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77900000006

第6章 青春的困惑有几多(5)

从悔恨的产生过程来看,它起源于对错误的认识,是羞愧、自责的表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假如犯了错误、做了蠢事还不知悔,势必一错再错。但是,单纯的懊悔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积极作用,重要的是悔中求悟,尽快把懊悔转化为改正错误、弥补损失的实际行动。那和与实际行动相脱节的单纯懊悔,是一种无谓的精神折磨,也是一种放弃努力的表现。知错就得求改,就必须有“亡羊补牢”的积极行动。如果只是一味地后悔当初,看起来好像有追求上进之心,实际上只是弱者的呻吟而已。而且,一味地自愧、自责、内疚,还会导致不断加深的自卑感,使人自惭形秽、心灰意冷。过去已经无法挽回,懊悔又占据了现在,那么,将来势必产生更多的懊悔。

如何消除无谓的悔恨呢?

1.悔中力求有悟。大凡体验过悔恨的青少年都有这样的感触,以往的过失实在让人难以释怀——因为它,我们失去了多少机会或朋友;因为它,我们平添了多少烦恼和痛苦。怎能让我们不想它?的确,不想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对过去的悔应该是为了现在有所悟。悔恨如果不同求悟结合起来,那就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了。如果能从中吸取教训,找到自己犯错误的根源,决意不再重犯,并用现实的实际行动弥补过去造成的损失,就会摆脱悔恨的折磨,在精神上振作起来。

悔中求悟,怎么求法?说来也不复杂,就是自觉地想一想:为什么自己会做错事?根本原因是什么?主要教训在哪里?应当怎样改进或弥补?今后怎样才能少做或不做错事?这样一反省,过去的错误带给我们的就不再是徒劳无益的悔恨,而是十分宝贵的经验了。只有悔中求悟,我们过去的错误才没有白犯,并有可能成为将来的成功之母。有人曾经对一百个犯过不良品德错误的青少年做过一个调查,其中由于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犯错误的青少年,占整个犯错误青少年的76%。例如,有的同学打群架,还自以为“勇敢”;有的同学调皮捣蛋、恶作剧,甚至违法乱纪,只不过是为了显示自己有“胆量”;有的同学偷了别人的东西,还自以为是“聪明伶俐”;有的同学在生活作风上行为不良,也只是出于一种“好奇”心理。这说明,许多青少年之所以犯错误,主要起因于分不清正确和错误的具体界限,往往把鲁莽当英雄,把违纪当勇敢,把坏人当哥们儿,把丑事当荣耀,甚至把损害别人和集体的利益当作一种无聊的乐趣。对于因此而犯错误的中学生来说,悔中求悟就更为必要。如果再不及时醒悟,势必一错再错。

2.正确对待舆论。有的同学犯错误后看到别人对自己指指点点,甚至听到一些讥讽的议论,心里就受不了,甚至想“横对横”,这就不对了。要别人原谅自己的错误,改变对自己的看法,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一段时间内,周围的舆论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这是在所难免的。问题是怎样正确对待。著名的西班牙医学家拉桑桑雅哥,小时候由于好逸恶劳而不想学习,在中学里门门功课不及格,因为偷钱被学校开除,反又结识了惯盗而游荡于外。等他回到家中,父亲被活活气死,左右邻里都指责他,后来没有一个人理他。家庭的冷遇、人们的歧视,使他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然而,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他幡然悔悟。从此,他刻苦学习,高中毕业时成绩已名列前茅,入大学后更是发愤努力,直至成为母校的首席医药教授,后因创立神经细胞学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可见,对周围的舆论也要分析。我们不提倡对有错误的人进行讽刺打击,甚至形而上学地把犯错误的人看扁了、看死了。但是,别人之所以对你有看法,多半是出于对那些错误的痛恨之情。因此,你要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归根结底还是要用行动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那时别人还是用老眼光看你,那也不必灰心丧气。“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总有一天周围的舆论会改变对你的看法。你说对吗?

