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援助朝鲜人民军,用了近3年的时间,打败了当时世界上武器装备最强的军事大国——美帝国主义侵略者,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志愿军是在什么条件下作战的,又是怎样取得胜利的呢?这个故事仅向亲爱的读者们略叙一二。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初期,几乎完全以轻武器和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作战。他们必须克服各种各样远非平常人所能忍受的困难。他们日夜生活在白雪皑皑的深山中,饿了,有时只能吃几口炒面;渴了,吞几捧积雪。他们在各种艰苦环境中获得了惊人的胜利,他们靠着坚强的意志和勇敢,打败了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志愿军的战士来自全国各个省份和地区,他们虽然籍贯不同,民族不同,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这就是:一切为了祖国,一切都要听从祖国的召唤。
战士们对祖国的怀念和向往,使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力量。
为了祖国,为了抗美援朝,为了维护人类的尊严,志愿军的战士们可以牺牲一切。第38军的一位师职指挥员,曾向战地记者们讲述了第二次战役中松骨峰战斗的情况。当时,他率领一支志愿军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为了赶在敌人前面,为了争取时间,部队在没有人迹的高山峻岭中,雪夜急行军。鞋子破了,用一块毯子包着脚走。毯子破了,赤着脚走。中国人民志愿军脚上的鲜血,点点滴滴地洒在朝鲜洁白的雪地上。美军第2师、第24师、第25师的部队,从新兴洞出发,坐着汽车向南跑。这支志愿军部队跟着从新兴洞出发,徒步爬山向南追。追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敌人的汽车就要从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迅速抢占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秃秃的小山岗,阻挡敌人,一场壮烈的拼杀就开始了。
当时的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敌人不仅在武器上占优势,而且在人数上也比志愿军阻击部队多好多倍。敌人为了逃命,用32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英雄的战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为祖国争光”、“为抗美援朝拼杀”的口号,一次又一次地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
敌人的死尸像麦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染红了。
在这个阻击连的前沿,堆起了300多个美国兵死尸。我们的连长、副连长、指导员都在这次战斗中光荣牺牲,全连只剩下20多人。
敌人的第五次反扑是最凶恶的。已经打了4个小时,敌人很懂得时间对于他们的意义。现在,他们又集中了30多架飞机、18辆坦克、几十门榴弹炮,同时向这个不大的山岗轰击。20分钟以内,阵地上落了三四百发炮弹。敌机投下大量的汽油弹,长着苔藓的岩石都被烧焦了,阵地变成了真正的火海。战士们牢牢记着指导员牺牲以前大家对他作过的保证:“有我,就有阵地!”每一个人都在奋力拼杀。
3排阵地上只剩下负了伤的7班长潘治中和战士张学荣,两个人一面射击,一面互相鼓励:“为了保卫祖国,决不后退一步。”汽油弹落在一排阵地的重机枪上,射手李春发的衣服着火,脸上起了水泡,眼睛睁不开了,但仍然坚持射击。
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作家、战地记者魏巍曾对这个场面作了如下的记述:
烈士们的尸体,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的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场最壮烈的战斗。从上午6时打到中午12时,这个连剩下6个没有负伤的人,敌人死亡600多,敌我损失之比约为6∶1。这个连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使主力部队赶来,聚歼了敌人。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的,是充满牺牲的。但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之所以不怕苦不怕死,正是为了祖国免遭蹂躏,人民免遭屠杀啊!正如一个四川籍的名叫刘根宝的战士所说:“没有一个人愿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挨冻,也没有一个人愿蹲在冰天雪地里吃雪就炒面,更没有一个人愿拿着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然而我们深深地懂得,我们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祖国人民不吃雪;我们在这里挨冻,正是为了让祖国人民不挨冻;我们在这里流血牺牲,正是为了使我们的国家有一个安安生生的和平建设环境。这样,我们的工人可以安心生产,农民可以安心地在田里劳动,孩子们可以在学校里读书。为了这些,我们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点苦又算什么哩!”
