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2000000020

第20章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式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膩,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个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觉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934年8月,在北平

【鉴赏】

唐代诗人杜牧曾经写道: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明生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以往文人的笔下,秋天正像一个老年人在黄昏中蹒跚地走步,是那样的悲凉和寂寥;但在诗人的笔下,秋无充满了生机和快乐,是那样的兴味盎然。同样作者的这篇散文也没有“悲秋伤怀”之感,反而把秋天的意境之美写得如此“入木三分”,实在不愧为大家之手笔。

开头作者交待了自己从“南国”急忙忙赶到“北国”的原因,“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到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作者为什么非要来“北国”来领略秋天呢?难道“南国”就没有秋天吗?

作者解释了这个原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原来“北国”的秋味是如此十足,这也为全文打下了基调,同时起到了引领下文的作用。

作者接下来用相当的笔墨描写了“南国”秋天的情景,实质上作者运用了隐含的对比手法将“南国”与“北国”的秋作了比较。“南国的”秋天“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天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可上文所说的“北国”的秋,它来得清,来得静,还有点儿悲凉,才能使人充分领略秋的滋味。这两者之间作的比较,使文章上下文交相呼应,同时更进一步对作者来“北国”度秋的原因作了进一步的补充。

作者上文为我们概述了故都的秋的特点,可这些特点如何表现呢?作者从一个个具体的景物入手,列举了“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深深地印在作者的心中。作者又举出一个例子:“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这是何等的清闲,不出户就能品尝秋的滋味,写到这里,作者的欣喜之情就溢于言表了。

接着作者又写了槐树,这是北国常见的树木,在作者看来它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的点缀”,从它那落下的似花非花的落蕊上,当人们的脚踏上去的时候,既没有声音,又没有气味,只能感到一种秋的细腻、秋的清闲,还有点儿落寞,领略到古人所说的秋叶一落、天下知秋韵味。

然后作者又举出了秋蝉的残声,这是北国的特色,“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这也是北国的的秋韵之一,作者用相当多的笔墨为我们描述了北方的秋雨也要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作者这样写道:“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啦!’”这段话把北国和秋韵写得传神极了,还有北方人特有的往往把“阵”字念成“层”字的歧音,则更是平添几分北国的秋趣,令人感到回味无穷。

最后作者说到了北方果树,认为这也是北国的奇景,作者写到了枣树、杮子,葡萄,并且它们的果实成熟到八九时,正是北国清秋的佳日,同样能给我们带来有关秋韵的遐想。

作者在结尾处又写到了南国的秋,它也有其特异之处,例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凉雾,荔枝湾的残荷”。这些景致固然秋味十足,但与北国的秋相比,它只能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所以说作者认为只有在北国,才能彻底感受到秋天的韵味,否则作者绝不会为了留住北国的秋天,愿意折去三分之二的寿命。

总的来说,作者的这篇《故都的秋》写得清新自然而又质朴真挚,作者把自己心中对于故都的秋天所含的强烈的眷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读来让人如品尝一杯陈年的佳酿,回味悠长。

同类推荐
  • 中外文学名作导读

    中外文学名作导读

    本书是高等艺术类院校必(选)修课教材。按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三部分编排。其中古代文学包括诗词歌赋、文章、小说、杂剧;现代文学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文章等;外国文学包括诗歌、戏剧、小说等。所选内容皆为名家名作。
  • 给诺贝尔一个理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精选

    给诺贝尔一个理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精选

    本书精选了从1901年到2005年29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获奖演说,其中包括品特、耶利内克、君特·格拉斯、大江健三郎、海明威、黑塞、加缪、聂鲁达、叶芝等文学巨匠。他们的演讲或深沉凝重,或婉转抒情,像智慧的泉水,深邃的大海,超越了语言和种族,贴近人类的本心。他们用文学诉说着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感、灵魂和真理,正是这些大师使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人类精神领域因影响巨大而据有独特的地位。读者在欣赏精彩演讲的同时亦可从中得到启迪和裨益。
  • 情忆·名人·美文

