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2300000022

第22章 政治腐朽——大汉退出历史舞台(1)

虽然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刘秀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国家稳定和百姓安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惜,章帝之后的皇帝多昏庸懦弱,以致外戚、宦官把持朝政,朝廷混乱不堪,统治腐朽黑暗,百姓苦不堪言。黄巾起义爆发,军阀割据自立,在军阀混战中,东汉王朝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党锢之祸,抨击宦官

外戚、宦官干政

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专权成为汉王朝政治一大恶毒。外戚、宦官交替乱政始于和帝。

光武帝刘秀统治时,鉴于王莽代汉的教训,不让外戚干预政事,明帝令外戚阴、邓等家互相纠察;梁松、窦穆虽娶了公主,但是都由于请托郡县、干乱政事而受到屠戮。章帝后兄窦宪以贱价强买明帝女沁水公主园田,章帝切责窦宪,还说:“国家弃宪如孤鹐腐鼠耳!”对于宗室诸王,光武帝申明旧制“阿附藩王之法”,不让他们蓄养羽翼。建武二十八年(52年),光武帝命郡县收捕诸王宾客,牵连而死的千数。明帝兄弟楚王英被告结交方士,作符瑞图书,楚王被迫自杀。永平十四年(71年),明帝又穷治楚王之狱,被株连而致死或徙的外戚、诸侯、豪强、官吏达千数,系狱的还有数千人。

汉章帝以前,皇帝还能掌握自己的权力,外戚、宦官不能干预政治。

章帝以后,皇帝多幼年即位,“主少国疑”,而由皇太后临朝称制。太后执政,往往依靠娘家人,于是外戚便粉墨登场,挟持幼帝,执掌朝政,形成外戚专权的局面。皇帝长大后,不甘心当傀儡,于是就与外戚发生种种矛盾。皇帝要夺回皇权,往往依靠自己身边的宦官。有的宦官帮助皇帝夺 取权力后,又把权力掌握在手中不肯放,从而又形成宦官擅权的局面。皇帝死后,另一外戚集团又拥立幼帝,皇帝长大时又依靠宦官夺权。如此往复循环,导致了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混乱局面。

88年,汉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母舅窦宪总揽朝政。“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窦氏外戚集团得势,其子弟亲戚骄纵不法,胡作非为。特别是在窦宪击破北匈奴后,窦氏更是势焰熏天,刘家朝廷实际成了窦氏天下。92年,汉和帝在宦官郑众等的帮助下,消灭了窦氏势力。郑众因功封侯,参与政事,从此宦官势力开始抬头。

105年,和帝死,邓皇后废和帝长子,立出生仅百日的婴儿为帝,即殇帝,临朝称制,把持政权。不久殇帝死,邓太后又立13岁的刘祜,即安帝,由其兄邓骘辅政。邓太后吸取窦氏失败的教训,抑制其子弟的权力,更多地依靠宦官控制政权。安帝亲政后与宦官李闰、江京等合谋,消灭了邓氏势力。由国舅阎显和帝舅耿宝并为校卿,典掌禁兵,宦官李闰等掌机要,形成外戚、宦官共同把持朝政的局面。外戚、宦官狼狈为奸,政治败坏,百姓深受其害。125年,安帝死后,阎显恃其妹为皇太后,独揽朝政,排斥宦官。不久,宦官孙程等得势,设法消灭了阎氏势力,迎立被废的皇太子刘保为顺帝。顺帝即位年仅11岁,其生母李氏,先前已被阎氏所害。所以顺帝即位之初,没有外戚控制朝权,而宦官因拥立有功被封侯,势力大长。顺帝长大后对居功自傲的宦官给予严厉打击,所以宦官在顺帝朝未酿成大害。