我们知道,上甘岭战斗是一次异常残酷的战斗。
在这次战斗中,除涌现出战斗英雄黄继光外,还有许多英雄,他们年轻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这场战争;他们的身躯,永远地留在了上甘岭;他们的名字,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让我们先谈谈王万成和朱有光烈士的事迹吧:11月2日,8连在597·9阵地上,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当时敌人有两个连,正要爬上他们左侧的阵地。1班战士朱有光、王万成看见了,就抱着两个并联在一起的爆破筒飞奔过去。这时,敌人已先他们爬上了山头,并把信号旗插在阵地上了。
他俩一看,情况紧急,便不顾一切,迎着敌人冲了上去。朱有光高声地喊着:“同志们,立功的机会到了!”王万成也喊着:“同志们,捉俘虏呀!”就像他们同许多战友在一起冲锋一样。他们视死如归,抱着并联的爆破筒,冲入敌群,轰隆一声,敌人纷纷倒地,血肉横飞;余下的几个人吓破了胆,咕咕碌碌滚下山去了。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伟大的和平事业,他们献出了宝贵的青春生命。他们两个人击溃了敌人两个连,在敌群中拉响了并联的爆破筒,与数十敌人同归于尽,保证了后续部队夺回阵地。
再看看烈士薛志高吧!他生前是志愿军第15军的一个副班长。1952年11月4日晚,他所在的连参加反击537·7高地北山的战斗,他的班参加了突击排。
在攻击中,班长牺牲了,他指挥全班继续冲击。他左臂负伤,仍坚持战斗,同战友一块夺回了一个阵地,歼敌28名。
在向另一阵地运动时,他的左腿被炮弹炸断,不能行动,看见了双眼被打瞎的本班战士王合良,立即叫王背着他,他给王指路,继续向前冲击。敌人反扑过来,被他们击退。当只剩下一个手榴弹时,他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粟振林烈士,河南林县人,生前是志愿军第15军的一名排长。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的排负责反击537·7高地北山一个阵地。他指挥全排从侧面冲上山头,以迅速勇猛的动作全歼守敌一个排,接着又扫清与第3排接合部的残敌,共歼敌80余人。他们攻上山头时,弹药已经很少。打退敌人两次反扑后,人员又有伤亡。
粟振林虽已数处负伤,仍来回爬行,沉着指挥。突然,潜伏在阵地前的敌人猛扑上来,他拉响最后一颗手雷,与20个敌人同归于尽。
刘俊卿烈士,湖南省湘乡县人。1948年10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生前是第15军第135团第3营机炮连的一名班长。敌人向597·9高地发起进攻,他最先向指挥所报告了敌人开始进攻的情况,并用机枪毙伤敌70余人。坑道被敌人炸毁半截后,他积极组织抢修,保护了10多个伤员。不久,敌人再次围攻坑道,他跳出坑道口,用机枪毙伤敌20余人。后因子弹打光,10多个敌人一拥而上,他冲入敌群,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农廷秋烈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生前是志愿军第45师第133团第1连班长。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的连反击537·7高地北山。他负责掩护步兵冲击,一气夺下三个阵地,并用短促密集火力,击退敌人两次反扑,毙伤敌70余人。这时,全连只剩10人,干部全部伤亡。他立即把所有人员组成一个班,自任班长,又连续打退敌人3次反扑。最后,为了掩护其他战士转入坑道,他独战敌群,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田立明烈士,湖北省人,青年团员,志愿军第15军第134团的一名班长。1952年11月1日,他率领全班坚守597·9高地的一个阵地,先后击退敌人6次反扑,毙敌170余人。后来,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人,好几次被炮弹爆炸的气浪推倒,被土块石头埋住,但每一次他都挣扎起来继续作战。当70多个敌人蜂拥而上时,他拉响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
葛洪臣烈士,河南省临颍县人。生前是志愿军第15军第134团的一名排长。他带领全排配合其他连队反击537·7高地北山一个阵地,一举攻下,并歼敌20余人。次日,他又受命坚守主峰阵地,两次身负重伤,坚持不下火线。第三次又腹部中弹,肠子流了出来,但仍继续指挥全排打退敌人两次反扑。最后,他为掩护部队转入坑道,单身抗敌,用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唐治平烈士,四川省宜宾县人。生前是志愿军第15军第86团的一名副班长。1952年11月2日,他们连接受坚守597·9高地的任务。当敌人以成排的兵力向坑道进攻时,他用手雷消灭了爬近洞口的敌人。接着又有两个排的敌人冲上来,他用冲锋枪打了几梭子子弹没有抵住,就跳出洞口掩体,扑入敌群,拉响手雷,50多个敌人被歼灭,他也为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来自山西省的通讯兵战斗英雄牛保才,1946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1营营部的电话班副班长。当敌人正向537·7高地北山前沿进攻的时候,营指挥所通往前沿的电话线断了,他立即前去查线。路上他连续负伤,但仍咬牙前进。
后来,左大腿又负重伤,仍艰难地爬着执行任务。当他英勇牺牲时,手里还捏着一个线头,嘴里咬着另一个线头,以自己的身体保证了指挥畅通。这是何等高尚的战斗精神啊!
