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05800000004

第4章 恋上主播台(1)

1、花样百出的主持人

主持人分两种:一种是打官腔的;一种是说人话的。

——冯小刚

“如果把一条狗放在中央电视台的镜头里天天让它出镜,一个月后,这就是一条全国着名的名狗。”

——白岩松

当年,我们几十位电视、报纸、电台记者(那时还没有网络记者),跟随国内天文界的科学家、天文爱好者几百人,乘火车专列浩浩荡荡前往中国北部边陲一个叫“漠河”的小地方,观看和报道“日全食和彗星”同现的世纪奇观。天文学家测定,这里是最佳的观测位置,能观测到日全食,而全国的其他地方只能看到日偏食。当地的群众也很兴奋,一下子来这么多记者和科学家,在当地还是第一次。

我们是去看天上的“日全食和彗星”,当地群众却好像要看我们这拨人当中有没有“明星”。当听说中央电视台也来了十几人的报道组时,人们就到处打听:赵忠祥、倪萍在哪儿呢?看看赵忠祥和倪萍去!那会儿,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赵忠祥和倪萍就是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好像就“只有”赵忠祥和倪萍。其实,这种级别的新闻事件,既不是“心连心”文艺慰问活动,也不是“同一首歌”大型演出。主持人干吗去呀?不过,我们那批记者采访团里,有个出镜的记者叫王志,是央视《新闻调查》栏目的,那时谁也不认识他,几年后,这位曾经很普通的出境记者成了央视着名主持人,那个节目叫《面对面》。后来,已经成为央视名嘴的王志还到丽江市挂职副市长,自此从了政,娶了央视一名美女主持人——朱迅,这是后话。

电视主持人在老百姓眼里就是明星。

说起电视,老百姓第一反应是:XX台的电视主持人我喜欢、XXX主持人太差劲了,长得不行,嘴皮子也不灵,电视台怎么挑的人?

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主持人!

我虽然已经离开电视台,走进大学做与电视相关的教学工作,但凭借我在电视台工作几十年来所积攒的经验与资历,电视圈里的人依旧与我保持着紧密的交往。在与多位主持人的合作、接触过程中,我对他们不只是熟悉,更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主持人是一个电视台的名片和面孔,是一个电视节目中的识别标志和灵魂,因为电视屏幕下边所有人的劳动,最后都体现在主持人这张嘴上和他们的形体、表情上了。好的主持人,能把编导们准备的70分的东西变成90分,差一些的主持人,会把你辛辛苦苦准备的好选题、好故事、好嘉宾完全没有运用好,根本没“发扬光大”出来,本来能打90分的节目变成60分。

说主持人这个话题之前,不妨先给主持人分分类。

冯小刚,算是中国最牛的电影导演之一了,他曾说过一句话:

主持人分两种,一种是打官腔的,一种是说人话的。

当然,冯先生概括得太凝练了,其实我觉得,中国的电视主持人还是要分出好几种的。

新闻类的节目主持人

像《新闻联播》《北京新闻》《天津新闻》《高端访问》《面对面》栏目,其实人家严格意义上讲,就是官方声音,就是官腔嘛!如果说相声似的,像郭德纲那样的播新闻,老百姓准说那条新闻都是假的,不可信。所以,新闻主持人不能像说相声、说评书一样。不过,地方卫视的新闻栏目也不是没尝试过,着名的芒果台——湖南卫视就尝试过(圈里人叫“搞怪”)。几年前,湖南卫视在它的《晚间新闻报道》栏目中,男女两位主播李跃、张丹丹,就一改传统形式新闻的播报方式,搞成说评书、讲故事风格播新闻(新闻评书),开始大家觉得很好玩,有新意,贴近百姓,他们的新闻像讲评书一样,讲完真人真事,后边还要加点评议论,如警示恒言。结果,没多长时间,大家就觉得它不是新闻节目了,就是一评书节目。有了贴近性、娱乐性,没了新闻节目应有的可信性、权威性。后来,这两位新闻主持人也窜到“智勇大冲关”一类的娱乐节目中去了,当起娱乐搞笑类节目主持人,这两位在新闻、娱乐节目中角色来回互换,观众自然对他们的新闻也当娱乐节目看了,所以,湖南卫视《晚间新闻报道》从原本的新闻节目,变成了“新闻故事汇”最后像湖南卫视的强项——娱乐节目一样,带有鲜明的娱乐色彩,却缺少了新闻的可信性。

