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53800000079

第79章 雍正的暴毙4

“磔”字本来不是用于人的。古代在祭祀的时候,杀牲以祭神,就是把祭的牲肢解。肢解牺牲,就叫“磔”。后来变成一种对人的最为惨烈的酷刑,就是分尸,也解释作车裂,又解释作寸磔。

车裂的执行方法,是将受刑人的头与四肢分别系于5车之上,然后以5马驾车,同时分驰,将肢体撕裂。一般情况下,它专用于谋反、篡逆等大逆不道的人。战国中期的政治家商鞅,清朝宦官嫪毐,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组织者马元义、隋朝礼部尚书杨玄感等,都死于此刑。

寸磔即凌迟,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在明朝以及明以前,这种刑法主要用于处罚那些十恶不赦的犯罪,如谋反、大逆等。到了清朝乾隆时期,触犯伦理道德的重罪者,也会被处凌迟刑。

第三说,雍正是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谋毒死的。

据传《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从前有个恋人叫竺香玉,是林黛玉的化身。竺香玉后来被雍正霸占成为皇后。曹雪芹咽不下这口恶气,就找了一个差事混入宫中,与竺香玉合谋,用毒药将雍正害死。这个离奇的故事演绎的成分太大,一看就知道是编造的,纯属是无稽之谈。

近些年来,随着清宫档案的挖掘和研究,越来越多的史学工作者认为,雍正的死跟吃丹药中毒摆脱不了关系。

雍正帝可算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位宠信道士迷恋丹药的皇帝。当他还在藩邸做皇子时,就对炼丹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还写了一首题为《烧丹》的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丹药,有内外之分。外丹,主要是指以丹砂、铅、汞、硫等天然矿物石药为原料,用炼丹炉烧炼而成;内丹,则是通过内炼使精、气、神在体内聚凝不散而成丹,以此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诗中铅砂、药物、炉火,好像一副活灵活现的炼丹写真图,不似一般文人就可写出的。而且对内丹和外丹都有所认识,可见雍正早年便已经对炼丹和修炼有了一定的研究。

即位之后,雍正更是极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端,下诏封他为“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并为他在家乡修了一座很大的道院。

至迟于雍正四年(1726年)始,雍正就经常服食道士炼制的“既济丹”。他感觉服后非常有效,便将其当作是延年益寿的补品,并作为特殊的礼品赐给宠臣服用。雍正四年十一月十五日鄂尔泰在给雍正的奏折中说:皇上赏赐的既济丹服后“大有功效”。雍正批复道,“此方实佳,若与此药相对,朕又添一重宽念矣。仍于秋石兼用作引,不尤当乎?”人们服丹药,难免会有顾忌,怕与身体不投,于是雍正劝田文镜放心:“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异,放胆服之,莫稍怀疑,乃有益无损良药也。朕知之最确。” 还说自己正在服用它,没有间断过,常服并非是治疗某种疾病,只是用作弥补元气。

在雍正八年(1730年)春天,雍正闹了一场大病,大臣们称“皇上下颏偶有些微疙瘩”,但具体是什么病说不清楚。为了治病,雍正曾向心腹密臣发出谕旨,要他们推荐好医生、道士,并且还给田文镜、李卫、鄂尔泰等一大批封疆大吏发去由他亲笔书写的上谕,这相当于雍正帝的最高批示,其中写道:“可留心访问有内外科好医生与深达修养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讲道之儒士俗家。倘遇缘访得时,必委曲开导,令其乐从方好,不可迫之以势,厚赠以安其家,一面奏闻,一面着人优待送至京城,朕有用处。竭力代朕访求之,不必预存疑难之怀,便荐送非人,朕亦不怪也,朕自有试用之道。如有闻他省之人,可速将姓名、来历密奏以闻,朕再传谕该督抚访查,不可视为具文从事,可留神博问广访,以符朕意。慎密为之!”其中有四点值得注意:首先,此事属国家机密,一定不能外泄。其次,一定要“留神”,要把它当成要事来办,并非可办可不办。再次,寻得所需之人,对其家属要优厚安排,对其本人要好好护送入京。最后,要打消所有顾虑,就算所推荐的人并不合适,也不会受到怪罪。

这篇手谕足以见得雍正帝对此事十分重视,而做臣子的也不敢怠慢,由此在全国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场寻访道家术士的行动。

很快,四川巡抚宪德就写折子报告称:当地有一个名叫龚伦,人称“龚仙人”,会长生之术,86岁了还和姨太太生了个儿子。雍正听了这个消息大喜,立即谕令宪德把他送往北京。可是就恰在此时,龚仙人却突然升天了。没能见到龚仙人,雍正感到十分惋惜,但他仍然不死心,又命宪德秘密查访,看看龚仙人的儿子是否从父亲那里得到什么“秘传”。但他的几个儿子都说:“未曾领受其父秘传。”也许是龚伦的后人认为此事干系重大,需万分谨慎,所以没敢应召进宫。

