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7900000012

第12章 传统信奉神灵(4)

释迦牟尼立像一般为释迦佛游行说法的姿态。立像多为左手下垂,右手曲臂上伸。右手屈臂前伸,手掌向前,手指向上,叫“施无畏印”,表示能除众生苦;左臂端起,左手食指向下伸屈,手掌向前称“与愿印”,表示能满众生愿。这种造型也叫“旃檀佛像”。

卧像一般表示释迦佛最后去世涅盘时的情况。其姿态大多为右胁而卧,有的还在其身后塑造绘出众多弟子悲哀哭泣的形状,以表现他们对佛涅的悲伤心情。这种造型也称“涅巢像”,俗称“卧佛”。

释迦的坐势与手印可谓印度传统文化的产物。其坐势大约与瑜伽功有相通之处,手印则与印度民间舞蹈重手指动作不无联系。若从塑像本身而言,释迦的相貌特征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容许艺术家发挥,唯有坐势和手印可以变换,艺术家可能正是通过这些细微的变化来赋予塑像更多的内容与个性的。

佛燃灯

燃灯佛,又译作“锭光佛”。《大智度论》卷九说:“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初,释迦佛前生还是儒童时,曾花了五百钱从王家姑娘手中买了五枝青莲花,奉献燃灯佛。有一次他跟燃灯佛出门,见地面很泥泞,就脱下衣服盖在上面,请师父踩在上面走。燃灯佛就给这个乖巧虔诚的儒童授记:“是后九十一劫,名贤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瑞应经》卷上)由此也可看出虽为三世佛,但并非前后相接的劫世。燃灯作佛的庄严劫与释迦作佛的贤劫之间有九十劫的间距,如照一劫43亿2千万年的最保守的说法,师徒的间距也有约3900亿年。在中国,燃灯佛后来成了一些神魔志怪中的重要角色,也深受白莲教及诸种会道门的崇信。在白莲教编造的大量经书、宝卷中,“古佛”、“燃灯”、“真空老祖”等名号比比皆是。燃灯佛在寺庙的三世佛塑像中,常居左。现在佛则是指释迦牟尼佛,他在寺庙的竖三世佛塑像中位居中央。

弥勒佛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非常流行的一尊佛。“弥勒”系梵名音译,意为慈悲。据说此佛常怀慈悲之心,故以“慈”氏为始。他名叫阿逸多,意为“无能胜”。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代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他与释迦佛是同时代人。后来他随释迦出家,修习佛法,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人灭之前先行去世。据说释迦佛曾预言,他离开此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儿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56亿7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间。据《弥勒下生成佛经》记载,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住的“有情世界”)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渚事,一如释迦牟尼佛。弥勒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广度众生。

在我国,弥勒信仰很早就已流行。西秦时就已出现了绘制的弥勒像(甘肃炳灵寺石窟)。五代、宋以前的弥勒像,主要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大类,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所作。菩萨形的弥勒像主要表现了弥勒菩萨上升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的形象。这时的弥勒像是身穿菩萨装,两脚交叉而坐。或是以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半迦思惟形,表示了弥勒在兜率天宫等待下生的情形。如来形的弥勒佛像表现了弥勒下生成佛后的形象,与释迦佛像的造型没有多大区别。在我国,大约北魏时渐渐流行对弥勒下生的信仰,同时也开始出现穿上佛装的弥勒佛像。五代以后,民间还有笑口弥勒像。笑口弥勒(大肚弥勒),是一种中国化的弥勒佛,其形象如同一位胖大和尚,袒胸露腹,大腹便便,喜眉乐目,笑口常开,有时还搭一件布口袋。相传这种形象就是根据五代后梁时期一位叫契此的和尚的形象而塑造的。契此又名“长汀子”,长得矮胖,肚子奇大,常用竹杖挑着一个大布袋在闹市中出现,他言语无常,寝卧随处,面带笑容,四处化缘,时人称之为“布袋和尚”。大约在947年,契此来到浙江奉化岳林寺,坐在盘石上说偈日:“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即安然坐化。此事一传开,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布袋和尚”就是弥勒的化身。于是后世佛寺中常以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弥勒佛,并供奉于天王殿正中。

