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5000000020

第20章 不妨让孩子"胆大包天",抗挫折的孩子有勇气(3)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社会的动物,因此,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一个人必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完成社会化过程,使自己逐渐成熟。"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太过孤僻离群,长大以后会变得不爱与人交往,很难与他人合作、友好相处,甚至容易走极端,很难适应社会生活,对孩子的人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个自闭的孩子,由于缺乏自信,便不会到外面接触广阔的世界,他心中的理想和目标也就难以实现了。这显然是父母们不希望看到的。为此,父母们要细心观察孩子,一旦发现有自闭倾向,就要及时进行干预,以尽快帮孩子重获自信心。

细节47:告诉孩子死亡的真相,让他不再惧怕

馨馨的外婆去世了,这是她5岁多的生命里第一次面对死亡。看到爸爸妈妈及全家人悲伤的样子,馨馨也时不时掉下眼泪来,一副十分难过的样子。

从出生以来,外婆几乎每天都陪伴在馨馨身边,直到去年生病住院,才和馨馨分开得多了。爸爸妈妈知道馨馨和外婆感情很深,但他们又怕孩子承受不住,对于让不让馨馨参加外婆的遗体告别有些犹豫。

为此,馨馨妈妈向自己一位研究儿童心理学的朋友请教。朋友告诉她说:你们可以跟孩子讲一些关于外婆去世的事,比如会穿什么样的服装,房间会怎样布置,外婆的遗体会摆放在何处等等。还可以事先让孩子知道,参加葬礼的人会因为难过和思念而哭起来。当然,如果孩子自己不愿意参加,就不要勉强她。

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个有些沉重的字眼。但是也是任何人都要面对的事实,因为每个生命体都有其终结的一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都必须面对死亡。

小孩子也不例外。他们最先面对的死亡可能是一条被汽车轧死的,也或许是一条缺氧的小金鱼,也有些孩子第一次面对的死亡则是自己的祖父、祖母的去世。种种不同的死亡都会让孩子感受到悲伤和恐惧,他们会为身边人或动物的离开感到难过,感到可怕。

当孩子询问为什么会死亡,死了之后他们去了哪里时,有的父母可能会告诉孩子,他们去了天上,变成了小星星,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死了就是没有了,彻底消失了,也有的父母干脆告诉孩子: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对于父母们给出的答案,孩子多是一知半解,依然困惑。

那么,我们该怎样跟孩子讨论死亡这一问题呢?

关于这一点,美国的教育采取的是直截了当的方式。对于孩子提出的"死亡问题",美国家长总是做出最为直截了当、简单明了的回答,并尽量避免似是而非或模糊不清。

另外,美国的一些学校里,还专门开始了"死亡课",聘请一些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给孩子们讲解,通过做游戏、演话剧等方式,让孩子知道死亡的概念。

由于教育观念和环境不同,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这种教育模式。这就更需要家长多做一些工作,让孩子理解死亡是什么。

或许孩子在参加完祖父、祖母的葬礼后,会受到奇妙的思维逻辑影响,认为死亡是可以逆转的,或者死去的人总有一天还会活过来。这些念头都是正常的,也是孩子思维发展过程中所必经的阶段。

父母所要做的,不应该是欺骗,而是实事求是地告诉他死亡的真相。父母绝对不能用睡觉来指代死亡,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害怕睡觉,生怕自己睡着后再也无法醒来。而告诉孩子"死去的人去了天上的世界"有时也并不明智,这样或许会让孩子产生对飞行的恐惧。

作为父母,不但要正确地告诉孩子死亡的真相,还要给予适当的安慰。如果孩子担心自己的爸爸妈妈也会死去,那么你就可以告诉他:"我们现在还年轻,等到你长大了,再过很多年之后,我们才会变老,到很老很老的时候,可能会生病,然后才会死亡。"将这种事情推迟到遥远的无法想象的未来,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很好的安慰,当他了解到自己还没有长大,就不会担心父母的突然死去了。这样既能让孩子得到合理的解释,又能满足孩子对安全感的需求,从而让他的心灵健康成长。

1.通过自然的灌输,让孩子了解生命的周期

春天盛开的鲜花,到了秋天就会凋零,如果父母引导孩子对其进行观察和关注,那么孩子潜移默化地就会在头脑里认识到"生"和"死"。当孩子好奇为什么老年人满头白发时,父母也可以告诉他这是衰老,是生老病死环节中的一部分。慢慢地,孩子对于死亡问题就敢于讨论,将来面对宠物或者家人去世时,也可以更好地面对了。