的确伴君如伴虎,给皇帝当御用道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万一出了点差错,就将断送卿卿性命,道士贾士芳就是其中的一例。贾士芳由浙江总督李卫推荐,他原是北京白云观的道士,后来浪迹河南,有些名气,人人都把他叫做“神仙”。雍正命主管河南、山东两省政务的河东总督田文镜派专人将他送至京城,贾士芳也算是艺高人胆大,到了京城就给雍正诊治了起来。雍正帝接受治疗后,的确感觉身体比之前好了很多。在九月初六日给李卫的秘折上,还表扬李卫推荐贾士芳有功,“朕躬之安,皆得卿所荐贾文士之力所致”,意思是说:“目前朕的身体不错,疾病治好了,这都是由于你推荐的这个贾士芳的功劳。”由此贾士芳从一个野道士变成了备受天子宠信的“高人”,名气也跟着传遍了天下。可就是这样一个皇帝身边的红人,一个月之后竟被下狱治罪,然后便被处死了。这样巨大的起起伏伏,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内幕呢?

关于贾士芳的获罪历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最权威的原始清宫档案或多或少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其中有一件雍正亲笔修改过的上谕,据考证颁发于雍正八年(1730年)九月,其中称贾士芳企图利用“按摩”、“秘咒”等方术控制雍正的健康,于是雍正便对他动了杀机。想想一代帝王,怎能轻易的受制于人。但是再细看这个问题,一个人竟然能用“按摩”、“秘咒”控制他人的健康,不免有些离谱了。也许这只是托词,君让臣死,又何患无辞。

不管是什么原因,雍正要了这位贾道士的命,可却没有因此失去对道士的信任,也没有丧失对丹药的兴趣,他仍旧是道教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据清宫档案记载,在皇宫里,除了专门进行道教活动的钦安殿外,雍正还请道士们在太和殿、乾清宫安放道神符板,在自己的寝宫养心殿安设斗坛,请求神仙保佑。而且还在苏州为做法事的道士定做丝缎法衣,一次最多定制了60件。今天,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雍正当年穿道教服装的画像。

从雍正八年冬天开始,皇家园林圆明园竟然开始升火炼丹。尽管官修正史对皇帝炼丹这种绝密事件没有记载,但在《活计档》这部清宫秘档中仍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活计档》是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总账本,在雍正八年11月、12月记录有大批量的炼丹材料运进圆明园,其主要内容是:十一月十七,内务府总管海望和太医院院使刘胜芳一同传令:往圆明园秀清村送去桑柴750公斤,白炭200公斤。十二月初七,海望、刘胜芳传令:往圆明园秀清村送去口径一尺八寸、高一尺五寸的铁火盆罩一件,红炉炭100公斤。十二月十五,海望、刘胜芳和四执事执事侍李进忠一同传令:往圆明园秀清村送去矿银10两、黑炭50公斤、好煤100公斤。十二月二十二,海望和李进忠又一同传令:圆明园秀清村正在炼银,要用白炭500公斤、渣煤500公斤。而且就在雍正死前的第12天,在总管太监操办下,还有200斤用于炼丹的黑铅运进圆明园。可以想像成百吨的煤炭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熊熊燃烧于炼丹炉内,对风景优美的皇家苑囿圆明园造成了怎样的污染。

雍正九年(1731年)正月二十七日,雍正又给内务府总管海望下了一道谕旨:“朕看后花园千秋亭,若设斗坛不甚相宜,用后层方亭设斗坛好……玉翠亭之东有空地,量其地势,将小些的房添盖几间,给法官住。”在景色绮丽的御花园中修建房屋专门给道士们居住,以便随时请他们祈祷修炼,这还真算是一个“破天荒”的举动。

这些道士们在雍正帝的亲切关怀下,在圆明园炼出了一炉又一炉的丹药。可能是雍正吃完这些丹药感觉良好的缘故,他还拿出一些来赏给出征打仗的将领。“丹药”二字,也明白无误地载入到了《活计档》中,里面记录:雍正十二年(1734年)三四月间,雍正两次赏发丹药。一次是三月二十一日,向大将军查郎阿等4人各赏一匣,另一次是四月初一日,向散秩大臣达奈赏赐一匣。在这两份档案上,都记载有“内大臣海望交丹药”字样,而且两次赏赐旨意都是“圆明园来帖”传发。可以肯定这些御赐的丹药,就是在圆明园炼制而成的。

雍正帝不曾想到的是,他这些御赐的宝贝,其实是要命的毒药。炼丹所用的铅、汞、硫、砷等矿物质都是含有毒素的,对人脑五脏侵害甚大。原料中的黑铅是一种有毒的金属,如今已被列为强污染物,过量服用会致人死亡。另一种原料朱砂,即硫化汞,过量服用或长期服用也可导致中毒。就是这些可致命的毒物,被古人认作是灵丹妙药,因此长生不老的企求必然会伴着帝王服丹丧命的悲剧屡屡重演。欲求长生,反致速死。

