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76200000062

第62章 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无时不在演说

这一品的内容,我们前面已反复讲过。这里稍加重复。

如果说还有“法”可说的话,这就是三十二品所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若有”二字非常重要。“若有”二字,表明不是你想不想发菩提心。南老讲“内圣外王菩提心”一节时,恰恰忽略了这两个字。

菩提心,觉悟之心,大彻大悟,为什么必然和大慈大悲的大慈悲心是一体的呢?在南老的书中语焉未详。

南老说“以佛家的道理讲,菩提心是体,大彻大悟成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般若波罗蜜多,形而上道,证道。菩提心的用是大慈大悲,爱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

南老认为读《金刚经》有没有感应的关键在于:“你就要注意自己有没有发心立志”。

一切都颠倒了。

连释迦自己也从来不说是他自己发了菩提心。释迦在《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中说“世尊对阿难曰:彼法藏比丘,为度十方世一切有情,虽起超世愿修无量大行。是本久远实成本有法身常往。无量寿佛以不可思议威神力故,遍满十方世界。或为刹利国王、转轮王,或为地狱鬼畜生修罗身,常以四威仪化作一切。阿难,彼久远实成法身常往无量寿佛者,岂异人耶!今日世尊我身是也。愍念汝等一切有情无明大夜暗故。从彼安养无为界,示现此恶时恶世界中,迦耶王舍等,说彼佛名号不可思议功德因缘。”

连释迦本人也不过是“久远实成法身常往无量寿佛”的幻化身、示现身,我们这些人怎么可能主动发什么“菩提心”呢?

“若有”二字表明,在“久远实成法身常往无量寿佛”的安排下,该谁发菩提心,他就是阿弥陀佛的显化身。其实,一切众生早发了菩提心,因为菩提心是法身本有。

大慈大悲的菩提心,正是“宇宙—生命”系统本有的“久远实成法身常往阿弥陀佛”本有之心。

用我们中国文化的话说,天地本有大仁,“仁”就是佛学中的大慈大悲。释迦牟尼佛的名字,如果意译就是“能仁”。

所谓“发菩提心”,并不是自己去发一个大慈大悲普救世人的心,那只是妄想,你必须明白,菩提心发与不发,你都本有具足。发,也不是自己这个“我”发的,是阿弥陀佛令我发的。《金刚经》不是说“我皆令(一切众生)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吗?不发,发不出来,这也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你已经知道本自具足菩提心,发与不发,纯是一个形式,并没有什意义。

发不发菩提心,并没有如南先生所说那么严重的意义,似乎不发菩提心,就不可能对《金刚经》有感应。对于“感应”这玩意,我以为和一个人会不会打呵欠没有什么两样。打不打呵欠,和一个人是不是生命,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必然的联系。有人每天每时都可能打呵欠,有人甚至有打呵欠的毛病;也有人几乎不打呵欠,这两类人都是生命,什么也影响不了。许多人会读会讲《金刚经》,但与《金刚经》缘分并不密切。有人可能是一闻,便明白,这是如来令我成佛,我想不成也不行,这个人与《金刚经》的缘分便太大了,虽然他一句经文也不会讲,当然也不会懂什么叫菩提心了。

发不发菩提心,对于我们只是个形式。能明白菩提心是我本有具足,读了《金刚经》能明白, 不管我发不发菩提心,这个心我早发过了, 这种人才是真明白了“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道理。

“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是告诉你不必管何时何地何种对象,对象反对、拥护、惊讶、怀疑、 咒骂……或者无动于衷都没有关系,关键是对方“知”了“闻”了,这个过程就过去了。这个过程完结了之后,对象本身或惊,或疑,或悲,或不理……都是“知见立知”,对第一个过程没有什么作用。把这两个过程拴在一个“人”、 一个“我”身上, 正是由相续心生出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种东西非因缘,非自然,是一种虚枉不实的东西,便是《楞严经》中讲的“知见立知”,这是无明之本。

“何以故”——所以释迦说“知”、“闻”之后的那些东西,惊、疑、悲喜、怒、斥责、不理…… 都是“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你看,这和前面我们的说法不是完全一致吗?

