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3100000005

第5章 幸福是一抹生活态度(4)

小王极不情愿地重新选料,并赶在交工前重新装修好了那面玻璃墙。交工那天,精美的装修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评价,而且还为他们推荐了几个新的客户。公司由此渡过了困难时期,业务量开始大幅攀升。

在公司举行的庆功酒会上,老板对小王说:“1万元是能看得到的,而100万元、1000万元则是看不到的。看得到的永远是那么一点点,看不到的才是一大片。年轻人,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你的脚步才会走得更远。”

能够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这是成功者最大的特征。不要单纯为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心动,控制自己的欲望,抵制一时的诱惑,要有“舍卒保车”的变通意识,能够透过诱惑看到长远利益的人,才是成功的人。

社会中的许多人在面对来自红尘之中的种种诱惑迷失了自己,跌入了欲望的深渊,把自己装入了一个个打造精致的所谓“功名利禄”的金丝笼里。更为悲哀的是,鸟被囚禁于笼中,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仍欢呼雀跃,放声高歌,甚至于呢喃学语,博人欢心;而人类置身于功名利禄的包围中,仍自鸣得意,唯我独尊。这应该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悲哀。

懂得放弃才有快乐,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很辛苦。能够放弃是一种超越,当你能够放弃一切,做到简单从容地活着的时候,你生命的低谷就过去了。我们总是只关注放弃眼下的痛苦,殊不知如果我们不放弃,就会遭遇更大的痛苦。放弃,是一种格局,是我们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弃大得,小弃小得。漫漫人生路,放弃让人能轻装前进,不断有所收获。

和其他字体相比,中国的行书具有大小相兼、疏密得体、浓淡相融、收放结合的特点。放则凸显草书风骨,收则尽显楷书风范,堪称收放自如的智慧融合体,笔锋之间是人生的重现。幸福的人生也当如这行书一般,可纵情狂放,也可内敛端正,面对世间万事万物,收放自如,怡然自得地享受着生活。

李白的狂放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皆以为是狂放成就了诗人李白,其实不然。在狂放的心灵之下,李白也懂得克制隐忍,面对红尘俗世收放自如,从容以对,放能潇洒遨游天下,挥洒出众多的名篇佳句。

当年李白到京城赶考,尽管才学过人,却因不愿给主考官杨国忠和宦官高力士等贪财之辈送礼,最终无缘功名。面对李白的才学,杨国忠不无讽刺地批道:

“这样的书生只能给我磨墨。”高力士甚至说:“磨墨算抬举他了,他只配给我脱靴。”随之把李白推出考场。面对官场如此的黑暗,李白心生气愤,却隐忍克制不发。

一年后的一天,有个番使来唐朝递交国书,上面全是鸟兽图形。唐玄宗命杨国忠读,杨国忠如见天书,哪里认得?满朝文武亦无一人能辨认。唐玄宗大怒:

“三日之内若无人认得,文武官员一律停发俸禄;六日无人认得,一概免官;九日无人认得,统统问罪。”

后有人推荐李白,李白接过番书,不仅一目十行,且应代玄宗写诏书。其时,李白见杨国忠、高力士站在两班文武之首,便对唐玄宗说:“臣去年应考,被杨太师批落,被高太尉赶出,今见二人在班,臣神气不旺。请万岁吩咐杨国忠给臣磨墨,高力士为臣脱靴,臣方能口代天言,不辱君命。”唐玄宗用人心急,就依言传旨。杨国忠只得忍气磨墨,高力士只得跪着脱靴。

李白受辱时不怒,受宠时亦不惊。他被拜为翰林学士后主动上书,要求离去。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这样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不为一时一事的宠辱而惊恐,表现了贤人君子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该狂时狂,该敛时敛,收放自如,从容以对天下。进可入世,融入俗世红尘却不觉烦恼牵绊;退可出世,不问红尘俗世,精修其心,乐得逍遥自在。

苏东坡赞美西湖有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如此,西子如此,每个人的人生也应如此,该浓则浓,该淡则淡,浓淡相宜。该浓时,就浓他个轰轰烈烈,全身心地去干事业、闯天下,报效祖国,奉献社会,“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该淡时,就淡他个心如止水,沉稳恬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利、权、势,都是身外之物、过眼云烟,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苏轼的友人王定国有一名歌女,名叫柔奴,眉目娟丽,善于应对,其家世代居住京师,后王定国迁官岭南,柔奴随之,多年后,复随王定国还京。