135年梁商为大将军,朝政逐渐为梁氏外戚集团把持,梁商死后,其子梁冀继任大将军,外戚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144年,顺帝死,梁太后抱着他2岁的儿子置之宝座之上,是为冲帝。冲帝在位1年,夭死。为了把持朝政,梁太后与梁冀会商后,又从皇族中选定一个8岁的孩子,作 为政权的象征,是为质帝。但是质帝幼而聪明,他在8岁的时候,便认识到梁冀是一个“跋扈将军”,他不愿做傀儡,所以不到一年,遂被“跋扈将军”毒死。接着而来的,就是15岁的桓帝。

桓帝即位以后第一道诏令,便是大封外戚。他增加梁冀的封邑13000户;又增加梁冀所领大将军府的官属,倍于三公;又封梁冀的兄弟和儿子皆为万户侯。隔了3年,再增封梁冀1万户,合以前所封,共为3万户。并封梁冀妻孙寿为襄城君,兼食阳翟租,加赐赤绂,和长公主同等待遇。第二年,又增梁冀之封为四县,赏赐梁冀金钱、奴婢、彩帛、车马、衣服和甲第,并且特许梁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朝会时,不与三公站在同一席上,10天到尚书台办公一次。从此以后,事无大小,都要经过梁冀决定,才能执行。不但文武百官的升迁要先到梁府去谢恩,就是皇帝的近侍,也都由梁冀派遣,皇帝的一举一动,都要报告梁冀。又隔了两年,梁冀的孙子和侄孙也封了侯。总计“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在位二十余年,穷极满盛,威行内外,官僚侧目,莫敢违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亲豫”。

外戚的权势高涨,宦官的威风就相形见绌,因而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到延熹二年,梁太后死,裙带断,便决裂了。当时皇帝与宦官同盟,发动了政变,把梁氏一门不分长少,都斩尽杀绝。但是从外戚手中接受政权的,不是皇帝,而是宦官。

当时主谋诛梁冀的宦官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瑗、左倌、唐衡五人,同日封侯,世称之日五侯。又小黄门刘普、赵忠等八人亦封为乡侯。此外,以冒诛梁冀之功而封侯者,尚有侯览。宦官登台以后,其威风亦不减外戚。单超之丧,皇帝除追封为车骑将军,又赐东园秘器,棺中玉具,赠 侯,将军印绶,赐国葬。葬后,又派王营骑士、将军、侍御史护丧。从此以后,四侯骄横,天下为之语曰:“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堕。”

167年,桓帝死,12岁的灵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其父窦武以大将军辅政。窦武欲尽诛宦官,因事不密,结果反遭其害,太后被囚,窦武被杀。宦官从此独霸朝政,成为皇帝的衣食父母,为所欲为,一直到东汉末年为止。

清议和党锢

在宦官、外戚的反复争斗中,另有一种政治力量在崛起。这就是官僚、士大夫结成的政治集团。

东汉时期,士人通过察举、征辟出仕。郡国察举时,“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这在明帝时已是如此。征辟的情形也是一样。被举、被辟的人,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门生、故吏为了利禄,不惜以君臣、父子之礼对待举主、府主,甚至“怀丈夫之容而袭婢妾之态,或奉货而行赂,以自固结”。举主、府主死后,门生、故吏服三年之丧。大官僚与自己的门生、故吏结成集团,因而也增加了自己的政治力量。

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出现了一些累世专攻一经的家族,他们的弟子动辄数百人甚至数千人。通过经学入仕,又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

例如世传《尚书》之学的弘农杨氏,自杨震以后,四世皆为三公;世传孟氏《易》学的汝南袁氏,自袁安以后,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这些人都是最大的地主,他们由于世居高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的领袖。

东汉后期,官僚士大夫中出现了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称为“清议”。善于清议的人,被视为天下名士,他们对人物的褒贬,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乡间舆论,进而影响到士大夫的仕途进退。郭泰就是这样一个名士,据谢承云“泰之所名,人品乃定,先言后验,众皆服之”。汝南名士许劭与从兄许靖,“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大官僚和门阀大族为了操纵选举,进退人物,对于这种清议也大肆提倡。在当时政治极端腐败的情况下,这种清议在士大夫中间,多少起着一些激浊扬清的作用。

