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4100000012

第12章 耐得住困顿才能跳得出困境(1)

1.坚忍,曾国藩居官第一要义

坚忍不拔,有耐性,这是曾国藩做官的第一守则,也是他一生虽然起起落落、困境不断,却总能突破危局、超越困境的重要秘诀。

曾国藩的坚忍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他一生当中,咬牙坚持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不管什么样的屈辱,什么样的困境,什么样在别人眼中过不去的坎,翻不过的山,在曾国藩这里,都能忍过去。这种气质和品行似乎在他年轻时就已经形成。

清代学者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记述了曾国藩能忍的一个故事:

曾国藩还未闻达时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他与另一书生同居一室,虽受百般轻侮也能忍气吞声。那个书生性情怪僻。曾国藩的书桌离窗有数尺,为了借光,便移近窗前。那个书生发怒道:“我的光线都是从窗中来的,你这一搬把我的光都遮住了,我读书都看不见了。”曾国藩说:“那我的桌子放在哪里?”书生指着床侧说:“放这里。”曾国藩就听他的放在了床边。半夜里曾国藩仍读书不辍。那个书生又发怒道:“平日不读书,这个时候了,还扰人清睡!”曾国藩便无声默念。

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曾国藩能忍、会忍,把一切都放在心中,而不是喜怒形于色的人。但是他的这种忍,不是懦弱,也不是畏惧,而是隐忍,是在忍耐中自强,在忍耐中奋进。其本身性格中的坚定、执着和激情,又把他的这种忍变成了努力向上的动力,因而才能受难受之气,忍难忍之事。

他常给朋友、家人讲,湖南人有一种坚忍之志,而一个人一旦有了这样的忍性和坚定,还有什么事做不成,什么境界达不到呢?因为具备这种坚忍的性格,尽管他一生中遇到困难无数,但曾国藩都能够坚持到底,忍耐到底,最终让胜利属于自己。

同治四年(1865),曾国藩奉命“剿捻”。针对捻军以骑兵为主、行动迅捷的特点和僧格林沁败亡的教训,曾国藩逐渐确立了“河防”的战略。

第二年六月十四日,曾国藩在徐州与刘铭传商定了“河防大计”,计划利用大江大河的天险地利,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先限制捻军的行动,再进行分段防剿,慢慢缩小包围圈,直至最终消灭之。但曾国藩最终无功而返,完败而归,朝廷怪罪,同僚议论,兵士怨怼,所有的过错都推到了曾国藩一人身上,都认定他所定下的“河防大计”不够好不成功。

而实际上,曾国藩被免职后,李鸿章带领淮军击退捻军,用的仍是曾国藩的“河防大计”。曾国藩知道自己失败不在于“剿捻”的战略失误,而是另有原因。其中主要是清政府不愿把“剿捻”之功再授予这位已扑灭了太平天国的大功臣,以免其功劳太高,将来难以驾驭。但曾国藩什么也没说,也全部忍了。

曾国藩常提示自家兄弟:“当此乱世,黑白颠倒……即家中偶遇横逆之来,亦当再三隐忍,勿与计较。”“兄在外年余,唯有‘忍气’二字日日长进。”在处理与沈葆桢的矛盾上,突出地体现了他的“忍让”功夫。

同治元年(1862)八月和闰八月间,江南各地因连年战事而瘟疫流行,宁国境内的鲍超所部死了几千人,金陵城外的曾国荃部也有多人死亡,士气低落。湘军在军事上处于极其艰难危急的时刻。

然而,此刻由曾国藩一手提拔起来的江西巡抚沈葆桢,却为保镇定江西本省军队的粮饷,扣下应发给湘军的五万两厘金自用。这不啻使曾国藩雪上加霜。他在日记中多处反映了自己焦灼和忧郁的心情。

当时,曾国藩的幕僚们无不大骂沈葆桢忘恩负义,因为沈葆桢是曾国藩多次推荐,才得以候补道员升任为巡抚的,而且他这个巡抚还得归曾国藩这个总督来管。对于沈葆桢的忘恩负义,湘军大营所有人都气愤填膺,大骂沈葆桢。

一众幕僚及曾国荃都主张上奏弹劾沈葆桢,告他防守不力,丢失城府,吏治无方,劣幕操纵;弹劾他不顾大局,断绝湘军供饷,造成金陵围城军的困难,后果难料。一定弹劾得他丢官回家去。

