的必是色声香味触法,凡是色声香味触法,皆是相对的“果”,而不是因缘本身。当然,南先生说的因果同时的观点也是对的。但因与果毕竟是有区别的。

从须菩提的提问,“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到释迦回答“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汝今谛听。”正是由于是如来,是天地,是“宇宙—生命”系统本身,所以才有如来护念诸菩萨,咐嘱诸菩萨, 只有他才能降伏众生心。 须菩提从这开始恭敬等待世尊讲。释迦世尊进一步说出“本愿”, “本愿”——灭度一切众生,就是护念众生、咐嘱众生,降伏众生心。

众生,本无众生,因缘聚合生众生。众生心,本无众生心,因缘聚合而生众生心。护念、咐嘱众生,降伏众生心,都只能从“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因缘入手,改变形成众生、众生心的整体因缘本身,不然就无从改变。个人改个人,个人修个人,一生改一生,一生修一生。即是果改果,在逻辑上是一种混乱。灭而度之,涅即再生,必须是一种果之缘散开,本愿切入,再生之时,即因缘再聚合之时,本愿就主宰了这个新的众生、新的众生心。这个众生与佛不一也不二。

这才是真正的“布施”,真正的佛家的“法布施”。正因为是因缘布施,所以不住于相,不住于色声香味触法,所以是“无为法”。

功德、福德、清福、洪福无分别

学佛与学道很容易混淆在一起。 中国人大半是用道学的精神境界来解释佛经的。南老解经就有这个特点,他热爱苏东坡的诗、词,《金刚经说什么?》中引了不少。其实苏东坡至死也没有开悟,都只是一些庸俗化了的道家的“散淡人生,清净无为”之类的东西。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雪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哪复计东西

这不计东西的飞鸿,没有找到家,所以有此无奈,有此迷茫,有此尴尬。

可怜的苏东坡不知“回家”不知“归家”,也不知家在何方,才会如此无奈,如此迷茫,如此尴尬。

这根本不是佛家的“不住于相”。

佛家的“不住于相”、“应无所住”,最究竟的含义正是住一切相,住一切处。正由于佛家住一切处,住一切相,所以世尊如来才会说:“其福德不可思量”。

文人诗、文人画的定型大致是中唐至宋,清新飘逸,玲珑剔透,从美学讲不失为一种高雅,但如果以此对照一下四十八愿的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其美学品质就有明显的差异。试举几例:

四十八大愿云:“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千百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 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 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观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薰十方世界。众生闻香。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们要问南老,这一切是清福还是洪福?

南老说:“平安无事,清清净净,就是究竟福报。”

南老是读过《维摩诘经》的,维摩诘不是平安无事,而是一身是病,他的居所也不是清清净净,而是忙得不得了。不知维摩诘是不是有究竟福报?

如果《维摩诘经》还有商榷处,看一下华严世界诸大菩萨的生活,似乎也不是“平安无事,清清净净”。

“平安无事,清清净净”是庸俗了的道家的福报,与佛家完全不一样。“佛法不离世间法”。世间法有什么,佛家就主张什么。“惟除五逆、诽谤正法”。

到了这里,我们也顺便提一下,那些认为“西方极乐”在“十万亿银河系”之外的法师们,你们看四十八愿中所引诸愿,在今天的人间是不是都有了雏形?如果你们不相信的话,不承认的话,便请解释一下“光照十方”、“光照一切众生”、“香味普薰十方。普薰十方众生”的经文。

如果我们这个世界,还没有见到闻到“光照”“香薰”,那“西方极乐”就根本没有建立。如果建立了,我们就应见到闻到它,不是光照十方、普薰众生吗?我们地球人为什么闻不到见不到?法师们,你早在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光照、香薰之中了,还去西方十万亿银河系之外找什么星球。那里有没有生命,还不一定呢!

