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9200000004

第4章 美国黑豹——到处伸手的中情局(3)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美国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战略态势由攻转守,加之中央情报局在越南战争中出现了大量的情报失误,在“水门事件”中表现恶劣,中央情报局一时间成为美国公众指责的对象,处境甚为不妙,进入了其发展历史上的衰退期。新闻界的揭露和攻击使它在公众面前声名扫地,形象狼狈;来自国会的打击尤为致命,它专门给中央情报局的活动规定了许多限制,裁减中央情报局的机构与人员组成,削减中央情报局的财务开支。从此,中央情报局的权力大大被减弱,人员大幅度减少,活动大为收敛,跌入了历史上的低谷。

到卡特执政时期,美国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重振中央情报局的措施:将800多名被解职的特工人员重新聘用;恢复了“人力情报”和“隐蔽行动”,中央情报局又恢复了活力。里根上台后,更是倚重中央情报局。他下令取消了卡特政府对中央情报局的一些限制,并在活动经费上大力支持中央情报局。1983年,中央情报局预算接近20亿美元,比1978年翻了一番多,比1982年增长25%,增长率比国防预算的增长率高两倍多。在里根执政期间,直接动用中央情报局从事对外斗争的活动达60次之多。如入侵格林纳达,在尼加拉瓜港口布雷,支持毛里求斯****政府的反对派,袭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等。里根还第一次赋予中央情报局在国内享有反间谍的侦察权,从而使中央情报局再度成为白宫决策者的宠儿。

引起美国舆论轰动的“伊朗门”事件使一度恢复活力的中央情报局再次遭到国会的指责,中央情报局再度面临冲击,白宫办公厅主任里甘每天收到几十封要求凯西辞职的来信。在一片谴责声中,凯西不得不辞去中央情报局局长之职。美国国内反中央情报局的愤激情绪才稍得平息。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央情报局面临的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结束的局面,过去的老对手克格勃也已经在1991年底撤销。因此,它也不得不对自己的结构进行改革,将自己的工作重点做适当的调整,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空中的“锁眼”

成立于1960年8月25日的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在美国情报系统中属较为年轻的一支队伍,与其他特工机构相比,没有更多的历史渊源,但它却犹如一匹半道杀出的黑马,在现代情报侦察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国家侦察办公室的任务是为美国各情报机构安排卫星侦察计划,并通过卫星进行国家级图像和信号情报的搜集。其控制的卫星有空军的“锁眼—8”号和“锁眼—9”号及以后研制出的其他型号的侦察卫星;中央情报局的“锁眼—11”号图像侦察卫星、“流纹岩”号信号卫星,以及太空计划署的“白云”号海洋监测卫星等。

“锁眼—8”卫星主要是针对苏联进行军事侦察的高科技地面摄影卫星。

国家侦察办公室的成立,是美国对困扰着早期导弹和卫星计划的各种各样问题的反应,也是美国U—2高空侦察机第一次被击落事件的结果。

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U—2战略侦察机于1955年开始服役,其航程约6000公里,飞行高度达20000米以上,超过当时一般截击机的飞行高度,甚至超过一般地空导弹的射程,在这样的高度飞行,当时被认为是难以被击落的。

1956年6月14日,U—2飞机首次成功地飞越苏联领空。由于当时没有与U—2飞机争斗的防空兵器,苏联人只能忍气吞声。1957年6月,U—2飞机在苏联拜克努尔靶场发现了苏联的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SS-6。通过高质量的空中摄影,美国人在导弹首次发射前(8月3日)就已相当准确地掌握了它的尺寸和基本技术特性。在以后的4年时间里,U—2飞机向美国情报机构提供了许多有关苏联军事基地的情况,其中包括靠近阿拉木图的兵工厂,萨雷沙甘的导弹试验场,新地岛和塞米巴拉金斯克的核试验场等。综合其他来源的情报,华盛顿经常能在莫斯科之前宣布苏联的导弹和核试验情报。U—2飞机飞越苏联的几年时间里,美国列出可疑的苏联目标大约由3个增加到20000个。

