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9900000005

第5章 二句箴言知足常乐随缘是福(1)

人生最大的收获是知足,古谚也说知足者常乐。拥有一颗流云似水的心,超然洒脱地面临现实,尽情地享受生活,这正是生活快乐的源泉。

——星云大师

知足,语出《道德经》,就是自知满足,不作过分的企求。原文“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祸莫大于不知足”,足见知足的重要及不知足的祸患。

有一首“戒不知足歌”,形容一个人“无厌足”是非常贴切的——“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饱来便思衣。衣食两般俱丰足,房中又少美貌妻。娶下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骡马成群轿已备,田地不广用不支。买得良田千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七品五品犹嫌少,四品三品仍嫌低。一品当朝为宰相,又羡称王作帝时。心满意足为天子,更望万世无死期。总总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恨归……”

知足者身贫而心富,贪得者身富而心贫。我们不是常说知足常乐吗?乐什么,就是乐我们的心富,虽没有多少财产、虽没有显赫的家世、虽没有骄人的成就……但我们很知足,所以我们很快乐。要知道,思想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1.知足为守道的根本

多欲为生死的根本,知足为守道的根本;要离生死先除欲,要修正道先知足;不知足的人,修道永远不能有所成就。

生活在俗世中的人们总是不停地在追求着,功名、权位、成就等等。等到了想要的东西,可是又在想更高、更好的,这山望着那山高,就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而菩萨则不然,菩萨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要知道,知足才是心灵宁静、得道快乐的根本。

贪心知足一念间,贫富天壤之别

贪心、不知足的人,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不齿。但是,古往今来不知足的却大有其人。有人说,贪心是人的本性,因为人都有追求更多、更好的本能。可是,仔细想来,不知足的人真正成功的又有几个、生活快乐的又有几个,还不都是贪心惹的祸。

传说中,佛子吕洞宾,本是由仙道皈依佛教的。一天,他想要试试人间众生的根机如何,是否可以度化?他化作一个老头儿的样子降临凡间,在路上正好遇到一个小孩子,他就上前问道:

“孩子,你希望得到什么吗?只要你把希望说出来,我都可以满足你。”

这个小孩心想,世间最贵重的就是黄金,有了黄金什么事都可以做,因此他就回答道:

“我希望有一块黄金。”

吕洞宾当即用手向身旁的石头一指,一块大石头忽然变成黄金,吕洞宾就说道:

“孩子,你把这块黄金拿去,作为我们的见面礼吧!”

这个小孩被吕洞宾点石成金的情形震住了,他思索了一会儿,说道:

“我不要这块黄金了。”

“为什么不要呢?”吕洞宾被弄得莫名其妙。

“我要你的那根手指!”小孩子说。

“你要我的手指有什么用呢?”

“刚才你说要满足我的愿望,这块黄金承蒙你给我,但一块黄金有用完的时候,若是你把手指给我,当我要用钱的时候,就可以点石成金了。”

小小年纪就如此贪得无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真烂漫可言。吕洞宾很是失望,他一边感叹着众生难度,一边摇着头离开了。

对于不知足的人来说,无论多么富有,总觉得自己处于赤贫状态;而对于一个知足的人来说,虽然贫穷,却时常因为偶尔得来的财物而感到过于富足,甚至会因为自己一时的“富有”而苦恼。

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功臣,晋朝的道安法师,有一天,一位护法居士郤超派人送了一千斛白米给他作为寺中的斋粮,但寺中没有这么大的米仓,好不容易,道安法师腾出三间楼房,才把这一千斛白米装进去。

于是,道安法师回复了郤超居士一封信,信里说:

“承蒙你送给我们一千斛白米,但却增添了我们很多收藏的麻烦!”

一般人总是嫌东西少,而道安法师却嫌东西多,这是圣者的胸襟,这是菩萨对世间的态度!觉悟的修道者,对于世间物欲的看法是,多求的结果是穷,喜舍的结果才是富,东西多了,心为形役,生活反而得不到安宁。

星云有云:众生的“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是不容否认的,贪欲越多,增罪越多。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大厦千间,夜眠几尺?积资巨万,日食几何?”,在那些万贯家财的后面,不知隐藏着多少的罪恶!名誉高位之中,不知潜伏着多少陷阱!