所以,新闻主持人(其实过去叫播音员)还得一本正经,有可信度地那样播报。国外基本也这样的风格,权威、可信!而且,新闻主持人的定位也是不能随便改变的,您啥时候看见《新闻联播》的张宏民、李瑞英、海霞去客串某档娱乐节目主持人了?当嘉宾都不行!这几个人的脸是“国家脸”,不能到处出现,更不能出“丑”!我熟悉的某电视台一个谈话节目编导,为请《新闻联播》某位“国字脸”当嘉宾(还不是娱乐节目),向中央台打了好几次申请报告,经过好几级签字,最后到了台级领导那里还是没批,只得放弃,可见央视还是原则性最强的。

新闻节目大体包括:中央台、各省、市的新闻联播等新闻栏目,还有《焦点访谈》《新闻1+1》《新闻会客厅》《法制在线》《法治进行时》等新闻专题栏目。

国内新闻主持人的代表人物,央视赵忠祥、邢志斌、罗京、李瑞英、白岩松、水均益、海霞,地方台各省新闻联播主播等。

“讲人话”的主持人

也就是说老百姓通俗语言的,这算一种,可这里边又可以分的好多种了。有说大爷大妈话的,有老少咸宜的,有说年轻人时尚话的,有幽默风趣的,这要看栏目的类型和主要针对的电视人群了。

比如,

说大爷大妈话的主持人:刘元元,原北京台《元元说话》《第七日》主持人;李向显,北京台《第七日》主持人;倪萍,原央视的主持人;黄薇,央视老年节目《夕阳红》主持人。

老少咸宜的主持人:崔永元,央视《实话实说》《小崔说事》主持人。

幽默风趣的主持人:毕福剑,央视《星光大道》《梦想剧场》主持人;李咏,央视《非常6+1》《咏乐汇》主持人;王刚,北京台《天下收藏》的特约明星主持人;郭德纲,天津电视台《今夜有戏》特约明星主持人。

说年轻人时尚话的主持人就更多了:汪涵,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主持人;何炅《快乐大本营》主持人,等等。

电视剧《手机》里的严守一(王志文饰)应该属于崔永元型的,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属于老少咸宜型的主持人。

但影视作品里的主持人是不真实的,他只是个艺术形象。为什么呢,我们后边的章节会详细分析。

其实,电影导演冯小刚和作家刘震云当年鼓捣的电影——《手机》,就和名嘴崔永元和他的《实话实说》有不可分的渊源,后来作家刘震云又趁电影《手机》热映,出版了同名小说。崔、刘两人的确很熟。而且还有一段恩怨故事。

2、有部电影叫《手机》

我以往一直喜欢的作家像阿城、王朔、钱钟书、刘震云,而我认为刘老师在其中就是出类拔萃的,把《手机》归入三级片我认为还是很合适的,我不愿意对刘老师发表一句攻击的话,即使他对我做了什么手脚,可他还是我的老师。

——崔永元

尽管,电影《手机》和电视剧《手机》的播出,相差好几年,但在这里我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说,看看它们所讲的主持人是接近真实的,还是被“妖魔化”了的形象?