士大夫评议汉朝政,矛头往往直指宦官,因此宦官对之恨之入骨。党锢事件可以说是东汉时期反宦官斗争的一个高潮。

安帝、顺帝相继扩充太学,笼络儒生,顺帝时太学生多至3万余人。

太学生同官僚士大夫有着密切的联系,太学成为清议的中心。太学生为安帝以来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所震动,深感东汉王朝有崩溃的危险。他们认为宦官外戚的黑暗统治是引起农民起义,导致东汉衰败的主要原因,所以力图通过清议,反对宦官外戚特别是当权的宦官,挽救东汉统治。

桓帝永兴元年(153年),冀州刺史朱穆奏劾贪污的守令,打击横行州郡的宦官党羽,被桓帝罚往左校服劳役。太学生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表示愿意代替朱穆服刑劳作,因此桓帝不得不赦免朱穆。延熹五年(162年),皇甫规得罪宦官,论输左校,太学生张凤等300余人,跟大官僚一起诣阙陈诉,使皇甫规获得赦免。官僚、太学生的这些活动,对当政的宦官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太学诸生,特别尊崇李膺、陈蕃、王畅等人,太学中流行着对他们的评语:“天下模楷李元礼(膺),不畏强御陈仲举(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畅)。”李膺的名望最高,士人与他交游,被誉为“登龙门”,可以 身价十倍。李膺为司隶校尉时,惩办不法宦官,宦官们小心谨慎,连休假日也不敢走出宫门。延熹九年,李膺杀术士张成,张成生前与宦官关系密切,所以他的弟子牢修诬告李膺与太学生及诸郡生徒结为朋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在宦官怂恿下,桓帝收系李膺,并下令郡国大捕“党人”,词语相及,共200多名。第二年,李膺及其他党人被赦归田里,禁锢终身,这就是有名的“党锢之锅”事件。

“党锢之祸”发生后,士大夫闻风而动。他们把那些不畏宦官势力,正直的士大夫,分别加上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美称,清议的浪潮更为高涨。度辽将军皇甫规没有被当作名士列入党锢,甚至自陈与党人关系,请求连坐。

灵帝建宁元年(168年),名士陈蕃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窦太后之父)共同执政。他们起用李膺和被禁锢的其他名士,并密谋诛杀宦官。

宦官矫诏捕窦武等人,双方陈兵对阵,结果陈蕃、窦武皆死,他们的宗室宾客姻属都被收杀,门生、故吏免官禁锢。建宁二年(169年),曾经打击过宦官势力的张俭被诬告“共为部党,图危社稷”,受到追捕,党人横死狱中的共百余人,被牵连而死、徙、废、禁的又六七百人。熹平五年(176年),州郡受命禁锢党人的门生、故吏和父子兄弟。直到黄巾起义发生后,党人才被赦免。

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的反宦官斗争,在当时虽具有一定的正义性,但只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东汉王朝的正常统治秩序。农民起义爆发,被禁锢的党人获得赦免,他们立刻同当权的宦官联合,集中力量镇压农民起义。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后,官僚士大夫与门阀大族重整旗鼓,发动了对宦官的最后一击,终于彻底消灭了东汉盘根错节的宦官势力。

名家回眸

宦官弄权从和帝时就开始了,慢慢地他们越发猖狂。尤其是到了桓帝、灵帝时,宦官总揽了朝政,他们以权谋私,戕害大臣,胡作非为,酿成了两次迫害儒生的“党锢之祸”。“党锢之祸”后,宦官的权力更是达到了顶峰,他们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导致整个东汉政治更加黑暗。

