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2300000028

第28章 附录 汉代重大成就(1)

班固修《汉书》

东汉班固所撰《汉书》是继西汉《史记》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史学名着。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郡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汉书·本传》称其“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班固之父班彪,是东汉初年着名的史学家,他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想续写武帝之后,于是收集史料,写成《史记后传》65篇,以补足《史记》的西汉部分。班彪死后,23岁的班固回到家乡,看到父亲所写史书,认为还不够详备,决定继承父志,完成父亲未竟之业。不久有人告发他私改国史,因而下狱,后其弟班超上书力辩,得释。

汉明帝永平五年(62年),班固被任命为兰台令史(兰台,是汉朝宫内贮藏图书之处),不久迁升为郎,奉命续写《汉书》。直到章帝建初七年(82年),“潜精积思二十余年”,完成《汉书》100篇(后人划分为120卷)。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任中护军,参与谋议。在追击匈奴时曾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颂功,《封燕然山铭》即为班固所撰。后窦宪以失势自杀,班固也因此受到牵连,先是免官,后为仇家洛阳令种兢逮捕入狱,死于永元四年 (92年),年61岁。以后和帝又命班固之妹班昭补写八表,同郡马续补写《天文志》,终于完成了《汉书》的编撰。

《汉书》包括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共100篇。上起汉高祖帝元年(前206年),下至刘玄更始二年(24年),共230年的历史。

《汉书》体例与《史记》大略相同,都是纪传体。《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根据《史记》而小有改变,如改“书”为“志”,废“世家”,将“世家”并入“传”。《汉书》记载汉武帝太初年间以前的西汉历史,在史料来源上,多来自《史记》,但亦有所增补。如《贾谊传》增加了《治安策》,《晁错传》增加了《贤良策》、《教太子疏》、《言兵事疏》、《募民徙塞下疏》,《邹阳传》增补了《讽谏吴王濞邪谋书》,《路温舒传》增收了《尚德缓刑疏》,《公孙弘传》增补了《贤良策》等文章。在韩信、楚元王、萧何、卫青、石庆及公孙弘等传中增加了一些史实。此外,还在《史记》材料的基础上,新立了一些篇目,如《惠帝纪》及王陵、吴芮、蒯通、伍被、贾山、李陵、苏武等传。

武帝以后的史料则以班彪的65篇《史记后传》作为基础,并参考其他有关着述,做了大量订正,增强了史料的可靠性。班固还利用官府藏书,收集许多遗闻轶事,经过取舍剪裁,熔铸于书中,使《史记》缺漏的重要文献在《汉书》中得到补充。《后汉书》作者范晔肯定班固的叙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汉书》的精华在“志”。其10篇“志”,比《史记》的8篇“书”

内容详备,规模宏大。其中《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志》

四志和《百官公卿表》均为班固新创。《五行》与《刑法》分别记载古代自然变异和立法设刑的情况。《地理志》则叙述从传说的“九州”到西汉的地理沿革,以及各地的山川、户口、风土和物产,还记载了亚洲一些国家的地理情况,是我国古代地理学的重要着作。《艺文志》是综述各学科和学派的源流,记载西汉皇家藏书情况,是论述中国古代文化史的重要文献。

其他六志,如《食货志》补充《史记》的《平准书》,系统地记述了西周以后至王莽时期的经济制度,是研究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资料。《沟洫志》续补《史记·河渠书》,详记黄河变迁与治河对策,所载西汉哀帝时贾让《治河三策》是极珍贵的古代历史文献。《律历志》记录了大量自然现象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情况。《礼乐志》是研究我国古代国家机器和典章制度的重要史料。十志在八书的基础上确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志书规模,后来“正史”的志,大体依十志稍作增减。唐宋时期,志书体得到大发展,出现了《通典》、《通志》、《通考》等典章文献专着。