2.用孩子可以接受的语言讨论死亡的话题

孩子还小,对于"死亡"还处在朦胧的认识当中。这就需要父母用他们能够接受的语言,告诉他什么是死亡,为什么会死亡等等。这时候孩子会可能会加入一些"想象",如非必要,父母也不必推翻孩子的想法。

网友木木妈就做得不错,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和孩子谈论死亡的:

木木爷爷过世几年了,他们也没见过面,可是不久前他突然问我:

木木:"爷爷是不是死了?"

妈妈:"是的,爷爷是死了。"

木木:"死了就永远永远都看不见了吗?"

妈妈:"你是看不见爷爷,但爷爷看得见你呀,他正在天上向下看着你呢。"

木木:"是在天堂吗?"

妈妈:"对,是天堂。天堂很高,要一直向上飞才能到。"

木木:"爷爷一直一直看着我吗?"

妈妈:"对呀,爷爷最喜欢木木了,他总是看着你的。"

木木:"那爷爷活多少岁就死了呢?"

妈妈:"73岁。"

木木:"我永远永远都不要死,妈妈也不要死,好不好?"

妈妈:"人都会死的,死了到天堂去还可以住在新房子里,从天上向下看。"

木木:"那妈妈和我活多少岁才会死呢?"

妈妈:"100岁。"

木木思考中……

木木:"那我活到70岁,和妈妈一起死。先叫爸爸去天堂把屋子收拾好,我们再一起飞上去。"

妈妈(笑":"我家木木真是太可爱了!来,亲一下。"

木木:"妈妈我爱你。"

妈妈:"宝宝我也爱你。"

通过这段对话,我们看到了木木妈的循循善诱和木木的天才创意,可以把死想象得如此美好。不过话说回来,在孩子年幼的意识中,虽然对于什么是"死"不甚了解,但他们知道"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时候,父母可用孩子能够接受的语言,在不悖离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告诉孩子死亡意味着什么。

3.不必隐藏,让孩子知道你的悲伤

必须承认,父母都不愿意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悲伤情绪。但是,如果在家人去世的时候,父母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隐藏自己的情绪,那么孩子会觉得父母在将他隔离,甚至还会传递给他这样的信息:当亲人死亡时,感到悲伤和哭泣是不好的。其实,这时候父母不必隐藏,而应该是让孩子知道,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死亡也是每个人都必须面临的,但是这种痛苦不久就会结束,不会一直持续。

应该说,死亡是整个世界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这自然也包括孩子。孩子们对死亡的问题常常叫人难以回答。对此,父母最好选择直接和诚实的回答的方式,并且只提供孩子们需要的信息。但同时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会陪着他长大,等到他很大很大的时候,爸爸妈妈很老很老的时候才会死去。但至少在很长的时间里,父母都会在他身边,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会得到照顾。

细节48:让孩子知道,分儿不是他的"命根儿"

粼粼品学兼优,但有的时候也会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每当这时,他就担心父母批评,单从父母的表情里,他就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心里就像有石头砸下来一般难受。

一次,粼粼在题为《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的作文中这样写道:爸爸妈妈,你们可曾知道,在你们看来本该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压力还是很大的。我们每天要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做到深夜才能睡,每次考试都胆战心惊,唯恐自己考不好对不起你们,因为在你们的眼里,分数比任何东西都宝贵。我考试取得好成绩了,你们都喜笑颜开,如果考不好,我就成了你们攻击的对象。

记得以前,每当我考试得了第一名,你们见人就夸,逢人就讲,那神态就像是家里出了个"小神童",我也受到特别的优待。你们还带我去迪斯尼和嘉年华,至少也要领我去看场木偶剧,我心里特美。但是,当我考得不好的时候,你们就对我展现出冷漠的一面,那种滋味太不好受了,我宁愿考得好没有奖励,考得不好也不要有什么惩罚。因为你们冷漠的态度让我从内心害怕,你们的训斥让我无地自容。

亲爱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你们把分数看得那么重要?难道分数才是你们的孩子,我不过是个考分数的机器?

