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4200000019

第19章 恪尽职守,“会做事”乃抗压之不二法门(2)

早在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进攻南京时,两江总督杨文定等人就曾提出请求英、美、法派海军进入长江,帮助阻止太平军前进。咸丰四年(1854),美国驻华公使麦莲也主动表示,愿意出兵帮助镇压太平军,但咸丰帝明确拒绝了麦莲的好意。

后来,“小刀会”起义军占领了上海,清军邀请法国海军陆战队协同作战,成功夺回上海县城,这是清王朝第一次“借师助剿”。不过,咸丰帝并不欣赏这种做法,所以在之后的谈判中,咸丰帝拒绝了英国的“助剿”好意。

等到咸丰十年(1860),国内战争仍然处于胶着状态。两淮盐运使乔松年上奏建议向英军“借师助剿”,咸丰帝十分不爽,在奏折上批云:“若藉资夷力,后患无穷。”之后,英法侵略者终于坐不住了,再次主动表示愿意帮助剿灭太平军。咸丰帝虽然表示可以考虑,但却始终没有行动,所以,直到咸丰帝驾鹤西去,“借师助剿”也没有被清王朝正式批准。

慈禧太后掌权以后,态度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她和奕都十分赞同借助外国势力剿灭太平军,于是,在同治元年(1862)发布了一道上谕,正式批准“借师助剿”。

上海的一些官员、乡绅等本来就十分推崇借助外国势力消灭太平军,得到上谕以后,简直欣喜若狂。以道员吴熙和杨坊为首,与美国人华尔合作,拼凑了一支四千五百人的洋枪队,后来改名为“常胜军”。这支军队是一支中外混合军,主要由中国人组成,但由一百多名外国领队官训练和指挥。

此外,英法两国还派出军舰和陆军,开始直接参与镇压太平军的军事行动。与此同时,“常安军”、“定胜军”、“常捷军”等五花八门的中外混合部队也纷纷成立,“借师助剿”政策开始如火如荼地展开。

左宗棠对此始终持有异议,他认为“虽借外国兵力暂保孤城,主弱客强,终非长久之计”,并在奏折中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沿海各郡自五口通商之后,士民嗜利忘义,习尚日非。又自海上用兵以来,至今未睹战胜之利。于是妄自菲薄,争附洋人。其黠者,且以通洋语、悉洋情,致富贵。趋利如鹜,举国若狂。自洋将教练洋兵之后,桀骜者多投入其中,挟洋人之势以横行乡井,官司莫敢诘治。近闻宁波提标兵丁,多弃武籍投洋将,以图厚饷。此常胜一军所以增至四千五百人也。若不稍加裁抑,予以限制,则客日强而主日弱,费中土至艰之饷,贻海疆积弱之忧,人心风俗,日就颓靡,终恐非计。

左宗棠认为,利用洋兵,从长远来看,有极大的害处。因为耗费巨额军饷养洋兵,只会让洋兵日强,华兵日弱,这无异于养虎为患,必然后患无穷。

左宗棠的奏折之意,马上引起了清王朝高层的重视和认可。

然而,迫于当时的形势,急切希望尽快剿灭太平军的慈禧等人,也只能委曲求全,继续执行“借兵助剿”的政策。

左宗棠力争之后,看到上司们心意已决,不好再继续抗争,但仍然坚守立场。慈禧命令他派兵前往宁波,协同“常胜军”作战时,他不好过分顶撞慈禧,就和颜悦色地表示宁波远在海边,路途遥远,暂时没法派兵前去。即便被迫与洋兵协同作战,他也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尽可能地限制洋兵,时刻准备着遣散他们。

同治元年(1862)十一月,左宗棠命令魏喻义攻克严州后,沿钱塘江东下,同时另派一军攻取金华、诸暨、萧山一线,直指杭州。在此期间,攻克宁波的中外混合军也渡过曹娥江,向绍兴进攻。第二年正月,楚军一路攻城略地,拿下了汤溪、金华、龙游、兰溪、浦江、诸暨诸城。绍兴太平军陆顺德看到形势十分不利,仓皇地弃城而逃,法将德克碑率领混合军进入绍兴城。

混合军进入绍兴城以后,酗酒闹事,大肆抢掠,洗劫居户、库银,甚至对先入城的清军遍身搜查。抢到财物以后,他们又强迫卖给当地百姓,当地百姓拿不出现钱,就必须立下借据,结果,当地居民共“欠”混合军十余万两银子。左宗棠得知以后,气得暴跳如雷,马上写奏折向总理衙门报告详情,请求“乘我军声势正盛,将洋兵陆续遣散”。当然,由于此时的清王朝高层仍然希望借助洋兵剿灭太平军,所以左宗棠的奏请最终石沉大海,但不可否认的是,左宗棠这一而再再而三的奏请,充分显示了他对清王朝未来的担忧和忠诚,所以,虽然他不断地跟上司们抗争,却始终被重用!

