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
仅仅接受别人的爱是不够的,还应该把这接受到的爱释放出去,给予别人以爱。只有当这二者平等时,爱才能发挥它最佳的作用。能成为被爱的对象,固然是幸福的一大源泉,然而索取爱的人并不就真的能够得到爱。广义说来,得到爱的人正是给予爱的人。
——罗素《爱》
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意思是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我们生来便有一颗赤子之心,不沾俗尘,不染污土,而仁爱是首先要培养出来的性情。为他人奉献善心,为社会造福祉,他人和社会必定会以善回报你。
要将福祉惠泽天下的芸芸众生,人只是这个世界微小的一部分,花草鸟兽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应受到福祉的惠泽。孔子曾说,“子钓而不纲,弋而不射”。意思是说孔子钓鱼,但不用绳网捕鱼;孔子射鸟,但不射栖宿巢中的鸟。
在孔子的眼里,一草一木皆生命,岂有不爱惜的道理。
有一次,弘一法师来到丰子恺家里。丰子恺请他坐在藤椅上,他没有立即就座,而是先把藤椅轻轻摇动,然后才慢慢地坐下去。开始时丰子恺心中好奇,却不敢多问。
后来见他每次都如此,丰子恺忍不住问了一次。弘一法师回答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就连我们眼前的一只毫不起眼的小蚂蚁,也是造物主的恩赐,它的生命与我们人类的生命并没有本质区别,它也应该享有生命的尊严。对生命的关怀并非人性的道德完善,也并非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对生命的平等的尊重和深切的关怀。很多时候,我们在关怀其他生命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自身的关怀与尊重。
一个人只要具有一颗质朴而美丽的心灵,那么他必然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这种影响力会像影子一样,一生追随着他。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像水一样,随着地势的起伏改变着自己的形态,另一种人则像水晶,内心晶莹透彻,但却锐利坚硬。第一种人只能让自己随着世界变化,而第二种人则会让世界因自己而改变。
能够保持自己本真天性的人,往往会拥有别人想象不到的幸福。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趋于利益交换,因而这个社会上多了利弊的权衡,少了纯净的心灵,但是如果人们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岂能美好?所以我们要保持心灵家园的纯洁,选择勇敢、乐观、积极的思想,并且及时进行“精神扫除”。让自己的心灵世界再无纷扰,并且用善良的品格滋养心灵。
善心没有早晚。拥有善良的人,既赠予他人幸福,又让自己的生命从容而无悔。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同样,爱与善何时回忆,对一个人而言,都不算太晚。多一分付出,就多了一盏大灯照耀自己前行的灯,它能使你更深层次地感悟什么是人生。
多一分付出,它能使你确信你正在做正确而且有益的事情,它能使你更能对自己的良知负责并且给你当下的生活增加信心;多一分付出,还在于它能使你强化自己的能力,并且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因为,此时你拥有着最佳的心态,并借着有规律的自律行动,愈来愈了解多付出一点点的整个过程和意义。
世界上到处有着给那些爱人者、助人者建立的纪念碑,这些纪念碑是用大理石或古铜建成的,它们同时建立在他人的心中,尤其是被受助者和被感动者的心中。如此说来,善良能给予人们莫大的收获,无论付出还是接受。
一灯大师说过:“世人无数,可分三品:时常损人利己者,心灵落满灰尘,眼中多有丑恶,此乃人中下品;偶尔损人利己,心灵稍有微尘,恰似白璧微瑕,不掩其辉,此乃人中中品;终生不损人利己者,心如明镜,纯净洁白,为世人所敬,此乃人中上品。人心本是水晶之体,容不得半点尘埃。”人世间最宝贵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颗宽厚无私、品行高尚的心灵,那是纵有千金也不能买到的稀世珍品。
人心就是一副有色眼镜,心是什么颜色,眼中看到的东西是什么颜色,物体本身都只是大千世界中的自然存在,人心不净的时候,便会对外在事物作出所谓净与秽的评断。
如果一个人在看待事物时还有净与秽的分别,那么此人必定没有真正的觉悟。
善恶、是非、得失、净秽,这是从分别心所认识的世界,真正的道,不思善、不思恶、不在净、不在秽,文道的憎爱之念,拒受之情,当然要被慧薰禅师斥为无道心了。
心存善念而标榜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是浅薄的。真正的善良是有善念,还能行善行。知易行难,然而,只要心存菩提,又何必在乎外在的毁誉、表面的得失呢?行善行,内心世界里便已种下了快乐的种子。真正的善行,必然需要超过常人的节操,以及常人在情感上不能忍耐的气度。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受到冤枉侮辱时也不愤怒委屈,这是因为他们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对世人抱有悲悯慈爱之心,怀有以一己之力度众人之苦的大志向。
生活在现代文明之中的人,心灵却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物质的尘垢,抛却这是非功利之心,以平等的仁慈对待万物,方能洗去心灵的尘垢,以一种轻松快乐的心态去直面现实的人生。
有一个做清洁工作的妇人,天天打扫街道,十分勤劳。她的衣服很肮脏,市民都讨厌她,见到她,总是掩着鼻子走过。智者叫她来听他讲道,鼓励她精进,城里的人不赞成,跑来责问道:“先生!你常说清洁的话,教人做清净的事,为什么要和肮脏的女人谈话呢?难道你不觉得讨厌吗?”
