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瑰宝。自它问世后,社会上就流行着“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谚语。那么——《红楼梦》的巨大艺术成就从何表现?
《红楼梦》是一部强烈反对封建主义的伟大作品。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期的各种社会矛盾,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抨击了程朱理学的传统观念,控诉了封建礼教戕害青年的罪恶,提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贵族阶级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
《红楼梦》又是极具现实主义的。小说的时代背景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表面上,中国封建社会还在“康乾盛世”,而实质上已是封建社会的末期。那时,农民(包括奴仆)与地主的斗争虽然仍是最基本的社会矛盾,但在封建社会的母体内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和发展,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的市民阶层壮大起来了,他们要求变革封建制度,冲决封建主义的桎梏。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里,便表现为一种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的伦理道德,反对等级制度和包办婚姻,追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红楼梦》一书的作者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来创作该书的,他是站在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立场上来反对封建主义的。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该书复杂而又宏大、和谐的结构和布局上。全书一百二十回,其情节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从第一回到第五回是序幕,暗示创作意图,介绍主要人物,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准备。第一回从苏州写起,序幕拉开时,出场的引线人物是甄士隐、贾雨村,意思是把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写出来。以此说明这部小说是艺术创造,并非真实生活的写照。而且这样写还可以避免触犯封建统治阶级的禁忌,不致于遭到“文字狱”的迫害。第二回通过贾雨村和冷子兴的一席对话,巧妙地介绍了即将出场的贾府人物,点明了贾府中充满矛盾的现状。第三回从贾雨村引出女主角林黛玉进入荣国府,主要人物纷纷出场,并别出心裁地安排了宝玉和黛玉的初次会面。第四回笔锋一转,用“护官符”点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来历,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和政治关系,引出了薛宝钗进入贾府。第五回用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写“太虚幻境”,通过“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判词和套曲,预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悲惨结局。
从第六回到第二十三回是第二大部分。小说的故事情节从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正式开始。对照前五回的序幕来说,刘姥姥的出场才是正剧第一幕。作者是把刘姥姥作为四大家族衰亡史的见证人来写的,她在小说中三进荣国府,正好目击了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艺术结构上贯穿始终,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且看第六回中的这段叙述:
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竞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哪一件事、自哪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
这段话里所谓的“纲领”和“头绪”,指的便是刘姥姥。作者通过她引出了一系列主要人物和各种事变,由王熙风到秦可卿,由秦可卿之死到王熙凤弄权,接着写元妃省亲,然后写宝玉和众姐妹搬人大观园,从宝玉与黛玉、宝钗、湘云等人的纠葛中理出了爱情的头绪。
从第二十四回到第七十四回是第三大部分,写了宝黛爱情的发展,也写了四大家族的由盛而衰。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是在层层矛盾中逐步发展的,这条主线是由四组矛盾交错构成的:一是宝玉和黛玉初露心迹后的互相试探,“每每或喜或怒”,“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二是受到薛宝钗的干扰和牵制,产生了“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冲突;三是袭人的破坏,她代表四大家庭的利益,对宝、黛爱情的发展进行监督和阻挠;四是王夫人和贾母的直接干预,压制了婚姻自主的美好理想。作者的艺术构思是十分巧妙的,通过这些爱情纠葛,同时反映了家庭内部的你争我夺和叛逆者的反抗斗争。如,第二十五回写赵姨娘暗害宝玉和风姐;第三十二回写金钏投井;第三十三回写宝玉被打;第四十六回写鸳鸯抗婚;第五十三回写乌庄头交租,反映了农村的凋敝,也说明了贵族坐吃山空,陷入了经济危机;从第五十三回以后,四大家族的内部矛盾公开化,“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王熙凤逼死了尤二姐,尤三姐也被迫殉情。“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需寻各自门。”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便是贾府走向衰亡的标志。
从第七十五回到第一百二十回是第四部分。宝、黛的爱情由于受到封建势力的摧残而被扼杀,贾府的内外矛盾也到了总暴发的境地,最后是一败涂地,主要人物也都走人悲惨的结局。如第七十七回写晴雯之死;第八十三回写元妃薨逝;第九十七回写黛玉焚稿;第一。五回写锦衣军查抄宁国府;第一一。回写贾母寿终;第一一四回写王熙凤死去,最后是贾宝玉出家做和尚,与封建家庭一刀两断。
《红楼梦》全书布局宏伟,层次分明,脉络连贯,线索清楚,足见作者巧妙的构思。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举凡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包括各种制度,如土地制度、商业制度、法律制度、官吏制度、宗教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嫡庶制度等,书中都有涉及。而在思想领域里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几乎包含了封建社会的全部思想体系。作者不但涉及到佛、道、老庄思想,而且因为有强烈的反叛精神,所以对封建正统主义思想采取的是批判态度。
《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里面渗透的传统文化因子异常丰富。就反映生活的丰富性而言,该书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就其包含的文化因子来说,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汇。文学、艺术、技艺的各种形式,包括诗、词、曲、赋、歌、赞、诔、偈、匾额、对联、尺牍、笑语、酒令、说书、百戏、雕刻、泥塑、参禅、测字、占卜、医药,以及诗话、文评、画论、琴理,《红楼梦》中都应有尽有,真可以说是文备众体。没有多方面的文化积累,是不可能写出这样伟大的作品的。
中国历史悠久,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仅就文学成就而言,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每一历史时期都有大家名世,优秀作品汗牛充栋,而唯独《红楼梦》被公认为是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原因就在于它所取得的巨大的艺术成就,使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而且是无与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