在这里要注意两个非常微妙的差别,懂了这微妙的差别你就会明白,我们平日用心错在什么地方了。

前面说了,闻了《金刚经》就是实相,“你”必定成佛。那么,你的“疑、惊、悲、喜、恐、反对、斥责、不理……"是不是实相呢?也是实相。问题的毛病出在你把这两个“实相”连接在一起,认为是“我”的思想,这个随之生出的“我”就不是实相了,而是一种虚妄,因为这个“我”不起作用,没有实际效益。“闻”、“知”之时,便是你成佛之时,后面的“惊、疑、怒、悲、喜、恐、反对、斥责、不理……"已经不对你起作用了,也不是你了。你非成佛不可,它们都是“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但是,如果不从“我”相说,而是从“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来说,这些“惊、疑、怒、悲、喜、恐、反对、斥责、不理……"它们还是实相,它们也都是要向整体的各个方位、各种因缘辐射出去,直到无边、无量、无界,这便造成了一切众生成佛的过程的千差万别、千奇百怪、千姿百态……这也便是《金刚经》所说的“实无众生灭度者”的真实相况,也就是说,众生成佛的过程还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人们看看今天的人类社会是不是如此?

和三千年前相比,人类无疑是产生了巨变,这是原始人做梦也想不到的巨变。但是整体看世界还是麻烦多多,困难多多,污七八糟、不堪入目……这种状况还会维持下去,但“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历史照样前进、发展……极乐世界在不停止地向我们走来……这个过程是没有终结的。

所以,一切信了《金刚经》的人,闻了《金刚经》四句偈的人,只需要你“为人演说”, 不要管效果如何, 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你和梦幻、露、电斗什么气?不必和幻相计较。

如果有人要问,如闻了《金刚经》的人都疑、都反对……不对人说,那又该如何?

这是你的“假设”,毫无意义。如来本愿已经说过“我皆令入无余涅”,这个愿是“本愿”,是否定不了的。闻了的人早晚会全相信、全拥护。因为是“因缘”生法啊!至于闻了的人现在是好说,是歹说,是迟说,是早说,是反对着说,拥护着说,是批判着说,是贬责着说……那是毫无意义的,反正你得“说”。说了就有人“闻”,“闻”了就成佛,成了佛就非说不可……

一石投入湖中,荡起万层涟漪,这涟漪不触到岸边是不会停止的。

“宇宙—生命”系统何处是岸?处处是岸,处处无岸。

于是,“佛说此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对于这段经文不可简单放过去,这段经文就是第三品的翻版。

第三品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灭度者。”

第三十二品,说的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

这个句子应这样断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

正如南老告诉我们的,“世间”在佛学中有三世间、 四世间之说, 三世间是指“器世间、国土世间、有情世间;如果是四世间,就有一个圣贤世间即佛世间。”“一切世间”正是囊括了上述三世间,归为佛世间。正如《佛说无量寿经》所说:“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金刚经.第三品》的:“我皆令……”

《金刚经.第三十二品》:“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无量寿经》:“至心信乐。愿生我国。”

完完全全是一句话。佛皆令,众生必乐,众生必生,众生必成佛。因为众生本无众生,众生是佛——因缘所生。如果这个道理都不懂,那就干脆不要谈佛学。

如果不懂这一点,就会把“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神化,变成人世间之外的神神鬼鬼了。

这一段经文就是讲的如来本愿会一直流传下去,流传到十方,度尽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不管你自觉不自觉,信佛不信佛,都是“信受奉行”而成佛。这便是“无为法”的厉害。这里的“无为法”、“无所住”、“善护念”都不是哪一个个人的事,是“宇宙—生命”系统本有之德呀!