上司往往都喜欢认真做事,肯为整个集体殚精竭虑、筹划未来的部下,所以,哪怕你与他意见相左,只要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让他看到你的态度,他们就会对你另眼相看。左宗棠就是抓住了上司的这一特点。

世人往往认为左宗棠不近人情、不懂世故,狂傲得有些非人类,肯定把上司得罪了很多遍,事实上,细细研究左宗棠对上司的态度,你就会发现,他很有分寸。

就拿“借师助剿”这件事来说,左宗棠的确不满上司的决定,但是他始终很尊重上司,没有大肆批评指责,而是用详细真诚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表达出来,让上司了解到他为何反对。

于是,左宗棠“唱反调”不但没有引起上司的反感,反而让他们更加敬佩他、更加信任他。与此同时,左宗棠虽然反对上司的政策,但是他并没有拒绝执行上司的命令,而是始终以大局为重。毕竟没有哪个上司会喜欢不务实、不服从命令的部下。

“敢于抗争,却绝对服从命令”,这是左宗棠教会我们的搞定“高气压上司”的一大铁律!

4.注重细节,才能让自己无往不胜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曾经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就是说,天下难事都是从容易的事情做起,天下大事都是从细节做起。

可以说,这句话非常完美地总结了左宗棠做事的原则,升职的秘密!

咸丰四年(1854),曾国藩率湘军出兵湖北,在武汉、田家镇等地接连大败太平军,不久又进入江西。这一路打下来,简直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这让曾国藩十分得意,不知不觉间就露出了几分骄气。

这时候,左宗棠正给曾国藩担任总后勤部长,时刻关注着湘军省外作战的动向。心细如发的他很快就发现了湘军的虚骄之风,于是,他连续写了几封信给曾国藩,劝他要慎重,不要轻易冒进。但曾国藩根本没有意识到军中逐渐盛行起来的虚骄之风,甚至他本人也正洋洋得意,所以完全没把左宗棠的话放在心上。

所谓骄兵必败,若是曾国藩也像左宗棠一样再三运筹,不放过一个细枝末节,将军中的骄纵之风扼杀在摇篮里,恐怕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了。但曾国藩显然是当局者迷。所以,这年年底,他带领的湘军在江西湖口受到重创,他辛苦建起的水师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曾国藩本人甚至都产生了寻死的念头。这件事让曾国藩更加看好左宗棠了,在他回家丁忧以后,就把入赣湘军的遥控指挥权交给了左宗棠。

左宗棠这样一个做事认真细心、运筹帷幄的人才,简直是千载难逢!所以,曾国藩、胡林翼等人不断向朝廷保荐左宗棠,终于,在咸丰十年(1860),咸丰帝决定起用左宗棠,左宗棠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在曾国藩麾下效力。

同年,太平军开始东征,连克常州、无锡、苏州等地,建立了以苏州为首府的苏褔省。咸丰帝连忙命曾国藩督军救援苏杭,保全东南大局。但曾国藩却认为长江中游重镇安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得失关系着天下安危,所以把重点放在了争夺安庆上。所以,曾国藩对咸丰帝的命令一拖再拖,反而带领一队人马来到祁门,在这里设下总督衙门。祁门是安徽的一个县城,更是三省交会之地,贯通三省全局,曾国藩选择这里,就是看重这一点。在此地,既可以顾及皖南、江西,必要时还可以应援江浙等地。此外,这里可以通向湘军的总粮台南昌,距离较近,运输便利,实在是皖南和赣北的战略要地。

曾国藩到达祁门以后,就命左宗棠率楚军进入江西,力保祁门大营的后路,确保补给线的安全。左宗棠进入江西以后,就赶上了皖南大战,太平军各路大军南北配合,以解安庆之围,南路军侍王李世贤占领了徽州,继而攻克休宁,石埭的太平军攻取羊栈岭、桐林岭,忠王李秀成的大军距离曾国藩的祁门大营只有六十里。曾国藩以为这次必死无疑,连遗嘱都写好了。形势万分紧迫!

