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4900000011

第11章 发现热力学定律

六月初七日

留馆后,本要用功,而日日玩偈,不觉过了四十馀天。前写信去家,议接家眷。又发南中诸信。比作季仙九师寿文一首,。馀皆怠忽,因循过日,故日日无可记录。兹拟自今以后,每日早起,习寸大字一百,又作应酬字少许,辰后,温经书,有所知则载《茶馀偶谈》,日中读史亦载《茶馀偶谈》,酉刻至亥刻读集,亦载《茶馀偶谈》,或有所作诗文,则灯后不读书,但作文可耳。

忆自辛卯年,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臂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改号至今九年,而不学如故,岂不可叹!余今年已三十,资禀顽钝,精神亏损,此后岂复能有所成?但求勤俭有恒,无纵逸欲,以丧先人元气。困知勉行,期有寸得,以无失词臣体面。日日自苦,不至佚而生淫。如种树然,斧斤纵寻之后,牛羊无从而牧之。如热灯然,膏油欲尽之时,无使微风乘之。庶几稍稍培养精神,不至自速死。诚能日日用功有常,则可以保身体,可以自立,可以仰事俯蓄,可以惜福,不使祖宗积累自我一人享受而尽,可以无愧词臣,尚能以文章报国。谨记于此,六月初七日夜记。

单从这篇日记上来看,说曾国藩存有借日记巴结权贵,以期飞黄腾达,明显有失公正,是不客观的。曾国藩在他的日记中说得明白,早在他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权贵这种动物之前,就已经发下宏誓,要让自己的人生有所成就。

曾国藩三次改名,刚刚出生的时候叫曾宽一,20岁那年改名曾子城,曾子城比曾宽一体面,也更给力。但马上,曾国藩丢弃了这个即体面又给力的名字,重新将自己命名为曾涤生。

曾涤生这个名字,怎么听怎么别扭,缺乏力度。但曾涤生解释说,他这个名字,是有来头的,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臂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这个解释固然是合情合理,却恰恰印证了曾涤生同志的稚嫩与卖弄。

简单说来,曾涤生这个名字,因其取字生僻,缺乏公众认知度,念起来别扭,听起来没感觉,想要记住就更难。总之是行之于艰涩,偏离了大众所关注的热点区域,缺乏最基本的品牌意识。

相比于他的老师穆彰阿,曾国藩明显差得太远。看看穆老师替他起的新名字:曾国藩,听起来堂堂正正,气派非凡,带有强效的掷地有声之效果。可知穆彰阿能够位居高位,真不是白给的。

在这篇日记中,曾国藩向世人透露出了他最基本的哲学思想:这个哲学思想实际上就是热力学三定律,相近的哲学思想则表述为:

第一:世界是平衡的,任何增加必然会有相应的减少。曾国藩用以表述这条定律的原话是:但求勤俭有恒,无纵逸欲,以丧先人元气。

第二:无序(熵)的总量只能永远增加,所以建设性的工作唯艰唯难,而破坏性的工作却是超级之简单。在此观点上,曾国藩的表述是:如种树然,斧斤纵寻之后,牛羊无从而牧之。如热灯然,膏油欲尽之时,无使微风乘之。

第三:理想状态是无法抵达的,最多只能是无限趋近。正因为知道这个道理,曾国藩也不敢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的太高,实际上他是将自己定位于一个不太丢人现眼的文人学士的位置上。在日记中的具体表述是:诚能日日用功有常,则可以保身体,可以自立,可以仰事俯蓄,可以惜福,不使祖宗积累自我一人享受而尽,可以无愧词臣,尚能以文章报国。

说曾国藩发现了热力学三定律,或许有人会不以为然。但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必然是与这世界的规律相接近的,否则他就不会成为曾国藩,只会沦为无关紧要的小文人一枚。在这世界上,举凡在自己人生上有所成就的人,其对世界的认知必然有其正确的一面,否则就是这个世界出了问题。

而曾国藩的这个认知,也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他对自己家族的长考之后,才得出来的结论。

在日记中,曾国藩反复提及“先人元气”,这个先人元气的养成,说起来真是艰难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事实上,曾国藩的小文人定位,是曾氏一族六世人艰苦培养的结晶——千万不要小看文人,哪怕一个再不起眼的书呆子,莫不是积淤了几世人的心血。

曾氏原本是江西人氏,元末时为了逃避战火,从江西一口气逃到了湖南衡阳。到了清初,爱新觉罗氏从关外杀入进来,于是战火又起,曾家再次全族奔逃,这次逃到了湘乡。此前此后曾氏族人全都是最老实巴交的农夫,家境贫寒,遇有战乱扛着锄头就逃,倒也省心。但是到了湘乡之后,这户农家突然出冒出来个曾应贞,曾应贞生下来的时候一贫如洗,但等他死的时候,却留下了室庐数处,家财千金。