3.付诸实际行动。改正错误的行动,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1)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有了错误,不能怕别人知道,不能总想一个人偷偷地改。古人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仅可以表明自己改正错误的决心,而且可以取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谅解和帮助。(2)要能抗拒错误的诱因。比如,有一个同学受了坏朋友的挑唆,偷了别人的东西,经过老师的帮助,他决心同坏朋友彻底决裂。后来那位坏朋友几次来找他,他都断然拒绝和他的来往,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试想,如果他经不起那个坏朋友的引诱,那就很可能重犯错误。(三)持之以恒,不怕重复。与错误决裂,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尤其是有的错误属于多年的积习,更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彻底改掉。这就需要有决心、有信心,还要有恒心。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走回头路是再容易不过的,前进却要具备更大的勇气和付出更艰辛的代价。如果你真想以实际行动来改正自己的错误,那就请记住德漠克里特说过的话:“和自己的心进行斗争是很难堪的,但这种胜利则标志着这是深思熟虑的人。”

追星一族的困惑

最近几年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就出现了一股“追星的狂热”,自然也就出现了一大群追星族,尤其是在少男少女们之中追星族就更多了。

有的追星族追得动了真情:“华仔,我虽没有那个八中的女孩学习好,可我更爱你!”

有的追星族追得将生养自己的父母都忘掉了:“华仔,今天我爸住院了,我没看他来看你!”

有的追星族追得忘掉了一切,什么学习、什么工作,统统地被抛在脑后;有的“星迷”为了获得“星”的签名,居然会在“星”的宾馆门口死等,而且一等就是一个晚上。

有的追星族追得那样地“执著”,以致其他什么都不懂。当港台歌星与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先生同机到达某市时,有的“追星族”甚至问这样的问题:“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因此,当歌星们在台上直着嗓子叫吼时,少男少女们又是哭又是跳的,台上台下甚至达到了“泣不成声”的地步了。

有的追星族甚至追到了“如梦如痴”的程度,有的居然患上了可怕的“梦幻症”,这些少男少女只要一闭上眼,眼前就出现港台歌星的影子。有的一个劲儿地要与歌星结婚,因而经常失眠、头痛、烦恼不堪,甚至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信心。于是有的“发烧友”不得不由家长陪伴着去请精神心理卫生专家,去治疗因“追星”而引起的“心病”。

有的少男少女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时间、物力都用在追星上去了,整天哼着“哥呀妹呀,死呀活呀”的,试图从“让我一次爱个够”、“跟着感觉走”、“何不潇洒走一回”等的词曲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自己小小的卧室变成了明星照片的展览馆。

对这样的现象,很多家长不以为然,甚至态度激烈地反对:“有那个时间精力放到学习上,成绩早上去了。”对那些追星族“过火”的行为,有位家长生气地说:“如果是我的女儿,我一定上去把她的头给敲破,看她还敢不敢上台去丢人。”

作为追星一族的少年们也在反思。有位同学在一封信中写到:“说来奇怪!我居然会疯狂似地迷恋刘德华,只要出现有关他的消息,不论是一小块,还是一大篇,我都会把它剪辑收藏起来,放在我的小秘密盒里。原先我还以为只有我自己是如此,没想到,我的同学也都有崇拜偶像的嗜好。他们有的喜欢赵薇,有的迷恋苏有朋,有的则酷爱贝克汉姆:也就是说,我们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偶像。我常想,为什么我们在少年的时候就会崇拜这些偶像呢?我们会不会将他们放在心中一辈子?这样的迷恋偶像对我们的未来会有不良影响吗?”

偶像崇拜实际上是个人认同与模仿某个欣赏人物之言行及其自身价值的过程。在偶像崇拜中,既有个人的选择与偏好,也有对偶像人物的神化。偶像人物的存在,可以使人们产生无穷的幻想;偶像人物的语言,也可给人们以极大的力量。在这层意义上,偶像认同不仅是个人偏好的选择,也是自我激励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家长不必谈“星”色变。

然而,为什么偶像崇拜在青少年中特别突出呢?

1.社会心理因素。人是社会的动物,模仿是每个人学习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过程。在儿童时期,家中的父母、学校的老师,常常是儿童学习、模仿的对象。在青少年时期,因为生活圈子扩大了,再加上朋友的影响,父母已不再是惟一的学习、模仿的对象;他们希望有更多的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例如:外貌较好的;地位较高的;才艺出众的或是聪明不凡的……一旦某个人的特点,符合了他们的崇拜标准,他们就很容易献出全部的热情,将他当作学习、模仿或者仰慕的对象。“人不痴狂枉少年”可以称得上是偶像崇拜的最佳诠释。

2.家庭情感因素。“追星族”的形成还与我们这一时代家庭的“特定的结构”有关。独生子女政策使少男少女们生活在“一个人的家庭”环境之中,家长们都在忙于自己的事业和工作之中,对孩子来说,尽管物质生活很富裕,然而缺乏的却是家庭的温暖,因此在感情上显得较单薄、任性、孤独和“以自我为中心”。如果自己的学习生活“不太如意”,学校教育又缺乏吸引力,那么,各种各样“星”的出现正好可以起到“填补”少男少女们“感情空白”的作用。