知足长乐,安贫乐道

一个人如果不知足,便会耽着外境——财富当前,生命就在财富手里;美色当前,生命就在美色手里。多求的人,反而是什么也保不住的。历代富豪最终一无所有,多求者最终什么也得不到。只有懂得知足的人,生命才能安定,生活中才有乐趣可言。

世人总有比较的心理。我们若是把富于我、贵于我者拿来和自己比较,自然会心怀不平,生起不知足的意念;若是能把贫于我、贱于我者拿来和自己对比,则会心平气和,如此以来也就不会徒增烦恼,才有时间和精力去体会生活的美好。所以我们要学会知足,“知足常乐”是修道者最好的座右铭。

战国时期齐国高士颜斶,齐宣王要拜他为师,并且对他说:“只要颜先生收我为弟子,每天和我生活在一起,饭食有牛羊猪肉,出外可以坐车,并赏给你妻妾子女美丽的衣服。”

颜斶轻轻地回答道:“谢谢您的好意,我是不愿当王者之师的,我愿意吃饭时慢慢地咀嚼,等于吃肉一样;走路时慢慢地前行,等于坐车一样;安分守己,不去犯罪,当作尊贵;清净自守,凡事以理去做,当作快乐。”

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他们不会贪慕一时的虚荣、他们不会向权贵折腰,他们追求的是真我、是生命的自由和快乐。我们要像颜斶这样,无欲无求,知足而安,如此才能洁身自好,不受世俗的牵绊。

修学菩萨道的人就是这样,能安于贫穷,清净守道,把求智慧、求解脱当作终身的事业。当然,修学佛法的菩萨,并不一定非要过穷苦的生活才算清高,在佛教里,大富长者多的是。我们只是要戒除心里的贪欲,便能得到真快乐。若心里的贪欲不除,即便外表装作苦行的样子,也是不足取法的。

佛教所谓知足,并非是教我们有钱不要,正当的财富、有正当用处的财富当然是越多越好。如果是不正当的钱财,即便是一分一毫,也不可取。

有一次,佛陀和阿难行走在路上,见到路旁有一袋不知是谁遗失了的银子,佛陀就指着银子对阿难说道:“阿难!你看到了吗?毒蛇!”

“佛陀!我看到了毒蛇!”阿难回答。

佛陀和阿难走过了以后,在田里工作的父子二人,就很奇怪地来看是什么毒蛇,哪知不是毒蛇,而是一袋银子,父子二人很欢喜,暗笑佛陀和阿难见财不要的无知,他们就把银子拿回了家,以为自己发财了。

不久,国王知道国库里的银子遭人窃取,就下令搜查,在这父子家中搜出一袋银子,这是无法抵赖的罪证,因此父子两人被判成死罪关入牢中。

父子二人想想真是冤枉,到这时他们才想起佛陀和阿难的话一点不错,父亲就对儿子说道:“阿难!你看到了吗?毒蛇!”

“佛陀!我看到了毒蛇!”儿子回答。

狱官一听,觉得这父子两人一问一答很是奇怪,再详细审问,知道他们被冤枉了,就放他们回家了。

贪图金银害了他们,记起佛陀和阿难的问答又救了他们。由此可见,非分之财不可取,安贫乐道才能得到人生真正的安稳!

金钱是毒蛇,但是金钱也是学道的资粮,人生又不能没有钱,那就看你如何处理和金钱的关系了。如果把金钱运用在造福大众的事业上,把金钱用在修学和慧命上,则金银就不是毒蛇而是财富、是善心了。

2.知足之人虽贫犹福

《遗教经》云:“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是名知足。”

贫穷也是可以快乐的

日本喜剧泰斗、著名作家昭广的成长故事一直是日本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样本。在日本战后那段物质极度匮乏的日子里。这位老人的外婆用信念和智慧精心料理自己的生活,虽然身处困境,却依然用满腔的热情去搜索快乐和幸福,用真心去展露笑容。她不仅仅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生活打理得温暖而光亮,而且教会了外孙如何在困境中发现幸福和快乐,如何在挫折中保持坚强。

