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6400000008

第8章 毛泽东评点先秦诸子著作(7)

最后,从探索真理的思想方法和历史观的角度看,毛泽东最欣赏的,是屈原的作品高度赞扬了人的主体价值、人定胜天的思想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传统观念、现存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大胆挑战和怀疑,从而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迷信文化氛围中解放出来。

如果说,在《九歌》这一组祭神歌曲中,表达了人对神的礼赞及其泛神论观念,但也有希望获得神的保祜这种超自然的实用功利目的的话,那么,《离骚》中那些人格化的自然神:日神羲和、月神望舒、风神飞廉、雷师等等,则成为诗人随意命令驱使的对像,人的形像比神高大了,神成为人的奴隶,颠倒的历史被重新“颠倒”过来了。

更为重要的是,屈原在他的系列作品中,借神话境界,对以楚王为首的腐朽集团毫不留情地给以揭露和批判,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对清明的社会政治秩序的构想和追求,最终达到革除弊端,振兴楚国的目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1958年8月毛泽东在审阅、修改陆定一的《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篇文章加的一段话中,特意把“屈原的批判丑恶”,同“荀子的人定胜天,……司马迁的颂扬反抗,王充、范缜、柳宗元、张载、王夫之的古代唯物论”等列在一起,看成是中国教育史、思想史上具有进步的“人民性”的代表,可见毛泽东对屈原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思想价值是给以高度肯定的。

尤其使我们值得注意的是,屈原的作品不仅对当时楚国的政治社会现实,而且对楚国的历史及楚国由盛而衰的发展变化等,都有全面的反映。毛泽东就看到了这一点,他在1951年7月7日于中南海会见周世钊等人,当有人提到屈原与屈瑕的世系关系时,毛泽东说:“《楚辞》虽是古董,但都是历史,有一读的价值。”

颇耐人寻味的是,毛泽东读《离骚》等《楚辞》中的作品最勤、时间最集中的是在1958年前后。1958年1月12日他在写给江青的一封信中说:“我今晚又读了一遍《离骚》,有所领会,心中喜悦。”虽然他没有说所“领悟”、所“喜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离骚》中那主观个性的强烈抒发,那不拘成规的对现实的超越,那奇诡的想像世界与毛泽东的精神品貌几乎完全可以相互印证,直接勾通。毛泽东不仅自己乐读屈原作品,还推荐给其他领导干部阅读,恐怕不单单是文学欣赏方面的问题。

这里,还需要补充一点的是《楚辞》,特别是前期作品皆产于楚地,而楚又是一个巫风盛行的国度,尤其是在祭祀活动中,充满了原始宗教气氛,故在楚辞作品中包含着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想像力,浪漫不羁,情感炽烈,这些都成为屈原及其他楚辞作品中浪漫因素的重要来源。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楚辞的创作才更加开放而少约束,才能表现出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像,形成汪洋恣肆的气势、自由灵活的句式、奇丽幻想的境界、雄奇诡谲的图画。

毛泽东不仅欣赏楚辞诗人的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像编织幻想境界的作品,而且,毛泽东的创作,也是借“游仙”之路,铺成为瑰丽的华章。他的诗作,吸收了浪漫主义大师们的艺术创作方法,借助大胆的想像,神话般的夸张、采用豪迈的、像征的、富于激情和鼓动性的语言抒发自己伟大的抱负、深刻的思想和奔放的热情。典型者如《蝶恋花·答李淑一》,除开首“我失骄杨君失柳”一句外,其余描写的都是虚幻的境界。诗中的吴刚、嫦娥这两个神话中的形像,一个苦恼,一个寂寞,但诗人想像驰骋,对两个形像进行了再创造。当杨、柳二烈士忠魂升入九霄之后,这两个神话中人物的精神面貌也大不同前,一个捧酒,一个献舞,洋溢出一片敬爱欣赏之情。再比如《念奴娇·昆仑》“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想像非常奇特,抒发了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理想。在毛泽东的诗词中,这类作品很多,属于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作。毛泽东非常喜读《楚辞》作品,于此可见其中的奥妙了。

六、庄子思想更加倒退,但其中也有真理

《庄子》是一部集中反映道家风范的古典要籍。它的哲学思想在漫长的中世纪的中国所起的作用是复杂的。毛泽东非常爱读,常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来勉励自己。这也体现了一代伟人虚怀苦若谷的美德。

【简介】

《庄子》一书,和其他先秦诸子著作一样,是庄周学派的著作总集,其中有的是庄周自己写的,有的是经弟子整理的庄周的讲话记录,有的是庄周后学的作品,还有的甚至是与庄周学派无关的其他学派的著作。《庄子》现存三十三篇。汉以后分为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古代内、外篇划分不十分固定,但现在的《庄子》内篇,倒是经过整理,把一些唯心主义观点十分明确的文章集中起来,编为“内篇”。

