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9700000031

第31章 中国现代学人的细读(2)

(1943年)等关于古典诗歌文本具体文意的分析,就是这一方面实践的代表作。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瑞恰兹等新批评家那里,将文本里的比喻,作了具体的分析。朱自清认同并接受了这种分析的观念与方法,认为在这些比喻里面,“都有三个成分:(1)喻依;(2)喻体;(3)意旨。喻依是作比喻的材料,喻体是被比喻的材料,意旨是比喻的用意所在”。朱自清在很多地方,运用这些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古典诗歌作品。如他运用瑞恰兹的语义理论和维姆萨特的隐喻术语来解读古诗,最成功的一个范例就是对朱熹《观书有感》一诗所作的细读分析: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自清说,这首诗是写一个“抽象的题目”的“极罕见”的例子,然后具体分析:这儿“抽象的题目”似乎是“读书可以明理定心”。朱熹《答江瑞伯书》说:

“为学不可以不读书。而读书之法,又当熟读沉思,反复涵咏。铢积寸累,久自见功;不惟理明,心亦自定。”这一节话可以用来说明本诗的意旨——就是那“抽象的题目”。本诗是用比喻说道理——还是那“抽象的题目”

——;那“水塘”的比喻是一套儿,却分为三层,每层又各有“喻体”和“喻依”。镜子般清凉的“半亩方塘”是喻依,喻体是方寸的心,这是一。

“天光云影”是喻依,喻体是种种善恶的事物,这是二。

“源头活水”是喻依,喻体是“铢积寸累”

的知识,这是三。喻依和喻体配合起来见出意旨。第一层的意旨是定下的心,第二层是心能分别是非,第三层是为学当读书。这儿每层的喻体和喻依都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而三层衔接起来,也像天衣无缝似的。

这是因为这一套喻依里渗透了过去文学中对于自然界的情感,和作者对于自然界的情感;他其实并不是“用”比喻说道理——这道理是融化在情感里的。所以本诗即使单从字面的意义看,也不失为一首情景交融有“具体性”的诗。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朱自清将西方新批评的理论、方法与术语,自觉而恰当地运用于古典诗歌文本的具体分析,分“喻依、喻体、意旨”三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层面,将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情感之间的关系,文句与文句、意象与意象之间的联络,如一层层剥笋般的分析出来,讲解得丝丝入扣,合情入理,令人信服,与那些古典评点派或印象感悟派的批评比较起来,的确显示出他的现代解诗学思想对于古典批评方法的创造性的超越。

2.对诗歌细读分析的迷恋1933年5月的一天,朱自清与浦江清先生有过一段谈话,从接受新的批评观念方面来看,那次谈话是颇有意味的。朱自清在日记中记录了谈话的经过与内容:

“今日乃旧历端午节,午,江清在此便饭,论批评派别,余等同意中国批评乃古典的,而归于政治,所谓褒贬美刺之观念影响极大,此可谓之历史的。知人论世即此种态度。另一种为艺术批评,江清谓中国批评大抵欣赏,评点者大抵如此,抑指出作者用心,乃说明的,此则当归于温柔敦厚或褒贬美刺一类去。又论金圣叹之批评,亦是欣赏,且重在论事。江清主历史的批评,但非政治的之谓,盖取泰勒(Taine)之说,考作者之环境性格。又论以新理论应用于古作品,而不用新术语,可能否?江清以为不可。”讹他们将中国古典“批评派别”,分为历史的批评和艺术的批评两类,而认为“欣赏的”批评,也属艺术的批评。在讨论西方新的批评理论时候,认为将其用于中国古典 文学作品,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应该引入“新术语”。不用“新术语”

想引入新的批评理论方法是不可能的。这似乎是吸收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必由之路。我们上举他对朱熹诗的分析案例,就是引入新批评方法与术语对古代诗歌细读的一种积极尝试。由于受瑞恰兹、燕卜逊等新批评派文本细读法的影响,朱自清在古典诗歌文本解读中非常重视进入文本语言层面的分析,进而自觉地进入对诗歌语言本体的认知。他认为“诗是精粹的语言。因为是‘精粹的’,便比散文需要更多的思索更多的吟味;许多人觉得诗难懂,便是如此。但诗究竟是‘语言’,并没有真的神秘;语言包括说的和写的是可以分析的。只有分析才可以得到透彻的了解;散文如此诗也如此。有时分析起来还是不懂,那是分析得还不够细密,或者是知识不够,材料不足;并不是分析这个方法不成。这些情形,不论文言文、白话文、文言诗、白话诗都是一样。”