同类推荐
  • 贼相

    贼相

    窃国之相。一贫如洗,饔飧不继,也能窃国培养出一代帝王。自古为臣者,兔死狗烹,纵有文种之功,韩信之勇,也不免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除非皇帝可以被牢牢掌控。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是想做一个名利兼收的坏人?还是做个注定连骨头渣都不剩的好人?NO。要做就做一个枭雄,好人坏人全包了。PS:一本少女女皇养成日记
  • 伊拉克风云

    伊拉克风云

    古老的巴比伦文明,桀骜的巴别通天塔,神秘的空中花园,伊拉克——你的历史如此光辉灿烂!但今天你却为何被战火笼罩?你的财富为何被他人掠夺?你的人民为何在爆炸和死亡中挣扎?谁能来拯救他们。
  • 赵文子传

    赵文子传

    《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是脍炙人口的,但是传奇终究是传奇,它不是历史的本身。后世人能做的,不是还原历史,只能是接近历史赵武,春秋时期晋国人,赵盾之孙,赵朔之子,于公元前548年到公元前541年任晋国正卿,谥号赵文子。
  • 伏魔断妖传

    伏魔断妖传

    北宋宣和年间,方腊起事,朝廷发兵征讨。南唐后主李煜玄孙李钰,与结义兄弟曹宝、徐良奋起响应,南征北伐,屡建战功,官拜统制。后遭蔡京、童贯陷害,逼上梁山,然忠君之心不改。靖康之变,二圣被掳,李钰率军往救,大战金兵,功败垂成。后高举义旗,群起响应,抗屡败金兵,立誓要迎回二圣,遭高宗猜忌,被下毒害死。
  • QQ侃历史

    QQ侃历史

    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不是诗歌,不是剧本,不是传记,也不是报告文学,总之不是现有的任何文学体裁。叫什么呢,我也说不清,反正是用爆笑的语言讲述真实的历史,我自己取名“QQ体”。
热门推荐
  • 请许我尘埃落定

    请许我尘埃落定

    张爱玲《小团圆》的愿望,我们《尘埃落定》的期许——期待有人,能许我们一室温暖的幸福……张爱玲曾说,孤单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你爱上另一个人开始的。
  •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级王牌保镖

    超级王牌保镖

    超级王牌保镖杨浩,在得到欧阳老头给予的特别任务,经过欧阳老头的劝说这次的特别任务只要完成了,那一辈子的吃喝就不用愁了。故事由此开始杨浩一个人背上行囊从遥远的大山里出发来到繁华的南江市,乡下人进城的他对大城市充满了好奇,而得知特别任务就是当千金大小姐的保镖陪大小姐一起上学,他们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 先读唐诗再旅行

    先读唐诗再旅行

    本书分为“帝都长安”、“西出阳关”、“黄河岸边”、“西署巴南”、“吴楚春色”、“人间天堂”等六个部分。
  • 引路人之孟婆汤

    引路人之孟婆汤

    我在这座桥上已经呆了很久了。来过很多人,走过很多人。很多已经走了的人兜兜转转又来了。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的故事,有悲伤的有开心的有平淡的,但到了我这里又统统变成悲伤的。不用担心,这些故事总要讲给我听,将这些放不下的愁绪熬成一碗汤,忘记过去,才方便他们走入下一个轮回。我没有名字,只是人们习惯性地唤我孟婆。一个灵魂引路人。
  • 最后一个风水师

    最后一个风水师

    我从小命不好,阴气特别重,所以在我二十岁开始会有三年噩运,还会被百阴缠身,这种特性注定我天生要成为捕鬼的风水师。在躲避厄运的过程中,外公为救我,身中血手印而死,临死嘱咐我不要为他报仇……玉尸、银甲尸、地养尸背后到底隐藏何种秘密。风水捕鬼术流传千年,吸收民间方术和道家秘法,未必只是传说,最后一个风水师带你进入异样风水鬼怪世界。这里,总有你渴望的惊奇……
  • 爱已驾到

    爱已驾到

    大三那年,他被包养了。她刮着他的鼻子说:“好了,小子,从现在开始你是我的人了!我会好好照顾你妈妈的."三年后,重逢时,人生未免太戏剧化了。他似笑非笑地扣着她的腰:”风水轮流转,你是我的了!“
  • 管理学原理案例教程

    管理学原理案例教程

    本书由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由众多国内知名管理学专家编撰。
  • 王国记事

    王国记事

    在全球经济危机,贸易紧缩的世界如何保持住市场和贸易量呢?只能够是开发一个新世界,一个新市场了!这是一个有着深厚外星科技背景的国际财团开发异世界的市场的故事。但是很多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诶!我的本意绝对不是征服世界的,但是帮助一个小萝莉建设她的王国这样的剧情是怎么回事?
  •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与冯梦龙的另外两本小说《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被后人合称为“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为“三言二拍”。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座高峰,《警世通言》收录了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共四十篇。《警世通言》的题材包罗万象,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交织,集中呈现了“三言”的思想、艺术的特色与成就。收录作品中除了已经确定是冯梦龙自己创作的《老门生三世报恩》外,其他都是编撰者加工和整理的。其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李谪仙醉草吓蛮书》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