正所谓生而贫寒并非耻辱,死于贫穷,才是人生的失败。前面的失败者从此忽略不计,于是曾应贞就成为了曾家第一代有出息的人,是谓曾家始姐。

曾应贞有了钱,就渴望着能够将家业再上一层楼,这时候读书就成为了唯一的道路。若然是文盲也能够混出了个名堂,那这世上的如山的书卷又有什么意义?但是曾应贞只多只是个爆发户,缺乏读书天份,于是曾家的希望,只能够下移,移到下一代人的身上。

第二代人有个孩子曾辅臣,听起来名字很棒,辅臣辅臣,名摆着是渴望能够到皇帝身边打了杂倒杯茶。但这个希望最终破灭了,很明显,相比于读书,扛着锄头下田耕种,更适合曾辅臣的心思。

曾辅臣人生奋斗失败,曾家的希望只能继续下移,落到了第三代曾衍胜身上。但第三代也没干出个眉目来,希望只能向第四代人下移,移到了第四代曾玉屏的身上。赶巧的是,第二代曾辅臣是家中的次子,他在第一代创业者曾应贞那里分到的家财本就不多,等他死后,家财再行分割,只会越来越少,落到了第四代曾玉屏的手中,已经接近于返贫的状态。

让人惊讶的是,第四代曾玉屏,读书不上心思,却把文人学士的毛病全都沾染上了。他最经常干的事,是骑马去湘潭,和一群纨绔子弟混在一起,或是在闹市上追打嘻闹,或是在大街上找个角落呼呼大睡。这样下去的话,曾家的希望就只能彻底破灭了,然而有一天,一个神秘人出现在曾玉屏的面前,谁也不知道他对曾玉屏说了些什么,但曾玉屏却立即卖掉了马,徒步返回家乡。

此后的曾玉屏,洗心革面,投入到治理家业之中,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家规范,这八个字是:考、宝、早、扫、书、疏、鱼,猪。

考就是不忘先祖,宝就是善待邻里,以后依次是早起,打扫,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有此八字,曾家的发展重新上了轨道,再次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第四代曾玉屏迷途知返,固是善事,但无论如何,曾玉屏已经来不及读书了。于是读书的希望只能再度下移,移到了曾家第五代曾麟书身上。

第五代曾麟书,是世上顶顶可怜的人。他明明没有读书的天份,却因为家族的希望所寄,被迫硬着头皮死读书。看了曾麟书的不幸遭遇,我们就会知道,读书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可怜虫从十几岁开始参加科考,持之以恒的考到四十多岁,经历了十六次的落榜折磨,终于在第十七次,考入了县学,获得了生员资格。

上课的那天,曾麟书一看旁边的同学,顿时泪流满面。

坐在第五代曾麟书旁边的学生,就是他的儿子曾国藩。这一年曾国藩22岁,当时他的名字还叫曾涤生,但无论如何,曾麟书搭进一辈子死读书,开花结果却落在了曾家第六代曾涤生身上,试想曾麟书如何不老泪纵横?

就是这样,从第一代曾应贞,第二代曾辅臣,第三代曾衍胜,第四代曾玉屏,第五代曾麟书,直到第六代曾国藩,曾氏族人中才总算出来一个读书人。

何其艰难!

很多人把读书看得容易,那只是他们决非是真正的读书人,只是被迫塞在教室中认识了几个字,从此这辈子再也不会碰书本一下。不去做的事,总认为是容易的。而只有曾国藩才知道,要培养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一个真正对思想与学问感兴趣的人,那是需要六代人的心血栽培,是艰难到了难以想象的事情。

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必然是象曾国藩这样,能够从社会生活中,从书本中,体悟到最接近于真理的规律。如曾国藩本人的人生哲学,就与热力学三定律有着极尽相近之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这个标准,所以这世上真正的读书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正是因为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曾涤生寄希望于自己,天晓得自己而后,曾家的后代是不是还会对读书感兴趣。他对此没有把握,事情必须从他开始,不能再无限期推后。

但同时曾国藩也知道,他所追求的真理只能是无限趋近,却无法抵达的。此外就是这个世界是平衡的,在追求知识与思想的过程中,他必须要付出一些,譬如他的身体健康。晚年的曾国藩曾不无恼火的说起这事,他只要一琢磨学问,身体上的皮癣就大肆发作,痒痛钻心,可是他还得琢磨啊,要不然又能怎么办?