二战结束以后,因为生活的变故,年仅8岁的昭广被寄养在乡下的外婆家里。外婆家十分贫穷,昭广喜欢运动,外婆没有能力购买体育用品,就建议昭广练习跑步。因为跑步是不用花钱的。昭广后来竟然成了运动会的赛跑明星。

为了维持生活,外婆就在家门外的小河里横着放了一根木头,用以拦截上游漂浮过来的各种物品,穿破的衣物、不够新鲜的蔬菜、畸形的水果、树枝等等,外婆说这是她家的超市。每当上游漂下来很多东西的时候,看着这些“战利品”,昭广和外婆都会为这意外的收获而欢呼雀跃。树枝晾干就可以生火,长得不规则的萝卜切成小块儿以后味道与好萝卜一样,畸形的黄瓜切成丝以后味道与好黄瓜也没有两样。有时候什么也没有拦到,外婆会自言自语地说:“今天超市休息吗?”有一件事情昭广一直很奇怪。外婆每天从外面回来的时候,腰里都系着一根长长的绳子,绳子后面拴着一块什么东西,每走一步就发出嘎啦嘎啦的声响。他奇怪地问外婆,为什么故意拴一个东西影响自己走路呢?外婆笑着告诉他,那是一块磁铁:“光是走路什么事情也不做,多可惜,带着这块磁铁,你看,可以带回很多东西的,可以卖不少钱的。不拣起这些废弃的东西,老天是要惩罚的。”他看到外婆拿起磁铁,上面沾满了螺丝、钉子、铁条等,放进一个铁桶里——里面已经有不少类似的东西了。

昭广小学时的成绩一直不好,每门功课总是考1分、2分、3分。每当昭广把成绩单拿回家的时候,外婆看着成绩单就会说:“不错,加在一起不就是5分多了吗?人生就是总合力。”

昭广与外婆一起生活了8年之久,这些生活经历对于他日后的创作和成就影响巨大。

在开朗、乐观的外婆那里,昭广从她朴素而真挚的生活经历中学会了受用终身的东西。一个人如何面对艰苦和挫折,如何微笑着走出困境。

是的,物质上的贫穷只是一时的、外在的,只要我们的内心是快乐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生活的很“富足”!

贫穷和富裕取决于内心的满足

世人有贫穷富贵之分,但是贫富并不仅仅决定于拥有多少钱财。有很多富贵的穷人,他们家财万贯,可他们整天忙着挣钱,根本就没有时间来享受生活中简单的美好;也有很多贫穷的富人,从物质上来说,他们的确拥有的不多,可是他们的富足是由快乐自由的心境决定的,他们可以无羁无绊地尽情享受灿烂的阳光。其实,富贵与贫穷就在一念之间。

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海滩上相遇了,富人问穷人:“你在这儿干什么?”

穷人高兴地答道:“晒太阳!”

“这么穷,还晒太阳,怪不得富不起来。天气这么好,你应该出去干活!等挣足了钱回来以后,再好好地享受海边的阳光吧!”富人一边挖苦一边劝说道。

“可是先生,我现在晒着温暖的阳光,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非要等到有钱以后再享受呢?”穷人反问。

有钱人百思不得其解,禁不住问道:“难道你们穷人也会过得很快乐吗?”

“那当然,而且我想多快乐就有多快乐。”穷人答道。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脑子里装着太多物质欲望和私心杂念。抛弃这些欲望和杂念,你就会变成一个简单、快乐的人。

有的人虽居天堂,犹处地狱;有的人虽处地狱,犹在天堂。贫富只在于心理上的满足与否,只要心满意足,穷人也可以像富人一样尽情地享受海滩和阳光。

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到大城市一个肿瘤医院看眼疾,由于手术费太高,无力承担,只好沿街乞讨。

某报记者获知此情况后,就他们的处境写了一篇报道刊发在报纸上,呼吁社会各界给他们叔侄俩以帮助。

没想到的是,这篇报道刊出的第二天,就有许多人来报社捐款。更没想到的是,竟有一个下岗工人,领着自己残疾的儿子来捐款。报社记者趁机采访这位下岗工人,问他为何在自己如此窘迫的情况下还要去救助别人。

那位下岗工人岁数并不大,但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他只说了一句话,却让那位记者回味了许久:“穷人再拿出一点来,还是穷人,这是不会改变的。不同的是,当我看到被救助的人眉头舒展开的那一刻,我感觉到了自己内心的富有。”