“大肚弥勒”一方面冲淡了佛寺的严肃气氛,为游人提供了喜闻乐见的佛教艺术形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宗教的民族性,说明人们还是喜爱土生土长的与自己模样相仿的神灵。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以无量愿力誓度一切众生,不舍悲愿,以无量光明照触行者,业障重罪尽皆消散。诚心信奉者,生前获佛护佑,消除一切灾祸业苦,亡后到达极乐净土,得享一切安乐。

阿弥陀是梵语Amita,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又意甘露(所以密宗称阿弥陀佛为甘露王),所以阿弥陀佛又被称为无量佛。传说阿弥陀佛曾发了四十八个愿。

后来,法藏比丘发的四十八个愿均实现了,他终于成了佛,即阿弥陀佛。他成了寿命无量、光明无边、威力无边的佛,建立起光明美妙的净土;众生只要听到持念他的名号而起信发誓,都被他接引到极乐世界这片净土上来。所以,佛教中后来形成了专念“阿弥陀佛”而往生净土的“净土宗”。

阿弥陀佛创造了西方极乐世界,人们尊称他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

药师佛

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又叫药师琉璃光佛、药师佛、大医王佛、医王善逝。《药师经》中说他曾发十二誓愿,主要的有“除一切众生众病,令身心安乐”之愿,“转女成男”之愿,使“众生解脱恶王劫贼等横难”之愿,“使饥渴众生得上食”之愿,“使贫乏无衣者得妙衣”之愿等等。而在信仰体系中被强调的无疑是“除众病”的誓愿与能力。在《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脱经》还专门记载有药师佛救助病人的方法:“救脱菩萨(即药师佛)白佛言:若有赢痛恼,请诸僧七日七夜斋戒诵经,劝然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幡四十九尺,灯亦复尔。七层每一层七灯,转如车轮,其遭厄难,可以过度。”

药师佛有在大雄宝殿与释迦、弥陀合供的,药师佛常作一手持钵状,表甘露;另一手持药丸。弥陀佛常作两手相托或两手交叉,两大指对顶的手印,有的掌中有莲台。此系接引众生的姿势。而释迦佛的立像则为左手“与愿印”,右手“施无畏印”。

大日如来佛

大日如来佛是密宗的最高本尊,梵文称摩诃毗卢遮那。摩诃,意为“大”;毗卢遮那,意为“日”,故译为“大日”。毗卢遮那又有“光明遍照”之意,故“大日如来”又称“遍照如来”,或称“最高显广眼藏如来”。世间的太阳只照外不照内,只照白天不照黑夜,照亮一面必然照不到另一面,但大日如来的光辉则完全不受内外、方位、昼夜的局限,“遍一切处作大照明”,无内外昼夜之别,世间之日无可比拟。大日如来被看做释迦牟尼的法身,是表示绝对真理的佛身。

千手观音菩萨

观音是大乘佛教中众人非常熟悉的一尊菩萨,我国绝大多数的佛教寺院均供有观音像。如天台宗、密宗分别传有“六观音”,禅宗亦塑有各种观音像。净土宗更是把观音作为“西方三圣”之一来供奉。自隋唐以来,民间更是形成了普遍的观音信仰,并逐步形成了以敬奉观音为主的三个农历宗教节日:二月十九为观音诞生日,六月十九为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为观音出家日,民间有的将这三日并称为观音菩萨圣诞。每逢这三个节日,寺院均要进行庆祝仪式。广大佛教徒庆祝观音圣诞的香会称作观音会。普陀山是观音会的中心,为观音道场,因此香会更加宏伟、壮观。佛教认为,观世音可以在世间人遭逢苦难或祈求幸福时实现他们的愿望,他可以化身为33种不同的形象和身份,法像最特殊的就是“千手千眼观世音”。