3.青少年身心特点。在青少年时期,偶像的崇拜多少带有几分盲从和狂热,这是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因为青少年此时还没有完全形成个人的主见,很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但偶像崇拜的经历应该最终使人学会自立,而不是日夜沉迷于某些“追星族”的梦幻中,蹉跎岁月,荒废青春。

当然,尽管学习、模仿是成长的必要过程之一,但并非每个人都会有偶像崇拜的现象。而且,每个人对偶像崇拜采用的表达方式会有不同,崇拜的程度也会各有差异。

那么,对现代歌星、舞星和影星、球星们迷恋到了无法自拔的程度,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

(1)将使少男少女们为“追星”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2)将使大量的少男少女们生活在一个非现实的世界之中:因为有不少“星星们”所唱的内容实际上是让人无所适从的、毫无生活志向、鼓起人们奋发向上的东西。如果少男少女们按照这个方向去发展、去实践,那么,其后果是相当可怕的。目前我们的一些老师、家长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对大量“追星迷”的出现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3)有不少少男少女们对“星星”的“追”或“迷”并不是很深刻的。有的仅仅是迷上“星星”的脸蛋,有的仅仅是迷上“星星们”外表的所谓潇洒,而且经常以这样的标准去交友,甚至“指导”自己的未来,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设计一种看不见的“陷阱”。

(4)有的少男少女们见一个港台的“星”,就喜欢一个,就迷上一个,就去追一个,自己究竟为什么这样做?却一点都不知道。听任让这样不负责的态度去发展自己,从而形成了一种爱好浮夸、不切实际的人格特点。

(5)有的少男少女为了“追星”,居然忘掉了做人的基本常识和做人的基本准则。有的发烧青少年宁肯不去探望“生了病的、住了医院的爸”,却要去看并无养育之恩的“港星”,自己的良心何在?而我们的少男少女们甚至还在大庭广众之中说得出这种话,荒唐否?对港星“迷”到了如此连起码的孝都不顾的程度,还能谈得上将来如何做人吗?

面对沉迷于追星的青少年,老师、家长该如何处理才会有好的效果呢?

1.持宽容和理解的态度。首先要将之看作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切忌激烈的态度和言辞,否则只会让孩子更反感和敌对。有位同学在谈起她追星一族经历的时候说:“其实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对这个歌星比较欣赏,有空的时候就听一听他的歌,感觉比较轻松。但我妈妈不知为什么很反感,只要我一听他的歌,她就担心我学坏了,或者要影响学习成绩了等等,就是不让我听。我一开始还和她讲道理,后来索性不理她,一个人躲起来偷偷听,还和同学交流信息,其中要获得一点这个歌星的消息,就如获至宝。有时为了第二天能把磁带还掉,整夜不睡觉地听,一点不觉得累。”家长的好心并没有获得好的效果,反而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是家长始料不及的。

2.因势利导。偶像的崇拜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接受其价值内化的过程。孩子喜欢某个偶像人物,可以日夜去读他的书,听他的歌,谈他的球,看他的电影。所以说,偶像崇拜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种动力。对孩子崇拜的偶像,家长要帮助他们认清:这些公众人物常常是经过设计包装后,才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因此我们往往不易看到其真实的面目;要帮助孩子理智地为自己设计一套对偶像的崇拜标准,把值得模仿的部分加以保存,不值得模仿的部分予以剔除,而不要盲目地崇拜。说到底,人既要相信别人,更要相信自己。

每个人心中的偶像也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改变,也会随着时间的消失而消失。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为何而崇拜,偶像的价值在哪里,自己的价值又在哪里。

同类推荐
  • 执行的效力(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执行的效力(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开掘心理,发挥潜能,追求人生的最大成功和幸福,这就是全面推出这套书的主旨。
  • 笑话中的心理学

