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4600000010

第10章 战略弹道导弹与战术弹道导弹图鉴(3)

1960年7月,“乔治·华盛顿”号沿美国东海岸南下,在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尔港装上了“北极星”导弹,而后驶向设在巴哈马群岛附近海域的试验发射场。

主要技术数据(“北极星”UGM-27A):弹长8.69米,弹径1.37米,起飞质量12.9吨,投掷质量454千克,射程2200千米。携带质量339千克、威力为6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命中精度(12EP)1850米。采用惯性制导。

浩瀚的大西洋风平浪静,一轮火红的太阳从海平线冉冉升起。由几艘护卫和观察舰船陪伴,“乔治·华盛顿”号顺利抵达预定海域,随即下潜到30米左右。

12时38分,艇长开始倒数计时。

“10,9,…3,2,1,0,发射!”导弹操作手熟练地按下发射按钮。随着“嘭”的一声闷响,一枚尖头导弹夹带着水柱,以每秒40米的速度破水腾空。升到大约25米高度时,火箭自动点火。团团烈焰从尾部喷出,下面的海水翻腾起滚滚浓雾。观察船上的技术人员和记者们忙得不可开交,照相机、摄影机抢拍下了潜射导弹出水的壮观场面。人们仰望着以垂直姿态扶摇升空的导弹,异口同声地呼唤:“北极星!北极星!”

潜艇里,监控、制导系统仍在紧张地工作着。根据制导系统的指令,飞行中的导弹不时调整方向角和仰角。55秒后,第一级火箭的使命完成,与导弹脱离,此时飞行高度为24千米。接着,第二级火箭点火,导弹增速,65秒飞行了89千米。弹头与第二级火箭分离时,获得了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凭着惯性冲出稠密的大气层,向弹道的最高点飞去。在大气层外飞行一段距离后,弹头便根据制导系统指令重返大气层,向预定目标飞去,落在1100海里外的小安的列斯岛以北海域。

“乔治·华盛顿”号潜射导弹发射成功的消息,成为世界各大报刊的头条新闻。美国人又扬眉吐气了。他们率先建立了对方无法摧毁的第二次核打击力量,在核竞赛中独占鳌头。“乔治·华盛顿”号水下发射导弹的成功,向世人昭示:战略核武器的攻击又多了一维新的空间。这种攻击比来自陆地、海面和空中的攻击范围更广,隐蔽性更好,更具威力。

此后,美国海军把发射弹道导弹的核潜艇作为“三位一体”战略核威慑的重点,到20世纪80年代末,先后建成了三代四级共48艘。第二代为“拉菲特”级,共31艘,水下排水量8250吨,下潜深度约300米,定员143人。弹道导弹射程2500海里。

多年来,美国一直把战略导弹核潜艇(即弹道导弹核潜艇)作为手中的“王牌”。一位美国总统在裁军谈判桌上曾这样宣称:我可以不要航空母舰,不要远程轰炸机,不要海军陆战队,只要给我一艘携带战略导弹的核潜艇,我将对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构成威胁。

这并不是耸人听闻。请看美国1977年起开始装备的第三代“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携载24枚“三叉戟”弹道导弹,每枚有12个可分别导引的核弹头,每个弹头的爆炸威力相当于15万吨TNT当量。1艘“俄亥俄”级潜艇所载的核导弹,总爆炸能量达4320万吨TNT当量,相当于2000多颗投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即使美国所有的武器都在敌方的第一次核攻击中被摧毁,只要保存一艘“俄亥俄”级潜艇,就可以向敌方实施有效的核报复。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海军拥有“俄亥俄”级潜艇13艘,到2002年增至18艘,部署了432枚潜射导弹,共装有3120个核弹头。美国战略导弹潜艇的核弹头数量,在国家核力量中的比重达50%以上,在与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构成“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中,核潜艇无疑是分量最重的一家。

