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逝,物转星移。曾经分崩离析的疆域,那骄傲的并立于世的七个诸侯国,如今都已成过眼云烟。硝烟弥漫,群雄逐鹿的时代确实存在过这片土壤上,但他们终究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帝国的诞生和紧随之的一个伟大帝王的名号。
秦始皇,人们习惯如此称呼他,也热衷于谈论他的种种。毋庸置疑这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但又无疑是一位近乎疯狂的暴君;在兼并六国时他表现的如此沉稳现实,晚年却又耽溺于虚幻的神仙世界无法自拔;自认为建立起一个固若金汤的帝国大厦,但在揭竿而起的农夫的打击下顷刻间就灰飞烟灭。围绕着这位帝王似乎有太多的话题可说,而其中他的降生似乎是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一个。
秦始皇,嬴姓,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出生,故名政。出生地为赵国的邯郸,母亲是赵女,所以又叫赵政。他创立了“皇帝”的尊号,故称“始皇帝”。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结束了自战国以来数百年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一个东到渤海、黄海,西至甘肃、宁夏,南起南海,北抵长城,疆域辽阔的大帝国。秦国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
新兴的帝国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不管是政治上,三公、九卿的朝廷官职,郡、县两级的行政区划;经济上,统一的度量衡和货币;思想上,统一的观念体系和道德规范;文化上,统一的文字;司法上,统一的法律法规和依法治国的理念,都可谓是这位伟大君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贡献。
而大批规模浩大的帝国工程,包括:郑国渠、灵渠、驰道、万里长城、咸阳宫廷建筑(阿房宫)、骊山陵墓等,更是为世人所惊讶,彰显着“秦始皇”三个字不能被历史所忽视的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