黄巾大起义

东汉时期,民间流传一个称为“太平道”的道教支派。巨鹿人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太平道。张角一边到处为人医病,一边传播太平道,蓄养弟子。经过10余年的积累,已经拥有来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数10万徒众,其中不乏豪强及朝廷宦官、宿卫人员。张角决定利用太平道,秘密组织一场全国性的大起义。他将徒众分为36方,也就是36个部。大方统众万余人,小方统众六七千,每方都置有首领。

张角令弟子们四处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民谣,在各地进行动员。派出大方首领马元义先召集荆、扬地区信众数万人到邺(今河北临漳),与冀州道徒会合,约期在邺城(今河南东北)起事。又派马元义来往于京师洛阳,联络中常侍封谓、徐奉等人为内应,约定次年,也就是中平元年(184年)农历三月五日内外同时起义。

不料,起事之前,张角弟子唐周叛变,向朝廷告密,正在洛阳的大方首领马元义被捕,车裂而死。与太平道有联系的官兵、百姓千余人遭捕 杀。朝廷还下令冀州追捕张角,张角被迫提前起义。

中平元年(184年)农历二月,张角所属36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群众头裹黄巾作为标志,人称“黄巾军”。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起义军声势浩大,焚烧官府,捕杀官吏。旬月之间,天下四处响应,京师震动。

农历三月,汉灵帝急忙召群臣商量对策,北地太守皇甫嵩奏请解除党人之禁,笼络人心。汉灵帝拿不定主意,咨询中常侍吕强,吕强也建议释放,减少积怨,防止其他党人与黄巾军联合。于是,下诏大赦党人,“党锢之祸”遂告结束。

农历四月,郎中张钧上书,认为张角能聚众数十万人起义,根源在于宦官,建议斩十常侍之首,悬于京师南门之处,起义军就会自行散去。汉灵帝大怒,宦官是他的依靠,结果张钧被下狱处死。

同类推荐
  • 呲骨豺狼(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呲骨豺狼(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结束了一个战争和动荡的旧时期,迎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回首历史,不应忘记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为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作为后人,我们应当认真吸取这次大战的历史经验教训,为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发生,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
  • 霸道与王道:秦汉帝国

    霸道与王道:秦汉帝国

    中华帝国的脚步沉重而拖沓,而且,陷入了一个怪圈:从王朝初建的清明,到末期的腐朽,随后被不堪重压的农民起义推翻,而新的王朝又重复这样的轮回。我们的帝国,犹如意气风发的少年,在这样的轮回中逐日变为垂垂老者,巨大的身躯轰然倾倒于烟尘之中。在帝国的历史中,我们看到惊人的相似:制度的承袭、人物的脸谱化……每个中国人,在借《霸道与王道.秦汉帝国(图文本)》回望来时路之时,都将为我们的历史而欢呼、惊讶、愤怒,甚至于椎心泣血。《霸道与王道.秦汉帝国(图文本)》内容包括天下奇观兵马俑、帝王一怒天下秋、富丽堂皇阿房宫、孟姜女哭倒长城等等。
  • 遍地桃花开2:凤令三界

    遍地桃花开2:凤令三界

    她是风华大陆唯一的公主,也是火神的后裔,她一出生就背负着天界赋予的责任,天给了她一双红眸,就注定让她一生不凡,可是,成仙之后等待她的却是永生永世的寂寞本以为她能封存好自己的心,可是无奈上至天界,下至冥界,无论是天界第一美男,还是妖界的花样美男,亦或是人界的他,还是........都对她不离不弃,生死相随!那么如果不能相爱,就算反了这天界,她也要遵从自己的心。神之后裔,凤令三界,谁主沈浮
  • 天变

    天变

    本书从古代历史上二百三十多次政变中,选取了二十八件著名的事件,状写其发生、发展和结局,所写的内容,取诸正史,间以稗乘,所有事件、人物、时间、地点,都有据可查。
  • 农业学大寨始末