苏轼拜访王定国时见到柔奴,问她:“岭南的风土应该不好吧?”不料,柔奴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闻之,心有所感,遂填词一首,这首词的后半阙是:“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苏轼看来,偏远荒凉的岭南不是一个好地方,但柔奴能像生活在故乡京城一样处之安然。从岭南归来的柔奴,看上去似乎比以前更加年轻,笑容仿佛带着岭南梅花的馨香,这便是随遇而安,并且是心灵之安的结果了。

这则小故事传递给我们的是人生的另一种境界——随遇而安。那柔奴便是因为深谙了“随遇而安”的内涵与要义,因而能做到“此心安处是故乡”,并使自己:“万里归来更年少”,“此心安处是吾乡”。在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里,多少“身在异乡为异客”的人,因能随遇而安,故而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均能安之若素。能安之若素,方可心无烦忧,一心做自己应做或爱做之事,最后自然多多少少取得了成功。

“随遇”者,顺随境遇也,“安”者,一可理解为听天由命,安于现状;二可理解为心灵不为不如意之境遇所扰,无论于何种处境,均能保持一种平和安然的心态,并继续坚持自己的追求。前者之“安”,或许可以称为“消极处世”,而后者之“安”,则需要一种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甚至需要一种超脱、豁达的胸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庄子有言:“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者,有心灵之安,不仅可以使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而且可以使人乐观处世,永葆青春。

我们经常习惯说:我的钱、我的面子、我的家、我的儿子、我的财产、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的丈夫、我的名誉、我的身体……“我的”这两个字让人们处处计较,耿耿于怀。

过于执着于自我,就会常让人被外物牵着鼻子走。

宋代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

“好庄严,像一尊佛!”

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

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

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

佛印禅师被人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东坡心中以为赢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

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就问道:“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东坡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如实叙述了一遍他与佛印的对话。

苏小妹天资聪颖,才华出众,她听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说道:“哥哥,你输了!佛印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

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苏东坡为什么会输给佛印禅师?原因就在于他心中还有一个执着于我的羞耻心,说自己是佛就喜笑颜开;苏小妹指明了他看佛印禅师像牛粪是因心中像牛粪时,就自然失笑。

星云大师说:“人类社会发展到当今,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用智慧去庄严一切,不要用我执我见去分裂。”

那么如何放弃“我执”心呢?星云大师曾经讲过一个禅宗的故事:

一次,药山禅师在山上散步,看到了两棵树,一棵很茂盛,另一棵却已枯萎。

这时,药山禅师的两位徒弟道吾禅师和云岩禅师恰巧走过来,药山禅师就问他们:“你们看哪一棵树好看?”

道吾禅师首先说道:“茂盛的这棵好看!”药山禅师听后,点点头。

云岩禅师接着便说:“我倒是觉得枯的那棵好!”药山禅师听后也点点头。

侍者则不解地问药山禅师:“师父,您都点头,到底哪一棵好看啊?”

药山禅师于是反问侍者说:“那么,你认为哪一棵好看呢?”

侍者想了想,回答道:“枝叶茂盛的那棵固然生气勃勃,枝叶稀疏的那棵也不失古意盎然。”

药山禅师听后微笑不语。

确实,真正的禅者不会以“我”的标准和偏见去要求万物,因此在他们的心中,存在就是合理的。

而世间事,常常因求不得而心生烦恼,进而生痛苦、生贪婪;贪婪不灭,人就起罪恶心,如此循环,恶果便接踵而来。

庸人自扰,自寻烦恼;愚人自缚,自绑天足。这是人世间不断上演的悲剧。

我们常常像蚕蛹一样,忙碌地为自己编织一个精致难破的茧。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作茧自缚。

究其根底,那就是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我”,最放不下的也是这个“我”。

于是所有人都拼尽一生,去赚取这个“我”所需要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最终衍生出无穷无尽的痛苦。

事物总是在平衡中发展前进的,希望活得轻松,就应该学会放弃——放弃一些名利,放弃一些烦忧,放弃一些不该属于你的东西。放弃是智者面对生活的明智选择,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会时常如鱼得水。

