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76300000062

第62章 包拯 铁面无私笑比河清

包公,是人们对清廉正直、铁面无私、善于断案、专为百姓伸冤除害的包拯的尊称。包拯死后,朝廷加给他“孝肃”的谥号,史书上称他“包孝肃”。

包拯,字希仁,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北宋庐州(今安徽合肥)人。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建昌知县,他辞不赴任,以便奉养年迈的父母。几年后,双亲相继去世,包拯就筑屋墓旁守丧,期满仍徘徊不忍离去。很久后才接受吏部派遣,出任天长(今安徽天长县)知县,后调任端州(今广东高要)知州。端州出产名砚,以前的州官借进贡之名,从地方攫取几十倍于进贡量的端砚去结交权贵。包拯对此深恶痛绝,严格按进贡皇上的数量制作,他任期届满离职时,没有利用近水楼台之便,个人拿一方这种名砚。作为一个酷爱文房四宝的文人,这是非常难得的。

一次,他出使契丹,契丹授意接待官员问包拯:“你们在雄州城就近开辟了便门,是打算引诱我们的叛徒,来刺探我们的边防情报吗?”包拯回答说:“你们在涿州不是也开了便门吗?刺探边情为什么一定要用开便门的办法呢?”说得契丹官员无言以对。

他在各地任地方官期间,减轻徭役,鼓励农耕,做了许多为民请命的好事,如秦(今陕西南郑县)、成(今河北保定市境)各州造船造桥,每年向百姓征用数十万竿竹子,包拯奏请一律免除;将邢(今河北邢台市)、赵(今河北省赵县)等州用于牧马的民田一万五千顷,都发还百姓耕种;取消了解州(今山西运城及临猗、永济两县部分地区)不利于百姓的池盐专卖法,改为自由买卖。

包拯在任谏官时,几次在朝廷上指斥权幸大臣,并向仁宗进言,请求废止一切宫廷内部的封官和私恩;明智地听取和接受合理的意见;明辨朋党(帮派)的问题;爱惜人才,不要先听什么就信什么;免去冷酷寡恩的人,抑制投机取巧的行为;端正刑法,彰明禁令;免除不必要的建造;禁止邪说和妄言。他还请求裁减内侍,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按条文督促各路官员尽忠职守,御史府可以自己举荐所属官员,减少官吏一年的休假日期……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

包拯性格严峻正直,不苟言笑,人们说他“笑比河清”,就像难见黄河清那样难得见到他的笑容。在朝治事,刚强坚定,一身正气,秉公执法,那些贵戚宦官们都惧他三分,在他面前不得不收敛嚣张的气焰。至于在民间流传、在各种戏曲中久演不衰的刀铡抛弃发妻的当朝驸马陈世美、处死贪污的亲侄儿包勉这些嫉恶如仇、不畏权贵、铁面无私的故事,虽不见于正史,但充分说明人民对他的敬仰和对清明政治的期盼。他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由于他的正直和不畏权贵,妇女儿童也知道他的名字,称他为“包待制”、“包龙图”。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包拯担任开封(今河南开封市)知府。在封建社会,历来是京官难当。在北宋的一百多年中,竟有一百八十多人担任过开封知府。包拯在开封知府任上,干得叫人佩服。他首先改革了案件受理制度。包拯坐开封大堂以后,下令敞开大门,允许告状的人直入公堂,当面向他陈述是非曲直。这大大方便了要求伸冤的老百姓。

包拯审理案件,不避权贵,不讲情面,不受贿赂,执法如山,和“阎罗王”一样。京城的人流传一句话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意即没后门没关系,有主持正义的人间阎罗王包公呢!