南老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清楚的,比那些法师高明多了,他老人家知道“西方”不是地球以西的意思,而是“只是近黄昏”。讲得很好,不过也不圆满,下一节再讲。这里讲“无量福”三个字。

释迦在解释完“法布施”,就是在讲因缘布施不住于相之后,马上说“其福德不可思量”,接着就以“虚空”为喻,东南西北四维上下都说到。这里没有什么非常奇妙的道理。这是直接上扣第三品的“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的。“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十方”就是“一切”,就是四维上下。

“一切众生心”显化的当然是十方世界。 上面我们已经说到了众生心, 就是“宇宙—生命”系统的窗口。没有众生心,“宇宙—生命”系统有与没有、空与不空都是废话,根本无从说起。这样,“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心”、“十方世界”都是指的“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对于此,释迦怕解释不清,才以“虚空”为喻,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皆是无限,皆是不可思量,其福德亦不可思量。

不管个体生命有多少苦恼、多少福德,对于“宇宙—生命”系统来说, 都是它的“福德”,它永远是生生不息,生机勃勃,不生也不灭,不垢也不净,不增也不减。所以是福德无量。

佛学是非常现实的,从不作无根据的玄想遐思,每一步都在众生世界中。绝不把福德推到“宇宙—生命”系统之外,即所谓的“彼岸天堂”。佛学也不相信这些东西,释迦拒绝回答这一类无根据的问题,即着名的“十四不正问”。

但是,佛学也不局限于世间人的观念。对于佛学来讲,“宇宙—生命”系统整体无善无恶,无福无不福, 众生之所以苦难, 就是局限于自己所立足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妄生分别,妄想重重,“明德”被蒙上了一层黑雾,这是世间一切苦难、恶行、丑陋、虚假的根源。

同类推荐
  • 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本书是文人讲《心经》,借文学人物,用心参悟。作者亲近三宝,生活中有感悟,诵经时能感通,读书时有感应,其用通俗语言讲经,引人颂善,以《金瓶梅》里的芸芸众生为案例,用心良苦。本书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开示。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后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本书用佛家箴言解释人生哲学,内容包括当冲动时怎么办、当紧张不安时怎么办、当虚荣心太强时怎么办等。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自由风暴

    自由风暴

    未来,只能被现实束缚,不能被人束缚。自由仅存心中,真正懂自由的人,想做,总会去做,而不管做不做得到。
  • 向爱则暖

    向爱则暖

    作为资深婚礼策划,以旁观视角讲述都市中那些或缠绵悱恻、或平淡如水、或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并以此引发一些让读者值得感慨和深入思考的心灵鸡汤式婚姻爱情公式。里面每一个别人的爱情小故事,都是难能可贵的幸福,遇见彼此,皆是小幸运!
  • 童蒙训

    童蒙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极天

    仙极天

    一个山野少年,如何攀登极镜的存在,踏破九天,没有人能阻挡他的脚步!他不会为谁停留!守住本心斩尽苍穹!直至天的尽头!极天!极命!极始!这便是他所要探寻的天外天!
  • 偷得浮生一世闲

    偷得浮生一世闲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我便是那孟婆。
  • 打开另一扇窗户

    打开另一扇窗户

    此书中相当一部分篇什作于立勤生病前后。生动地记录下她面对疾病、面对死亡的心态和她向疾病和死亡抗争的经历。生与死本是人生难免碰到的课题,然而,当一个正处于人生灿烂季节的二十九岁的女人面对死神狰狞面目时,她的心灵该承受着何等的重压和磨难呢?
  • 汉血策

    汉血策

    <汉血策>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掊黄土一白骨。胡笳悲切声声黯,铁血丹心斩楼兰。黄沙百战穿金甲,将军至死终不还。千秋万世说功业,西风烈马它乡魂。孤,要用火与血来告诉世人,强大是怎么来的!孤,宁可流尽自己的血,流尽一代汉人的鲜血,也要为大汉的子孙铸就永不弯曲的脊梁。孤,不仅要荡平四海,更要让汉的文明,汉的血液一统天下!大汉天威,有汉无夷。群.青丘狐儿.54675900..开新书了《戏风流》。本书已完稿,不必担心太监,欢迎大家阅读。
  • EXO不负时光

    EXO不负时光

    世界上唯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变越美好的东西,只有回忆那些美好的日子和我曾爱过的你,还在我心里那是一段时光而你是我的时光恋人
  • 大荒仙魔录

    大荒仙魔录

    一代"孤儿"公孙玉儿得上天女娲娘的垂怜,赠与五件宝物,命他改造神魔癫乱的世界.且看玉儿凭借五件宝贝如何夺天地造化,踏着累累白骨,改造神魔癫乱的世界!一代强者蚩尤帝陨落,重生为一名叫姜尤的少年,为了复仇,结拜了唯一的兄弟公孙玉儿!且看姜尤如何凭借前世苏醒的记忆,夺天地造化,回归共主之位!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作品标签:热血、强光回归、大荒流!
  • 佛说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经

    佛说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