曾国藩听了大家的议论,也准备据此好好参一下沈葆桢。以现在自己的身份,以朝廷亟待让湘军攻下金陵的迫切心情,以江西丢失的城县,以沈葆桢的不顾大局,参掉一个沈葆桢太容易了。然而,他思忖再三,又冷静下来,想到沈葆桢是自己一手保荐的,又是自己节制下的巡抚,因为军饷问题而告自己手下的官员,也太没有涵养。再说了,目前是九弟曾国荃围困金陵,只待城破,这大功便无别人的份。谁都眼红,曾国荃锋芒毕露,已是众矢之的了,若再为他争饷,必然会给攻讦者提供口实。思前想后,他放弃了弹劾沈葆桢的念头,决定还是以忍让来处理这件事。

好多人都为曾国藩鸣不平,但曾国藩觉得忍让一下也没关系,后来他还解剖自己,认为自己忍字功夫还是不够。

处理与沈葆桢的矛盾问题上,曾国藩的宽容和忍让,为他和曾国荃减少在官场的矛盾,集中更多的精力处理政务、对付外敌提供了保障。

他的忍,更是坚忍。曾国藩在江西带兵的时候,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当时虽是督师,实居寄客的地位,筹兵筹饷,一无实权,二无实力,州县官都不听他的话,各省督常常为难他,只有胡林翼是真心帮他的忙。那几年曾国藩艰难异常,是大家公认的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要不是他的坚忍,不是他能忍而且不馁,哪会有后来的惊世奇功。

咸丰七年(1857),曾国藩因父丧,第二次回荷叶塘守制,这正是他兵事不利、处境尴尬的时候。在这一时期,曾国藩进行了最深刻的反思,其中对“忍经”琢磨最多。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兄自问近年得力唯有一悔字诀。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处。故自戊午至今九载,与四十岁以前大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依靠这种坚忍,曾国藩终于走出了那种阴霾笼罩的心境,度过了那段痛苦的日子,跳出了人生中的又一次困境。

忍耐其实是一种智慧。事实上,一切能忍、会忍、善忍,才能戒骄戒躁,不忮不求。曾国藩说:“傲为凶德。”做官多讲气节,由于过分强调,以至于流于傲慢而不自觉。每当遇到屈辱,就不忍耐。由于过于骄傲,造成君臣不和,朝廷纷乱必为祸害。由于不懂忍耐,造成同事之间的矛盾,彼此相斗相争,冲突不断。所以,只有坚忍是居官的第一要义,能忍能让,能屈能伸,能进能退,才是居官不败的要诀。

为官不能忍,必不能成大事。官场本身就是变化莫测的,辉煌也许只是暂时的。用一颗张扬的心去面对官场,这样的日子是不堪想象的;只有能用隐忍、克制、收敛的心去面对的人,才能真正吃透官场,傲立官场,驰骋官场。

所以做官要修养心性,要“忍得住,耐得烦”,学会在收敛低调中做人,在挫折屈辱中做事,在巧妙周旋中攀升,当退则退,当进则进,进退有度,能屈能伸,才能永远立于不败。这才是曾国藩一生有起有落却平安顺达、有荣有辱却安然无恙,困境重重却总能化险为夷,危局无数也总能安然脱出,大功得以成,大德无以伤,并最终成为千古一完人的不二法门!

2.凡事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耐烦,也是曾国藩为官、为人、处世、处事的一大守则。他常说“做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若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不论做官、做人、做事,“忍得住、耐得烦”都是曾国藩信守的人生原则。

所谓耐烦,本是湖湘方言,意思是有耐心,能忍耐,不急躁、不怕麻烦、不怕烦闷,还有做事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意思。

湖南人说这个人“耐得烦”,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一个稳得住脚、沉得下心、忍得住累、耐心、细致、认真的人。这样的人,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遭遇什么样的险难,都能安然自处,平安度过。曾国藩对此认识很早,而且一直都是个很能“耐”的人。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刚进京时,去拜访同乡前辈,天下起了大雨。到达前辈家时,已全身从头到脚全淋湿了,前辈却不在家,家中丫鬟请他坐在厅中等。谁知这一等就等了三个时辰。

眼看天色已晚,曾国藩只好先行告辞。当天整个下午下着大雨,曾国藩在椅子上坐了三个时辰,椅子周围都湿了一大圈,唯独两个鞋印干而清晰。因为他就这样一动不动地坐了三个时辰。