我不妄加评论刘震云、崔永元这两位在各自领域里的大腕孰是孰非,只想客观的透露一下两位的关系。2001年7月,崔永元出版了一本自传性质的书,叫《不过如此》,华艺出版社出版,发行100多万册。该书有两个人给他作序,一个是写过《棋王》《树王》《孩子王》等作品,参加电影《人在纽约》编剧的作家阿城,另一位就是写过《一地鸡毛》《手机》《我叫刘跃进》等作品的作家刘震云。

刘震云所写序言的题目叫《关于崔永元》,文中有这样的话:

第一次见到崔永元,《实话实说》刚刚开办,四个字还没有被人念顺……第二次见到崔永元,是因为他现在这本书《不过如此》,他让我读完这本书,谈一下读后感。怀抱这部书稿往家走的时候我心里有些打鼓,说得好不一定写得好,会耍枪不一定会玩猴。诸如此类的书我也看过一些,都是顾得上吹笛顾不上捂眼。但等看完这部书之后,我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这孩子还行……

像他主持节目一样,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

这本书看似写得平易和随意,其中却有很大的文化含量。

换句话说,是文化的力量使这本书显得与众不同。

……

2001年6月,北京,八里庄北里

可见,小崔和刘震云那会儿因录节目相识,后来还成了熟人,也算是朋友。小崔把自己的处女大作让刘写序,可见两人关系不错,崔也很器重刘作家。在后来刘震云编剧、冯小刚导演的电影版贺岁片《手机》的雏形策划中,冯、刘还请崔永元一起聊天,向崔了解谈话节目的策划和制作上的细节。

2003年年底,电影《手机》出来后,票房赚的盘满钵满后,刘震云又借势推出了他的小说《手机》。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电影《手机》的播映让崔永元彻底震怒,一时间,崔称“冯的电影《手机》是垃圾”的新闻,成了各媒体娱乐版的猛料,成为当日网上点击率最高、评论条数最多的娱乐新闻。

以下摘自2004.2.2《北京青年报》刊登的着名京城娱记、影评家何东的一段采访:(本人一字未改,只做些删节)

崔永元:我家里人先从报纸上看见了消息,也听别人议论过它。他们都没去看,我想这大概是他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吧。然后就是我媳妇还有我妈,都跟我聊起过这事儿,我妈是专门打电话跟我聊的。她们说葛优都声明演的不是你,你也不要因为这件事儿太费心。我跟我妈说:咳,我最怕你们会因为这个电影受什么伤害,以为你儿子天天在外头就忙这些不要脸的事呢。如果你们要是完全不理会的话,就千万可别担心我。我都在这个圈子里翻腾这么多年了,谁怎么恶心我、糟践我,我全都能接受。

记者何东:看过《手机》的观众,只要以前也看过你的节目,都会自觉不自觉就把它跟《实话实说》还有你的电视主持联系到一块儿;可之后无论冯小刚还是刘震云,都坚决否认这电影跟你有任何牵连;那么我想请问你,也希望你能实话实说,这部电影从开始编剧到最后放映,到底跟你有没有直接或间接关系?他们到底是在“有一说一”还是在合伙撒谎?

崔永元:准确地讲,是有直接的关系。而且我也参与了前期创作。当时就在冯小刚家里,他、刘震云加上我。那时冯小刚跟我说,他要拍一个以主持人为背景的贺岁片,而且得是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栏目名字就叫有一说一,主持人叫严守一;很明显这就是套着《实话实说》和崔永元嘛,我当时还觉得这创意挺好玩,因为我们在做《实话实说》过程当中,确实遇上过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包括当初我和赵本山演小品,不也是套着《实话实说》来吗?也得怪我太轻信了。我当时还觉得可能会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呢。但冯小刚当时向我了解的,就是一个电视栏目是怎么做的,主持人又是如何工作的,所有谈话都是围绕这些内容,我以为他们的出发点是希望电影能表现谈话节目和主持人更接近真实一点,别让内行人看着太露怯了。我还很认真地把我知道的全都告诉了他们俩。我记着刘震云老师还告诉我,主持人是一个农村背景的孩子,小时候跟手机一点关系都没有,都是在乡下用有线大喇叭。但乱搞男女关系他们半个字都没提过。

记者何东:你当时一点都没觉察这后边可能会藏什么圈套吗?