左宗棠得知这一消息以后,震惊不已,但他毕竟不是莽夫,而是一个善于运筹帷幄的帅才,他没有火急火燎地带兵赶去解祁门之围,而是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形势,梳理任何可能扭转乾坤的蛛丝马迹。

他发现,祁门虽然战略地位重要,但却在丛山包围之中,只有一条官道从县城穿过,东连休宁、徽州,南通江西北部的景德镇。

此外,就剩下通向两边小镇的一条羊肠小道,而城前虽然有河,河水却很浅,根本没法运输军需物品。所以,一旦太平军封锁官道,曾国藩必然会成为瓮中之鳖,必死无疑。

左宗棠考虑再三,最终决定改变计划,暂时不去祁门与曾国藩会合,而是从南昌经过乐平,进驻景德镇——景德镇正是湘军军需物资从南昌运往祁门大营的中转站,一旦丢失,就会切断湘军对外联络和军需物资供应的通道!

保住了祁门大营的后路,左宗棠和曾国藩就开始了强势大反攻,对太平军发动反击,大败黄金文的太平军,将其逼退至芜湖。祁门之围总算解了!这一战,曾国藩对左宗棠这名部下的深思熟虑和缜密心思佩服不已,就为左宗棠上奏请赏,于是,左宗棠从四品京堂升为了三品京堂候补!

不过,事态并没有因此而缓和下来,此战之后,景德镇顿时成了两军争夺之地。太平军派出大部队进攻景德镇及其周围地区,几次交锋,左宗棠终于被迫放弃景德镇,退到了乐平。

景德镇落入太平军手中,粮草运输线路被切断,难道只能坐以待毙了吗?左宗棠明显不会这么轻易认输。他知道,乐平是一座小城,不得不多费点心思加强防御。所以,左宗棠细心观察乐平周围地势,仔细研究乐平防御工事,最终决定凭借乐平背山面河的有利地形在城外挖筑掩壕,并引水塞堰,让太平军的骑兵寸步难行!

乐平争夺战是一场惨烈的斗争,左宗棠以五千楚军抵抗李世贤十万大军。李世贤铁了心要拿下乐平,一次又一次发动猛烈进攻,乐平城墙终于逐渐坍塌,眼看就要守不住了面对如此困境,左宗棠决定来个背水一战。他果断下令反击,开始与太平军短兵相接。太平军没料到眼看就要困死于城中的楚军会突然反击,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纷纷溃退。李世贤被迫领兵东撤。此后,清军趁机收复鄱河、景德镇等重要城镇,重新巩固了祁门后路。

这一战,让刚刚打了败仗的曾国藩欣喜异常,他很快上奏朝廷,为左宗棠请赏,清王朝下令将左宗棠从襄办军务改为帮办军务,不久又授左宗棠为大常寺卿,左宗棠的官位升至了正三品!

不得不说,这几次战争,既是用兵才能的较量,更是对做事态度的考验。湘军刚刚入赣时,曾国藩因没能及时发现军士态度的细小变化,结果吃了败仗。

而在祁门之围、安庆之围时,左宗棠凭借对整个局势的认真分析和全面把握,把最细枝末节的地方也加以考虑,所以能够深谋远虑,接连取胜。最终,左宗棠凭借这一秘密武器,成功地拿出了“业绩”,开始步步高升。

这就是细节的重要性。成功和失败的差别,有时候并不一定取决于天壤之别的实力差距,而在于那一点点细节。古人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千里之堤,尚能溃于蚁穴,抵抗“高气压”这一千里之行,自然也要始于足下,从细节着手。

左宗棠不就是以此为基准,在强大压力下,细心考虑,再三运筹,才顶住了压力,连跳数级吗?

5.坚守原则,让自己的分量变得一言九鼎

虽然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文化层次以及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都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绝对相同的,那就是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程度的做人、做事的原则。像左宗棠这样刚烈正直的人,其原则更是铁一般的坚定!