他刚走,那位前辈就回来了。一见到客厅中的脚印,又听说他竟然等了三个时辰,大吃一惊,这一定是三个时辰都一动未动,这绝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必须要是心性坚定、个性稳定、不急不躁、能够持之以恒的人才有可能。而这种安定沉稳、坚毅的个性,也必是个人后天修养而来。如果连坐都能如此安定沉稳,不急不躁,由此推之,将来何愁不能官拜将相?这位前辈急派人去把曾国藩追了回来。

曾国藩的“耐烦”,在同僚中也是尽人皆知的。道光二十六年(1846),曾国藩有一位叫黄延瓒的朋友放到外地做了地方官。地方官的特点是,案牍律例,各种杂事,不胜其烦。临别之时,曾国藩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

弟有一言,奉吾兄于数年之内行之者,其曰“耐”乎。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耐冷为要;薪米或时迫窘,则耐苦为要;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劳为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在我后者,或以干请得荣,则耐闲为要。安分竭力,泊然如一无所求者。不过二年,则必为上官僚友所钦属矣。

黎庶昌是曾国藩的四大弟子之一,为人笃学朴讷,天性肫挚,志趣远大,不事矜饰,很受曾国藩赏识。在曾国藩的帮助下,黎庶昌做了江苏吴江县的知县。但黎庶昌到任后,却遇到了政烦俗敝、盗贼纵横、上几任积欠的漕尾钱粮达到五千余石的难题,即使挪垫公款,也无法堵上这个窟窿。黎庶昌因此非常郁闷,想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曾国藩知道后写信劝告他:

从古奇人杰士,类皆由磨砺中来。艰巨杂役,磨砺也;米盐烦琐,亦磨砺也。吴江征收之难,风俗之悍,皆为大府所深悉而曲原。无事忧谗畏讥,尚希振作精神。遇有烦难之事,耐劳耐苦,徐听事机之转,则所在皆坦途矣。

曾国藩在信中又说:

但望少安毋躁,以待事机之转移。慎勿操之过蹙,便觉度日如年,徒损襟怀,而于事仍无济。如能守一“耐”字诀,久之自履亨衢。

也是用的一个“耐”字诀,希望他不烦不躁,耐住性子,忍住烦琐,走上顺畅大道。

李鸿章出来带淮军的时候,曾国藩也专门嘱咐他,要想带好兵,就要把握住两条:“第一贵在忍辱耐烦,次则贵得人和”,第一就是要忍得住别人对你的挑衅和侮辱,耐得住烦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第二条要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可见耐字功夫确实是当官、做事、为人之至要。

曾国藩认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耐得烦”。这是他的心得。在收敛低调中做人,在挫折屈辱中做事,在巧妙周旋中攀升,都需要一份耐劲。如果耐不得烦,守不住穷,安不下心,那么,就会诸事不顺,时陷危境。这于做官、做人、做事都是不利的。这其实也是曾国藩的经验之谈,因为他就曾经历过因“不耐烦”而引发的严重后果。

咸丰七年春天,在江西瑞州城外大营中的曾国藩,正是内外交困、艰辛异常之时,不仅战事不顺,江西各方调谐艰难,自己又无实权在手,实在举步维艰。恰在此时,接到父亲去世的讣告。心中既伤心老父弃养,更烦忧自己眼下诸事纷乱,实在没心情再忍耐下去,于是奏报丁忧并陈请开缺之后,未等清廷下达谕旨,就擅自委军回到老家荷叶塘守制去了。

这对于当时正统领大军对敌作战的曾国藩来说,是相当错误的做法。一个大军统帅,置军情于不顾,甩手就奔丧回家了,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是任何皇帝都不会允许的。军务不同于寻常政务,它更为紧要,更为严肃。若军务需要,即使父母丧亡,也可不令前敌将帅回籍的。正在家奔丧守制者,若遇有紧急军情需要,还得夺情赴军。因为“忠”比“孝”更为重要。比如曾国藩母丧期间的墨绖出山,就是这种情况,但这一切,都要听凭朝廷的定夺。无朝廷命令而擅离职守,本该获咎。好在有朋党大员们的说情,清廷才没有追究,并赏三个月假,让他在家治丧。

其实曾国藩之所以“甩手”的本意,是“欲擒故纵”之计,趁父丧想就此要挟朝廷给他实实在在的权力,才能真正调兵遣将,以对强敌,不然只能在江西处处受牵制,事事不顺利,剿匪势必遥遥无期。但曾国藩这盘棋却下错了,因为太急躁,没能“耐烦”而冲动地扔下军务跑回了老家,虽然皇帝没有过分追究,却也就此把他雪藏了,不理不睬,不闻不问,这一待,居然就在家待了整整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