20世纪40年代初,朱自清参与《国文月刊》开设“诗文选读”这样一个栏目,目的是要分析一些古典和现代的重要作品帮助青年读者“了解”细读法,以引起他们的“兴趣”,而“更注意的是要养成他们分析的态度”。他特别强调对这种“分析态度”的养成,就是一种对于解诗学理论与方法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现代解诗学理论与方法的核心从实践意义上讲,就是培养细读并分析复杂文本的态度和方法。这里最重要的是对于作品的“细读分析”。所以,朱自清接着就非常清楚地阐述了“分析的方法”与“透彻的了解”以及“作品的欣赏”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只有能分析的人,才能切实欣赏;欣赏是在透彻的了解里。一般的意见将欣赏和了解分成两橛,实在是不妥的。没有透彻的了解,就欣赏起来,那欣赏也许会驴唇不对马嘴,至多也只是模糊印象。

一般人以为诗只能综合的欣赏,一分析诗就没有了。其实诗是最错综的,最多义的,非得下细密的分析工夫不可,不能捉住它的意旨。若是囫囵吞枣的读去,所得到的怕只是声调辞藻等一枝一节,整个儿的诗会从你的口头眼下滑过去。”讹他以为,“就一首首的诗说,我们得多吟诵,细分析;有人想,一分析,诗便没了,其实不然。单说一首诗 ‘好’,是不够的;人家要问怎么个好法,便非先做分析的工夫不成。”

他说自己在阅读作品中已经逐渐养成这样一个习惯:

“我做到一件事,就是不放松文字。……我注意每个词的意义,每一句的安排和音节,每一段的长短和衔接处,想多少可以补救一些自己的贫弱的地方。”辇讹因此他认同和肯定古典诗学批评中有些接近“解诗”的理论,如他称赞历来对于《古诗十九首》的“说解”中,李善的“最为谨慎,切实”,“虽然他释‘事’的地方多,释‘义’的地方少。

‘事’是诗中引用的古事和成辞,普通称为‘典故’。

‘义’是作诗的意思或意旨,就是我们日常说话里的‘用意’”。而“要透彻的了解诗,在许多时候,非先弄明白诗里的典故不可。……李善注《十九首》的好处,在他所引的‘事’都跟原诗的文义和背景切合,能帮助我们对诗的了解”

讹。他肯定了宋代评点派的理论与方法,认为“读诗首先得了解诗句的文义;不能了解文义,欣赏根本谈不上。评点大约起于南宋,向来认为有伤雅道,因为妨碍读者欣赏的自由,而且免不了偏见。但是谨慎的评点对于初学也未尝没有用处。这种评点可以帮助初学了解诗中各句的意旨并培养他们欣赏的能力”辇讹。并欣赏纪昀的《瀛奎律髓刊误》说“纪氏论诗虽不。

朱自清强调细密的分析作品,注意每个词的意义,不仅注重弄清“典故”背后的“事”,更要解析文“义”,做到“剖析入微”,了解一首诗的一种或多种的意义或意旨。这种“不放松文字”而深入追究“文义”的态度与方法,在朱自清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与批评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如朱自清说他“陶诗余最用力,而学生不甚起劲,大概不熟之故。嗣后当先将文本弄清楚,再弄批评”。自觉地致力于“弄清文本”,并以“多义”的现代观念,进入对古典诗歌文本解读的试验,这也是他写《古诗十九首释》、《诗多义举例》的初衷与目的。在这里,每首诗或虽仍保留有简略的注释(如《古诗十九首释》),或将注释文字列入阐释文字中(如《诗多义举例》),但朱自清显然是把重点放在逐句逐字的解析和细读上面。