传统看法,认为“内篇”是庄周的自作,或代表庄周的思想。本文介绍《庄子》一书的思想内容主要依据内篇。

庄子(约前369—前286),姓庄,名周,战国时蒙人(现河南、安徽交界处),他和孟子同时而稍晚一些。他的朋友不多,门徒有限。当时学术界的名人只有惠施同他经常往来,进行辩论。他在家乡曾一度当过漆园吏。但是,大概没过多久就归隐了。

庄周所处的时代,封建制在各诸侯国已普通确立,奴隶制已彻底瓦解。奴隶主贵族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们痛苦至极,又无力扭转现状,在这种情况下,于是就采取了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现实世界,寻求所谓的精神解脱,幻想出一个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庄子》一书的哲学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与世沉浮,玩世不恭的消极颓废和没落绝望的情绪,维妙维肖地表达了这一没落阶级的内心世界。庄子哲学把老子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化为主观唯心主义,把老子的朴素的辩证法发展为相对主义,并以此为认识论基础,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成为战国时道家的一个重要流派。

庄子继承了老子思想,把“道”作为它的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所不同的是,庄子把“道”主观主义化了,由老子的客观唯心主义走向了主观唯心主义。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庄子和老子的看法一样,庄子认为是“道”。“道”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有情有信,无为无形”,“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大宗师》)道自为本,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在天地万物未出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这个时候,宇宙是一大空无,“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空间有了,但其中没有东西。“有长而无本剽(标)者,宙也。”时间有了,但其中没有有始有终的事物。这个空无所有的东西是万物的总根源。“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天地虽大,也不过是有形之物,生天生地的却不是有形之物。所以说:‘:物物者非物”,使物成为物的东西,其本身不是物。这个东西“懵然若亡(无)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知北游》)。“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这个东西就是“道”,这个“道”是可以体会得到的,但它又是无形无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始终在传递着,可是它又不能被具体接受。因此,这样神秘的“道”即不能用感性来感知它,也无法用理性来认识它,而只能靠主观直觉去体会它的存在。

《庄子》认为,如果把世界看成是物质的,那就必然要有所区别,这样就会产生是非,引起互相竞争,辩论不休。因此它说:“古人之,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齐物论》)意思是说,只有把世界看成从来就没有物质的“道”,才可以说是对世界最高的最完善的认识。《庄子》把“道”也称为“真宰”。由于它是绝对的精神本体,因此,它是没有内在矛盾,清除了对他物依赖的东西。

所以说,“道”是“无待”的。而“道”又是虚无的,因而也是“无己”的。人之所以有痛苦,不“自由”,就是因为他们把世界看作物质的,“有待”的,由于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人们有所依赖,有所期待,有所追求而造成的。大鹏奋飞“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谓“自由”了,但它必须借助大风才能飞行。如果“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也算不得真正自由。

再如列子可以“御风而行”,比一般人走路“自由”多了,但是,“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因为列子还不能做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变),以游无穷”。(《逍遥游》)就是讲,要乘着“道”(天地之正),驾着“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变化,以游于无穷的境域,才算获得真正绝对的自由。只要“有所待”,就不能绝对的自由。那么什么人才能得到这种自由呢?

那就是“无己”的至人,“无名”的圣人,“无功”的神人。做到这“三无”,就达到“无所待”的境界,可以作逍遥游了。这里《庄子》割裂了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完全否认客观必然性的“自由”。脱离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而讲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能不受某种客观条件和内在规律的制约和支配,不可能“无待”,因而也不可能有什么绝对的自由。因之,庄子只好运用精神的魔术,在幻想中否定现实世界,在冥想中消除“有待”,达到“无待”,完全泯灭了主观和客观的界限,把世界融为精神的领域,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这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主观唯心主义路线。

庄子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取消客观事物的一切是非差别,排斥人的认识的可能和必要,从而陷入极端怀疑和相对主义诡辩论。庄子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这是说从“道”的观点看问题,物是没有贵与贱的,然而从“物”的观点看问题,那总是以为自己贵而别物贱。所以庄子写道:“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你从事物大的方面去看它的大,那么万物没有不是大的;你从事物小的方面去看它的小,那么万物没有不是小的。同样,事物的有和无,是和非,也都决定于从哪上角度去观察它。于是庄子结论道:最小的东西,像兔子身上的毫毛,也可以说天下再没有比它大的东西了,而泰山可以说是小的了。历来传说中最短命的殇子,也可以说是最长命的人,而传说中活了七、八百岁的彭祖反而可以说是命短的。这就是说,“是”或“非”是依认识主体的感觉经验如何而定,而感觉经济各不相同,从而是非标准也各各相异。“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论》),这就完全否认了是非的客观标准。于是究竟谁是谁非永远也搞不清楚。是非无法判断,因此,他的结论是不可知的。《齐物论》中论证说:

我与你两个人进行辩论,怎么能肯定你说的一定对,而我说的一定错呢?同样,又怎么能肯定我说的一定对,而你说的一定错呢?我与你是无法判定的,即使请出第三者来,也无法判定。因此如果他的意见相同于你我任何一方,他就没法判定谁是谁非;而如果他的意见与你我都不相同,或者都相同,那他也无法判定谁是谁非;所以说,无论谁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是非永远也搞不清楚。

庄子认为,人类的认识是不可靠的,真理是不可知的,因此完全否认认识的可能和必要。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养生》)。”

意思是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必然要失败。所以,你如果一定要去追求知识,搞清是非,那就是“道”的亏损,结果会使自己陷入无穷的喜怒哀乐的烦恼中去。既然追求认识是不可能的,不必要的,因此庄子进一步提出:“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大宗师》)。”即毁弃自己的肢体,抛掉自己的聪明,离开自己的本性,忘掉知识,这样便能和大道融为一。知识不要了,聪明不要了,连自己的肢体也要毁弃,极端的不可知论,走向了彻底的虚无主义。可见庄子哲学以相对主义作为认识的起点,割裂相对与绝对的关系,不承认相对中有绝对,从而陷入不可知论,作出了许多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结论。

庄子写道,天道是无为的,人道也是无为的。老子所描写的“小国寡民”的蓝图是宏伟的,但是还不壮观,更为壮观的是“至德之世”。“至德之世”是个什么蓝图呢?是个“同与禽兽居,族与百物并”,“同乎无知”,“同乎无欲”(《马蹄》),即人类和禽兽同住在一起,与万物同聚在一起,成为人兽不分,人物无别,大家都没有知识,也没有欲望的毁灭社会制度的浑沌世界。这个浑沌的“至德之世”,是庄子竭尽心力向往的理想世界。

庄子的社会政治思想比老子的“小国寡民”更加倒退。他否认一切文化知识,反对生产技术的进步。他认为“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掊(pǒu)斗折衡,而民不争”(《胠箧》)。在《庄子》看来,社会上的人有了文化知识,才会引起互相争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胠箧》)。所以社会上要做到没有圣贤才智之人,大盗才能肃清。要把计量容量的升斗砍破,把计量重量的秤杆折断,这样计量标准没有了,人们就不会去争多论少了。

表面上看来,这是防止社会争端的方法,其实这是老子愚民政策的继续。它要人民“愚而朴”(《山木》)来保持所谓“真性”,就是要让人民以及新兴的地主阶级无知不欲,经缓和迅速灭亡的没落阶级的命运。庄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本质在这里充分暴露出来。

《庄子》一书是一部中国古典要籍。它的哲学思想在漫长的中世纪的中国所起的作用是比较复杂的。他的唯心主义体系,主要反映了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情绪,所以经常成为政治上失意的封建士大夫寻求精神上自我安慰的思想资料。封建统治者也常利用庄子思想来标榜自己清高和“无为”、“无治”,以麻痹劳动人民。

另一方面,庄子思想中某些对封建道德制度的批判和天道自然无为等思想资料,也经常为一些唯物主义哲学家和农民起义军所利用,但这个利用是批判的利用。另外,也有些知识分子利用庄子的“绝对自由”来作为对抗封建专制的精神武器。虽然。这些对抗是消极的,但是,毕竟是不利于反动统治阶级的。庄子哲学的这些作用,大概是他本人无法估计到的。

【毛泽东评点】

由分散的游击战逐渐转变到正规的运动战,由游击战为主逐渐转变到以运动战为主。在抗战初期,……靠打麻雀战,打游击战。麻雀满天飞,哪里有东西吃,就飞到哪里去。……客观事实完全证明了,我们这个麻雀与别的麻雀不同,可以长大变成鹏鸟。从前中国神话中说:有一个大鹏鸟,从北方的大海飞到南方的大海,翅膀一扫,就把中国扫得差不多了。我们也准备那样,准备发展到三百万、五百万,这个过程就要从小麻雀变成大麻雀,变成一个翅膀可以扫尽全中国的大鹏鸟。

——摘自毛泽东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口头政治报告(见《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第134—135页)。

同类推荐
  • 关于女人(双语版)

    关于女人(双语版)

    <关于女人>本书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等,福建闽侯人。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职。散文集《寄小读者》表达作者对小朋友的关心和扶植,对未来充满希望。本书是冰心的一本集子,署名“男士”,属“开明文学新刊”之一种,为“增订本”。
  • 我本是散淡的人