后人非常推崇《汉书》的《百官公卿表》,这篇表首先讲述了秦汉分官设职的情况,各种官职的权限和俸禄的数量,然后用分为十四级、三十四官格的简表,记录汉代公卿大臣的升降任免。它篇幅不多,却把当时的职官制度和官吏的变迁情况,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后世《百官志》、《宰辅表》开辟了道路。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自此以后,用纪传体编纂的断代史连续不断,遂形成了所谓“正史”的二十四史。其中,除《史记》、《南史》、《北史》外,全都是纪传体的断代史。这是因为“中国自汉以来政尚专制,忌讳滋多,本朝之人不敢指斥本朝,以速罪戾。班氏史体最合着述家之心理,盖记前朝之事,危疑较少。讥谈政事,臧否人物,均视在当代为自由,《汉书》家独盛于后世,即此故也”(范文澜《正史考略》)。而且除了“正史”外,还有一些编年体的断代史,如东汉末年荀 悦的《汉纪》,就是将《汉书》的内容删略为编年体的史书。我国历史悠久,自秦汉以来2000多年的史料,都能相当丰富而没有间断地保存至今,是与历代都有断代史的编纂分不开的。班固开创了断代为史的方法,是对我国历史学的一大贡献。当然断代史也存在着割断历史联系的缺点,这一点,唐朝的刘知几和宋朝的郑樵都曾指出过。

《汉书》的另一特点是在传中多载有关学术、政论文章,因此《汉书》又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如《贾谊传》载《治安策》,《晁错传》载《贤良策》,司马相如、扬雄等的文章皆入本传。

又《汉书》喜用古字古词,比较难读。东汉人已有很多地方读不通。

这就提出了为《汉书》作注的要求。东汉末年已有服虔、应劭所作之注。

到唐代,颜师古汇集了前人23家的注释,纠谬补缺,完成了对《汉书》的新注。清朝人王先谦又作了《汉书补注》,征引繁博,成为《汉书》旧注的代表作。

《汉书》亦有不足之处,那就是班固生活在儒家伦常完全定型的东汉时期,历史观受到儒家尊君思想的严密束缚,虽然,《汉书》较之《史记》,有“文赡而事详”的长处,但是,就班固的历史观来看,却远不及《史记》进步。《汉书》以儒家正统思想为准绳,指责《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认为《史记》把汉史“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降低了汉朝的历史地位。在高帝赞中又有特为刘邦编造的从尧开始的世系,企图证明“汉绍尧运,以建帝业”。班固在《五行志》里还用大量自然变异现象附会政事,积极参加东汉的谶纬迷信,神化皇权活动。他还对农民起义领袖,对出身社会下层,对敢于反抗强暴的人物,力加贬斥,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在《汉书》里都改为传。

蔡伦改进造纸术

关于造纸术的起源,历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是以三国时文学家张揖及南朝史学家范晔为代表,认为东汉时,宦官蔡伦于105年发明了纸。第二种意见是以唐代书画鉴赏家张怀瓘及宋代一些着作家为代表,他们认为西汉初年即已有纸代简,至东汉蔡伦时所造之纸精工于前世,故蔡伦不是纸的发明者,而是改良者。近代考古发掘证明上述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淖尔(即罗布泊)汉烽燧遗址掘出一块麻纸,其年代为汉宣帝黄龙元年(前49年)。他根据这一考古发现,认为在蔡伦之前150多年已有纸。

解放后,新中国的考古工作逐步发展,1957年5月,陕西西安东郊灞桥古墓遗址出土一批文物,清理文物时发现青铜镜下有麻布,布下有纸,均带铜锈绿斑。考古学家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判断其下葬期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前140~前87年),专家鉴定该纸为早期麻纸。1973年、1978年、1979年、1990年,考古工作者又先后在内蒙古 、陕西、甘肃等地区发现西汉不同时期制造的古纸,这些古纸的存在,补充了《史记》、《汉书》漏记西汉纸之不足,也纠正了《后汉书》关于造纸起源于东汉的误记,把中国的造纸术起源提前了200年。

那么,这是否意味抹杀蔡伦的作用和贡献呢?否。蔡伦的作用在于:

一是他总结了前代和同时代造麻纸的技术和经验,组织生产了一批优质麻 纸。他是麻纸技术的革新者和推广者。二是他倡导并主持研制楮皮纸,完成以木本韧皮纤维造纸的技术突破,扩大了造纸原料。蔡伦虽非纸的发明者,但确是承前启后的造纸技术革新者。

蔡伦(?~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今湖南耒阳市)人。东汉明帝永平末年,他开始在京城洛阳的皇宫里当太监,章帝建初中,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蔡伦是一个有才学、为人诚实的人,他做了中常侍后,尽心王事,十分勤恳。他也敢于直言进谏,“匡弼得失”,因而深得和帝信任。后来,他又被加任尚方令。尚方是皇宫内的手工业作坊,专门为皇帝制造刀、剑和其他器物。史书记载,蔡伦做尚方令后,经他临制的刀、剑,“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正是在他负责尚方工作时,对造纸技术做出了重大的改进。

