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5000000022

第22章 颐和园(1)

颐和园“装景”艺术

若说起北京颐和园皇家园林,其造园“装景”,最突出的特征是中外兼收,创造性汇集江南无数的名园胜景,不死板,错综变化,亦又体现左右对称,于一炉天然之奇美,综合性装景如画。

颐和园皇家园林,其造园中外兼收。

创造性汇集江南,无数的名园胜景。

不死板错综变化,亦体现左右对称。

于一炉天燃之奇,综合性装景如画。

开始,先从颐和园的基本概况说起。

北京颐和园的前身名为“清漪园”,清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毁于英法联军的战火。光绪十二年(1886年),按照慈禧的旨意,清朝廷挪用海军经费重建。其时,光绪皇帝已经到了亲政的年龄,慈禧亦不得不假意表示要归政养老。在这种情形之下,光绪皇帝为了表示孝敬之意,以博得母后的欢心,将建造的这座皇家官苑或曰皇家园林,给御笔题额,名曰“颐和园”。

颐和园因为是皇家的宫苑,为了区别于一般性质的园林,所以将其正门称为“东宫门”,门匾额“颐和园”三个大字,就悬挂在东宫门的上方。

“颐和”二字,其意为颐养天年,安享太平。因此,匾额“颐和园”三字的含义可以理解为:颐养天年,天下太平之园。

“颐和”二字,其来历是取其皇宫紫禁城内“颐和轩”(在紫禁城东路宁寿宫后区中路,养性门内)之“颐和”之意。颐和轩为乾隆皇帝准备退位养老的地方。对此,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皇帝在诗作中曾云:“此时仍尽瘁,他日拟颐和”,意为“他日”准备打算颐养天年,安享太平之福。

其实,“颐”源为《易经》的卦名,《序卦》:“颐者养也。”不仅如此,而且在《易·颐第二十七》里,更进一步指出:“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颐和园,不仅在中国著名,而且世界闻名,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座皇家宫苑,或曰皇家园林。

这座皇家宫苑,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历代园林或曰造园“装景”艺术性的优良传统,博采我国大江南北造园高超手法的长处,并且兼有北方山川雄浑宏润的气势和江南水乡婉约清丽的天然之奇的风韵;不仅如此,而且亦兼蓄自古帝王之宫殿的富丽堂皇,以及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与宗教寺庙相结合的庄严肃穆,既气象万千,又协调和谐,恰到好处,浑然一体,成为中国园林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瑰宝。

那么,世界闻名的颐和园,这座人造的皇家宫苑,其主题究竟是什么呢?

颐和园东宫门前牌楼(或曰“牌坊”亦可),其题额“涵虚”和“罨秀”所包含的内容意思,就已经给人们点出来了。

“涵虚”,则是强调相当清幽、恬淡、非常宁静(或曰非常幽静)的环境。

其实,“涵虚”一词,从我国历史上来看,早就已经被文人墨客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例如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孟浩然诗:“涵虚混太清”;再例如:南宋著名的文人朱熹诗,亦云:“萧然万籁涵虚清。”

而“罨秀”(“罨”音yan掩)一词,则是比喻颐和园的风景如画。例如,我国历史上,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诗云:“凝香薰罨画,以泪看烟脂。”“罨”与“秀”相结合,则就表示颐和园风景如画之意。

随着“造园综合性的美”不断地向前发展,向前进步,园林的古建筑,或曰其古建筑群,其所以能够出现变化或曰其“变幻”的新格局,其主要的原因为“造园”是属于一种综合艺术,盖冶美学土木植物等各种科学于一炉而集其大成者。所以,“造园”应兼有人为性质的——胜于天然之奇,浓丽应高于错综变幻之美……因此,言“造园”出现新变化的格局,且是属于一种必然。

颐和园中有许多精美的古建筑——宫殿群、楼、台、亭、阁、轩等等,其中,有的就已经冲破了以前的那种传统性的格局,而出现了因地适宜地变化。如精美的古建筑长廊,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它依山面湖,因依山势而曲,游人行其间,既可移步换景,欣赏湖光山色,又能使游人观赏到各具内容、无一雷同的大小1400多幅苏式彩画。造园艺术大师们,将精美的古建筑长廊,同万寿山与昆明湖有机结合起来,巧妙而又恰到好处,将长廊成为点缀和丰富颐和园山水画卷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颐和园并没有离开这样的事实:它毕竟是属于皇家御园,或曰“皇家园林”,不可能不受古建筑“均齐划一”传统性的正统格局的影响。如万寿山前山的一些精美的古建筑,就是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或曰形成了颐和园内,其规模相当大的主体建筑群。以山脚下的“云辉玉宇”牌楼(或曰牌坊)为起点,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其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等,其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等。显然,规模相当大的这组建筑群,它保持了古建筑讲究“中轴线”和“左右对称”传统性的基本格局。