1955年8月的一天,苏联在莫斯科附近的图申斯克机场进行航空表演。表演开始后一个小时,第一批10架新型轰炸机出现在莫斯科河上空。它们呼啸着掠过人们的头顶,然后转弯,消失在天际。几分钟后,第二批18架同型机又出现了,接着是第三批。应邀而至的各国外交官们看得眼花缭乱,然而轰鸣的机群似乎没完没了。使美国空军武官查尔斯·泰勒震惊的是,苏联的这种新式战略轰炸机要比刚刚装备美国空军的同类型飞机多4倍。几个小时后,华盛顿收到了一份来自驻莫斯科大使馆的“紧急密电”……

当时谁也不知道,这是苏联人精心导演的一场骗局。一切极其简单,参加表演的不过是同一批飞机。第一批飞过后,在远离机场处加入另外几架组成第二批,周而复始。使泰勒震惊不已的第二批18架飞机,实际上几乎是当时苏联远程轰炸航空兵的全部家当。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以其独有的方式,显示苏联远程轰炸航空兵的实力,以取得与艾森豪威尔平等对话的地位。图申斯克航空表演使美国深深地陷入与苏联存在着“轰炸机差距”的惊恐和不安之中。

但是,后来随着U—2飞机对苏联的侦察,美国发现所谓的与苏联存在的“轰炸机差距”,纯粹是一个神话。因而直接导致肯尼迪总统在1961年上台时,取消了发展“北欧神式”B—70型超音速轰炸机的计划。但是,从U—2飞机初期照相侦察中却发现了苏联正在全力发展战略导弹,正是由于这一发现,促使肯尼迪政府下令制造1000枚“民兵”洲际导弹。

U—2飞机自执行对苏联的侦察任务以来,均未出现过太大的麻烦,但不甘受辱的苏联此时已将改进的SA—2防空导弹取代了过时的SA—1防空导弹,第一批SA—2导弹营被部署在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以及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周围。1960年5月1日,由弗朗西斯·鲍尔斯驾驶的U—2飞机在执行对苏联的侦察任务时,被严阵以待的苏联防空军的SA—2导弹击落。U—2飞机被击落,使美国在即将召开的巴黎苏、美、英、法四国首脑会晤前陷入了被动,苏美关系进一步恶化。

同时,这一事件也导致美国情报机构在对苏联的情报侦察方面重新审视自己的方式方法。于是,国防部长盖茨委任了一个三人小组委员会,其成员为:空军部副部长约瑟夫·查理克博士、国防研究与工程局副局长约翰·H·鲁贝尔、总统科学技术特别顾问乔治·B·基斯塔夫博士。他们经综合分析后,写出了一份简报。随后,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总统根据简报中的建议,于1960年8月25日做出了一项极具重要意义的决定:成立国家侦察办公室。该办公室

的成立一直鲜为人知,只是到了1973年才在国会报告中披露了该办公室的存在。

国家侦察办公室设立在五角大楼内,其公开名称是“空间系统办公室”,负责空间系统的一名空军部副部长以该室兼职主任的身份对其实施领导。从成立之日起,国家侦察办公室就是一个国家级的情报机构,它不仅是国家情报委员会的重要成员,还参加了许多政策性委员会。

美国的国家侦察办公室设在五角大楼里,其公开名称是“空间系统办公室”。

国家侦察办公室的职能范围非常广泛,如:参与间谍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对空中飞行的间谍卫星进行启动和关闭,以及使卫星进行面向太阳或背离太阳等技术操作;执行并帮助制订整个情报界的空间联合侦察规程和计划;详细记录侦察系统设备在招商过程中的中标情况等等。

大洋深处寻找核密码

1968年4月11日,有一艘苏联潜艇在太平洋水下活动。这一艘携带核导弹的G级Ⅱ型柴油发动机潜艇,全长96米。在这艘只有8年船龄的潜艇上,有98名乘员。潜艇正以17节的航速驶向一个预定的地点。这艘潜艇属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

大约离夏威夷群岛西北部750海里处,这艘潜艇突然发生爆炸,全体乘员连同3枚核导弹以及海军密码,一起沉没到5000多米深的大洋底。在海底发出深沉而巨大的声响之后,无边的海洋又慢漫恢复了常态,仿佛什么事也不曾发生。

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的官方刊物,都没有报道过这次灾难。但是这艘苏联潜艇一直在美国声纳监测网的监控之下,直到它爆炸沉没。随后,美国海军情报部门使用水面舰船、潜艇和声纳探测器对这一地区严密监视了几个月。苏联使用飞机和间谍拖网渔船进行了大规模的搜索,但没有发现任何踪迹。他们断定它一定沉没了,于是,便保持了极其冷静的沉默。