这一年多,他待得并不安稳,表面上读书守孝安心闲适,实际上心中却翻江倒海五味杂陈。因为他不顾军政要务,不等皇命即擅自归家,朝中官员弹劾不断,湖南官绅也对他此举颇有微词。连他一手推荐提拔的左宗棠也大骂他不该丢下国事而奔丧事,舆论一时“哗然和之”。曾国藩既恼恨自己没能“耐得住烦”,又急躁“欲进故退”“欲擒故纵”计策的落空,使他哑巴吃黄连,有苦无处言,要是皇帝一直这样雪藏,不理不问,那他岂不是要就此终老吗?那不仅自己的一腔抱负无处施展,这么多年在湘军和剿匪上耗费的心血,那不也白废了吗?

曾国藩既有亡父之哀痛,又为朝廷所“婉弃”,再加外间之非议,百不遂意,性情也变得粗暴起来。他深悔自己没能耐住,才让自己困守在老家,无所事事,心乱如麻,却又无可奈何。每天研究黄老之术,以使自己能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如何走出这种困境。

当咸丰皇帝再次命他出山时,他便顺从多了。见梯即下,再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痛快地应命,并赢得了皇帝的表扬:“汝此次闻命即行,足征关心大局,忠勇可尚。”同时他对人对事也完全改变了态度,不再强势硬挺,而奉行刚柔之道。比如低下身架与左宗棠重修旧好,与江西官绅相处也不再似往日咄咄。终于事情变得顺利起来。

他自己总结说:“吾往年在官,与官场中落落不合,几至到处荆榛,此次改弦易辙,稍觉相安。”之后他对“耐烦”二字更加用心。告诫自己处事要有耐心,要平心静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必不能妥善。”时时训练自己处事不急不躁的性情,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让自己从容平静,心平气和,方可处变不惊,稳如泰山,各种事情才能处理妥当,才可以冷静理智地面对困境,想法脱困。

曾国藩的“耐”字诀,更强调的其实是困知勉行、努力发奋的意思,只要能熬得住,挺得久,忍得远,耐得烦,打得通,过得去,便是好汉,便是成功。同治五年正月,他在给正在练字的儿子纪鸿的信中说:“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造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这正是“耐烦”二字的真谛。

同类推荐
  • 吴宇森传

    吴宇森传

    本书是吴宇森亲自授权撰写的中文传记,讲述了吴宇森从平民小子到国际大导演的奋斗经历,以简洁优美的笔调展现了吴宇森的生活历程和电影拍摄过程。书中内容都是吴宇森导演直接讲述、整理成文的,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众多著名人士作序并推荐,并附有周润发、牛春龙对吴宇森的评论文章。
  • 伊莎多拉·邓肯(名人传记丛书)

    伊莎多拉·邓肯(名人传记丛书)

    伊莎多拉·邓肯是美国著名的舞蹈家,是第一个披头赤脚站在舞台上表演的舞者,被尊为世界现代舞的先驱人物。她在舞台上拥有光芒四射的美丽,现在让我们沿着她生命的足迹,一点一点地探寻她的一切。
  • 陈永贵传

    陈永贵传

    作者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全面地记述了陈永贵从一个穷苦农民成长为全国劳模,直至升任中央高层领导的非凡人生。生动展示了他带领大寨人艰苦创业的感人经历,记述了大寨成为全国农业先进典型后,学大寨运动对中国农业发展的重大影响。同时也记述了“文化大革命”中大寨推行“左”倾路线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陈永贵晚年的反思。
  • 徐悲鸿

    徐悲鸿

    本书主要以徐悲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讲述了童年生活、艰辛求学、纵笔驰骋、永不疲惫等内容。
  • 秦始皇传

    秦始皇传

    对于嬴政的一生,后人又是如何评价,此时躺在皇陵的嬴政已经一无所知了。而只有本书的作者还以曲折的文笔演绎着他的一生,与他有关的谜一般的一切!
热门推荐
  • 大明1630

    大明1630

    雪白的风帆像天空中的白云,高大的舰体如浮动的城堡,一排排的巨炮,喷吐着火焰和死亡,那高高飘扬的赤色旗帜啊,它象征着华夏的威严和荣耀,以及它给世界带去进步和恐惧。
  • 蛮荒变