智者严肃地看了他一眼,回答说:“这妇人保持城市清洁,对社会贡献极大,而且她谦卑、勤劳,做事负责,为什么讨厌她呢?”
这时,那妇人洗过澡,换了衣服,容光焕发,出来和大家见面。智者继续说:“你们外表虽然清洁,但是骄傲、无礼,心灵污秽。要知道:她外表的肮脏容易洗净,你们内心的肮脏才难以改善呀!”城里的人知道错了,再也不敢讥笑别人。
确实,就像只有心灵美才能成为真正的美人一样,只有心灵的洁净才算是真正的洁净。
杨绛先生有一篇散文叫做《洗澡》,文中的内容很特别,她说的洗澡不是沐浴,而是给心灵洗澡,也就是净化和荡涤身心。
对于生活在当下俗世中的人来说,净心并不玄妙,它实际上就是生命的一种积极、快乐、简单的状态。那么如何净心呢?星云大师给现代人开的这剂生命的药方:“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做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若能坚持如此,则百病消除。
我们都知道,与我们一样存在世上的不仅有流血和死亡,也有着欺诈和虚伪;不仅有纸醉金迷的享乐,也有着声色犬马的诱惑。这些不是我们能够无视其存在的,也不是我们能够荡涤殆尽的。但是,我们能在自己的心里将这些东西清扫干净,还自己一片洁净的空间。
“二战”期间,美德两军在一处平原相遇,双方交战激烈,枪声不断响起,在他们之间的是一条无人地带。一个年轻的德军士兵尝试着爬过那个地带,结果被带钩的铁丝缠住,发出痛苦的哀号,不住地呜咽着。
相距不远的美军都听得到他的惨叫声。一个美军士兵无法再忍受,于是爬出战壕,向那德军士兵爬过去。其余美军明白他的行动后,就停止开火,但德军仍炮火不辍,直到德军指挥官明白那美军士兵的行动,才命令军队停火。
此时,战场上出现了一片沉寂。美军士兵匍匐爬到受伤的德军士兵那儿,帮他脱离了铁钩的纠缠,扶起他走向德军的战壕,交给已准备迎接他的同胞。之后,他转身准备返回美军阵营。
忽然,一只手搭在他肩膀上,他转过来,原来是一位获得铁十字勋章的德军军官,他从自己制服上扯下勋章,把它别在美军士兵身上,才让他走回自己的阵营。当该美军士兵安全抵达己方阵营后,双方又恢复了那毫无理智的战斗。
我们应该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爱,就像那有仁义之心的美军士兵一样,加入那个传播爱的队伍,你会慢慢发现,爱拥有传染的魔力,她可以波及任何人的心灵,因为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保留着一块温软的园地,可以感受爱。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谁不愿意生活在美好的世界里呢?因为在大家的心中还有爱,所以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各种“献爱心,送温暖”的活动,是爱心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暖。
一个晴朗的夏日午后,罗杰正从学校向家走去。他一边慢慢地向前走,一边认真地看着手里的书。今天,他用自己全部的积蓄买了这本渴望已久的书,因此,他感到十分快乐。
不一会儿,罗杰便走上了公路。公路边上一个盲人向罗杰请求:“给我一些钱让我填填肚子吧。”罗杰非常想帮助他,但是最后却一分钱也没给他。因为他买书时已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罗杰因此感到十分难过,甚至都没有心情看书,他缓缓前行。很快,他看见一辆豪华的马车飞驰过来,上面坐着哈里和他母亲。
盲人仍然站在路边,向来往的行人举着帽子。
“我们给他一点钱吧!”哈里请求母亲。
于是,他的母亲取出几分钱,交给了哈里。
可是哈里却并没有把钱放进盲人的帽子。哈里使出吃奶的劲,把钱扔进了路边的树丛中。那个盲人可找不到这些钱,因为他什么也看不见。
罗杰转身羡慕地看这辆马车,也看见了哈里扔钱的一幕。他正因不能帮助这个盲人而难过呢,于是赶忙跑过去,帮助盲人一分一分地把钱全部找到。
这耽搁了罗杰很长时间,使他几乎错过了晚饭。但是毫无疑问,对于罗杰来说,这是无比快乐的一天。
两个孩子的不同行为令人深思。钱是哈里跟母亲索取的,但是他却把这种仁慈的布施当做了一场华丽的演出,而囊中羞涩的罗杰却用自己的真诚传达着关爱的信息。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生活是由我们的思想造就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爱护自己,爱护自己善良、朴实的天性,爱护自己懂得爱并珍视爱的心灵,让自己的内心始终拥有一块纯净生动、仁爱无私的净土,永不放弃对真诚的情感、对善良的人性、对美好的人生毫不犹豫的、执着坚定的追求,即使我们不能使所有人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至少也可以使自己的世界更美好。
你眼下的生命中可能没有那么多大是大非,但你一句朴素的话语、一个看似简单平凡的行为,都可能包含着你对善良的理解与恪守。而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品格就蕴涵在那些简单的行为之中。