关于观音的身世有这样的故事:春秋时期,有个国君苗庄王,生有妙颜、妙音、妙善三个女儿,因为妙善为王后梦中孕育而生,所以被视为掌上明珠。妙善幼年就能吟诗作赋,不慕荣华,独喜佛法,她厌恶王室的残暴,同情宫女的遭遇,被宫女们尊称为“三皇姑”。三皇姑13岁就出落得俊俏极了,庄王为了讨好邻国的国王,便将三女儿许配其太子。三皇姑宁死不从。庄王无计可施,挑选了一个媒婆前去劝说。媒婆使出浑身解数均无济于事。庄王一怒之下把三皇姑囚禁于后宫,她一连几天水米不进,容颜憔悴。王后心疼女儿,悄悄放她逃生。

三皇姑先在翟集西的白雀寺里侍佛,不久被庄王发现,派人三番五次逼她回宫,她执意不肯,庄王气极之下将寺院放火焚毁。王后因此哭得死去活来。其实三皇姑并未被烧死,她被尼姑们救出,藏在了火珠山(即香山)上。

庄王焚烧白雀寺后,三皇姑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他忧虑成疾。八仙中的铁拐李变作凡人,假扮成郎中,给庄王诊病后说:“圣王的病必须用亲骨肉的一只手、一只眼为药引,才能治愈,否则即便神医,也无可奈何。”庄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不肯舍己救父。就在庄王病人膏肓之际,门官通报:“三皇姑回来了,请求献手眼为父治病。”庄王病好了,他兴奋地问妙善需要什么。她说:“我不要江山,也不要财富,只求父王在火珠山上修建寺院,女儿要终身侍佛。”

庄王满足了女儿的愿望,大兴土木建起了香山寺。寺院落成后,在大殿要为三皇姑塑像,雕塑匠请示苗庄王:“塑成什么样子?’’庄王说:“全手全眼。”雕塑匠误听为“千手千眼”,于是就雕塑成了一尊千手千眼的三皇姑塑像。佛陀释迦牟尼得知妙善的举动后,大为震撼,决定赐予妙善千手千眼,以便在危难时刻,拯救众生。

观音崇拜在厦门民间经久不衰,实在值得思考。仔细想来,原因固然很复杂,但非常重要的一条便是许许多多并不了解观世音由来的善男信女对观音的崇拜,是一种对善的期望和追求。

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梵语称“摩诃那钵”,如今在极乐世界,是第二顺位递补佛位的菩萨。根据《悲华经》的记载,阿弥陀佛以前是转轮王的时候,大势至菩萨是他的第二太子,名字为“尼摩”。当时宝藏如来帮转轮王(阿弥陀佛)及第一太子(观世音菩萨)授记以后,第二王子尼摩也禀明佛祖,自己愿意继承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的衣钵,做弘法利生的种种佛事,来促进国土世界的清净庄严。宝藏如来听了以后,告诉第二太子:“由于你发誓摄取广大殊胜清净庄严的世界的缘故,因此命名称为‘得大势’。”

因此,大势至菩萨又称得大势至菩萨或大精进菩萨,简称势至,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据《观无量寿经》说,大势至以智慧之光普照万物,能使人得到无上的力量、威势,还有传说大势至菩萨可除刀灾、火灾、血灾,保得四方平安。

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具有赐予利和乐的力量,“藏”表无限的福德智慧,“虚空”表广大。《大方等大集经》指出虚空藏就像富翁,困苦众生只要到他面前,他就会施予救助。因此,虚空藏菩萨是普济众生的菩萨。