崔永元:那我当然是不知道。因为据他们那时候讲,一切都刚刚开始,连个框架都还没有。

记者何东:《手机》除了虚晃几枪炫耀一些小偷小摸的手机使用技巧,再以电视节目作为一张皮之外,其真正的主题并且被编剧、导演充分发扬光大的,就是为了追女人而去追女人,甚至最后那位河南籍的主持人,还把自己泡的一个女的给弄成了接自己班的主持人;这样电视小品化的先藏藏掖掖再抖抖落落,就不可能不让许多观众对你个人的私生活也产生某些影射性的疑问。之后任由媒体去狐疑去追问,导演、编剧再塞着两肚子鸡毛一腔否认,自然它就成了这片子的一大卖点;对此,你个人有什么看法?又有什么话要说?

崔永元:这个事我想从两方面讲。一是说电影方面,二是说个人生活。现在中国电影并没有实行分级制,而一提贺岁片又是人们争相观看,在这样的背景下,冯小刚拍这么一个电影,其创作初衷非常可疑。我甚至不理解电影局为什么能让它通过还在全国放映,然后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去看,弄得人人疑神疑鬼互相揣测,我不明白它到底代表了一种什么标准?当然如果已经实行了分级制,把《手机》归入三级片我认为还是很合适的,那也算标志着电影的开放,什么都可以拍了。

冯小刚电影《手机》的播映让崔永元彻底震怒,那么,作为冯的编剧刘震云,崔永元对他的看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以下还是摘录于2004.2.2《北京青年报》刊登的着名京城娱记、影评家何东的另一段采访:

记者何东:最近搭电影的车,刘震云又推出了他的小说《手机》,出版社很会操作和炒作,而且还专门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并且请来一帮都很着名的人好好吹捧了那个小说一番;说了一大堆什么“鬼马”之类的鬼马吹捧;我知道你以前是挺喜欢刘震云的,你的第一本书《不过如此》,还请他写了序,能说一说你们以前之间的交往吗?这个作家之前之后到底都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崔永元:我一直都非常欣赏刘震云老师的幽默,因为我个人也喜欢恰到好处的幽默。我以往一直喜欢的作家像阿城、王朔、钱钟书、刘震云,他们都有能用文字体现幽默的本事。而我认为刘老师在其中就是出类拔萃的。但我同时也发现了另一个现象,我觉得很多作家他们写得比较得体或者比较精彩的幽默,一般都是在早期作品当中。比如出版社出《故乡面和花朵》的时候,送了我好几套,我认真看了第一本之后,后边就实在看不下去了,我当时无法确认这个作品就是刘老师写的。我当时还跟办公室里的同事打赌,把几套书分送给他们,如果有人能通读全部四本,我就送他400块钱,一本100钱。结果等了好几个月,一分钱也没送出去。大家都一样对它们没法赞赏。后来他又出了《一腔废话》,我当时见了刘老师就说,你这个书名跟里边的内容特别贴切,基本上就是一团废话,一句有用的都没有。后来我请刘老师给我的书写序,他写了第一稿我有点不满意,就明显是《故乡面和花朵》《一腔废话》的味道,于是刘老师问我想要什么样的,我说想要《官场》《单位》《一地鸡毛》那个味道的,结果他又为我重新写了,我很喜欢那个序,有了他的序也为我的书增了不少光。《手机》的小说出来之后,出版商也给我送了,我想既然搭着电影来的,而且剧本也是他写的,小说肯定也会八九不离十,所以我根本没看。现在我认为刘老师的问题,肯定和冯小刚是一模一样的,他已经从一个纯作家变成了比较有钱的人,而他又掌握不了这个变化,甚至是无法接受这个变化,所以就必然导致他的内心蜕变。从一个专业人变成有钱人,从来就很少有是良性变化的。那需要极高的定力。