在上甘岭防御战役中,除了已经壮烈牺牲的功臣、英雄外,各个兵种和各条战线也涌现了大批的活着的战斗英雄和模范。他们在防御战役中为夺取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受到了中朝人民的赞扬和称颂。
战斗英雄高良伦,四川剑阁县人,年仅20岁。他是志愿军第12军第93团的一名战士。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带领的战斗小组在一个阵地上阻击敌人,先后打退敌人7次反扑。最后只剩下他和另一名战士,两人密切协同,歼敌246人,立特等功,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来自陕西省的战斗英雄郝兴文,是志愿军第12军第91团的一名班长。1952年11月11日,他们连开始反击537·7高地北山。他带领全班第一个冲上敌人阵地,连续炸毁敌人两个火力点,为部队夺回三个阵地起了很大作用。夺回阵地后,连排干部都负了伤,他主动把全连剩下的19人组织起来抢修工事,收集弹药,一直坚守到深夜。12日以后,在他的指挥下,又连续打退敌人16次反扑,歼敌500余人。
来自四川南部县的战斗英雄林炳远,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15军第86团的战士。1952年11月1日,他所在的连反击597·9高地。在夺回主要阵地后,约一个连的敌人在坦克掩护下反扑上来。他迂回到敌侧后,连续投掷手榴弹、手雷将敌击溃。当前进到一个洼地附近时,又发现有两个排的敌人在集结,他奋勇直入,毙敌20余人。在击退敌人的反扑中,他不断地进行阵前冲击,大量杀伤敌人。在这次战斗中,他共毙伤敌140余人。
战斗英雄王彦林,河南省新郑县人,中共党员。他是志愿军第15军第133团的一名班长。他带领全班反击537·7高地北山两个阵地,扫除敌人18个火力点。在坚守阵地时,他两次主动发起冲击,顽强坚守阵地19个小时,创造了全班在战斗中先后歼敌270多人而自己毫无伤亡的新纪录。
模范卫生员陈振安,广东省新会县人,中共党员。
在上甘岭战役期间,他先后抢救和护理了300多名伤员。当时,不仅没有药,连水都没有。有一次,他挖开石头缝,把一点一滴的水积起来,又用罐头里的油和上棉花点燃,把冷水烧开给伤员喝。他还把自己棉衣中的棉花用开水消毒作成敷料,并冒着危险捡回敌降落伞,用降落伞的丝帛和带子代替绷带。他就是用这些办法在10昼夜的坑道战斗中,减少了伤员的痛苦。
来自朱德元帅家乡的模范运输员许明文,自接受向上甘岭阵地运输粮弹的任务后,就向指导员写了一份决心书。他表示一定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为祖国人民、为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争光,为朝鲜人民复仇!在战斗激烈进行时,通往前线的运输道路常被敌人的炮火封锁。许明文翻过大山,冒着敌人炮火的轰击,一次次地把祖国人民送来的粮弹,安全地运送到阵地上。每一个黑夜,他都牵着牲口走八九十里路,有时要走150多里,而且每天还要自动扛上两箱炮弹或者一袋50斤重的大米前运。在一个雨夜里,他牵着一只驮着粮弹的牲口,自己身上还背着两箱迫击炮弹赶往前线。他翻过三座大山,通过四道炮火封锁线。在通过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一发炮弹在他身边四五米处爆炸,他被震昏了。石块和泥土埋住了他半个身体,嘴上汩汩地流着鲜血。当他清醒过来时,立刻挣扎着爬起来,又扛起炮弹箱继续前进,终于完成了任务。在战斗开始后的头3天里,他3天3夜没有休息,背着60斤重的炮弹箱连续运输了12次。在30天中,他共向阵地上运送了3700斤粮弹,创造了徒步运输1200华里的新纪录。
在志愿军里,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一个个英雄事例,反映了志愿军指战员不怕艰险、不畏牺牲的伟大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使得志愿军打败了美军,取得了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志愿军指战员们,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