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朝廷“何惜筹备巨款”的绿灯放行以后,左宗棠找胡雪岩出面在上海滩向外国银行借款。事实上,当时的外国洋行流动资金并不充裕,左宗棠这一笔巨额借贷实在很难办到,但胡雪岩还是给左宗棠争取到了借贷。
他凭借早先在上海各洋行的人脉,经过无数次谈判,终于搞定了渣打银行驻中国地区总经理,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为担保,为左宗棠筹得了借款200万两。此后,胡雪岩如法炮制,依靠自己的商业信誉,先后四次向汇丰银行等英国财团借款千余万两,成功地为左宗棠解决了西征经费问题!
在左宗棠西征过程中,胡雪岩还多次帮左宗棠代办军火,仅在同治十三年(1875)就为左宗棠从上海运来来复枪“万数千支”,一旦遇到各国新式枪炮,他也都及时给左宗棠送来。当时左宗棠军中的一些先进仪器几乎都是由胡雪岩购置的。事实上,早在太平天国战事后期,胡雪岩就开始为左宗棠购买一些新式军火。左宗棠曾经谈到军械、军火的采运十分艰辛,“逾山水万里以达军前,始工(供)取用,一物之值,购价加于运费已相倍蓰,尚须先备采运实银,乃期应手”,这些事宜,左宗棠统统交给了胡雪岩负责。胡雪岩也十分尽心尽力,每次都精心选择,讨价还价。
对此,左宗棠曾说:“转运输将毫无贻误,其经手购买外洋火器必详察良莠利钝,伺其价值平减,广为收购……现在陆续运解来甘者大小尚存数十尊,后膛马步枪亦数千杆,各营军迅利无前。关陇新疆速定,虽曰兵精,亦由利器,则胡光墉之功,实有不可没者。”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胜利,几乎成了晚清对外战争的唯一一次胜利,战争结束后,左宗棠受封一等恪靖伯,晋为二等恪靖侯,并成为军机大臣,真正列入了“封疆拜侯”的行列,其声望和人生都达到了顶峰。
不得不说,左宗棠之所以能够在重重危难中屹立不倒,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胡雪岩的支持。当然,作为左宗棠的后勤部长,胡雪岩也获得了极大的好处,戴红顶子,赏穿黄马褂,甚至数次获赏御书,成为一代传奇的“红顶商人”。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中国合伙人”演绎,更是一次“双赢”的实践,左宗棠用实际经验告诉我们选对合作人非常重要。
9.善于应对小人,才能让自己少中暗箭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话一点不假。
毕竟明枪可以看得到,而暗箭,则常常会在毫无防备之时射来,让人防不胜防。尤其是像左宗棠这样锋芒毕露、刚烈直言的人,总是雄赳赳气昂昂地昂首阔步走自己的路,不肯曲意逢迎、低眉折节,自然就更易遭到小人的暗箭了。
同治十三年(1875),左宗棠出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然而,军饷不够,出征无以为继,任凭朝廷、各省勒紧腰带也凑不出足够的饷银,无奈之下,左宗棠灵光一闪,想到了在保卫台湾时,沈葆桢曾向洋行借款的办法,于是上奏朝廷,请准向洋行筹借款项。由于沈葆桢有向央行借款的经验,所以左宗棠就奏请朝廷命沈葆桢“依照台湾办法,代为筹借”。
然而,沈葆桢虽不是小人,却也因种种原因跟左宗棠唱反调。他原本就反对西征,再加上受到同样反对西征的李鸿章的挑拨,坚决反对向洋行借款的提议。
在此之前,清王朝内部曾爆发了一场关于“海防和塞防”的激烈争论。当时,朝廷命负责海防的李鸿章加强东南海防,另一方面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收复新疆的战争。李鸿章接到命令以后,却避开正题,节外生枝。他认为海防需要钱,而一旦开始西征,钱必然都会耗费在西北战争上,所以他提出撤销西北塞防事务,放弃新疆。
他甚至认定新疆是一块无用之地,中国拥有这块土地简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太平的时候每年也要耗费几百万兵费,战争的时候就更多了,简直是得不偿失,所以,他强烈建议放弃新疆。他的奏折一上,迅速得到了一些追随者的支持。
然而,当时的形势,塞防比海防更紧迫。西方列强虽然在东南沿海虎视眈眈,但他们无非想要通商取利,当时清王朝已经开放通商口岸,所以不到迫不得已,西方各国肯定不会挑起大战。
至于西北塞防,新疆已经沦陷多年,而俄罗斯又占据着伊犁,如果不及时收复新疆,西北很可能从此永无宁日。最后,在塞防支持派的努力下,清王朝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收复新疆,任命左宗棠全权处理新疆事务。
却没想到,在筹集军饷时,再次遇到了这些“小人”的阻挠。李鸿章写信给沈葆桢,说:“左帅拟借洋款千万,以图西域,可谓豪举。但冀利息稍轻,至多不得过七厘,各省由额协项下分还,亦未免吃力,何可独诿诸执事耶?”沈葆桢在李鸿章的挑唆下,上奏反对左宗棠,甚至振振有词地表示西征借洋款无异于自掘坟墓,到时候会滚雪球一般恶性循环,使朝廷困于绝域,总之一句话,这洋款坚决不能借。
这让左宗棠十分郁闷,但他当然不会屈服于反对派的压迫,而是算了笔细账上奏朝廷。他认为,只要各省协调解决军饷的八成以上,海关就绝对能够保住。最终,在左宗棠的努力下,清王朝接受了借款的请求。左宗棠委任胡雪岩全权处理借款事项,顺利地凑足了饷银,给了那些放暗箭的“小人”们有力一击!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事实上,有些事情并不会因为你的沉默而变得是非分明,相反,你的退让可能只会让小人们得寸进尺,步步紧逼。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小人争辩,用最直截了当、最强有力的事实和雄辩击垮小人,给自己压不垮的理论和事实支撑!