1935年前后,朱自清已经读过瑞恰兹、燕卜免过苛,但剖析入微,耐人寻味,值得细看”

逊的有关着作,同时他认为这些着作中提出的“文本细读”、“多义分析”的方法很好,也“可以试用于中国旧诗”。这些尝试当然是他对于古典诗歌进行文本细读分析实践的结果。

(三)对传统解诗学思想的合理吸收和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古诗文本的细读分析与实践中,朱自清并没有简单地照搬新批评的理论与方法,而是在进行文本分析的时候,充分尊重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特点,坚持和吸收中国古代诗歌批评理论和方法中合理和有益的成分,剔除其不合理的因素,将它与西方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方法融合起来,形成具有自己特点和现代意识的现代解诗学思想。

在这些解释、吸收、改造和融合的成果里面,值得注意的是朱自清运用现代解诗学思想,尤其是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思想,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批评方法中所包含的细读和解诗学思想作了合理的阐发与挖掘,将其有机的化合在现代解诗学理论之中,以弥补现代解诗学理论的不足。有三个方面是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是关于“释事”与“释义”的关系和结合问题。针对离开中国古典诗歌“典故”而进行单纯释义的意见,朱自清特别强调解诗中“释事”与“释义”相结合的重要性。他说:

“诗是精粹的语言,暗示是它的生命。暗示得从比喻和组织上作工夫,利用读者联想的力量。组织得简约紧凑;似乎断了,实在联着。比喻或用古事成辞,或用眼前景物;典故其实是比喻的一类。这首诗那首诗可以不用典故,但是整个儿的诗是离不开典故的。旧诗如此,新诗也如此;不过新诗接受外国典故罢了。要透彻的了解诗,在许多时候,非先弄明白诗里的典故不可。”

“别家说解,大都重在意旨。有些是根据原诗的文义和背景,却忽略了典故,因此不免望文生义,模糊印象。”讹这种把对“释事”与“释义”相结合起来的细读策略与新批评的“语义和语境分析”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文本细读中的“释事”,实际上是由文本在长期纵向的语言运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它实质上是由一文本和它文本在长期互文性的 运用实践中不断累积的结果,中国古诗中的典故和比兴象征意象是其两种主要表现形式。考察清楚这些典故、事象、比兴和象征意象的出处、来历和演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情与诗义。正如瑞恰兹说的:

“一个词可能牵扯到一部文明史。”不难看出,在文本的释义与释事的关系上,朱自清既吸取了新批评注重对文本细读和释义的原则,又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重外在的实证考索的释事原则与新批评重文本内在细读和释义分析的方法结合起来,创造性的形成了一种既适合于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审美特点,又注重对文本自身语言意义细读分析的一种现代解诗学思想和细读范式。弥补了新批评重诗歌文本内在的释义分析而轻视外在的释事和考索的细读的不足。

第二,是反对解诗中以“教化”为核心的“比兴”观念。朱自清批评说,有些说解“并不根据全篇的文义、典故、背景,却只断章取义,让‘比兴’的信念支配一切。所谓‘比兴’的信念,是认为作诗必关教化;凡男女私情、相思离别的作品,必有寄托的意旨,不是‘臣不得于君’,便是‘士不遇知己’。这些人似乎觉得相思、离别等私情不值得作诗;作诗和读诗,必须能见其大,但是原作里却往往不见其大处。于是他们便抓住一句两句,甚至一词两词,曲解起来,发挥开去,好凑合那传统的信念。这不但不切合原作,并且常常不能自圆其说;只算是无中生有,驴唇不对马嘴罢了”“比兴”的说诗讹。可见,这种教化”和“观念是一种观念先行的“意图谬见”,它的最大特点是先立己说,然后寻章摘句、断章取义的用文本中的个别词句来进行附会己意。

第三,朱自清还充分肯定了宋代理学家朱熹等人所倡导的注重对诗歌文本本身“文义”的解说法,肯定了南宋以后的“评点派”注意对文本本身字句和辞义的解读与分析法,将其有机的化用在他的现代解诗学思想之中。他认为细读文本,了解诗句的“文义”是欣赏作品的前提。他说:

“读诗首先得了解诗句的文义,不能了解文义,欣赏根本谈不上。评点派大约起于南宋,向来认为有伤雅道,因为妨碍读者欣赏的自由,而且免不了偏见。但是谨慎的评点对于初学也未尝没有用处。这种评点可以帮助初学了解诗中各句的意旨并培养他们欣赏的能力。”

他又说:

“因为研究和批评诗,我就注意到语言文字的达意和表情的作用。这里说的‘达意’和‘表情’,因为照现代的看法,达意和表情可以分为两种作用,不该混为一谈。我们说‘达意’指的是字面和话面;说‘表情’指的是字里行间或话里有话。”讹他在宋儒朱熹等人对《诗经》的解说中发现了现代解诗学思想和细读方法,对其作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关于宋儒对《诗经》解说中注重对“文义”本身分析的解诗学思想,古代文论研究专家郭绍虞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

“《伊川经说·诗解》云:

‘古人之学由诗而兴,后世老师宿儒尚不知诗义,后学岂能兴起乎?世之能颂三百篇者多矣!果能达政专对乎?是后人之未尝知诗也。’诗义不明则不能使人兴起,于是才感到解义之必要。而一方面体会有得,也自觉别有新义,不得不举以示人。于是一般道学家便纷纷别撰诗说,而宋儒说诗遂与汉儒异趣了。此后至朱子之《诗集传》而集其大成,成为解诗之一派,不能说不是这种主张有意促成之。”讹他又说:

“宋人解诗与汉儒异,但是所用的方法仍是孟子以意逆志的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而有不同的结果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汉人以艰险求诗,所以多穿凿;宋儒以平易求诗,所以又一反汉人的见解。

一个时代的解释,都有各个不同的时代意义。汉人受了当时隐喻的影响,受了《离骚》美人香草的影响,受了赋家讽喻的影响,受了王道的影响,受了以三百五篇作谏书的影响,所以觉得只有以艰险求之,才为以意逆志。而宋人呢,重在修辞立诚,重在涵养德性,所以又觉得惟有平易求之才为以意逆志。同样的本着儒家的见地,同样的本着孟子的方法,但是结论不同,这是因于时代的不同。”

总之,朱自清吸收了传统解诗学中的重“考证释事”和宋儒以及南宋末年评点派重“文本释义”的原则,抛弃了比兴说诗的牵强附会,创立了一种符合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特点的内在的释义与外在的释事相结合的诗歌细读范式,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中国式的诗歌细读范式。

(四)“多义当以切合为准”

朱自清十分关注诗歌的“多义”与“复义”问题,在对诗的语言文字意义的解读上,强调人们要“细细想想”,“仔细吟味”,寻找“字里行间”或“话里有话”的意义,找出“作品字句篇章的来历”等等,正是要人们在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中树立起一种多元接受的开放性思维。他对于西方新批评的意义学理论,对于“意义中的意义”、“朦胧的类型”

同类推荐
  • 解放临沂

    解放临沂

    许世友,这位在共和国将军的行列里,以特殊的经历、特殊的性格而闻名遐迩的特殊人物,以其貌似粗犷,其实缜密;嫉恶如仇,大智大勇的性格,曾经征服过他属下的无数将土。山东的解放战争,就是在他领导的胶东军区,首先拉开的帷幕。
  • 假期先生你别跑

    假期先生你别跑

    《假期先生你别跑》一书收集了阳光家族“同题作文PK赛”中的优秀文章,共分为四个主题:糗事记、梦、编节日、发牢骚。小作者灵感十足,大胆的想象力发挥淋漓尽致,文字形象生动,描写细腻真实,叙述过程中奇思妙语不断,文章或者幽默诙谐,或者笔锋老辣,或者古风浓郁,每一篇作品都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作文的后面附上了豪华评审团: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刘崇善、沈石溪、伍美珍、郁雨君、谭旭东、安武林、余雷、孙卫卫、王勇英等的点评。这些评审对小作者的作文进行了详尽地分析,有的放矢地指出其中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大家以后写“同题作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本书全面统计出李白诗歌中共有复音词14563个,其中有并列式复合词1223个;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系唐代文化背景和全唐诗的语境,通过艰苦的考证和分析,相当准确地解释了其中218个并列式复合词的语义,包括一些宗教色彩颇浓的词语;分析了构成李白诗歌并列式复合词两个语素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论证了这些复合词是以上古单音词作为语素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归纳出这些并列式复合词意义的类聚特点,揭示李白诗歌中并列式复合词应用的鲜明系统性以及李白诗歌用词“无一句无来历”的特点。
  •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当你在唐诗中感受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在宋词里体会清新浪漫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在元曲里领略苍茫寥廓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在明清文艺中读懂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那么你的语言水平,你的意境格调,你的思想情操都会得到升华。总有一天,你会徜徉于优美的文化典籍中欲罢不能,你会陶醉于中国最精华的语言中并能将其运用自如。这就是名著的力量。
  •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破界录