颐和园中的许多精美的古建筑,从“造园装景综合艺术”性的总体角度上看,它毕竟是冲破古建筑从前的那种传统性的“均齐划一”,缺乏错综变化无趣的正统的基本格局,而出现了因地适宜变化的新格局。这就表现出了我国在园林内,其古建筑配置形式的多样化,巧妙而又恰到好处地衬托了传统性的“均齐划一”精美古建筑其正统格局的基本特征,使颐和园内精美的古建筑,显得更加精美。如万寿山后山,有五彩琉璃的多宝塔,至今仍然屹立在绿树丛中;山上有景福阁、重翠亭、画中游等楼台阁等;山下,其前山,除了有精美的古建筑长廊而外,还有知春亭、十七孔桥、仁寿殿、乐寿堂、德和园及大戏楼,等等。

总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着高度的智慧和才华,恰到好处运用山水画手法,经过造园“装景”,其艺术性的剪裁和提炼,将自然美景浓缩在296公顷的土地上。把颐和园建造成一个集自然美、建筑美、艺术性的美,巧妙而又恰到好处地结合的典型的园林美景,人们观赏了,无不心旷神怡。

万寿山和昆明湖

万寿山和昆明湖,其前身金山瓮山。

其瓮山改万寿山,瓮山泊改昆明湖。

昆明湖有三个岛,南湖岛和团城岛。

还有一藻鉴堂岛,岛子上楼台亭阁。

其三岛似三神山,有蓬莱方丈瀛洲。

万寿山和昆明湖前身的演变。世界上许多事物,都有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而北京著名的万寿山,可以说亦是如此。

万寿山的前身,曾被人们名曰为“金山”和“瓮山”,而昆明湖其前身,亦曾经被人们名曰为“金水池”、“瓮山泊”和“西湖景”等。但是,至乾隆十五年(1750年),二者才被人们改名为万寿山和昆明湖,并且一直被沿袭使用至今。

从我国历史上来看,元代时,“金山”(即指今日称的“万寿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就是在今日北京著名的“玉泉山”之旁。

今日北京颐和园万寿山,过去就出现了一个传说。传说有一位老人,曾在金山偶然挖出一个刻有花纹的大石瓮。人们就传来传去,渐渐就将“金山”给改名为“瓮山”了。

当时,瓮山前有一泓由泉水汇聚成的湖沼。那么,何谓“湖沼”呢?其意为比“沼”即“小池”大,而又比“湖泊”小的水池。怎么称这一“湖沼”比较合适呢?有的人经过仔细琢磨:既不称之为“湖泊”,又不称之为“湖沼”,给取名为“瓮山泊”了。

其实,从前的“金水池”,或曰“瓮山泊”的开发,与元世祖忽必烈及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郭守敬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元世祖忽必烈,不仅非常重视元大都的建设,而且亦很重视兴漕运。据相传,忽必烈曾经两次命都水监郭守敬引玉泉清水至瓮山脚下,要将“金水池”或曰“瓮山泊”开发成为京城西郊的一处“大水库”(借今日的一种称谓)。

这样,万寿山和昆明湖的前身,“瓮山”和“瓮山泊”就发展演变了:因将开挖“金水池”或曰“瓮山泊”的土,给搬运到“瓮山”上,这样,就使“瓮山”增高了许多,从而使“瓮山泊”比以前更深更宽阔了。因此,这个地方,自然而然就成了一处山高水阔的风景胜地。乾隆元年(1736年),画家郑板桥曾经到过这个地方游览,并写下《赠瓮山无方以诗》二首。其中一首写道:

山裹都城北,僧居御苑西。

雨晴千情碧,云起万松低。

天乐飘迈细,宫莎剪欲齐。

莱人驱空马,历历俯长堤。

到了明代,明孝宗(朱韦占樘)皇帝于弘治七年(1494年),为给他乳母助圣夫人祈福,在瓮山上建起了一座“圆静寺”。继孝宗皇帝之后的正德皇帝武宗(朱厚照),这位爱游山玩水的皇帝,亦看中了瓮山和瓮山泊,而且在瓮山和瓮山泊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起了有山有水的“好山园行宫”,将“瓮山”又改回原名,叫“金山”,将“瓮山泊”亦改名为“金海”,总称为“好山园”,并取其江南杭州“西湖景”之意,将此处风景别称为“西湖景”。从此,这个地方,就成为正德皇帝经常来游玩、垂钓和狩猎的好地方。

颐和园的前身为“清漪园”。瓮山和瓮山泊以前的瓮山泊,至清代,其发展变化就更大了。尤其是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筹备庆贺他的生母孝圣皇太后钮祜禄氏60寿辰的名义下,下令大力开发和改造瓮山和瓮山泊,拆毁明代时营建的圆静寺,大兴土木改建大报恩延寿寺。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瓮山泊被挖深,并被扩展了一倍多,其目的是为了准备在湖中训练水师。历史上的汉武帝为征讨昆明,曾在古都长安挖“昆明湖”以练水兵。乾隆皇帝仿效其意,于是将“瓮山泊”亦改名“昆明湖”。其湖面比以前开阔多了,达220公顷,占全园面积的3/4。因昆明湖碧波映现着天光云影,所以被誉名为“清漪园”。

对北京著名的万寿山和昆明湖,其前身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形,在古籍名著《日下旧闻考》里,亦作了记载:清漪园建于万寿山之麓,在圆明园西二里许,前为昆明湖。

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载:瓮山在玉泉山之旁,西湖当其前,金山拱其后,明时旧有圆静寺,后废。今上乾隆十五年,于其地建大报恩延寿寺,命名万寿山。并疏导玉泉诸派,汇于西湖,易名曰昆明湖。设战船,仿福建广东巡洋之制,命闽省千把教演。自后每逢伏日,香山健锐营弁兵于湖内按期水操。若其经流,则自绣漪桥南入长河,引流人京城,紫禁城而出,归通惠河通济漕渠,灌溉田亩,实万世永赖之利也。皇上御题额日清漪园,有御制昆明湖记、清漪园记,恭载卷内。

这次开发和扩建是相当成功的。其造园装景,艺术大师们将昆明湖分为3个主要的水域,根据每一水域的需要,点缀上岛屿。其三岛分别为“南湖岛”、“团城岛”和“藻鉴堂岛”。它们象征着自古传说的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每一岛上都建有亭台楼阁,湖畔筑殿堂寺院。这些建筑随着阴、晴、雨、雾,日、月、虹、霓及春、夏、秋、冬而变换着他们美丽的风姿。即便是冰封雪冻的季节,昆明湖上的琼楼玉宇亦使人流连忘返。正如乾隆皇帝御笔题诗所说的那样:“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然而极为可惜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世界闻名的北京万寿山清漪园连同附近的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统称“三山五园”),都毁于战火。清漪园除个别建筑外,其余皆成为灰烬。

排云殿

颐和园中心建筑,排云殿相当精美。

它依山坐南朝北,其匾额大圆宝镜。

老佛爷庆贺生日,排云殿钟鼓齐鸣。

光绪帝跪拜慈禧,其大礼三跪九叩。

排云殿为颐和园的中心建筑。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座精美的排云殿呢?

开始需要从建造排云殿其前后的基本情况说起。

明代孝宗(朱祜樘)皇帝于弘治七年(1494年)为给他乳母助圣夫人祈福,在瓮山建起圆静寺。可以说北京著名的玉泉山之旁的近山瓮山始胜于此。乾隆皇帝下谕旨,大规模开发营建、扩建和改造瓮山和瓮山泊时,不仅将瓮山和瓮山泊分别给改名为“万寿山”和“昆明湖”,而且拆除了“圆静寺”,改建成“大报恩延寿寺。”

对此,乾隆皇帝在御制《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碑》里,作了这样的介绍:

钦惟我圣母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皇太后,仁善性生,惟慈惟懿,母仪天下,尊极域中。粤乾隆辛未之岁,恭遇圣寿六帙诞辰,朕躬率天下臣民,举行大庆礼,奉万年觞,敬效天保南山之义。以瓮山居昆明湖之阳,加号日万寿,创建梵宫,命之日大报恩延寿寺。殿宇千楹,浮图九级,堂庑翼如,金碧辉映,燃香灯,函贝叶,以为礼忏祝也。