    笑话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往往布满了偏僻的专业术语,导致非心理学专业的人们被拒之门外,无法享受其中的奥妙。本书则正是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一本以笑话之名,化繁为简地讲述心理学知识的书籍。希望它可以实现的使命——有助于读者离开懵懂之门,进入自我体察与社会认知的大门——哪怕它只是提供了微小的帮助。
  •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此书是心理学大师、管理学大师马斯洛探讨关于人性与社会关系的著作,全书共8篇23章。书中详细探讨了自我实现及其超越、人类的创造性、价值、高峰体验、需求层次关系等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概念和哲学观点,是一本极佳的人本心理学启蒙读物。书中还自述性地解释了马斯洛为何开始研究自我实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师的思想历程。希望我们精心策划和编辑的这本“人性指导书”,能为迷茫中的人在寻找存在意义的路上指明方向。更希望通过关于人性的大讨论,为每个人的自我成长提供参考。
  • 弗洛伊德6: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

    弗洛伊德6: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

    此卷包括三篇论文。《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发表于1905年,该文深入探讨了诙谐的技巧、目的、动机、心理起因及其与梦、潜意识的关系。《精神分析中潜意识的注释》发表于1912年,该文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潜意识的含义及其在精神分析中的地位和意义。《论潜意识》发表于1915年,是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一篇重要论文,也是他论述心理学基本理论方面的代表性文章之一。
  • 我们都有忧郁症

    我们都有忧郁症

    本书详细讲解忧郁型病态人格的成因、行为模式以及如何调整。在文中将列举大量真实的患者案例,便于读者的理解。在事例中找到自身困惑的所在,从而抓住矛盾和恐惧的根本,以最为有效的间接手段解决生活中辗转反侧也难以通明的各种学习、工作、婚姻、社交的问题。通过了解人格心理理论,使我们更加理解社会问题,通达人情冷暖,学会回避社交风险,解决人际矛盾,成为高明的问题终结者和自己的心理医生。
热门推荐
  • 皇明诗选

    皇明诗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狮子精神

    狮子精神

    《狮子精神》由商智、冷洋编著。《狮子精神》讲述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涌动激情和梦想的年代商海百舸争流,世间英才百出,13亿多人共同开拓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人们渴望成功。企业期望繁荣,国家谋求富强我们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让我们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在机遇面前坚定果敢,在强敌环伺时无所畏惧,在展望未来时壮志凌云,我们需要狮子精神!像狮子一样胸怀壮志,雄才大略;像狮子一样尊严高贵,王耆气派:像狮子一样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像狮子一样意志坚定、勇往直前;像狮子一样专注目标,全力以赴。
  • 迁徙的树

    迁徙的树

    我住的城市很平凡,只是有一天晚上,这个城市里的树,集体迁徙了。我不小心经历了整个过程,之后却依旧平凡的生活着,直到我发现,这个城市慢慢的发生了变化......
  • 山寨空间里的进化

    山寨空间里的进化

    “你后悔来这吗?”“不,我不后悔,因为我已经后悔了很多次,失败了很多次,如今叫我怎能后悔!”“那你甘心吗?”“不,我不甘心,我要掌管自己的命运,凭什么要这山寨货来掌管。”“那么....你这么中二你家人知道吗?你小说看多了啊...这一句句话是肿么回事啊!”"这不是我的错,都是山寨惹的货...........
  • 洞墓密码

    洞墓密码

    一个偶然获得的古手抄本揭示出一个千年惊天大秘密,鬼村里鬼仔作怪,恐怖魔谷中药奴行尸走肉,原始荒蛮之地怪诞生物横行,刘鲲在神秘山洞中揭晓恢弘古墓的秘密;美艳多情的药厂女老总:刘鲲你记住,你我只是一夜亲缘;青春妩媚的医学院美女大学生:鲲哥,我不管,你是我的;娇俏可人的女导游:看来咱俩的情缘是一千年前就注定了的……
  • 古代地理与农学

    古代地理与农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明的诡故事

    明的诡故事

    没一个细微的事件背后都有一个秘密,楼上的脚步,莫名的球状物落地声,洋娃娃,,,
  • 医道天才

    医道天才

    一个中医界的天之骄子,由于神秘事件沦为农贸市场的烧烤小哥,清贫生活使得伴随他多年的女友离去,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中,他终于窥破一丝秘辛,且看他如何用小小药鼎何逆转人生,美女、金钱、权力蜂拥而来……
  • 女神王爷很倾城

    女神王爷很倾城

    跟着你,去哪,做什么都好。她笑过,哭过,可他从未见过。他以为那个活蹦乱跳吵着当王爷的小公主便是他的一切,后来才知身边的那人,才是错乱时光缓缓而至的人。而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戏。我爱你,跟我走,我们再也,不辜负光阴。
  • 大明御制玄教乐章

    大明御制玄教乐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