纸的发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古代人自从发明了文字以后,客观上就要求有记录文字的工具。较普遍的有泥板、树皮、羊皮、纸草、龟甲、牛骨、竹、木、缣帛等。在商周时代,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和牛骨上,或者刻在青铜器上,也有刻在石头上的。随着文化的发展,又将文字刻写在木简或者竹简上,后来又有把字写在缣帛上的。文字刻写在竹简或木简上,然后用绳子一片片地串起来,叫做“策”(或叫“册”);缣帛上写的文字,最后卷起来,成为一“卷”。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册”和“卷”的来历。在竹简和木简上刻写文字,在缣帛上写字,比在龟甲、兽骨上刻字方便一些,但是,竹简和木简仍很笨重,使用起来不方便。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西汉时,齐人东方朔有一次向汉武帝上奏章,共用简3000片左右,要两个人抬进宫去。《庄子》中记载,战国时学者惠施出门,喜欢带上书,这些用简编成的书,足足装了五车。由于这个原因,人们在使用竹木简的同时,从 春秋战国开始,又用帛来写字,叫“帛书”。帛是一种丝织品,最大的优点是轻便。但是帛受生产的限制,不可多得,而且价格昂贵,无法在民间推广。因此,人们就想到要寻找一种能为大多数人利用的书写材料。于是,纸就应运而生了。

我们现在所说的纸,一般是指用植物纤维(麻、木材、竹、草等)做原料制成的。最初的造纸法是模仿漂絮法而产生的。东汉许慎在其所着《说文解字》一书中谈到“纸”字的字源时说“纸”从系旁,这说明早期的纸与丝有关。公元前12年,汉成帝后宫有一个名叫曹伟能的女官生了一个男孩,引起了皇后妹妹赵昭仪(“昭仪”为妃子的一种称号)的嫉妒,把她投入监狱,并派人用“赫蹏”包裹着毒药,上面写着逼迫她自杀的字。“赫蹏”就是丝质的絮纸。

西汉时期,我国蚕丝业已很发达,妇女们把蚕茧煮了以后,再放到浸于水中的席子上捶打,成为丝绵。把丝绵起下之后,在席子上留有一层薄薄的纤维,把它剥下晒干,就成为一张丝绵纸。但是用蚕丝的纤维造纸,原料来源少,产量低,成本也高,还是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人们很需要一种既轻便又便宜的纸张来作为书写材料。这样,经过摸索、试验,最后终于成功地发明了植物纤维纸。1957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安灞桥一座西汉古墓中,发现了一批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沓纸,共88片,被称作“灞桥纸”。经科学工作者鉴定,“灞桥纸”是用大麻和苎麻等原料制成的,其时间不晚于汉武帝时(前140~前87年)。其后,1986年甘肃考古学家又在甘肃天水市郊放马滩西汉墓中发现一张麻纸,发掘报告认为“此墓的时代在西汉文、景时期”。这应当是目前考古发掘出来的我国最早的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但是,西汉早期的植物纤维纸,还比较粗糙,纸的表面有较多的麻 筋,纤维组织松散,分布也不均匀,因而不利于书写。显然,这时还是我国造纸术的萌芽和初级阶段。

到了东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日益发展,造纸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曾经不断发掘出一些东汉时期造的纸。如1901年先后在新疆和甘肃敦煌发现两张东汉纸;1942年和1959年,又先后在内蒙古额纳河和新疆民丰县各发现一张东汉纸;1974年,又在甘肃武威县一座东汉墓中,发掘出一批东汉纸。这些纸的质量比西汉纸有着明显的提高,大多数纸的上面都有书写的字迹,有的是书信、诗抄,也有的是日常文书。可见这时的纸已经比较普及在民间了。可以说,东汉已经是造纸技术比较成熟的时期了。事实证明,这些进步都是和蔡伦在造纸工艺上的“造意”分不开的。

蔡伦在主持各种御器的制造时,经常和工匠在一起,这样就使他有机会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同时,蔡伦善于诗、书,深知世间缺纸的困难。这些为他研究和总结造纸术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

蔡伦首先想到,“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于是“乃造意(立意,发明创造),用树膺、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从今天发现的东汉纸来检验,其工艺流程大体是:浸湿原料、切碎原料、灰水浸泡、蒸煮、舂捣、洗涤、打槽、抄纸、晒干、揭纸。蔡伦造出的纸,体轻质薄,价廉耐用,为人们所欢迎。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把他监造的第一批纸献给了汉和帝,受到和帝的称赞。从此,全国都采用蔡伦的方法造纸。