南先生是本末倒置了。

这便如同今天的世间人说的,把“唯物主义”完全解为“唯心主义”了。

到了把这个颠倒再颠倒过来的时候了。

同类推荐
  • 佛语禅心

    佛语禅心

    本书在选取翻译《百喻经》中每篇的寓言故事的基础上,省略了它所譬喻的深刻佛理,增加了更有阅读情趣与指导意义的禅林故事。
  • 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本书分为阿弥陀佛睡光明法的观修方法;迎请阿弥陀佛和圣眷属(六偈);念佛就是当下成就般若入不二门;以三生石公案来彰显净土法门的殊胜等内容。
  • 犹太商人羊皮卷

    犹太商人羊皮卷

    本书讲述了犹太人的智慧结晶《羊皮卷》,由此深入解析了他们的财富秘密,是一本引导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目标、完善自我的优秀图书。
  • 花花世界不染尘

    花花世界不染尘

    当一朵花映入眼里,你看到了什么?一位真正的禅者,拥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触角、更犀利的观察力,能轻易遁入内心的各个角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看得清清楚楚。本书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位禅者,他以一篇篇抒情短文,和我们分享他在这精彩世界的所见与体会。书中文字或许如作者自己所说,代表一个清理、重建内在花园的过程,又或许它们只是单纯的一杯好茶,等待有心人来细细品味,感受“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快意游走于花花世界的自在与潇洒!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热门推荐
  • 灵天世界

    灵天世界

    一个神秘的小铁塔,一个奇幻的空间,且看意外得到巅峰强者武学的尘灵,会如何跨过无数域,走向他的强者之路。
  • 三国之风云再起

    三国之风云再起

    刘跑跑除了腿长跑得快,似乎就有一个特点,能挖到各种人才为己用。黄月英:对不起刘将军,我家亮亮已死,有事烧纸。刘跑跑:--!
  • 流氓仙厨

    流氓仙厨

    仙灵【食】物,吞天魔功,吃遍天下。传说【厨】具,雷剑斩杀,纵横十方。重生【无】惧,极品记忆,掌握乾坤。妖鬼【双】修,另类至尊,不再悔恨。
  • 霸爱倾城妃

    霸爱倾城妃

    某国师抬头望天,悠悠的说到:“要变天了。。。”--------------------------------------“你混蛋!快放开我,,,,呜呜呜,亲爱的狮虎大银,放开偶好不好嘛~”某位一脸麻雀,女扮男装的菇凉!!!--------------------------------------------“君凤天,我诅咒你们不得好死!“白狐儿伤心欲绝的向山崖上奔去,”狐儿!不!“君凤天此时此刻才明白自己对白狐儿的感情,从此传闻说:临天国国师如地狱阎王。从此世间又多出了一个妖阁。------------------------------希望大家喜欢哦~么么哒~
  • 古今农事

    古今农事

    本书共分为九个部分,主要介绍农学研究的领域和方法,从农学的门类、动植物育种、病虫害防治、作物栽培、农业发展展望等方面,揭示农业科学的奥秘,使读者了解农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 左手哈佛校训,右手西点军规

    左手哈佛校训,右手西点军规

    哈佛大学和西点军校:不仅是两所大学的名字,更是精神和智慧的象征。众多哈佛学子的成功,是哈佛大学人生哲学教育的硕果、素质教育的结晶。哈佛教育的一大核心理念,正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塑造卓越的自我,学会创造自己的卓越人生。在西点军校的百年校庆上,罗斯福总统曾经对西点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这整整一个世纪中,我们国家其他任何学校都没有像她这样在刻有我们民族最伟大公民的光荣册上写下如此众多的名字。”
  • tfboys之初恋的羞涩

    tfboys之初恋的羞涩

    三小只在15.14岁时与同龄的千金大小姐有一个浪漫的校园爱情故事
  • 嫡妃狠狂野:殿下休想进门

    嫡妃狠狂野:殿下休想进门

    不休我,我就给你戴绿帽子!“为什么要娶我?”“因为你八字够硬。”他是整个大陆里让人闻风丧胆的鬼刹王,做他嫡妃?不稀罕,成亲前逃不了,那她就成亲后逃。”你不休我,我就给你戴绿帽子,很多很多的绿帽子!!!”她是东方家族的大小姐,不小心穿越至异世大陆,成为身怀异能的将门千金,还被冠上鬼刹王妃头衔,大陆烽火狼烟四起,天赋异能却被压制,离家出走,各路追杀抢她,异能觉醒,她命由她不由人.
  •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毛翰生为中国人,我们常常为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而骄傲。面对辉煌的古典诗歌遗产,我们又不免羞惭于自己的贫乏。文学艺术的发展不同于科学技术,科……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