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曰:君子有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这是古代传统中对一个成功人生所定的标准。毫无疑问,数百年以来这块土地上有多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在追逐着这样的理想。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惟一能够让自己生命得以继续的,只有那些“千秋万岁名”了。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被后代人所知晓、所称颂,那么“立言”无疑是让自己流芳百世的最好手段了,因为“立德”和“立功”对于普通人来讲,显然是有难度的。
我们今天再一次记起孙子,也是因为他的那部伟大的兵书;尽管他本人在中国历史上也领兵打仗,立下过赫赫战功,但又有多少人会记得起来呢?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孙子兵法》,我们今天也许就不会知道孙子这个人,他的这部区区五千余言的军事著作除了给他带来无数的“身后名”之外,还几乎影响了此后整部的中国历史。甚至连大洋彼岸的西方人都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孙子之后的中国历史依然是人才辈出、群星闪耀。历史上一些伟大的军事家。他们个个身经百战、足智多谋,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用兵智慧。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读着《孙子兵法》长大的,而这些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孙武以后中国进入了兵争更加激烈的战国时期,那个时候有个很出色的军事家叫吴起,他非常会用兵,他把“文德”和“武备”视作国家强盛的两大支柱,他谈了不少兵法上的见解,后人在整理的时候发现,很多言论都跟《孙子兵法》里面的差不多。可见或者孙武曾经当过吴起的老师,或者吴起很认真地研读了《孙子兵法》。当年史太公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就专门有一章为《孙子吴起列传》,把两个人放在一个传记里。
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说过:“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那他自然跟孙武是本家,也是战国时候的人。将门出虎子,此话不假,不过孙膑身世可要坎坷得多。孙膑有个同学名叫庞涓,很嫉妒孙膑的才能,后来他当了魏国的将军,派人陷害孙膑,把他的两块膝盖骨给削去了,孙膑的这个“膑”字就由此而来。他虽然差不多半身残疾,但还是亲自指挥过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战争,从此名扬天下。孙膑晚年的时候也写了本兵书,后世称作《孙膑兵法》,同样彪炳史册。
到了秦汉的中国大一统时期,赫赫有名的韩信便脱颖而出。当年他和萧何、张良为刘邦击败项羽、夺取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自小就能说出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道理,对前辈孙武的兵法颇有领悟,用兵神奇而变幻莫测。在著名的破赵之战中,他率领实力不强的汉军击败了力量强大的赵军,其指导思想正是孙武的“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韩信后来一直很受人推崇,“韩信点兵”也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典故,不过他到后来却是被刘邦杀掉了。与韩信一起的张良曾遇到过一个黄石老人,送了他一本书,据说此书叫《三略》,也是一本很重要的兵书。
中国的两晋三国南北朝时期,国家大多数时候都是分裂的,所以战乱也是非常频繁。不过因此也涌现出来许多优秀的谋略家和军事家。诸葛亮的名字早已是家喻户晓,他还没有出山的时候,对《孙子兵法》是深有研究的,这在他后来辅佐刘备的谋划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现在人人都佩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不过诸葛亮本人倒是很谦虚,他说过:“战非孙武之谋,无以出其计运。”他非常尊重兵家始祖孙武。
跟诸葛亮一起同时期还有个很厉害的军事家,那就是曹操。在文艺作品中,曹操总是被描写成一副奸臣的样子,不过在历史上他还是很会打仗的,而且有很高的理论修养。他写了《兵书要略》、《兵书摘要》、《兵书要论》,还对《孙子兵法》、《司马法》进行了注释。有人说他“御军三十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
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孙子兵法》更是受到了唐太宗的特别重视。唐太宗还专门就这些军事理论跟手下的将军李靖进行讨论,专门编了一本题目叫《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的书,里面谈论了中国历史上的大量经典战例。
宋朝是历史上相对软弱的一个王朝,对外打仗经常失败,再加上朝廷腐败黑暗,所以很难有雄才大略的英雄出现。不过尽管如此,宋神宗还专门叫人去校订了《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本书,合辑为《武经七书》,《孙子兵法》从此确立了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南宋的爱国将领岳飞,从小就酷爱阅读《孙子兵法》,能够活学活用。他在南宋抗金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结果却被秦桧等奸臣以“莫须有”罪名陷害。