不过,美国中情局并没有放弃这个能获取苏联核密码的机会。它向美国政府秘密提交了一项打捞该潜艇的计划报告。对这一报告的实施,美国政府也确实大费周章:除了要力求避免与苏联发生军事冲突,甚至触发成一场核战争的危险之外,这个打捞计划的代价实在难以估量。设计、制造以及管理一个能从5000多米深的大洋底打捞潜艇的装置,费用要远远超过4亿美元,这笔庞大的开支相当于美国中央情报局一年的全部经费。

1969年,中央情报局与霍华德·休斯公司签订了合同。打捞潜艇的计划被命名为“珍尼弗工程”或者叫“亚速尔岛人使命”。休斯的“全球商船”公司为珍尼弗工程准备了两条船——一条是在宾夕法尼亚建造的“格洛玛·探索者”号。另一条是在圣地亚哥建造的“格洛玛·挑战者”号。珍尼弗工程共有四个阶段。第一,机械的设计,包括“格洛玛·探索者”号、潜水平底驳船以及工程需要的全部钻管和回收器;第二,这些机械的制造;第三,实施的准备工作;第四,代号为“T·O·”意即“靶子”的行动——打捞苏联潜艇。

威廉·科尔比,秘密策划“珍尼弗工程”的中央情报局局长,后来事情的曝光给他带来了很大麻烦。

1974年夏季,“探索者”号与“挑战者”号驶向太平洋中心潜艇沉没的地点。这次行动的借口是,霍华德·休斯的两条船被雇用来开采海底的锰结核。可是,两次不幸的事件把珍尼弗工程的真相暴露了。1973年10月,一个工会向法庭控告全球海洋公司解雇10名人员。公司拒绝让其高级行政官员出庭,以免被迫发誓,把两条船的秘密使命暴露出来。此后,1974年6月,在洛杉矶罗马尼街上的休斯总部夜间遭到武装人员的偷盗,他们弄走了大量文件。不久以后就有人给休斯的一位代理人打匿名电话,要求以100万美元换回这批“重要文件”,暗示并威胁说,要不然他可以证明中央情报局同休斯的萨马公司之间的秘密关系。直到联邦调查局出面干预,试图代表美国政府来买回这些文件时,新闻界才开始怀疑,这后面一定大有文章。

原来,萨马公司的经理们知道,那伙强盗肯定已经复制了文件的副本,因此拒绝支付这笔赎金。过了两个月,即1974年8月,从中央情报局总部那里得知,在被盗文件中,有一件是霍华德·休斯关于打捞苏联潜艇的亲笔摘录。联邦调查局出面后,要求洛杉矶的警察头子安排一下政府提供赎金取回文件的事情。尽管命令便衣警察在取回文件后不许偷看,但他们为了鉴别真伪,非从头到尾通读一遍不可。要杜绝泄密是办不到了。6月初,有人把全部情况告诉了《洛杉矶时报》的记者威廉·法尔。被盗事件8个月之后,即1975年2月的一天,当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科尔比打开刚刚出版的《洛杉矶时报》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报纸头版上方有一条通栏大标题——“情报机关捞起一艘苏联潜艇”。

在6年多的时间里,珍尼弗工程的机密一直保守得很好,在中央情报局、海军情报机关、国家安全委员会、萨马公司、全球海洋公司、洛克希德公司里,以及尼克松、福特两届政府里,只有确实需要知道的人才了解这个机密。

在美国打捞期间,苏联侦察船和直升机虽曾抵近现场侦察,但并未发现什么破绽。但是苏联解体之后,这个世界上捂得最严实的机密终于曝光了。《洛杉矶时报》上的文章,使全世界千百万人群情激昂。文章差不多占了一整版,此外还有一张“探索者”号的照片。作者提到了休斯与中央情报局秘密签署的一份合同。

打捞目的当然是要找到这条潜艇的密码本和绝密设备。苏联认为这项行动是个失败,密码本及整套导弹系统即使落入美国人之手,也没有什么好处。1975年中央情报局正准备派“探索者”号把沉没的潜艇其余部分及密码本吊上来。莫斯科没有表示任何怨言,也许因为它从来没有承认损失了一艘潜艇。这一新行动的代号为“斗牛士计划”,关于这项计划的某些消息传了出来。