由于蔡伦曾被封侯,后来人们就把他造的纸称为“蔡侯纸”。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扩大了造纸原料,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

蔡伦改良了造纸术之后,东汉末年又出现了一位造纸能手名叫左伯。

其所造麻纸,均匀细密,洁白光辉,色泽鲜明。赵岐《三辅决录》引韦诞 奏言:“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指韦诞)墨,皆古法。”可见其纸质之优良。

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功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在他故乡建立了“蔡侯墓”,墓的前院还有“蔡侯祠”。

造纸术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就在我国人民已经普遍使用纸的时候,欧洲还在使用羊皮和纸草进行书写,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魏晋时期,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朝鲜,7世纪,又从朝鲜传到日本。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向西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1150年西班牙才有造纸工场,比我国已经晚了1000多年。16世纪后,我国的造纸术由欧洲传到北美洲。此后,逐渐传遍了全世界。

张衡研制两“仪”

张衡(78~139年),字平子,河南南阳郡西鄂(今河南省南阳)人。石桥镇西南有个鄂城寺,鄂城寺东边相传就是张衡的旧宅所在地,现在叫做“平子读书台”。

张衡的祖先为南阳望族,《后汉书》中有他祖父张堪的传,张堪是个品学兼优的人,年轻时,曾“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由于品德美好,16岁被荐举到京城长安学习,他勤奋好学,被京城学者誉为“圣童”。刘秀起兵,张堪率全家相随,为东汉政权的建立立下功劳。东汉建 立后,官至蜀郡太守和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太守。为官清廉,死后没有留下什么家财,张家家境急剧衰落。张衡的父亲未见史书记载,可能是从未入仕,壮年故去。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刘琦

    三国之刘琦

    一次意外,21世纪小伙子王亮意外重生到将星云集的三国时代,身份是刘表的长子—刘琦。自古以来,成王败寇,刘琦振臂高呼:我会成王。韬光养晦数年,赤壁之战,一鸣惊人,独霸一方,足以笑傲群雄。为了宏图霸业,他带领着自己的谋臣猛将,东征西讨,最终问鼎天下。他不做“豚犬”,而要做实实在在的“真爷们”。来吧,信“琦哥”,得永生!(PS,努力奋斗中,送上你们的推荐和收藏吧!)
  • 穿越大宋之宋高宗

    穿越大宋之宋高宗

    少时读史,总为古人担忧,担忧最多,莫过于宋。许是真的与宋有缘,一朝入梦,醒来竟成了赵构。持笔仗剑,横槊赋诗,新的赵构,新的宋高宗,要怎样扶起已然倾颓的大宋王朝呢?
  • 亚洲王朝

    亚洲王朝

    年轻的驻外武官穿越到了1850年的南洋,他眼见华人的悲惨生活,被土人抢掠,被西方人盘剥,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而他作为一个军人,忍无可忍了,决定带领南洋华人,一起站起来驱逐西方洋人,保护华人利益。并且带领南洋华人打回老家,建立一个真正属于全体华人的亚洲王朝,和西方列强争夺世界的主导权,让华夏文明再次普照天下,让亚洲的文明再次笼罩在全球。西方各国大呼:“狼来了!”
  • 铜雀惊夜冷

    铜雀惊夜冷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后,有人在江南小镇发现袁子卿的踪迹,此时亦正是曹丕与曹植争宠夺位最激烈之时,两人都不约而同采取行动欲找到他。因为他的存在,不仅仅是故人之间的恩怨情仇未了,更是牵扯着袁氏一族四世三公收藏的巨宝……江湖原本已风平浪静,却难奈树欲静而风不止,孰是孰非,谁人能断,风大雪大,路归何处?
  • 重生农门骄

    重生农门骄

    这是一个男人穿越成家族嫡长孙之后宅斗官斗一把抓的故事!穿越后计划安排表。第一:接回被送出去的亲妹妹;第二:努力读书,在古代,当官才是硬道理;第三:摆平撒泼老太太,心狠亲四叔;第四:抱对大腿混官场,为后代子孙不用缴税而奋斗;第五:找个美娇娘——这条有点难,是听从父母之命还是自由恋爱,要庶女还是嫡出,貌似有的磨……
热门推荐
  • 爱错少总嫁对郎