    情忆·名人·美文

    蔡先生回国后住在上海的时候,似乎曾经跟了吴先生到他的府上去过。但是除上一所一楼一底的房子之外,什么也不记得。也许这一楼一底的房子还记忆的错误,实在不曾去拜访过也说不定。但是那时候一个印象是相当清楚的。也可以说是蔡先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大约是在张园举行的许多群众大会之一吧,蔡先生的演讲是在那里第一次听到。《情忆·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和经典著作。
  •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这本散文集里相当多的篇幅是专为魏晋时期文人名士而书的,收录有《父去子未归》、《凡人与圣贤的距离》、《英雄莫问出处》、《曹操与宗世林》、《亦真亦幻帝王家》,在众多的散文集里,这本书很特别,像寒夜里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 浪潮曲

    浪潮曲

    作者从创作的散文中选收了三十一篇文章,散文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部队的斗争生活,语言清新、朴实,具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
热门推荐
  • 美无颜

    美无颜

    秦淮河畔的小家女无颜无色,无勇无才,连爹娘都没有,她性子温驯,由人笑骂,她不想飞上枝头,只想粗茶淡饭。奈何,覆巢之下无完卵,“恶名”载入史册的大将军对她说:“南唐,要倒了。”这是一个以南唐史为背景的【古风传奇故事】,庄无颜注定经历千难万险,追寻爱与宿命,在最后一个唐国的灰烬中破茧重生、逆流长成!*女猪脚会变强的亲~男配贼多的1V1~保证HE
  • 睡眠读物

    睡眠读物

    各式文,长短不一,甜虐不一,睡前读一读,如梦香更甜~~
  • 情感底蕴

    情感底蕴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重生螃蟹当横行

    重生螃蟹当横行

    重生为蟹,在落寞妖皇的指引下,成长为横行仙界的绝世强者。转生死,逆阴阳,乱乾坤,定轮回,掌造化。蟹出没,妖注意!
  • 渡魂使

    渡魂使

    一块奇异的牌子,竟是一纸打开“那边”世界的通行证,恐怖而又神秘的职业,年轻的继承人,现实还是故事?
  •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这是一本亲历者书写的、深刻揭露抗日战争前后一段时期内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著作。作者万斯白是意大利人,后加入中国籍。曾在张作霖的特务机构工作,并亲历了张作霖被日本暗杀事件。后因家人被日本劫持,不得已加入日军特务机关并为其效力。因仇视日本军国主义、同情中国的抗日力量而被日本人痛恨,后逃往上海,并发表了本书。书中记录了他在日本特务机关工作期间的种种经历及见闻,揭露了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大量秘密,如日本间谍在中国的组织及活动、张作霖如何被杀细节、日本人在中国如何压榨民脂民膏等。
  • 挖错墙角拐对人

    挖错墙角拐对人

    一坨鸟屎,将他砸入了鬼打墙。一场艳遇,让他变成了替罪羊。一座靠山,给他带来惊吓不断。地狱里来的女鬼,挖错了墙角上错了床,吃干抹净,却说认错了人。当他是随随便便、一棵白菜吗?想赖,没门!
  • 金融公司不会告诉你的真相

    金融公司不会告诉你的真相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典型的案例,为你揭示一些金融市场中不为人知的内幕,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精彩的点评帮助你解开金融投资中的一些困惑,让你在金融市场的游戏中稳操胜券。
  • 梦中缘

    梦中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凋零月色

    凋零月色

    悠悠尘世,谁主沉浮?诺诺天下,剑指何峰。染血的帝冠,未完的宿命,缠绕的因果,不朽的轮回。当记忆与现实重叠,生命与死亡交替。终于在成长中得到一切,同时那寒冷的孤独也必然常伴青灯。太阳血染白衣;野花巢于足迹。再给一个轮回,是不是能够改变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