主要技术数据(“三叉戟”ⅡUGM-133A):弹长13.9米,弹径2.08米,起飞质量58.9吨,投掷质量2.27吨,射程7400~1.1万千米。携带8个分导式核弹头,每个质量200千克、威力为47.5万吨TNT当量,命中精度(CEP)130~185米。采用星光惯性制导。

十一、法国潜射弹道导弹

作为核大国的法国和英国,他们的核威慑力量主要是核潜艇携载的潜射弹道导弹。英国的核潜艇多年来都是配置美国的“北极星”、“三叉戟”等弹道导弹,而法国一直是自主研制潜射弹道导弹。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研制和装备了M1、M2、M4、M5、M20、M45等多种型号。早期的Ml为两级固体导弹,最大射程2500千米,命中精度(CEP)1000米。1985年装备“刚毅”号核潜艇的M4,则为三级固体、多弹头潜射弹道导弹,射程、命中精度大幅度提高。

法国现役的“凯旋”级核潜艇,每艘装备16枚中程M415潜射弹道导弹。M45是M4的改进型,主要是改进了突防装置,携带6枚隐身型多弹头(TN-75),载荷可达1吨。M5则是一种洲际潜射弹道导弹,可携带8~12枚TN-75小型热核子弹头,最大射程1.1万千米。主要技术数据(M4):弹长11.05米,弹径1.93米,起飞质量35吨,射程4000~6000千米。携带6个分导式核弹头(TN-71),每个威力为15万吨TNT当量,命中精度(CEP)300米。采用惯性制导,水下点火发射,发射潜深为40米。

十二、印度“烈火”中程弹道导弹

近些年来,南亚大国印度不仅加速提升自己在印度洋周边的军事强势地位,而且积极争当世界大国,为此一直在不遗余力地研制和发展各型导弹。其中,“烈火”和“大地”导弹都是印度“综合制导导弹开发计划”的拳头产品。

目前,“烈火”导弹家族分三个系列,是印度核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烈火”导弹是一种二级导弹,第一级长10米,重10吨,采用固体燃料,是印度“卫星运载火箭-3”第一级的改进型。第二级长8.4米,使用的液体燃料和“大地”导弹的燃料完全一样。这种导弹还留有一些接口,以便在技术条件许可时装载核弹头。印度在“烈火”导弹上使用了精确的末制导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具有机动变轨能力的弹头,这已属于当今世界先进导弹技术。“烈火”导弹采用了活动发射平台,导弹能够灵活部署在印度任何地方。

按照印度的计划,“烈火”导弹将发展成三种型号:I型导弹射程为1500千米;Ⅱ型导弹最远射程达2500千米,是印度建立“可靠的、最低限度核威慑”的主力,也是印度战略力量的主体;Ⅲ型导弹射程可达到3500千米。135136

“太阳神”是希腊神话中太阳的化身赫利俄斯。他是一位英俊、魁伟的美男子,每天驾驶着四匹火马拉的太阳车划过天空,给世界带来光明。印度把它们正在研制的导弹命名为“太阳神”,分为I型和Ⅱ型。

“太阳神”I型实际上就相当于“烈火”Ⅳ型洲际弹道导弹。它是印度1994年开始研制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也是其有限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神”导弹采用先进的低温发动机技术,此技术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和中国五个国家掌握。

“太阳神”I型的射程为8000千米,最远可达1.2万千米,可携带核弹头;“太阳神”Ⅱ型的最远射程将达2万千米,相当于绕地球半圈(地球周长约为4万千米)。从理论上讲,当今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将处于印度的核威慑范围内。

战术弹道导弹

导弹,按飞行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按作战任务性质,又可将弹道导弹区分为战略弹道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它们在射程、威力等方面有显著差别,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难以防御,即便是最发达的军事强国,至今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海湾战争中,老掉牙的“飞毛腿”,曾让美国人大伤脑筋。