但不得不说,小人之所以被称为小人,就是因为他们敢于暗中放箭。左宗棠刚烈直言,行事光明磊落,无所畏惧。但他善良,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善良;他光明磊落,并不意味着小人也愿意跟他正大光明地较量。在西征结束,左宗棠返回京都以后,他再次遭遇了这种卑劣的小人,而且这一次所带来的压迫比之借款那次更加严峻。
光绪七年(1881),左宗棠进入京师,拜见光绪和两宫太后,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并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兼管理兵部事务。左宗棠正式参与到了清政府的中央决策机构,在内政、外交、军事等各方面都有了发言权。
此时的左宗棠,拜相封侯,立功回朝,位极人臣,名位和权势都令人眼红,惹得很多朝臣羡慕嫉妒恨。再加上他身为汉人,却手握重兵,在海内外都享有盛名,于是各种敌对势力纷纷造谣攻击,朝中嫉妒挑拨、暗放冷箭的人数不胜数。左宗棠对此也有所了解,但他没想到,在回到京师的第二天,进攻拜见光绪帝时,他就遇到了一群小人。
大臣进宫时,往往要通过太监们通传。特别是李莲英、安德海等太监头子,仗着慈禧太后宠信,贪婪需索,无所不至。每次有外地官员入京觐见,都照例索取宫门费,如果不给就会暗中放冷箭,给官员惹出很多麻烦。慈禧也知道这些,但一则她十分宠信李莲英等人,二则她觉得太监们当差辛苦,工资也不高,搞点钱也是理所当然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以至于就连曾国藩、彭玉麟等清官,每次到了宫门前,也不得不低头折眉,照付宫门费。
左宗棠对此十分气愤,他在外任职多年,生活清廉,工资大部分都捐助他人了,而且还多次亲手惩办贪官污吏,没想到头一天入宫,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发生这种事。所以,他不但不给宫门费,还义正词严地说:“我一生出入百万军中,从来没有人敢阻拦我。你们算什么东西,也敢拦我?我每年的俸禄,自己留下的少之又少,自己花还不够,哪里来的钱给你们这些鼠辈!既然你们不让我入宫,那我还是回西北去吧!”说罢转身就走。太监们一时无可奈何,只好请他入宫。然而,就是因为这一次,左宗棠把皇宫的太监给得罪了。
不仅如此,回到京师,远不比在外为官轻松。尤其是左宗棠脾气憨直,性格刚烈,心直口快,为人又狂傲,很快就把一些带有小人倾向的同僚们得罪了个遍,招来许多怨诽,备受排挤。
左宗棠在京师几个月里,可以说简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时刻刻处于小人的冷箭之下,压力巨大,以至于后来干脆以生病为由请假在家休养。同年秋天,左宗棠终于因为小人当道,被排挤出了朝廷,出任两江总督兼充办理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离开了京师。
左宗棠的后半生,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跟小人较量。他知道,人生之舟行至风口浪尖之上,表面的波涛汹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脚下的旋涡和暗礁。若是左宗棠多活几十年,看到泰坦尼克号的悲剧,恐怕也会心有戚戚,庞然大船可以躲过海上的狂风巨浪,却躲不过隐藏在海底的冰山,而恰恰是这些看不见的冰山,使得这艘巨轮在首航时沉没海底。
明枪,可以用铠甲防御,还能伺机还击;而暗箭,因为自己处于明处,身份被动,根本没法辨明小人的暗箭从何处袭来,往往很难躲过。左宗棠很清楚这一点。他知道,虽然自己正直、坦荡,不愿跟小人们斤斤计较,但难保他们会跟自己有一样的想法,而一旦被小人的暗箭伤中,自己就难免流血疼痛,甚至大伤元气、有性命之忧。
那如何对待小人呢?左宗棠很善于应变。他从小人的角度分析,各个击破。对付像沈葆桢那样以“大义为本”的人,左宗棠毫不退让地与之争辩,用事实粉碎对方的高压威胁。对付像李莲英这样狐假虎威的小人,左宗棠以强硬态度相对,以气场威慑之。而对于那些纯粹为了满足私欲、心怀嫉恨而嫁祸自己的小人,他以远离为上上策。
不得不说,左宗棠这种决不容忍的态度,是对付小人的绝佳方法。有些小人善于嫁祸、乐于暗中放箭,但事实上这完全是因为他们心虚,所以只好借助下流手段。对于这样的人,容忍只会给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应该采取强硬手段,抓住把柄,迎头给予痛击。
当然,对于那些无事生非的小人,还是学学左宗棠,能避就避吧,因为这种人实在是“你不杀伯仁,也要强迫伯仁为你而死”型的,完全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维考虑。
混迹于乌烟瘴气的晚清时代,基本等于生活在高气压旋涡中,左宗棠却坚决洁身自好,遗世独立,用刚强之心、狂妄之色、惊世之才打造属于自己的传奇!左宗棠的秘诀就是刚烈,就是狂傲,就是不流于俗。这是左宗棠的特色,更是左宗棠不被压垮的秘诀!
特色是一味永不失效的药!左宗棠相信,万千红尘中,独树一帜,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才能将自己经营成“抗压神话”!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左宗棠都不忘体现自己的特色品牌!左宗棠堪称经营自我界之“大神”,他比任何人都懂得如何修炼品牌特色,更知道怎样用自我经营赢得上下级乃至老板的青睐,任凭压力再大,怎奈他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