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风情青趣录之二
夜色渐渐降临。碧绿的、高高的风尾竹丛在火红的晚霞里化作淡绿色剪影。傣家竹楼掩映在竹影里,略显一角,在淡雅幽静的黄昏,更有神秘感。我们久已神往傣家竹楼,在姐相寨,终于有机会登楼作客了。
我们上的竹楼坐落在竹林和合欢树丛里,楼旁是香蕉园,国内还有柚果、果蔗、木瓜树,晚风清新凉爽,秋果芬芳逗人。竹楼以木为桩,板铺台,竹片为墙,挂瓦为顶,顶是孔明帽式。为什么照孔明帽的样式建竹楼呢?传说在一千多年前,孔明南征七擒孟获来到云南,他帮少数民旗“渐去山林,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当时傣族人民生活苦,居深山树洞,就请孔明设计房子。他摘下自己的帽子说:“就照这个样子盖吧。”就这样傣家竹楼顶都呈孔明帽状。
竹楼梯横木,总是奇数,多则九级、十三级,少则五级、七级。梯日过去则为凉台,放有竹架,架上有瓢、盆、水罐之类,供冼脸用。内楼有卧室和客室。内室均育门帘,客人不宜掀帘窥看内室。主人把凳子、垫子搬到客室供客人坐之后,即坐在卧室门槛上,同客人交谈。少顷,主人又端来自制的香茶。有好吃的也拿来摆着,请客人吃。无论多陌生的来人,他们都一见如故,热情接待。傣族是非常好客的民族。登竹楼有如回家之感。
我们上的这家,主人叫杨庆琐,是全省宣扬过的民族工作模范,今年54岁,汉族人。现在他全傣化了,话带浓重的傣音。原来,他1951年当兵,在姐相寨一带当侦察员,后当民族工作队,帮傣族办互助组、合作社,使这里年年丰收。后来上头叫他转业,傣族人知道了,当夜十二点,围来几百男女老少,每人都举火把,提灯笼,请求他留下来。有很多人哭哭啼啼:“庆琐要走了,吉祥的云要飘去了……”人们把他看作是傣家的恩人,就在这一夜把他的被、衣物拿走藏起来了。次日,几百人到团里请求:“你们不要庆琐,我们傣家要!”寨里的老人拉着庆琐的手说:“布貌(傣语:小伙子)呀,你留下吧,傣家最美最好的姑娘由你挑……留下吧!傣、汉一家人……”
庆琐终于留下了,1957年娶了最美丽的傣族姑娘妹恩。转眼25年过去,他俩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干哼已结婚,小媳妇很漂亮,带着孩子坐着听我们讲话。小女儿迈哼才十四岁,也长得丰满漂亮,像羽毛刚满的小孔雀。
这竹楼呵,像历史舞台,演了几十年民族团结的动人节目。这难道不是汉傣族团结的缩影么?
竹楼是舞台,这不是我想象的,而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汉傣族团结友爱已谱写了新歌,而傣家内部的亲密无间、友爱互助更是源远流长。
你听,铠锣声响了!“呼喂……呼——喂”的响亮的叫声,划破寨子的宁静。我问庆琐:“这是干什么呀?”他笑着说:“这是傣家姑娘和少妇舞蹈队要上楼祝福做了好事的人家,快跳舞啦!”
原来这是傣家流传已久的相互祝福、友爱团结的好风俗习惯。谁家为人做了件好事,或者孩子在佛寺里学傣文毕业了,姑娘和少妇们就抬着铓锣登楼跳舞,表示祝贺。
锣声和“呼喂”声把我们引上了另一座竹楼。这时已是夜九点十五分了,我们坐在竹楼客厅上,看傣家姑娘跳舞。两个姑娘用一条龙头杆扛着两个铓锣,一大一小,各人右手都执一把锣槌,在十个、八个姑娘围成的圆圈里敲锣:时而俯首,时而站起,有节奏地敲着,姿态优美,落落大方。姑娘和少妇们赤脚跳起傣族舞,手舞足蹈,绕固转着跳,手指灵巧,脚步轻盈,彩裙缓绥飘动,似孔雀旋转。跳了五六圈后,忽听一人“呼哟”一声,大家也一致“呼哟”一声,随即锣息人停。一位姑娘就唱起傣语祝福歌,歌声婉转悠扬,欢快悦耳:
吉祥的红云受人敬仰,
好心的人啊是傣家的希望。
我们相亲在合欢树下,
幸福就像流水,越流越长……
好心人遇到了好心人哪,
我们就像是一家人一样。
吉祥的鸟将要飞到你的楼前,
祝你世世代代欢乐安康……
唱完了,主人开心地笑了,食品端上来了。有米酒、糯米粑饼干、香蕉、瓜子、酸菜。主人手持酒瓶逐一敬洒,叮嘱要多饮多吃。照例也给我们敬酒,我们接过酒,高高举过头,也表示衷心的祝愿。跳舞的姑娘、少妇们盘腿而坐,喝酒谈笑,又一次对主人祝贺。主人全家坐在一起接受这种十分真诚、隆重的祝福,心里乐滋滋的,主人也讲了很多谦逊的答谢话。
吃了一阵,又跳起来了,越跳越热烈,姑娘们邀请我们一齐跳。老作家都上了年纪,跳不了,惟有我和昆明部队的彭秘书年轻一点,只得走进姑娘的队列。我的手脚不知怎样放,只得照着边学边跳,踩得竹楼嘭嘭响……她们深情地微笑着,越发跳得起劲了。在“呼哟”声里停下来唱歌的时候,我汗流浃背,像刚从瑞丽江起来似的。彭秘书是业余歌唱家,给她们唱了一首情歌。歌声在幽静的夜里,相当洪亮,无疑也给姑娘增添了力量。于是姑娘们又敲响锣,跳将起来。
夜十一点了,在这家竹楼祝福已经完毕。我以为她们也该休息了。她们却格格大笑说:“我们还有两家要去祝福呢!”庆琐说:“她们要跳到凌晨三点。现在寨子做好事的人家多了,姑娘更忙啦!”我们只好告别他们,跟庆琐回家去。
我怎么也睡不着。我想起这个团结友爱,亲密无间的民族,心里涌起狂澜。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大团结的民族,是值得骄傲的民族啊!
啊,傣家竹楼……竹楼里不知疲倦的姑娘啊,你们总是用祝福的歌舞迎接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