多么朴实的话,却又涵盖了多少至理。一个人有没有钱不算什么,所拥有的道德和智慧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我们有手有脚,只要我们努力上进,一定可以衣食无忧。有人说,道不穷,才是真正的不穷。只有内心知足、满足的人,才懂得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感动,也才会创造美好和感动,他们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3.知足者,虽卧地上,犹为安乐

有道是:“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如天堂。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如地狱。”一个人在生活上的富有,并非全然地以金钱来衡量,能够知足感恩的人,才会享有真正富足、安乐的人生。

淡泊自持的比丘尼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家财万贯,却仍感到不足;而有的人家中无隔宿之粮,却活的逍遥自在。佛陀的弟子大迦叶于冢间修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颜回居陋巷而自得其乐,他们之所以能够不以生活的匮乏为苦,主要在于他们懂得淡泊以自明、少欲而知足的乐趣啊!

有一位比丘,过着相当简单而知足的生活。

他经常在化缘时回到原来居住的村落,随缘接受布施;然而村落如有举办大型仪式、庆典或者是斋僧供养,他却尽可能地回避,不前去参加。

其他比丘看到了,对他的行径感到很不以为然,便向佛陀报告此事。佛陀把那位比丘叫到座前,要他说明此事。

那位比丘说道:“我虽然常去自己熟悉的地方托钵,却不在于食物的美味与否。只要足够了,我就离开。”

佛陀听了后,便赞叹他的少欲知足,并勉励大家应效法这位比丘的淡泊自持。

《涅盘经》说,“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过度的欲望会导向贪婪,想要矫正贪婪,只能从内在的满足开始。少欲知足的人不但没有痛苦、没有疲劳,还会获得身心自在。

河岸边的树林里,住着一群鹦鹉。由于树林里美味可口的果子越来越少,鹦鹉们纷纷离开树林,移居到食物充足的地方。最后,只留下鹦鹉的国王独守树林。这时候,尽管树林里的果子全部被鹦鹉们吃得一点都不剩,鹦鹉王仍然很知足地啃食着不甚美味的树皮、嫩叶。

帝释天知道了,想考验它的德行,便运用神通力让所有的树木全部枯萎。接着,帝释天化成一只白鸽,飞到了鹦鹉王的身边。

白鸽问鹦鹉王:“看样子,这里已经无法再生长出美味可口的食物了。大家都离开了,你为什么还不走呢?”

鹦鹉王回答:“这一片树林养育我的色身,我不能只顾着自己,因为它不再提供美味的食物而抛弃它。只要这里还有丝毫的食物可以让我活命,我就绝不会离开这片树林!”

帝释天听了后大为感动,马上恢复自己的身份,并施以甘露水,令这片树林再度回复到以往的繁茂。

同类推荐
  • 事在人为(心灵鸡汤系列书)

    事在人为(心灵鸡汤系列书)

    本书饱含温馨的情感,采集了大量充满启迪的心灵故事,情意浓浓,至真至醇,如涓涓细流冲涤你尘封的心,给你心灵的滋养;如母亲温暖的手轻轻抚慰你的胸膛,给你心灵的深深慰藉。它能让心如明镜,照见你曾经的倩影,让你获得片刻休息欣赏自己;它能让你情如种子勃发,慢慢长成片片树阴,遮挡你的风风雨雨。人生如斯,还有谁如此情真意切地牵挂着你?
  • 边走边悟

    边走边悟

    人的生命是相当有限的,人活不过树木,更不用说苍石,所以我们感觉她是多么的宝贵。如果生命是无限的,那么明日复明日,一切就会到明日再说。如果生命是无穷的,那么她就会像沙土一样廉价。正因为人不知道哪天会死,所以才会格外地珍惜生命,不虚度一生。智慧的人多能人生顿悟,看淡尘世的物欲,抵御各种诱惑,善去烦恼和痛苦,惜时如金,提高生活的质量,丰富人生的内涵,踏踏实实做些有利于社会的事情,从而流芳百世。愚蠢的人一般是混沌人生,一生只会贪求名利,在烦恼和痛苦中过早地耗尽生命的“灯油”。
  • 高度集中的精力