明代的戚继光在抗倭战斗中屡立奇功,也在于他有很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孙子兵法》自然是他的必读。他在战役中常常能运用“能而示之不能”、“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原则,取得了很辉煌的战果,成为了抗倭英雄。
《孙子兵法》不仅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已经越出了国界,成为一笔属于全世界的财富。《孙子兵法》大致从公元八世纪开始在东南亚传播,后在十七世纪左右传到了欧洲、美洲。
《孙子兵法》在海外的声名鹊起当始于日本,发端于中国的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力最为强盛的时代。当时一个叫吉备真备的日本遣唐留学生在西安苦读将近二十年,把中国许多文化的精华都传播到日本,《孙子兵法》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走出国门的。《孙子兵法》来到日本后,并不是马上被人知晓,直到后来大江家族对其进行传播,德川幕府时期公开刊行之后,才为更多的人所重视,并在国内的各种战乱中得到了实践。“孙子热”在日本一直长盛不衰,日本就曾有人评价说:“孙子是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之冠;东方各种兵法皆出自孙子,实是不错。”
公元1772年,有个叫约瑟夫·阿米欧的法国神父翻译出版了一套《中国军事艺术》,其中就收入《孙子兵法》,后来有杂志专门评论说:“如果统率法国军队的将领能读到像《孙子兵法》这样优秀的著作,那是法兰西王国之福。”据说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后才读到《孙子兵法》,不禁扼腕叹息,感叹自己如果有这部兵书相助,不至于遭到滑铁卢的惨败。
1905年英国炮兵上尉卡尔思罗普的英文译本《孙子兵法》在东京出版,这是《孙子兵法》传入英国的第一个英译本,而德文本则于1910年在柏林出版,俄国在1860年由汉学家斯列兹涅夫斯基将其译成俄文版。之后,更多的国家开始对这部古老的兵书发生了兴趣。美国虽然没有其他国家那样起步早,不过在当今美国的大学中,凡战略学、军事学的专业都把《孙子兵法》作为必修课。美国军队中很多人都相当看重《孙子兵法》。
美国的约翰·柯林斯在1973年出版的《大战略》一书中指出:“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他……写成了最早的名著《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十三篇可与历代名著包括二千二百年后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媲美。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当前的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的重大意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也对《孙子兵法》大为赞赏,在他的《真正的战争》一书中频频提及。在海湾战争中,《孙子兵法》更是成为美国官兵的必备之物。
当然,现在的世界需要和平,那么军事家孙子在这个繁荣和平的当代世界中还能扮演什么角色呢?是不是得退出历史舞台了?其实不然。日本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最早把《孙子兵法》的思想应用到企业管理中,还举办了专门的《孙子兵法》学习班,让学员通过学习能将这些思想精髓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管理中去,促使企业经营效率大大提高。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用汽车公司(GMC)的董事长曾说过他从《孙子兵法》中学得一些教训,而哈佛大学商学院也要求其学生必须熟记孙子的某些名言。不过,今天的企业家若想从孙子那里学到东西,就必须对孙子的思想作足够全面深入的了解。国际间经贸活动越来越需要关注国际大格局、大气候,小本经营已经日益没落,此种趋势也使孙子的思想显示出空前巨大的重要价值,因为孙子所重视的是大战略而不是小战术。企业家们只有学会孙子兵法中所体现的那种大视野、大气度,才能在商战中永远胜利。
除了商界之外,在当代的外交领域、科技领域、思想文化领域,甚至在体育竞技领域,我们都能看见孙子兵法的巨大影响。是啊,真正伟大的思想是贯通时间和地域的,而且它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历史早已无声无息地流逝了几千年,它带走了许许多多至今不为人知的神秘和精彩,留给人的却是无尽的怅惘和困惑。孙武在那个遥远的时代,详细的经历和生动的生平,我们都不能细致地予以展开,因为文献的残缺往往会使一个人的形象以及他的生活显得支离破碎。也许上面所写的只能是故事,代表不了历史,也代表不了真实。孙武也是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人,但历史总是会留下真正的英雄,让他们成为非凡的人,历史也就慢慢成为了故事,成为了一个个神话。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庆幸曾经拥有孙子。因为有了他,中华民族的传统中才多了一本智慧之书、一门谋略之学。我们都是孙武的徒子徒孙,为有这样一个伟大而值得敬仰的祖先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然而,我们又会陷入深深的困惑,我们从孙武身上到底学到了什么?是善于打仗吗?是精于算计,善于诡诈吗?这样的问题有时让人觉得困惑,而又难以回答。因此,当我们今天拿起《孙子兵法》时,更应该保持一份清醒的认识,学会以一种辩证的心态来阅读这部伟大的兵书。惟有如此,一切才会显得高尚而神圣,而正是在这一神圣感产生之际,《孙子兵法》这部不朽著作才会显得那样的富有意义和充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