    农业学大寨始末

    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城东南的虎头山下。在互助合作运动中,贾进财和陈永贵,积极带领农民组织起来,走上集体化道路。1947年冬,陈永贵被吸收入党,迈出了他政治旅途的第一步。贾进财是大寨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他主动“让贤”,成为颇受后人赞誉的一段佳话。大寨村的成绩和陈永贵的才干不仅受到昔阳县委的表扬,也开始引起晋中地委的重视。本书将向您介绍大寨人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热门推荐
  • 马鸣菩萨传

    马鸣菩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林八侠

    武林八侠

    李天宝道:“师父,我们从小是孤儿,是你收留了我们,你对我们的养育只恩我们无以回报,今日你突然让我们走,我们怎么舍得你呢?”“你们下山帮我完成一件我心愿未了之事便是给我的最大回报。”“师父,究竟是什么事你现在还没了呢?”“我想让你们帮我找回丢失二十多年的《古云秘籍》。”
  • 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

    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

    作者认为自己是拿幽默当武器的,她的文字俏皮、轻松、洒脱,嬉笑怒骂皆见功夫,会让读者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思想独特,有人说作者走的是吴思和十年砍柴的路子。这只是一种泛泛的界定,事实上,作者走的是个人主义之路。顺着她的笔迹,读者会走进一个独特清新的思想境界!它引你思考,让你震撼:传统竟可以这样解剖,文化竟可以这样解读!
  • 仙雄无双

    仙雄无双

    人有人雄,鬼有鬼雄,仙,自有仙雄!且看一代少年,如何历经千辛万苦,披荆斩棘,成就无双仙雄。欲持三尺青锋,扬天地正道;图快意恩仇,遨天地世间。
  • 锦衣教授

    锦衣教授

    飞鱼秀春,人鬼之分。大明利刃,毁于一旦。本应该是在370年前就消失的一个神秘锦衣卫中的神秘军团锦衣影卫,却奇迹一般的长生不老,活到了2014年,多年来,费尽心思寻找大明之后,谁出卖了大明?直到紫禁城的一战,他才释然,原来,天道如此。在这之后,本想做一个教授活下去,却不想美女纷纷来求自己娶她。
  • 弃明

    弃明

    人们如今苦苦追寻的,却是昨日所抛弃的。明天,人们又将何去何从。
  • 玉神通

    玉神通

    怪哉,一夜过后,突然自己竟然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厉害,还能操纵别人的思想。一次次转危为安……芳心如雨,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可是……福祸从来就孪生兄弟,一场劫难悄悄接近……围绕着这些故事,都跟那块来路不明的玉石有关,这真是福也玉石,祸也玉石,欲知详情,欢迎围观《玉神通》!恳请各位书友支持作者的新书《我是绝世树仙》,求收藏、求推荐,各种求!
  • 爱若断忆

    爱若断忆

    失去记忆的她,在闺蜜的婚礼中萌生了寻回记忆的念头,寻忆路漫漫,她所寻回的记忆竟和脑中的画面有很大的落差,究竟是怎么回事?她究竟该如何选择?(喜欢看书的朋友可以加Q群481531915,我的群哦)
  • 总裁大人别跑

    总裁大人别跑

    十年前的相遇,南宫婉莎就放不开闫伟轩。从小时候的跟屁虫变成亭亭玉立的羞涩少女,闫伟轩都没有把她当作女生看待过啊。心里多少的牵绊只是他嘴中的依赖和习惯,真是嘴里的情丝万缕没处说。不管了,这辈子就注定是他了,去到哪追到哪,就不信女追男还能隔层山。就算是他有女朋友又怎样?坚决拿下,就不信他闫伟轩这辈子能逃出她的手掌心
  • 请听,天气预报

    请听,天气预报

    本书作品内容以动物童话为主,有的写小动物的成长过程,有的写小动物的自然之趣,有的写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