最终,曾国藩还是决定取巧,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得尽可能低一些,将自己定位于“词臣”这么一个位置,说难听点就是清客,就是弄臣。但如果作为一个弄臣,能够避免让他承受皮癣痒痛之折磨的话,他宁可选择这个。

但这却由不得他。

说过了,这世上真正的读书人太少太少,曾国藩,他终将被挤兑到一个他极力想逃避的祟高位置上。

宿命,或者说是使命,总归是命。

这是写日记时的曾国藩,还没有料到的。

同类推荐
  • 特里莎修女传

    特里莎修女传

    本书记述了特雷莎修女的生平,共四章,包括萌发爱的种子、立志救助穷人、撒向人间的爱和灵魂走向天国。
  • 王廷相评传

    王廷相评传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 大军事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军事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战争,也许是人类历史上变幻莫测的一种现象。正因如此,那些在战争中用兵如神的大军事家便令人惊叹和折服。他们的性格特点与战斗故事被人久久传诵。
  •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未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洋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本书对朱元璋的政治谋略进行研究,包括出身布衣篇、霸王出世篇、建功立业篇、建立明朝篇、巩固江山篇、政体改革篇、依法治国篇、教化德治篇、反腐倡廉篇、安居乐业篇。
热门推荐
  • 你到底懂不懂我

    你到底懂不懂我

    他们相识于高中,一起经历了高考,两人之间一直都很熟悉,你一伸手我就已经知道你想要什么,是好兄弟也是好姐妹,周围的好朋友都希望他们能够突破那道屏障。高中两年没能在一起,高考完就要分开了,是注定要成为陌生人了吗?
  • 异界王城:我的老婆是精灵

    异界王城:我的老婆是精灵

    前世被强暴自杀,死后魂穿异界!半夜捡到个帅气男人求包养,一路带着他各种没下限。开创王城后,纪雪为王他为后,翻牌别人还要被拖回来,谁家王这么惨啊?!
  • 怎样对学生进行美育素质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美育素质教育

    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本书以培养中小学生美育素养为宗旨并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得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实施其他各育的需要,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有促进作用。
  • 有关部门见闻录

    有关部门见闻录

    有关部门是个神奇的部门,作为走近科学的合作伙伴,我们致力于用科学的手段解释任何不科学的事件。我作为其中的一员不(hou)胜(hui)荣(bu)幸(yi)。于是我冒着被组织送进精神病院的危险,将这一切展示给你们。
  • 录鬼簿

    录鬼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国现代教育之大家与大事

    中国现代教育之大家与大事

    本书分为大家篇和大事篇两部分,大家篇介绍了张之洞、严复、康有为等人的生平事迹;大事篇包括京师大学堂的艰难起步、20世纪之初的留日热潮等内容。
  • 成就人一生的学习好习惯

    成就人一生的学习好习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向卓越的道路不可能是坦途大道,崎岖和坎坷必须凭自己的能力走过去,没有捷径可循,必须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学习的效率才会不断提高。《成就人一生的学习好习惯》共分九章阐述学习习惯与方法,分别是:学习影响人一生的命运、把读书读报等当作一生的习惯、养成高效学习的习惯、遵循良好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学海无涯、养成优良的学习态度、进行创新性的学习。
  • 红色账簿:全景展示中共革命史中的货币战争(1921~1927)

    红色账簿:全景展示中共革命史中的货币战争(1921~1927)

    弱小的在野党,如何打败了掌握国家资源的执政党?不拿薪饷的队伍,如何战胜了拿着高福利的正规军?全新的角度来诠释红色历史,隐秘资料首次公布,颠覆你的革命观!全书运用财富与经济的视角,对我党从1921年到1927年的革命历程进行了纪实性的叙述,展示了真实的货币与战争之间那些曲折动人的故事。
  • 邪无罪

    邪无罪

    女朋友被人当众扇耳光,我愤怒了,冲上去跟他们拼命!就算挨揍,作为男人我也不在乎!可谁曾想,刚替她挨完揍,第二天她就给我带绿帽子!不仅如此,她还主动带人来收拾我。以前在一起的时候,我从没想过会有今天,不过既然如此,你不仁,那就不要怪我不义了……
  • 冷王弃妃

    冷王弃妃

    大婚当夜,等待她的不是床榻缠绵,而是父母双亡的噩耗。而凶手——正是她新婚的夫君。原来耳鬓厮磨不过春梦一场,羞辱、折磨、欺凌……直至最后利剑穿心,他至始至终从未真正看过她一眼。一朝重生,带着复仇的烈焰归来,她是倾国倾城的绝色歌姬,亦是妙手回春的华佗在世。他的权势,他的荣耀,他所有曾经引以为傲的一切,都将燃烧在她毁灭的凤华之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