1975年末,当人们获悉海军研究费用从1.52亿美元增加到2.75亿美元时,美国的打捞计划遭到了更多的强烈批评。苏联拖船在那个地区呆了好几天,不仅有两条苏联的大型海洋科学考察船舶正式开向夏威夷。两国海军之间不声不响的秘密战争罩上了一层沉默的面纱。在大洋底秘密打捞苏联核导弹潜艇的神秘行动,耗资5亿美元,历经曲折,整整用了6年时间。

暗杀刚果总理卢蒙巴

第一个成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所谓“政治性隐蔽行动”的刺杀阴谋的牺牲品的,是刚刚获得民族独立的刚果共和国内阁总理帕特里斯·卢蒙巴。

刚果是位于中非的一块欧洲殖民地,比利时人在18世纪就统治着这一地区。这里没有任何形式的当地政府,甚至在刚果受雇佣的10万比利时人也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一切权利都属于总督,总督由比利时政府任命,其权力也由该政府授予。

比利时从未准备让刚果独立,直到1956年,在联合国的强烈要求下才在当地组织了一些选举活动。这些选举导致了刚果各个政党的建立。部落首领约瑟夫·卡萨武布建立了一个政党,大部分成员都来自本部落;邮电局职员帕特利斯·卢蒙巴则建立了另外一个政党。

1960年7月6日,刚果军队内部的士兵发生哗变,要求自主的士兵逮捕、扣压了比利时人。哗变中,许多罪大恶极的殖民者被义愤的群众处决,一些欧洲移民和亲比利时政府的官员被看管。刚果士兵的哗变,使愤怒的比利时政府迅速通过法案,决定镇压政变,捉拿元凶,改组政府。

7月8日,比利时向刚果不宣而战,悍然调派伞兵部队空降刚果首都,对独立政府进行武力镇压。刚果政府迫于人民的要求,向比利时宣战。双方交火,战争骤起。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比利时部队很快便取得战果,他们占领了刚果首都的许多要害部门。

同类推荐
  • 打败米国

    打败米国

    《打败米国》,现时中我们没有打败米国,在小说中我们来意淫一下,看看世界的霸权国家是如何一步步惨败的,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米国、大家都懂得,为什么说米国大家都懂得呢?因为米国是一个大国,一个强国,它的影响力地球人都知道,所以说米国大家都懂得。但米国的霸权主义却遭到地球人的反对,有这样两个小国却偏偏不信邪,聚集起一群正义之士对强大的霸权国家进行有力的反击,利用各种意想不到的事件,经过跌荡起付峰回路转的变数,终于击败强权霸道的国家让世界回归到平等对话的轨道中来。看看米国庞大黄金储备是如何成为废纸的,看看米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如何成为摆设的请看《打败米国》。
  • 夜幕下的硝烟

    夜幕下的硝烟

    他是生在法国长在德国的中国劳工之子,亲历水晶之夜后,在法西斯盛行的世界上,他会如何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
  • 《德邦的雪》

    《德邦的雪》

    瑞兹在他的书里写道:下雪后的地牢里,气味变得很糟糕!当有德邦的高层来这儿视察时,那群狱卒会把那些女俘虏的符文禁锢卸掉,从那间拥挤、闭塞、气味很坏的地里带出来,带到粉红色的房子里,各自锁在一张间化妆台上,然后就离去了。这时候,这些个女俘虏就给自己化妆,仔细地描眉画目,让自己更美丽——也就是说,看起来讨人喜欢。
  • 血战异域的孤儿

    血战异域的孤儿

    中国军人虽然在异国的土地上,但他们对祖国的思念恐怕不是能用魂牵梦索可以形容出来的。我们战死便如草木同朽,我们战胜仍是天理不容!而我们想的只是战胜过后能够回家,仅此而已!在惨烈的战场上随手一抓,木棍就是木棍,竹枪就是竹枪,只要还有拳头也要奋力一搏,用牙也要战斗到底!用血海淹没敌军的机枪和刺刀;用怒吼盖过敌军的炮声;用排山倒海的气势压倒敌军的步伐。每一滴血都是为祖国而流,每一口疤,都是为祖国而留。和充满毒蛇、猛兽、毒虫、瘴气的原始森林为伍,没有医药,没有鞋子,被俘虏还要受到酷刑!但是有的却是不灭的战志,为的是为祖国的尊严和自由而战...却被国家抛弃成为了大地的孩子、异域的孤儿...
  • 每天读一点二战史