导弹问世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主要用于核威慑的战略弹道导弹,因其具有互相毁灭的可怕威力,从来未被使用过。而配装常规弹头的战术弹道导弹,却在多次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中屡显身手。这种特殊武器,具有操作维护简单,生产成本低,购买便宜的特点,是远距离打击敌方纵深目标的有效手段,至今已经发展了四代。目前,世界上有34个国家和地区装备战术弹道导弹,其中近20个国家和地区具有生产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

一、德国V-2

1944年秋,法西斯德国在欧洲战场的败局已定,但希特勒还要做垂死挣扎。他拿出了手中最具威力的“王牌”——V-2导弹,对英国进行大规模攻击。

9月6日傍晚,伦敦市民们正准备坐下来吃晚餐时,一枚巨型“炸弹”突然从天而降。它比伦敦人领教过的V-1导弹威力大得多,在地面上炸出了一个直径20米的大坑,周围直径100米范围内的人员均遭厄运,建筑物也被摧毁。138

英国军方很快查明,这枚巨型“炸弹”来自数百千米外的欧洲大陆,是从荷兰海牙郊外的丛林中发射的,德军在那里有一个隐蔽的V-2导弹发射阵地。V-2导弹采用垂直发射方式,地面用无线电控制,或用安装在弹体内的仪器舱控制,由液体火箭发动机推送到一定的高度和速度后,发动机自动关闭(此段飞行为主动段),弹头即沿着预定的弹道飞向目标(被动段),射程300千米左右。它穿过大气层飞抵目标,弹道高度80~100千米,是世界上第一种用于实战的弹道导弹。

V-2导弹能在德国诞生,颇具戏剧性。众所周知,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就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火箭。直到13世纪,欧洲人才懂得了遥远的东方传来的火箭技术。15世纪后,古老的东方文明在封建桎梏下步履蹒跚,而吮吸了东方文明乳汁长大的欧洲诸国,在短短的三四百年时间里,迅速发展为世界现代文明的中心。欧洲人率先走向火箭时代,把中国老前辈毫不客气地抛在了后面。

20世纪初,俄罗斯一个双耳失聪的教员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液体推进剂火箭的构思,并推导出火箭在发动机工作期间获得速度增量的公式,奠定了现代火箭和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理论基础。

将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火箭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第一人,则是美国物理学博士戈达德。1926年3月16日,在美国马塞诸塞州的奥比姆农场上空,冉冉升起一枚长3.04米的火箭。火箭只飞行了2.5秒,达到12米高,56米远,但它却像莱特兄弟1903年试飞第一架飞机一样,液体火箭的诞生,开创了世界火箭史和航天史的新纪元。戈达德的成就,在欧美科技界引起了轰动,而从此事中受启发最大的,则是德国的火箭先驱者。

当时,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凡尔赛和约对其军备有着严格的控制,明文规定德国不得发展重炮、坦克、重机枪等进攻性武器。但文件对火箭却没有限制。这也不奇怪,1918年签订和约时的火箭武器,威力远不及重型火炮。

在戈达德成就的鼓舞下,德国“火箭之父”奥伯特周围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成立了德国宇宙航行协会。正在柏林工学院读书的维尔纳·冯·布劳恩,在读了一本名为《进入星际空间的火箭》的书后,对火箭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成为宇航协会的会员。与众不同的是,他预感到这是一项颇有发展前途并肯定会为军事服务的事业。布劳恩不受大多数宇航会员“不与军队为伍”偏见的影响,主动找德国陆军负责这项工作的瓦尔多·多恩伯格上尉求援,因为研制火箭是需要大量经费的。

多恩伯格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争中德国使用的“巴黎大炮”留下了深刻印象。该炮发射的炮弹可在大气层外的空间飞行,射程达120千米。战后,多恩伯格积极从事此方面的研究,获博士学位。1930年,德国陆军奉命秘密研究军用火箭,年富力强、知识渊博的多恩伯格被指定为主管负责人,他正在积极网罗人才。年轻的布劳恩很快受到赏识,被安排在陆军飞弹处工作。布劳恩成为宇航协会会员中第一个从事军用火箭研究的工程师,由此便如鱼得水,脱颖而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成为德国科技界公认的年轻火箭专家。