同类推荐
  •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开放改变了观念,思想解放了社会,繁荣造就了住房,住房大庇了天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和中国主体经济腾飞的历史推手。回首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业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 俗物与天才(精典教育)

    俗物与天才(精典教育)

    本书前半部分,作者塞德兹先阐释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而在后半部分,又以小塞德兹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论述了天才教育法的实践过程。
  • 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

    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胡适讲国学

    胡适讲国学

    胡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其对国学的通彻见解,让他人恐之不及。《大师讲国学文库:胡适讲国学》全面收录了胡适先生精华的国学理论,结集了多篇胡适先生在国学领域的不同文章,其内容更是涉及诸子百家、文学等多个领域,为读者更好地了解国学理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参考。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超级大善人

    重生之超级大善人

    一个碌碌无为的富二代重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可是脑中却多了一个养成系统······做非凡善事,养成各种牛逼人、物,做别人无法做之事,行别人无法做到也想象不到之善,通天通地,替天行道!!!他所做的善事——无人可懂,无人可理解······他身边的人、物——皆非凡胎······
  •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一个标准化、规范化、高效率的行政机关需要一套完备而科学的文书系统作支点,因而,规范的文书写作就成为行政机关执行规章制度和步入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本书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讲解力求完备,内容新颖规范,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写法指导,更有范文借鉴,使正在从事或将来有志于投身国家各级政府管理工作及各行各业管理工作的有志之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的放矢,对问题有鲜明、深刻地认识,水到渠成地写出高质量的公文来。
  • 魔尊儿子神君父皇

    魔尊儿子神君父皇

    天雷勾动地火,魔君爱上神王,前世的牵挂,此生决不会再放手!(耽美文昂~
  • 盖世狂徒

    盖世狂徒

    长生道是囚笼,是沟壑,隔着芸芸众生。他本是三千界中最年轻的皇主仙帝,却因性情桀骜,不愿从众如流,臣服于天道,触怒四大道宫、八方殿连手围杀陷入死局……大梦初醒,他意外重生于三千年前,那个让他念念不忘的青葱时代……于是,大道的轮盘开始重新轮转……
  • 黄继光

    黄继光

    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家里,幼年就给地主放牛、当长工。1949年四川解放后,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曾两次被评为模范。 1951年,黄继光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表现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纵身扑向敌人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为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的功勋,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级英雄”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永垂不朽!
  • 丹房须知

    丹房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隐婚蜜爱,霸道大叔很专情

    隐婚蜜爱,霸道大叔很专情

    辛小乐想不通,她不过是和自己的偶像大明星打个招呼,就遭到萧子越的强势警告,“女人,我萧子越的妻子,一日为妻,终生为妻!不许看别的男人一眼!”“喂喂喂,当初说好的是隐婚,各不相干!”辛小乐撇嘴。“各不相干?”萧子越邪魅一笑,当晚就进了辛小乐的卧室。“怎么可以说话不算数?信誉呢?”辛小乐反抗。“信誉?吃了!”萧子越露出了狐狸尾巴。不不,他才不是狐狸,他是大尾巴狼!
  • 终极化龙

    终极化龙

    传说上古时期,最后五条巨龙飞升时留下十颗舍利,得到龙舍利的人将拥有莫大力量,上天入地,破碎虚空。一只被贬入凡间的废龙,失去了所有龙力。一个万中无一的废物,根本无法修炼。这一废龙和一废人,却创造出人界和龙界前所未有的壮举,且看龙和人怎样颠覆世界!
  • 网游之饮血战士

    网游之饮血战士

    我们的传奇故事从边境村开始。现在是公元2112年,世界的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机器人在全世界普及,代替了人类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此时的虚拟网游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追捧。
  • 绝代武僧

    绝代武僧

    少林俗家弟子官玉松的一次尘世历练,却被阴差阳错卷入一个巨大的阴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