左宗棠进入官场以后,坚持的一大原则就是清正廉明。

晚清时期的官场,基本是“三年穷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论证范本。虽然清王朝为了防治腐败风气盛行,特别制定了一项“养廉金”政策,奖金丰厚,但仍然满足不了贪婪的腐败官员们的胃口。

于是,整个清王朝中,从上到下,从南到北,贪污受贿、化公为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等各种“生财之道”纵横交错,善于敛财的官员们硬生生把这些歪门邪道开成了康庄大道,一路走来,毫无心虚之色。

在这乌烟瘴气的晚清官场中,左宗棠就是个奇葩。他相信做人不能没有原则,否则,就会被各种高压低压的“潜规则”所左右,甚至可能因此去做坏人,去偷、去抢、去贪污受贿,不择手段地做出很多丧尽天良的事情,这是他无法忍受的。

所以,左宗棠坚守着内心的原则,无论遭受多少高压、低压,都不肯丢掉内心衡量对与错的尺度,明确地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对于别人“孝敬”给他的财物,他一概完璧归赵;对于想要他贿赂的人,他完全置之不理。为官数十载,左宗棠把清正廉明这一原则贯彻得淋漓尽致。

在他西征之时,曾为了饷银之事跟朝中一些大臣展开辩论,最终他成功地击败了不断施压的反对派,说服了清王朝高层,借洋款支援西征。但是很快,朝中大臣就开始纷纷告他的御状,其中最致命的一条指控说他袒护浙江富商胡雪岩套购军火,向洋行借款,从中渔利,让国家背负了沉重的外债。

言外之意,自然就是说左宗棠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贪污了巨额公款。如果这条指控属实的话,那么左宗棠借助战争贪污受贿,简直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贪官,千刀万剐都不足以消除民愤!

这马上引起了慈禧太后的警觉。国内局势不稳,刚刚镇压了太平军,又要西征,还要加强海防,处处都需要钱,而且都需要大把大把的钱。尤其是陕西、甘肃和新疆那边,局势迟迟难以稳定,用钱简直成了个无底洞,让她不能不怀疑左宗棠中饱私囊。现在,既然大家都提出了质疑,干脆趁机查个水落石出。

于是,她命令户部和吏部抽出要员,组成“联合调查组”,兵分两路,一路前往陕西和甘肃,一路前往浙江和福建,暗中联合调查左宗棠到底有无贪渎的罪行。

前往甘肃的调查组来到部队以后,看到士兵们有的在屯垦,有的在帮回民刨地、挑粮、种庄稼,有的在全力修复毁弃的农田水利设施。在宁夏黄河两岸的新设回民聚居区,士兵们正忙着修葺房屋,安置回民。

整个陕甘地区,完全处于战争创伤的迅速恢复期,因战争变得生灵涂炭的陕甘地区正在朝着“塞上江南”的目标前进!再看部队待遇,军粮匮乏,士兵饮食粗糙,衣服单薄,但就在这样饥寒交迫之下,士兵们仍然济贫帮困,拿出相当一部分军粮送给回民,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在各省军饷尚未到达时,军队所需的一切费用,都是由胡雪岩的钱庄支持的,如果没有胡雪岩和他的钱庄支援,恐怕西征之事早就胎死腹中了!

同类推荐
  • 穿越岁月的烟云

    穿越岁月的烟云

    该书作者花了很大的精力和一年的时间,用写实描述的文学手法,把自己和家人的风雨人生经历,和着历史的节拍,与永和同呼吸共命运,将半个世纪多的岁月烟云,真实地展现给了我们,这就是题名为《穿越岁月的烟云》。这部凝聚着多年心血和夙愿的洋洋十几万言的回忆录,如一股清凉山风,沁人心脾,激发和勾起读者澎湃的思绪。
  • 愤怒的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愤怒的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罗伯特·德尼罗(1943-)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演员之一,他所塑造的一系列银幕形象不仅成为世界电影史的不朽经典,也让更多的人喜爱并迷恋上了电影。秉承方法派体系的德尼罗独创了“获得授权”的表演理论,以改头换面的方式挑战不同的角色,其间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使他当之无愧地得到同行的尊敬和钦佩。
  •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经学家,所著《资治通鉴》为中华古史学经典绝品。他品行高洁,而为时人所赞叹。本传系统叙述司马光生平,突出其史学成就,文笔也较为清丽。——文史专家王曾瑜本传富有独特的个性视角,传人传事,客观真实。作者在短小生动的章节叙述中,见人见事见故事见性格见品德见作为,将传主的繁复人生给予公正生动的文学呈现,很好地写出了司马光在社会大变革时期行为“泥古”与道德坚守的性格形象。——文学专家李炳银《通鉴载道--司马光传》历史上的司马光不仅是一位私德高尚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本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客观的视角,用生动幽默的文学语言为读者再现了一个立体的司马光的形象。
  •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下)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下)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 捉弄和珅