1932年,德国陆军军械部在柏林南郊建立了一个规模不大的火箭试验站。以布劳恩为首的研制小组,在这里进行液体火箭的试验,很快取得了成果,并决定进行一次实箭发射。当时德国正在兴起一股“火箭热”,前来参观发射的人成千上万,德国政府的一些官员和军方的几位高级将领也都来到现场。

纳粹党头目希特勒也没放过这次机会。当火箭带着炫目的光焰直插云宵时,整个发射场群情沸腾,希特勒更是兴奋得发狂。他记住了冯·布劳恩的名字。后来,希特勒曾专门请布劳恩上过火箭课。

1933年初,希特勒登上总理宝座后不久,下令加紧研究火箭技术,并为此拨出大量经费。1934年12月,布劳恩主持研制的A-2火箭试验成功,升空达3千米。后来德国陆军在波罗的海的一个偏僻荒岛上建立了专门的火箭试验场。当时,年轻的布劳恩曾以一篇题为《对液体燃料问题理论和试验的贡献》的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了柏林大学物理学博士头衔,成为德国科技界耀眼的新星。

精力旺盛、富有创新精神的布劳恩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又着手设计第二代火箭A-3。A-3质量为750千克,推力增至1500千克,发射试验获得成功。紧接着,布劳恩又致力于A-4火箭的研制。多恩伯格要求:火箭的射程一定要超过当年的“巴黎大炮”。

1936年4月,德国陆军首脑们来到库莫斯多夫试验站视察,对这里已取得的重大成果表示满意,批准A-4火箭方案,拨款2000万马克作为研制经费。同时,考虑到火箭研制基地的未来发展,决定选择一个远离大城市、保密性强的荒僻之地。经过周密的调研和论证,位于德国北部、一个叫佩内明德的地方被选中。这是波罗的海岸边乌泽多姆岛上的一个小渔村。陆军在岛的东部森林地带兴建“佩内明德军事试验站”(后又称“第1军队炮兵工厂”),空军则在岛的北部滨海开阔地建筑机场和试验新式武器靶场。短短几年时间,佩内明德成为世界上最宏伟、最先进的火箭、导弹研制基地,这里汇集了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火箭专家和完备的火箭导弹设计、试验和生产的设施。不到30岁的布劳恩担任火箭研究所的首任所长,后又被提升为佩内明德火箭基地的技术主任。具有杰出组织、指挥才干的多恩伯格是火箭基地的总管,授少将军衔。

火箭研制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希特勒在以坦克、飞机为主战武器的“闪电战”获得巨大胜利时,曾下令停止那些研制周期长的武器,并放慢火箭基地的建设。但是,陆军元帅冯·布劳希茨没有执行“元首”的旨意,佩内明德继续施工,才终于建成了布局有序、设备先进、人才济济的大型火箭导弹基地。到战争结束前,在这里工作的有4450人,其中包括9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同类推荐
  •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万物有灵的故事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万物有灵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神迹仙踪的故事》、《妖魔鬼怪的故事》、《鱼龙精灵的故事》、《荒诞不经的故事》、《奇异自然的故事》、《万物有灵的故事》、《鸟兽灵异的故事》、《英雄传说的故事》和《风俗源流的故事》10册,内容囊括了古今中外著名神话故事数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收藏。
  • 苏浅浅变身魔法师