    蛮荒变

    他被打下悬崖,却获得圣兽血脉。拜了四个法力通天的师傅,不仅如此,盘古是他老祖宗,女娲是他师傅。且看林渐离如何在这洪荒之中狂嗷一生,未尝一败,达到至尊!
  • 逆神帝天

    逆神帝天

    若世道不公,破了天可好?封存我的世界,你,可有资格?今生志,为大志。此生情,为天地情。我之巅峰,谁可挡?此生若生不死,道不消。立此誓,便还天地一个公道。此生若魂不灭,意尚存。立此誓,便还天地一个恩情。此生若天地不归于虚无。立此誓,便还天地一世太平。若一念沧海,今生又如何不泣鬼神。
  • 警察日记

    警察日记

    幸福背后是他们心血的流淌、安全背后是他们泪水的挥洒、正义背后有他们生命的付出、知他们者,知道他们的辛酸、不知他们者,看到了他们的荣耀。
  • 西部埋伏:秦始皇陵重大考古发现之谜

    西部埋伏:秦始皇陵重大考古发现之谜

    一个偶然的机会,位于中国西部骊山脚下的八千兵马俑破土而出,这一旷世奇观立即震惊寰宇,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经过考古人员几十年的努力探寻,秦始皇陵园地下殉葬品的神秘面纱被层层剥去。本书真实地再现了这支庞大的地下军团被发现、发掘、珍藏、展览的全过程,并以兵马俑军阵和陵园内外陆续出土的铜车马、百戏俑、石铠甲、文官俑、青铜仙鹤等珍贵文物为线索,全景式展现了大秦帝国的风采。同时对这些国宝出土后发生的盗窃与侦破、人事纠葛与恩怨是非,作了较为翔实的描述。这是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以来最为精彩动人的一部纪实力作。
  • 幻域三国

    幻域三国

    三国在世,现到今世,为君一战,就在此时。
  • 我家的狐仙大人

    我家的狐仙大人

    二十元买回家个小兔子,怎么变成狐狸了?一早醒来,窝里躺个美男,什么情况?
  • 权臣天下

    权臣天下

    一个屌丝的自尊心被吃皇粮的公务员践踏后郁郁寡欢,身患癌症穿越到异世大陆,骨瘦如柴被调笑称为骨海;一个红三代的胖子因为嚣张跋扈惹了不该惹的人物,稀里糊涂的丢掉了小命穿越到异世后被称为肉山;是谁说屌丝不可以位极人臣,又是谁说屌丝不可以权倾天下。老子就是不当皇帝,就只当权臣!精彩纷呈的伊洛大陆,日渐没落的大曌帝国,且看两个穿越后的家伙如何闹得天翻地覆!郑重声明:本作品无节操、无下限,未满十八周岁的弟弟妹妹请在家长的陪护下阅读。
  • 亿万首席的腹黑新娘

    亿万首席的腹黑新娘

    她是前世造了孽,才会遇见了这个男人——一天到晚跟自己过不去,整天叨叨叨;明明就是个腹黑男,还装什么人品爆发户!别对着她耍温柔玩霸道好吗?她又不是纯情小女人……威逼利诱,挑衅玩暧昧,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好,看在你这么喜欢我的份上,我就爱你!但为什么你将温柔与爱情瞬间抽离,到头来全是一场精心演绎的欺骗?再遇见——求别说你爱我,我都已经不喜欢你了,所以我的首席,听清楚:床伴而已,认真你就输了!读者可加群:298554155,进行讨论,拍砖!敲门金手指:任何一本书中的一个人物名字
  • 默多克家族全传

    默多克家族全传

    1952年,默多克继承了父亲的小报《新闻报》,短短的三四十年将其发展为跨越欧、美、亚、澳几大洲,涉足广播、影视、报业诸领域的传播媒介帝国。在他的麾下,既有久负盛名的英国《泰晤士报》,也有美国电影界的巨无霸——20世纪福克斯公司。80年代初,默多克的国际新闻集团年营业额达到12亿澳元,他本人也成为新闻界翘楚。默多克报业集团的投资极为广泛,除报业出版外,还延伸到电视台、电影公司、唱片公司、图书公司、足球俱乐部、航空公司、石油钻探等非传统领域。着眼于长远、敢于冒风险、善于撬动资本杠杆是默多克扩张的法宝,将为读者展示默多克的传奇经历和经营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