    破界录

    黑暗中觉醒,绝望中前行,真与幻的交错中,只为那一缕曙光……
  • 寂寞深处

    寂寞深处

    己来年的正月十六,天色晦暗,铅云低垂。到了来正时分,终于下起了雪球子,打在琉璃瓦上飒飒轻响,那雪声又密又急,不一会功夫,只见远处屋宇已经覆上薄薄一层轻白,远处院子里青砖地上,露出花白的青色,像是泼了面粉口袋,撒的满地不均。
  • 相公大人在上

    相公大人在上

    本想就算这世界有鬼又如何?跟自己有半毛关系?然而无风自飞的窗帘,无人自开的房门,半夜的水声,耳畔冰冷的感觉,就连身体同样像被人操控着,这是肿么啦?千年前的爱恨,千年后重逢,“妈呀!你能不能不吓我!”“大少爷我错了,奴婢服侍您用膳,别气了。”“锦绣又忘了昨儿是怎么惩罚你的了吗?呵。”人鬼或许不殊途呢。
  • 后来居上

    后来居上

    穿越掉到色狼的车上,刚逃虎口,又入狼窝,逃离却又遇上被下了迷药的王爷,把她用于解药……几个月后翻身当了皇后,可是身上怀了谁的孩子竟不知道,皇上注定要带这顶绿帽子。皇上的暖床奴,小叔的床上欢,她承载着怎样的痛苦……
  • 科幻世界大暴走

    科幻世界大暴走

    时序领主,高于神族,高于人族,高于宇宙间一切种族的存在,他们负责掌管每一个空间的之内的时间与秩序。在人类文明达到极致的高端之后,一场由人类发起的,针对时序领主的阴谋悄然而来。(本文烧脑,慎入。本文有不自觉的黑色幽默,据说只有智商高于180或者智商低于60的人才会笑,慎入。强烈的英美科幻剧风格,喜欢小白文爽文升级流打脸的慎入。)
  • 大罗山纪事

    大罗山纪事

    《大罗山纪事》以崭新的视角和真实的情感展示了基层派出所民警丰富的内心世界,评论界人士指出,主人公是老百姓期望的有真性情的警察化身,拉近了与人民的距离。作者用率直的情感、崭新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绮丽优美的山区田园风光,原汁原味的乡村警察的真实生活。《大罗山纪事》的整体行文风格是随笔和散文式的,几乎每一个章节都可以抽出来成为一篇独立的随笔或者散文。本书的成功首先是敢于讲真话,这是一本警察题材的文学作品,每一个故事都非常的精彩,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多情的文笔,不仅给读者展示出了大罗山下绮丽的田园风光,而且也展示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派出所民警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 英雄联盟之至高荣耀

    英雄联盟之至高荣耀

    这个是一个屌丝碾压高富帅的时代,这是一个骚包纵横的时代。这是一篇碾压炮灰,殴打富二代以及对战热血的职业选手的稿子,这更是一则屌丝通过游戏而变得越来越强,最后走向至尊之路的传奇。
  • 昭阳趣史

    昭阳趣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罗盛教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罗盛教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星匙时门

    星匙时门

    千百年来无论是修真界还是魔法界都流传着一个传说,传说只要聚集12把星座钥匙,你就能呼唤出沉睡的大门,掌握时间的轮回,得到生命的永恒,最终驾驭这九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