然而,可惜的是:咸丰十年(1860年)“大报恩延寿寺”被毁于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战火。光绪十八年(1892年),老佛爷慈禧下令在“大报恩延寿寺”的旧址上重建,精美的古建筑落成后,被命名为“排云殿”,亦是有一定的依据。据考证“排云殿”殿名,源于晋诗人郭璞的《游山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诗句。

排云殿,依山筑宫筑殿,步步递登,黄瓦台阶,为颐和园的中心建筑,亦是最富丽的精美建筑。排云殿与园中其他许多的建筑一起,构成了“万寿山”前山相当精美的建筑群。可以说:从昆明湖北岸的中间码头开始,经过“云辉玉宇”牌楼或曰“牌坊”起,经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9个层次,层层上升。只要稍加留心,人们就会发现,从南面昆明湖的水面,一直到北面的山顶,建筑颐和园的大师们,非常有创造性,巧妙而又恰到好处,构成了一条垂直层层上升的“中轴线”,其东西两侧的建筑,亦相当讲究左右对称,相互辉映,又有变化多样的复道回廊相沟通,相点缀,使排云殿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壮观。

颐和园全园的中心建筑——排云殿,内檐悬一匾额,上书“大圆宝镜”四个字。其实,这一匾额,其内容是对封建统治者的一种奉承,说封建皇帝如苍天一样,能洞察一切,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所谓“大圆宝镜”,据考证为佛家语,因为佛家语里有“四智”:大圆镜智,谓如来真智,洞察一切,如大圆宝镜;平等性智,谓如来观一切法与诸众生皆悉平等;妙观察智,谓如来能引诸众生人道;成所作智,谓如来能引诸众生人道,成就本愿所欲作之事(《成唯识论》)。

排云殿在颐和园万寿山南麓,坐北朝南。它是一座五暗十左右带暖阁、套室22间大殿。像这样由众多间阁室组成的大殿,可以说在世界宫殿建筑中亦是罕见的。屋顶与皇宫紫禁城一样,亦覆盖着琉璃瓦,远远望去,真是一派金光闪耀。檐下彩绘檐柱、斗拱,在蓝天、白石台基的映衬下,更加显得美丽而又庄严、壮观。

排云殿内设有九龙宝座,座后为朱漆底嵌珐琅博古的围屏,座旁有一对木雕大“寿”字,座前宝鼎成行。殿内隔扇门等装修,亦使用万字不到头的花样,以示长寿。殿内后间分立着两个高大的珐琅人形,名曰“麻姑献寿”。殿内还陈列许多寿礼,无非是玉雕或木雕的老寿星和八仙祝寿之类等等。

排云殿是一座专供慈禧祝寿举办庆典大礼的大殿。据说,当时每年农历十月初十,慈禧庆贺生日的这天,排云殿里钟鼓齐鸣、卤簿仪仗威严,钦天监的官员宣布吉时已到,由光绪皇帝领头祝寿仪式按部就班地进行。

同类推荐
  • 服饰的进化

    服饰的进化

    服饰,诞生在文明的源头。它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开始。可以说,服饰,就是文明的一个LOGO。各个文明的碰撞、冲突、融合,推动了服饰的进化,促进了衣冠的聚会、色彩的狂欢。服饰史是一种存在,它又不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又是一部变化史,一部流动的传承史。各种变异,各种改革,在它的腹心深处喧响。那里,交错着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上演着不同类型的“战争与和平”、不同形式的悲愁与喜悦。从远古到清末,服饰曲折地表达着人类;它以一种外在的形式,表达着民族的内在精神,表达着文化的内在层次。
  • 拜占庭文明探寻

    拜占庭文明探寻

    本书是一部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史学专著。全书分为帝国兴衰记,国家、领土与人民,宗教、法制与社会文化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历史内容,适合史学爱好者及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收藏的旅程

    收藏的旅程

    《收藏的旅程》穿越古今时空经纬,和岁月珍藏回溯久远年代,收藏的旅程并不寂寞,有你我一起品味珍藏的妩媚。收藏的旅程既不单调也不落寞,沿途交叉闪现的宫廷、民间、博物馆收藏的繁复风景,沉淀着人类的智慧和文明。《收藏的旅程》在众多的藏品背后,隐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或许惊心动魄,或许扑朔迷离,它们无比生动传奇,倾诉着岁月珍藏中的艰辛和快乐,折射出那个年代的历史和文化
  • 西安半坡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