有位大臣借了人家的钱,长期不还,人家只好把状告到开封府。包拯要求大臣迅速归还。这位大臣凭借权势耍威风,根本不理睬这件事。包拯把这位大臣传到公堂,让原告和他当面对质。被告理屈词穷,只好立即归还。有两个人在一起喝酒,其中一个人带了几两银子,怕喝醉了丢失,便请另一个人保管。等他酒醒后讨取银子时,保管者却不认账。官司打到开封府,包拯反复追查,保管者自认为没有旁证,坚不认账。在审理案件的同时,包拯派一个衙役到被告家中,诡称保管者已经坦白,要他的家人把银子交出来。家人如数交出银子,让衙役带回公堂。在人证、物证面前,被告只好低头认罪。

宦官和豪门贵族为自己修建园林,侵占了惠民河边的土地,因此使河道阻塞不通。恰逢京城发了一次大水,包拯便下令将那些楼台亭阁等违章建筑全部拆掉。有人手持地契去找包拯,说地契上就是这样写的。包拯审查地契,发现已被涂改,增加了步数。于是上报仁宗皇帝,使这个权贵受到了制裁。

同时他又为人敦厚,以忠恕待人,在任三司史时,取消了侵扰百姓的摊派,设立市场,公私需要都实行公开买卖。过去司里的官吏欠了金钱布匹就要受监禁,逃跑了的就拘禁其妻儿,包拯废除了这种连坐,一律予以释放。他不轻易与人交往,不收受私人请托,以至与亲友同乡都断绝了来往。他地位虽然显贵,可是日常的衣服、器用、饮食同当平民时一样。他常嘱咐家人说:“我的子孙后代做了官,若有犯贪污罪的,就不得回老家,死了也不许葬入祖坟,违逆了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子孙。”包拯六十四岁病逝,封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包拯在世时,人们敬慕他;包拯死后,人们怀念他。开封人为纪念包拯,特意在开封府署旁建一座包公祠。当时,开封府署有一块题名碑,凡在开封任过府尹的,都在碑上刻着姓名和任职时间。看见这块题名碑的人,都喜欢在包拯的名字上指点抚摸,表达自己的敬慕之情。长期以来,刻着包拯姓名的地方,已磨成了一条又深又亮的手指痕沟,如今能隐约看见的,只有他的任职时间了。这块题名碑,现在保存在开封历史博物馆里。

今天的开封城内西南角有个包府坑,这是北宋时开封府署和包公祠所在地。明朝末年,明军为了抵抗李自成起义军,扒开黄河大堤,淹没了开封,开封府署和包公祠都被冲毁了,原址因地势低凹只剩下一潭清水。人们为了纪念包拯,就把这个大水坑叫“包府坑”,一直叫到现在。

现在合肥包公祠还有一口井叫廉泉井。相传过去有个贪官喝了井里的水得了头疼病,后来就没有人敢喝了。到了清代光绪年间,有几个读书人游览包公祠,不相信这件事,就提取廉泉井水泡茶,他们喝了以后却平安无事。这个传说,体现了人民对包拯的赞美和对贪官的憎恨。

(见《宋史·包拯传》)

赞曰:龙图高阁铸精神, 孝子忠臣出一门。

除恶岂分官小大, 惩贪肯漏网疏亲。

诤言敢忤龙鳞逆, 雨露多施黎庶生。

百姓口碑转史册, 无私铁面颂天青。

※诗作者:雷万春湖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武汉市诗词学会副会长

赞曰:一身正气凌霄汉, 两袖清风冠世贤。

铁面无私除暴虐, 为民请命见青天。

※诗作者:余文祥

同类推荐
  •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用最理性的思维解读人物,用最幽默的语言讲述故事,用最睿智的目光扫描历史。越是个人的,越是历史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他一路走来,道破成功的法则。他跌跌撞撞,成为乱世的赢家。他从默默无闻,最终成为一代霸主。治军之道,亦是为官之道,战场谋略,恰如职场攻略。读懂他的人生,也就读懂了三国。读懂了三国,也就读懂了中国。且看"织席贩履小儿"如何咸鱼翻身,一路坐到蜀汉皇帝!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孙传芳传