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看,仁爱是符合道德取向和职业需要的。孔子说,一个人如果立志施行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一个人能够很好地生存是因为他品行正直,而一个人品行不正直却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很好地生存,这种情况很少见。在孔子看来,那是因为他侥幸地躲过了灾难。
在当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所谓的“仁爱、良心”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这其实是一种既狭隘又短浅的观点。从长远的发展看,立志行仁,内心就会有一种向善的自律力量,它会使一个人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但拥有推动生活、事业的正确力量,而且也能够在整个前进的路上,不产生内在的焦虑、彷徨,经受得住外界的干扰、攻击。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当前,时代的变化并不能改变事物自身的规律。用心险恶、手段卑劣,虽然有时候能令人获取蝇头小利和短暂的好处,但毕竟不是正道,只有内心仁德平和,行为光明正大,才能够成就大事、行之久远的做人做事之道。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人,不管是你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你都有义务伸出援助之手。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不能袖手旁观。
陀思妥耶夫斯基二十多岁时写了一部中篇小说《穷人》,学工程专业的他怯生生地把稿子投给《祖国纪事》。编辑格利罗维奇和涅克拉索夫傍晚时分开始看这篇稿子,他们看了十多页后,打算再看十多页,然后又打算再看十多页,一个人读累了,另一个人接着读,就这样一直到晨光微露。他们再也无法抑制住激动的心情,顾不得休息,找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住所,扑过去紧紧把他抱住,流出泪来。涅克拉索夫性格孤僻内向,此刻也无法掩饰自己的感情。他们告诉这个年轻人,这部作品是那么出色,让他不要放弃文学创作。
之后,涅克拉索夫和格利罗维奇又把《穷人》拿给着名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看,并叫喊着:“新的果戈理出现了。”别林斯基开始不以为然:“你以为果戈理会像蘑菇一样长得那么快!”但他读完以后也激动得语无伦次,瞪着陌生的年轻人说:“你写的是什么,你了解自己吗?”平静下来以后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做出了反应:“我一定要无愧于这种赞扬,多么好的人!这是些了不起的人,我要勤奋,努力成为像他们那样高尚而有才华的人!”后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成为俄国19世纪经典作家,被西方现代派奉为鼻祖。
格利罗维奇、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因各自的成就赢得人们的尊敬,但同样令人们尊敬的是他们“腾出一只手”托举一个陌生人的行动。而且从最初他们就预料到这个年轻人的光芒将盖过自己,但他们却依旧伸出了自己的手,为这个年轻人鼓舞了士气,指明了方向。
曾国藩曾说,自己宁可被认为无才而为庸人,也不可被认为有才无德而为小人。这反映了他在仁德与才干之间的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的不断规范,选拔人才也是以品质为先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
品行映照的是我们的灵魂,一个人如果品行修炼不好,就会感到灵魂不安,容易犯下错误,即使是一次微不足道的错误行为,也会给以后的生活带来挥之不去的阴影。这种不良记录终将受到应有的惩罚。有时,一个人的不良行为还会对社会造成伤害。一个人的名誉、能力要想得到社会公众长久的认同,必须坚持在每一件事上都为自己的态度负责。在我们的工作中,你今天种下什么种子,将来必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因果定律。在股市上,人们把正在上升或者发展潜力很好的股票叫绩优股,其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一只“绩优股”,这就是善良仁爱的品德。通俗地说,即“好人有好报”。
善良仁爱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它能使人敞开心扉。人的一生应该是施与爱的一生,这样,我们能活出真正的自我,获得一个充实而美好的人生。
善待社会,善待别人,并不是一件复杂、困难的事,只要心中常怀仁念,生活或工作中的小小善行不过是举手之劳,却能给予别人很大帮助,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