    古老而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像母亲的乳汁一样,浸润着宽广而深厚的黄土高原,三秦大地留下了中华民族先祖光辉灿烂的足变迹。沧海桑田,遥远的历史早已被漫漫黄土所尘封,昔日的熙熙攘攘也被无尽的岁月所淹没。
热门推荐
  • EXO天知道你有多奇葩

    EXO天知道你有多奇葩

    女主夏课与朴灿烈商场偶遇,得知在拍综艺,次次的相遇,是否有缘,?期待
  • 混世猴王孙悟空之大闹洪荒

    混世猴王孙悟空之大闹洪荒

    进入洪荒世界的悟空,将会在洪荒世界展开他的本领
  • 国学正义

    国学正义

    国学囊括中国人的精神信仰、认知方式、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它们或表现为文化,或表现为学术,或表现为典章制度,或表现为风俗习惯,国学常常寓于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人的思想与精神,使中国人成为蔑视物质财富而钟情精神建树,主动将“天权”置于“人权”之上,但求长治久安不求一夜暴富的特立独行的民族。
  • 变成昆虫的日子

    变成昆虫的日子

    天昊小学六(6)班的五个孩子,在去学校后的小树林中捕捉昆虫标本时,被一个精灵法师变成了五只昆虫——蚂蚁、螳螂、蝴蝶、蜘蛛、蜻蜓,精灵法师告诉他们,要想回到学校,就必须穿越茂密的丛林,去挑战自我和命运。他们在变成昆虫后的日子里,遇到了哪些前所未见的危机,经历了哪些前所未想的曲折?
  • 旧爱迷人:权总别来无恙

    旧爱迷人:权总别来无恙

    尹婉安接近他,只得到了无尽的嘲讽。当面前的男人西装革履,坐在沙发上以睥睨的姿态对着她时,尹婉安真的受不了了。管你是谁,老娘不伺候了。正式开战,尹婉安不留余地,誓要将对方赶回国外。不过现实总是很打脸,对手太过强大,自己还未冲锋,便败下阵来。明明欺负她到体无完肤的是林启枫,为什么能舍命相救的人也是林启枫呢“你真的什么也不记得了吗”尹婉安有些慌了,“难道……我们之前认识?”
  • 天问九歌

    天问九歌

    (一把剑号十字标,代表的即是死亡。)来无影,去无踪,攀檐墙,走断壁,剑过之,血如柱。这,便是刺客横行的世界。作为一名业成即将出师的太古剑道院弟子,在太古大陆唯一统治阶级太古帝国控制的剑道院内,剑道天才池林以一番激烈批驳太古帝国的言论轰动全国。震怒的皇室、咆哮的院长,一颗新星便要就此夭折么?不,一个神秘出现的人物带领池林走向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 神鬼武帝

    神鬼武帝

    修行之途,乃炼肉,凝气,筑灵,结神丹,修鬼魄,掌控神鬼两道造化之力。神门鬼宗,传承不竭,雄武烈世,如火燎原!一个凶险万分、人迹罕至的边缘地带,一座几乎被遗忘的古城内,少年一家,正遭遇被驱逐的厄运……
  • 森林报:春

    森林报:春

    这部名著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 今晚夜色温柔

    今晚夜色温柔

    人们必须随时准备好说再见最好能了解,孤独是最不会背叛人的朋友之一对爱情胆怯前,最好先买把伞不管如何被爱,决不能相信幸福不管如何爱人,决不能爱得过头爱就像四季一般,只是让人生染上色彩而不至厌烦的东西把爱说出口的瞬间,就会像碎冰一般融化消失再见,总有一天就如同没有永远的幸福,也没有永远的不幸总有一天我们都要说再见,但有一天我们会再相见----《再见,总有一天》
  • 九劫帝君

    九劫帝君

    寰宇大陆,修士之风盛行,历经多年,无数大能历经艰难,得出修炼至理。天下修士,无论修行何种功法,修为如何,最后终将必须选择一条路——要么证道,要么逆道。证道者,顺天意;逆道者,逆天意。无论何种,只要成功,便可成就君位,为一方君主。……少年木易,出兰城木家,入这修士之界,战天才,斗世家,闯宗派,历经九劫,成一代帝君,封号——九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