    爱错少总嫁对郎

    林枫,总裁,青春,帅气,有点腹黑,颇有心计。他为了给未婚妻艾利世界上最好的一切,不惜在结婚前前夕与陆氏集团达成一个交换协议,使得他不告而别。而当他恢复了自由身,且如今已是总裁之身时,却发现灯火阑珊处已经找不到艾利的影子。再次重逢,虽知她已为人妻,可她在他心中一直未变过,为了夺回曾经的最爱,他不惜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阴谋……
  • 西樵语业

    西樵语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黎晨的暮色

    黎晨的暮色

    他说,他叫秦暮,暮色的暮。专属黎晨的暮色,若是没有黎晨,暮色再美也无人闻寻。你眼里微不足道的事物,都是我生命中所有的无价之宝。一场大梦,睡醒之后,暮色暖暖,黎晨还会。
  • 网游之浴血战神

    网游之浴血战神

    由中国人开发的第一款用意念操控的游戏,可以说是风靡全球,好评如潮,玩家也越来越多,无论是从画面上,还是人物操作上,研发者已经将游戏开发到极致。当所有人都沉迷游戏之时,却发现整个游戏,竟是成为囚禁他们的牢笼!让他们无法踏出游戏一步。在这一情况下,游戏研发者韩飞突然出现,告诉众人在游戏《破天》的最顶端,有走出游戏《破天》的方法,只有到达的顶端的人,开启了破天之秘,才是众人的救世主,可以将所有游戏玩家带出游戏破天的资格!在众多的玩家之中,一个看似及其普通的游戏少年,正在向顶端一点一点的向上爬。我现在是生,还是死,怎么什么都不记得啦!这里是那里,难道就是游戏的顶端!!!!!
  • 趣味人生预测:透过现在看未来

    趣味人生预测:透过现在看未来

    人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就会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人生又怎么能有意义,生活又怎么能美好呢?如果我们能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尽相同,但命运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窗外有土也有星,就看我们能不能磨砺一颗坚强的心、一双智慧的眼,透过岁月的风尘寻觅到辉煌灿烂的星星。不要一味地审视生活怎样对待自己,而应该静下心来,看一看自己是如何对待生活的。
  • 柯南之改名生活

    柯南之改名生活

    我第一次写小说,请多多指教。本书是写哀的幸福生活和羽翔的长子穿越时空再次寻找羽翔拯救天庭的故事。
  • 我仙逍遥

    我仙逍遥

    前世,逍遥天尊,苍穹之上独战十二圣主。今生,部落弃子,崛起阡陌杜琳乾宇风骚。我本逍遥,去他妈的庸人自扰!吾道逍遥,老天又能奈我如何!——风弃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老王的书,稳定更新,多多支持
  • 倾世韶华,将门凤女舞江山

    倾世韶华,将门凤女舞江山

    为保郑氏一世太平,郑昭容敛去一身傲气甘愿成为薄桓良的棋子,助他登上帝位。陷害忠诚,谋杀与自己指腹为婚的夫君,玩弄朝野,欺君罔上,坏事做绝。而她得到的,是一纸休书,终身囚禁冷宫。但又因一道密信,身世之谜被缓缓揭开。她哪是什么郑将军之女郑昭容,她分明是前朝的公主。是她,帮着仇人之子登上皇位。是她,忠良之臣通通赶尽杀绝。是她,亲手将自己推到了悬崖。可那又如何,她要弄乱这棋局——万里江山,有能者得!
  • 思恋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思恋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狐爱:两生劫

    狐爱:两生劫

    狐妖和道士,从来都是引人遐想的两个词,因为它们背后总有着故事,而他们的相遇也总是能擦出火花,但,这火花的背后,也许并不那么简单……被埋藏了千年的隐秘,野心勃勃下的觊觎,不惜灭族的憎恨……当线索越来越多,当真相浮出水面,他才惊觉原来所有一切不过是为了那股力量,他才是棋局中最重要的人物。他防备着所有人,却在危机结束之时,被亲近之人所伤,在孤立无援之时,被信任之人所叛,那些他以为坚不可摧的感情,原来并非永恒不变。“我怎么会说你不似以前了呢?看,不还是和从前一样?说杀就杀,从来不会有一丝迟疑。难怪你说我们不同,我现在明白了,它是什么意思。无念,其实你从未……相信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