虚空藏菩萨具有无量无边的福德和智慧宝藏,就像虚空般能够满足众生一切要求,故名虚空藏菩萨。《大集经》卷十四《虚空藏品》中记载,佛告诉速辩菩萨说,虚空藏菩萨就好像一位极其富有的长者,具有无数宝藏,充满了财富,他经常施舍,并能尽量满足别人的需求,使众生都得到好处。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鹐沙。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讲,有一婆罗门女,“其母信邪,常轻三宝”,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母在地狱受苦,遂变卖家宅,献钱财供养于佛寺。

后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指引,梦游地狱,见鬼王无毒,求得母亲得脱地狱。婆罗门女醒来方知梦游,便在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释迦佛告诉文殊说:“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就是说地藏前世的身世为求母得脱地狱的婆罗门女。

又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菩萨曾受释迦佛的嘱托,要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诞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道中的众生。而且他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有情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礼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无量功德的救济。

相传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说法道场。据说唐代有新罗国僧人金乔觉泛舟渡海,来到中国。见九华山峰峦叠起,是修道的好去处,于是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据说他那时虽已60岁,但身体异常健壮,“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唐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他选择了东崖岩石,终日坐禅诵经,后被山民诸葛节发现,民众大为感动。其事迹传开后,得到本地闵姓山主等人的捐助,于是建寺庙,辟道场。金乔觉去世后,葬于神光岭的月身宝殿,俗称“肉身塔”。据《宋高僧传》、《重僧搜神记》等称,金乔觉“趺坐函中,遂没为地藏王”,过了三载,“开函视之,颜色如生,舁之,骨节俱动,若撼金锁焉,随(遂)名金地藏”。因其生前笃信地藏菩萨,而且传说其容貌酷似地藏瑞相,人们便认定他是地藏菩萨转世。九华山也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道场。而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在民间也越益流行。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即传说的地藏菩萨诞辰之日,各地前来九华山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中国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萨形象也很有特点,一般菩萨为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萨则多为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据《地藏菩萨仪轨》、《地藏菩萨十轮经》等记,由于地藏菩萨在无佛的“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济渡众生,为了让众生能深信因果,归依三宝,所以显示出家僧人相。地藏菩萨像还常有以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为坐骑的,名号日:“谤昕”或“善听”。

地藏殿的胁侍为金乔觉修道时曾资助过他的闵姓山主及其儿子。二人后来皆随金乔觉出家。九华山成了地藏道场后,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萨的胁侍。

地藏菩萨因立下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的众生的大愿,故而常现身于人、天、地狱等六道之中,而有六地藏之称。按佛教说法,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弥勒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其地位相当于“代理佛”。《地藏本愿经》

又说,释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永为幽明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极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从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因此地藏又被称为“大愿地藏”,以与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音的“大悲”相呼应。

文殊菩萨

同类推荐
  • 茶馆文化

    茶馆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主要内容包括:茶馆文化漫谈、北方茶馆、南方茶馆、施茶活动、茶馆的现代发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从茶的起源开始讲起,告诉读者茶如何从简单的饮变成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南北方茶馆的地理分布和功能介绍,为之勾勒了一幅茶馆在中国的兴衰走势图,并从各个侧面介绍茶馆如何承载着宴饮聚会、娱乐生活、洽谈生意、品谈人生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将茶馆现象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寄托着中国借物咏怀的传统道德情节。
  •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本书立足于经、史、子、集的各个方面,对国学的整个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从中摘取精华、剔除糟粕,将国学的一些基本常识集中呈现出来,为广大读者了解国学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
  • 中国文化博览2