    捉弄和珅

    本书从古代典籍中精选晏子、东方朔、侯白、苏东坡、解缙、唐伯虎、刘墉、纪晓岚等二十五位中国古代机智人物的一百多篇趣闻逸事。作品隽永幽默,诙谐风趣,能够给读者带来艺术欣赏的乐趣。
热门推荐
  •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用最理性的思维解读人物,用最幽默的语言讲述故事,用最睿智的目光扫描历史。越是个人的,越是历史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他一路走来,道破成功的法则。他跌跌撞撞,成为乱世的赢家。他从默默无闻,最终成为一代霸主。治军之道,亦是为官之道,战场谋略,恰如职场攻略。读懂他的人生,也就读懂了三国。读懂了三国,也就读懂了中国。且看"织席贩履小儿"如何咸鱼翻身,一路坐到蜀汉皇帝!
  • 穿越之蓝蝶魔妃我爱你

    穿越之蓝蝶魔妃我爱你

    一个普通高中的女孩在一次古怪的天气中华丽丽的魂穿到了一个魔幻世界,成为了那个世界的顶级强者,认识了一个极品妖孽男,从此她的生活五彩斑斓,本文美女帅哥N多,结局一对一,不NP的
  • 伊甸之子

    伊甸之子

    我叫西蒙,是个生活在西方多年的华夏族。十年前毫无缘由,大家族的婚约被她拒绝,碍于贵族的面子,我被无情地驱逐出华夏。被迫断绝关系的我,遇到了“伊甸子民”,我成为了“伊甸之子”,之后我回到了华夏,回到了家族所在的城市。
  • tfboys之一辈子

    tfboys之一辈子

    tfboys和三个女孩在一起,长大的他们很幸福,真的很幸福,很幸福。
  • 崔氏玉华

    崔氏玉华

    崔氏玉华,她是尊贵的崔氏女,也是低贱的胡汉杂种,亲娘的极度苛求,让她格外早熟懂事,欺压利用都无所惧,娘让我好好的活着,我便要好好的活着。这是一个聪慧小女子从夹缝中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这也是个先婚后爱的故事,一个不想爱,一个不懂爱,看最后如何情深意长。
  • 敢死小组

    敢死小组

    未来,世界各国开放,且学生学习都是按自己意愿来选择学习内容。每年,世界的三大强国:中,日,美。各国派出经高级培训的青少年2名。三组人一起探索,历险。而这次的历险貌似不一般啊……
  • 丽情集

    丽情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空山2

    空山2

    作家在“表现一个村庄秘史”的现实态度极为明确,它不是单一民族的,也不是牧歌式的,传奇的、作家对藏族村庄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宗教,自然和社会的体验,说它是“秘史”,并非披露其神秘,而是用特别的手法将被人漠视麻木的伤痛揭示出来。唯其如此,才形成了小说宏大的格局。重大而庄严的主题,厚重而深刻的内容,随心而掌控的结构,对于人与自然,政治与文化、宗教社会和谐与进步,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这是一部充满阳刚之美的现实力作,一扫当下文坛萎靡,琐细,颓废之风。
  • 剑纵傲宇

    剑纵傲宇

    古玄大陆,武道至尊。一个天生经脉堵塞的废物少年,一柄锈迹斑斑的青铜古剑,演绎一段睥睨天下,笑傲天地间的剑道传奇!“我有一把剑,可断山河,可斩日月。”苏傲剑指苍穹。
  • 幻武大帝

    幻武大帝

    他是一代帝王,他曾引领剑仙,扫挡四海。他是天骄人杰,纵横神魔两界,留下一生传奇。比历史更真实,比剑客更潇洒,这就是幻武大帝!一部东方的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