放弃,也指忘记过去,每天迎接新的征程。大多数人总是习惯于过去的事情,无论成功或喜悦,无论失败或烦恼,统统挤占在脑海里不忍抛弃,结果使身心负载过重,浪费了精力,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如果我们在当下的生活中每天为自己设立一个新的起点,因为是崭新的开始,就需要付出全部的努力,需要认真地对待,需要一丝不苟地去应对每一个环节和细节,这样往往更能把事情做好。

放弃今天的舒适,努力“充电”学习,是为了明天更好地生活。若是一味留恋今天的悠闲生活,换来的或许是明日的以泪洗面。懂得放弃,会让一个人轻装前行,去攀登人生更高的山峰。其实放弃并不是一件难事。牢记钱穆先生“要得的便要,要不得的便不要”的告诫,我们的生活将多些快乐,多些自如。

拉斐尔11岁那年,一有机会便去湖心岛钓鱼。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渔线一次次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余晖下泛起一圈圈的涟漪。

忽然,钓竿的另一头沉重起来。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急忙收起渔线。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它是一条鲈鱼。

月光下,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打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母亲说。

“妈妈!”孩子哭了。

“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

“再没有这么大的鱼了。”孩子伤感不已。

他环视了四周,已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的人,但他从母亲坚决的脸上知道无可更改。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笨大的身躯慢慢游向湖水深处,渐渐消失了。

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后来拉斐尔成为纽约市着名的建筑师了。他确实没再钓到过那么大的鱼,但他为此终生感谢母亲。因为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

禅宗有个公案,有一个龙湖普闻禅师,普闻是他的名字,他是唐朝僖宗太子,看破了人生,出了家到石霜庆诸禅师那里问佛法。

他说,师父啊,你告诉我一个简单的方法,怎么能够悟道?

禅师说,好啊!

他就立刻跪了下来,师父啊,你赶快告诉我。

禅师用手指一下庙前面的山,那叫案山。依照风水的说法,前面有个很好的案山,风水就对了;像坐在办公椅上,前面桌子很好,就是案山好。这个庙前面有个案山非常好。案山也有许多种,有的案山像笔架,是笔架山,这里一定出文人的;有些是箱子一样,这里一定会发财的。

石霜禅师说:“等前面案山点头的时候,再向你讲。”他听了这一句话,当时开悟了。

说一声回头是岸,不必回头,岸就在这里,等你回头已经不是岸了。

同样的道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拿屠刀的人是真有杀人的心思,但只要他意念向善、一心向善,放下屠刀,当然立地成佛!悟佛,不要抓住禅师所讲的字眼中不放,应该从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去理解这个问题。其实,当下的人何尝不是如此,任何时候,只要你心中的念头一转,岸就在你的面前了,根本无需回头。

有一位女施主,家境非常富裕,不论其财富、地位、能力、权力,以及漂亮的外表,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但她却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也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具有魅力,赢得别人的欢喜。

无德禅师告诉她:“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慈悲的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

女施主听后,问道:“禅话怎么讲呢?”

无德禅师道:“禅话,就是说欢喜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女施主又问道:“禅音怎么听呢?”

无德禅师道:“禅音就是化一切声音为微妙的声音,把辱骂的声音转为慈悲的声音,把毁谤音、哭声闹声、粗声丑声转为称赞的声音,那就是禅音了。”

女施主再问道:“禅事怎么做呢?”

无德禅师道:“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进一步问道:“禅心怎么用呢?”

无德禅师道:“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女施主听后,一改从前的骄气,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再自恃美丽,对人总谦恭有礼,对眷属尤能体恤关怀,不久就被夸为“最具魅力的施主”了!

这位女施主在听过禅师的劝导之后,心念一转,魅力就在她的身上呈现出来了。她就成功地登上了幸福的彼岸。

其实,所谓的“放下”不过只是一种象征,从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去理解这个问题,就会明白。苦海虽然看似无边,但如果真心寻求彼岸,便会发现处处是岸;如果仅仅是为自己的不良之行找一个无法停止的借口,你倒是可以在苦海中慢慢漂泊,不过要记住,找不到岸只是你自己设置的障眼法而已。

一个人为什么不能够得到逍遥,他的精神为什么不能获得自由呢?徐复观先生通过对《庄子》一书分析认为,庄子找到的原因是:一个人之所以不能获得自由,就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能支配自己,而须受外力的牵连。受外力的牵连,即会受到外力的限制甚至支配。这种牵连,庄子称之为“待”。