    每天读一点二战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世界经济危机使各国不得不谋求新的出路,各种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其中就有法西斯主义,世界上一度有数十个国家出现了法西斯主义组织。在德、意、日三国,法西斯组织最终夺取了政权,战争的策源地也先后在欧洲、亚洲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场浩劫,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是如何上台的?德、意、日又是怎样将民众卷入战争风波的?法西斯国家又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在这里将为你揭开答案。
热门推荐
  • 吕著中国通史(全集)

    吕著中国通史(全集)

    《吕著中国通史》以传统国史为据分上下两编,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政治历史的变革。在叙述理乱兴亡的过程中,夹叙典章制度、个人点评,倾注了吕思勉先生一生的真知灼见,能够给读者提供中国历代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知识,是最权威、最经典、最完整的中国通史著作。
  • 怡乐天空

    怡乐天空

    小说具有批判实现的意味和理想主义的追求,主要描写改革开放以来大都市边缘的农村逐渐城市化的过程,对其间的社会现实作了反思,对过分商业化的发展表达了自己的隐忧,“怡乐天空”是城市边缘一个商业化的娱乐场所,同时也是作者的一个暗喻,指迷失于商业社会的人找到真正的灵魂憩所。
  • 藏宝洞

    藏宝洞

    (剑三同人)普通的门派弟子,出师之后稀里糊涂的卷进一场争端,集齐三张藏宝图残页便可开启藏宝洞
  • 玉箓生神资度开收仪

    玉箓生神资度开收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EXO之痴心不忘

    EXO之痴心不忘

    只是一次见面他便倾心于她。父亲的背叛与利用让她支离破碎,这样的她早已失去往日的活力。“你相信一见钟情么,朴诺夕?”“我怎么知道那是什么鬼?!”金钟大一个公主抱,抱起面前倔强的人儿。“好了,管他什么鬼呢!现在我可要好好和你算一算逃离我身边这笔账!”
  • 逆天绝宠:冥皇的魔妃

    逆天绝宠:冥皇的魔妃

    她是二十五世纪的特工首领,嗜血狠辣,杀伐果断,手段通天。她是魔域废物三小姐,从小筋脉寸断,心智不全,是个十足的痴女。当灵魂转换,痴女便魔女,昔日的欺辱百倍换来,废物?废物也是你们惹不起的,废物也能让你们哭爹喊娘。当一层层神秘的身份揭开她该何去何从?当一件件阴谋展现的时候,她该如何应对?他是世人皆惧怕的毒王,腹黑如墨,冷漠如冰,杀人不眨眼,可是却独独对她宠溺无边,为她保驾护航。当魔女遇上毒王,携手大杀四方,横扫千军万马,众生尽匐脚下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生死恋续:我愿以陌生为名

    生死恋续:我愿以陌生为名

    痛失挚爱,为了父命和公司的前途选择了政治婚姻的韩东,在一次偶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跟自己挚爱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那女孩自称云瑶!可是眼前这个女孩是有着和云瑶一样的外貌,但是性格却迥然不同!难道是死而复生后导致了她性情大变?韩东即将面临一个困难的抉择,这时候的他是选择自己的挚爱?还是会继续为了公司的前途和自己妻子委曲求全的过下去?……
  • 龙困

    龙困

    一个平凡又有着强大背景的村庄,一个与世隔绝却有着困龙之势的村庄,葬龙坟里,从来没有人可以走的出去,龙来了,也得盘着,被困住的主角,能否冲出迷潭?
  • 红尘恋曲

    红尘恋曲

    我穿越红尘,褪去仙衣,只为你一生守候!纵然你已轮回,我仍执念不改。莫说我痴,莫笑我傻……就让我为你最后痴傻一回,痴心不改!
  • 那朝

    那朝

    一个原本在三流大学混吃等死的毁容学生,因为一场手术事故莫名其妙来到了...这是什么朝代?不知道?那就叫那个朝代吧...一心想回家,但可能吗?在陌生的朝代同样混吃等死梦中回家,还是...自己建造一个家?看男主在新世界的生活、奋斗、争夺。“不忘初心,不忘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