    我本是散淡的人

    本书收录了“找不到感觉”、“包办婚姻”、“自我革命”、“朋友就是幸福”、“好男不跟女斗”、“害怕文学”等200多篇杂文。
  • 三十功名尘与土

    三十功名尘与土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 庐隐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庐隐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用斧子砍死一个人,因为他是我们的敌人,这是多么冠冕堂皇的话,谁能反对他这个理由呢?——由我们元祖宗亲已经给了我们放仇人不过的教训。
  • 大援建

    大援建

    纪实作品《大援建》是奋斗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的广元本土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倾情奋笔的结晶。该书全景式地见证和记录了史无前例的大援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地诠释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刻地揭示了灾后重建创造奇迹的科学机制和力量源泉。
热门推荐
  • 毛毛星球

    毛毛星球

    杰克·哈洛威是一个自私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女友、罔顾法纪,结果被吊销了律师执照,赶出了地球。如今,他来到距离地球178光年的扎拉23号星球,又在此遇到了两难的选择:一边是高达1兆信用币的巨额财富和权势滔天的商业巨头;一边则是未知的前途和全心仰赖自己的外星生物。一个物种,乃至一个星球的命运,就在他一念之差。翻开本书,到178光年外的神秘星球,看人类遭遇完全纯真的外星生灵,有人多自私多凶残,就有人多无私多善良。美国最当红科幻小说家约翰·斯卡尔齐带你去认识一群超萌超可爱的外星生灵,感受一场温暖到落泪的宇宙大爱。
  • 葬星社

    葬星社

    在人眼中總認爲狼是奸詐、狡猾的代表。在狼眼中總認爲人是甚麼呢?(走向)執着於物競天擇的蒼星。寬厚於天下蒼生的陽耀。掙扎於拯救與放棄的月。在通往三叉路口的交錯,何去何從?(風格)努力朝歡樂風邁進…
  • 袖中锦

    袖中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早安:总裁老公大人

    早安:总裁老公大人

    狠心渣男的背叛,让遇佳音受了辱,入了狱,死了奶奶,能有再一次重见天日的机会,遇佳音决心报复,为此不惜失身,整容,离国……没想到当一切快要尘埃落定的时候,却有一个男人告诉她:仇,我帮你报,人,我帮你杀,你,归我就好……
  • 做一个被重视受欢迎的人(全集)

    做一个被重视受欢迎的人(全集)

    "不管成与败,都要和领导站在同一阵线,共生共荣;以领导的心态做事,这样的员工在任何一个公司都是领导的得力助手和公司的顶粱柱,都是值得信赖、可以委以大任、永远被领导着重的人。乐观幽默、乐于从老同事那里吸取经验、适当“让利”、对新同事提供善意的帮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去关心异性同事,这样的员工在任何一个公司都是受同事欢迎的人,都是滴同事愿意与之合作并且很乐意帮忙的人。本书为您全面介绍“如何成为既被领导重视又受同事欢迎的金牌员工”。书中选取职场中最典型的鲜活案例,展现职场生存中最普遍的困惑问题;同时也提供了一面镜子,可以让您找到自己的影子。"
  • 再婚一年间

    再婚一年间

    刘姝和柳原是二婚。确切的说,刘姝是因为柳原而变成了二婚。自此,夫妻恶战、婆媳大战、继母与继子之争……她的再婚路上布满荆棘,像满布色彩的调色盘,她该何去何从?
  • 女人,束手就擒!

    女人,束手就擒!

    我是女人,一哭二闹三上吊我会,说我寻死腻活没关系,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也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我要义无反顾的去拥抱幸福!我抬头望了望,找到目标后一口气冲到马路边,照着一辆最小的车,猛的撞过去,那一刻,我在心里一遍遍祈祷,“上帝,帮我一把,只要骨折就行了,实在不行撞死也可以,可千万别撞残废,我可不想后半生在轮椅上度过!”
  • 懒真子

    懒真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护花高手

    神护花高手

    一个吊丝,居然是被贬凡间的神,他得顺利渡劫,渡的是桃花劫,看他如何渡劫。
  • 画一幅爱情的画卷

    画一幅爱情的画卷

    流年岁月,那一簇爱,昭然若揭,美好灿烂夺目,如一幅经典难忘的画卷,镶嵌进骨髓里,奔涌在血脉里,以岁月作框,空间为布景。只要生命不止,就会熊熊燃烧不熄……很多深刻的回忆会随着时光流逝而被渐渐淡忘,直至不再想起,如同娇艳欲滴的花瓣终究会在风吹雨淋中黯然无华。生活中,有好多曾经让我生命疼痛不止的人或事,在演变成隔靴搔痒之感后,像徐徐平复的伤疤一样,疼痛也慢慢地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