    苏浅浅变身魔法师

    夜晚,女生苏浅浅写字台上的水晶天使奖座竟然在月光中活了起来,水晶天使流着眼泪向苏浅浅讲述了天使之城遭遇的劫难,并且告诉她疾病女巫塔洛娜正在预谋播撒新的疾病攻击人类。只有寻找到生命钥匙,才能打败女巫塔洛娜。苏浅浅和她的同伴们穿上了月光女神赐予的魔法圣衣,开始了寻找生命钥匙的旅程。他们进入血蝙蝠峡谷、跋涉原始丛林、打败眼镜蛇王和大狼蛛,又来到了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的埃及,借助金字塔的神秘力量,通过秘密通道重返天使之城和塔洛娜女巫进行了生死决战……
  • 小故事大道理(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小故事大道理(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经典小故事,人生大道理。做人做事的学问,修身养性的智慧,听1小时的大道理,不如看1分钟的小故事。也许一次回眸,就诠释了生命的决绝与伟大;也许一个微笑,就证明了感动与真诚的存在;也许一抹阳光,就彰显着生活与自由的精彩。“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那些博大精深的内涵往往孕育在最简单、最常见的事物中。真正有智慧的人能从小细节中看到大景观。从小事件上总结出真智董,从小故事里悟出深道理。
  • 上当了别找我(好看系列)

    上当了别找我(好看系列)

    叙事艺术的时尚化表达,是王钢作品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王钢小说呈现了今天儿童生活的时尚性的一面,而且用很新鲜的、具有当下气息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校园生活和儿童内心。王钢的时尚化表达,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用幽默的场景和夸张而富有情感冲击力的语言来展现形象的特征。二是小说里每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和语言都是很独立性的,作家给每一个孩子都画下了一幅喜剧化的脸谱。值得注意的是,王钢意识到了儿童生活时尚化的一面,将这种时尚化加以艺术的呈现,给予审美的观照,赋予爱的色彩。
  • 把车停在22世纪(科幻故事白金版)

    把车停在22世纪(科幻故事白金版)

    一个充满魅力和幻想的奇妙世界就牢牢地吸引了全世界孩子的目光,这就是科幻的世界。本书本书精心编选了近20年来在全国大型报刊、杂志发表的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短篇科幻。文章爱憎情感饱满而强烈,幻想世界丰富而优美,故事情节离奇而曲折。
热门推荐
  • 仁孝皇后

    仁孝皇后

    行走在历史的画卷,还原一段史实爱情。以康熙与赫舍里皇后的爱情为主线,书写大清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康熙的元后,赫舍里皇后的传奇人生,将这位历史上甚少被提及的皇后的一生。
  • 我的青春纪念册

    我的青春纪念册

    “知道吗,在这个世界上,我最相信我的朋友和家人,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晓菲离我越来越远”在曾经的青春校园中,你是否欣喜过拥有知己,又是否后悔错过几个过路人。三个女生,为你们讲述他们的纠葛,有眼泪还有欢笑
  • 我的中东

    我的中东

    行走,跟随心的方向。自印度等诸佛国禅修之旅结束后,吴苏媚再次出发,以一个女性的浪漫与豪情,进入中东迷局,历经约旦,埃及,叙利亚,黎巴嫩,叙利亚,伊朗,土耳其,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约旦。当中东离你如此之近,这片土地比你想象中更为温情。它甚至是安宁的。最美的旅行,事先没有地图。连你自己也不知道下一站将会到达何处。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当你将中东走遍,不光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知识见长,宗教知识也同样受益。上帝将这片土地切的细细碎碎的,各种关系复杂,交错,也有趣。只身入乱局,一心住安宁。乱局无助,迷局无解,在无助与无解的境地中,发现最大、最坚固的爱,以及自由。
  • 帝孽

    帝孽

    兰政的山盟海誓,在帝位皇权面前,早已化为烟云。兰玫醒悟了,要得到心爱的人,就得狠下心肠,哪怕是辣手摧花!
  • 麟儿报

    麟儿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晚春登大云寺南楼

    晚春登大云寺南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嫡女要上位

    重生之嫡女要上位

    她从未想过,口口声声说爱她入骨的夫君竟然会联合她的亲妹妹将她折磨的生不如死,当她满心绝望的咽下最后一口毒药之后,却发现自己竟又回到大婚当日……
  • 十尾龟

    十尾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和我最后的日子

    我和我最后的日子

    我们剩下的日子还有多少?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喝茶读书,不争朝夕。阳光暖一点,再暖一点。日子慢一些,再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