    高度集中的精力

    不要认为自己在本职岗位上的努力是微不足道,物质的质地松散与坚硬取决于每一个分子、原子;国家、民族、企业的兴衰则取决于每一个人!狼群之所以可怕,就是因为它们一旦锁定目标,即不受任何干扰,每一个成员均一往无前地专注于这个目标。
  • 不找借口找方法:放弃借口,赢在方法

    不找借口找方法:放弃借口,赢在方法

    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恰是一些企业及其员工的真实写照:面对问题,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找出各种借口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性,为了避免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发生,借口油然而生。这种"习惯性动作"看似高明,实际上却是掩耳盗铃。如同鸵鸟,一有风吹草动,即刻将头扎入深深的沙丘,还是逃脱不了被猎人从沙中揪出的命运。当然我们不应该过分苛责一个动物的本能反应,但作为高度职业化的员工,如果不能控制住这种本性,在问题面前相互推诿,那么,这便不是他能力出现了偏差,而是在认识上摆错了自己的位置。
  • 有一种美德叫微笑

    有一种美德叫微笑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有一种美德叫微笑;给宽容一个微笑;爱从一个微笑开始;把微笑送给自己;诚信——开往春天的地铁等。
热门推荐
  • 异世游

    异世游

    悲剧的主角为了就青梅竹马被雷击穿越到了异世,他将在异世如何生存
  • 倾世皇后:废柴重生太抢手

    倾世皇后:废柴重生太抢手

    她,前世是世界杀手榜前十的唯一女杀手。拥有倾城姿色却也是唯一一个不用姿色来取人性命的女杀手。在她退役前最后一个任务,组织的老大亲手在送行酒中下毒。她明知,却依然饮下。因为她对他说:“我的一切都是你给的,前十七年我用我一切还你,包括一颗心。今日,我连同被你救过的命。通通还你。”绝望之后醒来时古色古香的大院,娇俏可爱的侍女。上天优待,她转世古代的宰相千金。看她如何一步一步从不受宠的千金小姐攻下高冷王爷,被高冷王爷宠上天,又一步一步助王爷夺取皇位夺取天下。他说:“这天下都不及你万分之一重要。”她摇头:“你若爱乡野生活,我就为你一身布衣,你若爱这天下,我便助你夺了它。”
  • 云杜故事

    云杜故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医废材妃
  • 梧冈集

    梧冈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间使徒

    世间使徒

    使徒是圣山上神灵派来监管世人的,没人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出现,会怎么出现,只知道他们总会有超乎常人的地方,他们有的能达到武道的巅峰有的能创造出惊世的著作,甚至有的还能使用飞行的仙法、、、等等,鬼才要听你这些啊,鬼才要这狗屁的穿越啊,我要回去啊,我的小七,我的林妹妹,我石伞就算被雷劈死,跳楼摔死也不会穿越去YY的。诶,等等当官了啊,诶再等等我是驸马么,呵呵穿越真好。
  • 我是女主求不黑

    我是女主求不黑

    顾孜萧身为女主,手握数只总裁,炮灰恶毒女配,一路狂奔在人生的康庄大道上。好吧,这是脑补过多真实的情况是:连总裁们都搞不定,女配该怎么收拾啊?
  • 当土包子遇见白富美

    当土包子遇见白富美

    确实你也很多人追我是最最普通的一个方我选化为三刀为你而战指因配得上你!!
  • 血族的法典

    血族的法典

    在这片名叫诺亚的大陆上,各种种族在此生存。身为血族王子的摩尔斯,为了找寻自己的命中注定之人,来到了大陆上顶顶有名的学校“埃布尔”,终于,在哪里,他找到了自己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只是,想要在一起的愿望,似乎不是那么容易实现?宿命之境的碎片,来自血族之地的反叛军,一切一切,都向摩尔斯诉说着一个埋藏在千万年前故事。PS:欢迎寻找我的新浪微博“云之上的花之锁”玩,我的更新提醒都在那里。
  • 关系圈

    关系圈

    人在追求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过程中,要营造一个合适的关系圈。只有建立起自己的关系圈,才能拥有一些可以完全信任的人,一些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一些为你分担忧愁的人,这些关系是你一生最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