    孙传芳传

    孙传芳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他的身前身后又留下了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呢? 本书细致地描述了孙传芳波澜起伏的一生。在叙述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趣味性、严肃性与通俗性的结合,着力于吸引读者。文中既有正史的叙述,又有杂官稗史的考证,妙趣横生,其味无穷。适合各年龄段愿意了解那一段历史和人物的读者阅读。
  •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
  • 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

    本书介绍了京剧四大名旦,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芳,通过这四大名旦让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京剧的魅力。
热门推荐
  • 目击天安门(三)

    目击天安门(三)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
  •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力展现古代东方文化的思想精髓,以及古今各阶层群众的生存状态,并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本书加入了许多有意思的“文化常识”板块,希望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有所收获。本书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无论是对个人层面的修身养性,还是社会层面的治国安邦,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以豁达恢弘的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向读者展开一幅中华文明的画卷;同时以凝练的笔触,着力阐述古代中国文明是如何哺育出中国宗教和哲学传统的。
  • 神仙也轮回

    神仙也轮回

    一个说话屁屁的小屌丝,可他却有着迷一般的身世,迷一般的能力。故事搞笑中带有悲凉,虐心中又不禁让人沉思。人走茶凉,我还会像从前那样爱你吗?
  • 朱门嫡女不好惹

    朱门嫡女不好惹

    本是朱门嫡女,却惨遭毒手,于生死一线之时回到幼年。重活一世,防火防盗防表姐,心思缜密斗姨娘,郎君你别傻愣着,快来随我平战乱,这一生,要的不就是国泰家安?
  • 妖孽之王

    妖孽之王

    杀手世界的妖孽流浪于花都,做起了美女校花的贴身小跟班,不想却因此掀起了一场场腥风血雨。为了各色美女,他不得不铤而走险,称霸校园,一统江湖。正所谓醉了红尘乱了花阴,且看一介高手如何装逼低调,一路高歌猛进,在似水娇娆的都市混的风生水起。
  • 汉土

    汉土

    东汉末年,民生凋敝,豪强兼并,宦官专权,大乱将至。庶民衣食不继,士族结党自保。胡人渐渐强大,血的时代即将来临。一个热爱书法的中年人,无意间来到这虎狼横行的时空,开始一段可歌可泣的守护汉土故事。
  • 史记(第五卷)

    史记(第五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重生之寻狐君

    重生之寻狐君

    我的狐狸夫君竟然失踪了!!这是遇难还是另有原因??莫名其妙的来到了这个不知明的时代。睡梦中非礼了一个纯情狐狸大美男。为了负责,我决定牺牲小我,收了尔等,尔等也因拜倒在我的裙下爽快答应了。太子这小子居然让我进宫?有门也没门!我的狐狸夫君,等我来解救你!!找我家亲亲狐狸夫君乃是正事也~~~太子小弟,你放了我吧。PS:此文有些慢热,希望亲亲多多支持,后面的会更加精彩。敬请期待!
  • 行尸大世

    行尸大世

    一种基因病毒已在地球蔓延,对地球人类会危害巨大!地瓜遇到一个奇怪的女孩,你可以听见她的声音,却不能看得见她......女孩送给他俩东西:四维空间包与一个神秘盒子的信息。最后女孩告诉他,地球这场旷世灾难,是她不小心从家乡带来的!女孩说完死了,地瓜原谅了她,为她念了《往生经》,然后地瓜携带四维空间包走进了行尸大世。此时此刻,地瓜不知的是:其实这场旷世灾难不是不小心造成的,而是源于外星女孩家乡酝酿已久的一个计划——女娲计划!
  • 元魔修

    元魔修

    异世大陆一个身世怪异的胖子萧星,怀揣着修炼上乘元力仙术的梦想,神奇的加入了以元力上乘著称的紫月山,本想修炼仙术,却意外的卷入一场元力、灵力和魔法的征战中,从而走上了由元力修炼魔法的路程中。不是单纯的仙术元力,不是正规的仙术修炼模式,不是正成魔法元素的修炼,用天马星空来展现一个不同的魔法空间。——————————————————————————————有些敢兴趣的进群侃吧:1524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