我们每天都渴望获得自由,一个人要想获得人生的自由,必须超越“待”

字,摆脱外力的牵连,才能真正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人们常常执着一些东西来过日子,可是一旦持有执着的心情,就无法真正自由地生活,也无法用禅性想法来谋求自我实现。

《庄子·田子方》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寓言: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表演射箭的本领,他拉满弓弦,又放置一杯水在手肘上,发出第一支箭,箭还未至靶心,紧接着又搭上了一支箭,刚射出第二支箭而另一支又搭上了弓弦。在这个时候,列御寇的神情真像是一动也不动的木偶人似的。

伯昏无人看后说:“这只是有心射箭的射法,还不是无心射箭的射法。我想跟你登上高山,脚踏危石,面对百丈的深渊,那时你还能射箭吗?”

同类推荐
  • 菜根谭

    菜根谭

    本书为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每篇文章都有:原文、译文、相关链接。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人性奇学

    人性奇学

    孔子曾经说:“我们常常去复习自己过去学过的知识,这不是非常好的事情吗?有自己的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吗?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抱怨自己不得志,这不是很有修养的君子做法吗?”
热门推荐
  • 斯巴达克(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斯巴达克(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公元前78年11月10日的早晨 罗马城的上空乌云密布 从拉丁和杜斯古尔那边的山里吹来的寒冷晓风 不断刺着人的脸庞。看样子今天又不会是个好天气了。
  • 重生之召唤天下

    重生之召唤天下

    前世失去的,今生将要得回来。被誉为召唤第一人的林凡,他回到了十年前,命运给林凡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这一次他说过,我要以一己之力,敌万人之军!
  • 曾国藩30年为政修身的黄金法则

    曾国藩30年为政修身的黄金法则

    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并没有卓越的资质,却令人顶礼膜拜。虽然时间过去了100多年,传记、家书、日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本书参考了众多资料,从曾国藩的家训、日记、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来剖析他,并列出了八大黄金法则,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考。
  • 暖婚蜜爱之豪门谜情风云

    暖婚蜜爱之豪门谜情风云

    面对三大家族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他的霸道,她步步为营,只为破解案情,却在案情中揭秘了自己的离奇身世。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做人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做人术

    本文主要内容为:做人的智慧、挺起胸膛做人、踏踏实实做人、做人要善于言谈、做人要豁达、做人要乐观、做人要学“忍”经、做人要有弹性、做人要有上进心。
  • 人海风声

    人海风声

    如果有一天,我变得足够优秀,也能够在人海里重新遇到你,那时你身侧也没有别人,我就一定会竭尽全力追你。
  • 炼气世纪

    炼气世纪

    “‘天’,已经数不清几个万年,我就像个白痴一般,始终被你玩弄于股掌之间,如今我又如你所愿,再度只身到你眼前,只是今回,我定只此手中剑,剥了你脚下黑龙,戳破这狗屁云天。”忘却前尘,再临霜天,仗剑狂歌,俯瞰苍天,且狂,且醉,且疯癫。且看肆意潇洒小道士,闯荡炼气世界。
  • 黑暗之杀戮王庭

    黑暗之杀戮王庭

    杀戮王庭,这是一篇你从未读过的黑暗历史,它是如此的····
  • 豪门少奶奶

    豪门少奶奶

    婚礼上,她一手策划的“分礼”让夫家颜面扫地,从此在Y市名声大噪。一夜酒醉,他许她婚姻,她许他孩子,各取所需。本是一场你情我愿的交易,却抵不住爱情悄然来袭。两情缱绻时,她才知,他娶她是交易中的交易,她嫁他是套中有套。扔下一纸契约终止书,她带着孩子远走他乡。这一场爱情,于她,已无路可走;于他,却刚刚开始……
  • 冷君虐之恨殇(完)

    冷君虐之恨殇(完)

    红颜倾城,倾国倾城。她有绝世的容貌,倾国的容颜。她的人生真的应了倾国倾城。一场意外的战争,将她推到了争斗的风头浪尖。国仇家恨,生离死别,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孰是孰非?一边是至深至爱的人一边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敌国皇帝她的爱最后情归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