    中国文化博览2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便在延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找寻着未来的方向。作为大自然中的一个个体,为了求得生存,人类更是与自然界进行着永无休止的斗争。而工具的产生为人类开启了一扇通往科技文明的大门。栖息于神州大地的炎黄子孙是人类最早的远古居民之一,其中已知最古老的属现在云南省境内的元谋人,他们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在那个时候,他们已学会制造石器和使用火,我国发现最早的工具就是他们使用的刮削石器。这一时期也就是史学界所称之的“旧石器时代”。
  •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黄龙自然保护区,因黄龙沟内有一条蜿蜒的形似黄龙的钙华体隆起而得名,历来被誉为“人间瑶池”与“人间天堂”。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谓之黄龙“四绝”。黄龙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心驰神往。看罢此书,赞叹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 实用对联三千副

    实用对联三千副

    本书包括春联、婚姻生育联、寿联、挽联、宅第联、待业店铺联、治学联、修养联、风景名胜联等20类。这些对联有吉祥联、阳光联、科技联、民间民俗联。这瞟对联即可用于民间年节办事书写,也可供楹联爱好者欣赏研究。文字优美、可读可用。
热门推荐
  • 二嫁娇娘

    二嫁娇娘

    谁说寡妇不能有未来?管小鱼用自身的事例告诉大家——想要就去争取!……一朝穿越变身待嫁美娇娘,管小鱼无语望苍天。有没有搞错?她才12岁!人生直接跳过了本该甜蜜的恋爱阶段,便已降级成为农家妇女。好吧!人在屋檐下,总要吃口饭。她忍!可是——妈的!谁能告诉她,为什么拜堂要抱着一只公鸡?索取无度?夫君猛如虎?扯淡——三天能下一次地,那都是上天不忍,对他特殊照顾。三个月后,夫君离世,恪尽本分,苦守百日。贤孝——特么的,婆婆为何骂她是一只不会下蛋的母鸡?拜托!大姐,您醒醒好吗?孩子我可以生,但是您真能保证那是您家的种?郁闷——终于,思索再三,某鱼下定决心,款一款包袱,外带忽悠,出门游历,婆婆跟俺走!至此,一段寡妇的奋斗史由此展开。且看她如何凭借自己的智慧,一步一个脚印,由一介平凡农女成长为倾世皇妃……
  • 江湖不是这么混的

    江湖不是这么混的

    由一个高中生,他变成了虎踞一方的扛把子。平凡的沈沐川经历了怎样不平凡的人生?为师报仇,血溅四方。背负冤案,东京漂移。手足背叛,痛不欲生。面对爱情,难以抉择。他常说:头师父一体,老大、师傅和父亲地位是一样的,都应该受到我们的尊重。
  • 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

    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世女侠

    绝世女侠

    一次变性手术,她成了没有女性特征的异类。手刃色魔后,她悲摧地穿越了。未想到,竟意外再次遇到色魔,没有隐忍,没有退路。争斗中,芳心亦渐渐萌动。而那个男人,竟是色魔之子。到最后,这段天赐孽缘,该如何收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德医院和你密语

    爱德医院和你密语

    我和寝室闺蜜身边的灵异事件,最后才清楚,一切的一切都是关于爱德医院!嘘~我听见有人和我轻声密语。
  • 生活的序列号

    生活的序列号

    《生活的序列号》是一部散文集,共收作品40篇,包括《第四类痛觉》、《声声慢——昆曲》、《人间已千年》、《舟山之舟普陀潮》等。文章内容涉及身边琐事、生活细节、日常情景,反映了象山半岛的风物、风情及各行各业的基层劳动者的生活状态。
  • 遯斋闲览

    遯斋闲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是赝品妃

    我是赝品妃

    爹不亲,娘不疼,送进王爷府,做个冒牌妃,王爷不待见,妃子来迫害。说白了,她就是一倒楣蛋!狗血的穿越情节,一样不差的都发生在她身上。怕甚?她可是一代痞女,就算穿越到古代,做个不得宠的代嫁妃子,那也绝对不能被什么小三小四爬上头顶耀武扬威。
  • 宗镜录

    宗镜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行帝国

    修行帝国

    当诸天的修者,将“封侯称帝”化为执念,那“万修齐放”大时代,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