看完这个故事,相信每个父亲看了后都会受到触动。就像故事中的粼粼所问:到底是分数重要,还是孩子重要呢?父母爱了半天,到底爱的是什么呢?

当然,父母们爱的肯定是孩子,但是孩子却不这样认为,他们会觉得父母爱的是考试的高分,不是他本人。

那么,分数又是什么呢?它不过是记录孩子某个阶段学习状况的标识,不能说明什么,也不能代表孩子的将来,更不是孩子"命根儿"。如果父母过分强调分数,那么势必会给孩子造成巨大心理压力,让孩子的内心饱受伤害。

我们也承认,当前的教育体制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将重点放在分数上。父母们也是无奈之下将追求孩子高分当做其学习的目标。

诚然,孩子的成绩是重要的,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父母们不应该将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一个孩子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事关他能否具有优秀的性格品质和优良的行为习惯,这些才是觉得他将来的人生能否顺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只是盯着孩子的分数看,那么培养出来的有可能是一个学习机器,一个无法成功融入社会获得成功的人。这样的孩子即使科科满分,又有多大意义呢?

总的来说,父母不要将考分看做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而要将孩子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孩子的目标。我们建议父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别对孩子要求太高

父母在孩子身上寄托希望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因此就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总希望孩子好好学习考出高分。父母也要知道,现在孩子课业任务繁重,来自周围环境中的压力也大,如果父母再严格要求孩子,就会导致孩子承受过大的精神压力。那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造成不利影响。

吴晓是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和小学时教学模式不同,再加上周围环境的变化,这让吴晓很不适应,学习成绩也呈现下滑趋势。

为此,他感到十分懊丧,在某一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升入初中以来,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那么失败,我几乎诶父母满怀期望的眼神给淹没了,一想到那些,我都压力很大,不知道你们努力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现在的我,有些排斥学习,排斥课堂,甚至一看见书我就想把它们撕烂。"

像吴晓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其原因正是像吴晓父母这样的父母也不少见。因为父母对孩子抱太大希望,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结果,许多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排斥和厌恶等不良情绪。所以,父母要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要给孩子可以呼吸的空间,不要把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

2.对分数的功能客观对待

看看我们身边,多数父母都把孩子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成绩好,一好百好,成绩不好,一差全差。

"这次考试如果考不了前三名,你就别想在寒假出去玩一天!"

"还不快学习去,就知道鼓捣这些东西,它能让你得高分吗?"

"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你上次都比这次分数高,到底怎么搞的?"

类似这样的话市场响在我们的耳畔,从中不难看出,父母们把孩子分数的高低看作孩子是好是孬的唯一衡量标准。岂不知,这种片面夸大分数的功能,极端对待分数好坏的表现,会让孩子感受到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会认为,只有考得好,自己才算有出息,才能抬起头来;如果考不好,自己就是个彻彻底地的笨蛋。

3.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

一个人的成长是全方位的,单单成绩一项不足以说明问题。但是,尽管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很多父母还是摆脱不了对分数的重视。那么父母们可曾考虑过,当孩子走向社会,对他们的评价标准将是综合性的,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

所以,我们要想让孩子能够适应社会,在社会上立足,那么就要从小注重他全面素质的培养。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

4.身心健康比分数更重要

同类推荐
  • 教子口才

    教子口才

    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教子口才》提醒,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应该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要一起面对很多问题,我们会比别人生活的更幸福,更有乐趣。
  • 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

    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有时候这份爱却滋生了不满、仇视,甚至伤害。当爱被错误表达时,亲情就会出现错位。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会爱孩子的爸妈。很多父母面对孩子.不缺疼爱、呵护、关心、经济支持,唯独缺少尊重!在这个被汉堡包和可乐充斥的快餐时代,如何让父母的爱不因忙碌搁浅,不因距离隔绝,不因缺乏沟通葬送?每个家长心中都有答案,去睹口不完美。这是一本给家长标准答案的书,通过阅读孩子的心声,推论出爱最 好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孩子的理解,找到一面爱的镜子,折射出沟通该走的路。
  • 母亲的榜样:名家教子书

    母亲的榜样:名家教子书

    本书分为中国篇和外国篇,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母亲的教子经验,能让中国父母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 教苑新篇章

    教苑新篇章

    在如火如荼的课改实施过程中,一大批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教师逐渐成长起来。该书可以更好地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探索小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总结小学教学研究成果,交流小学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
  • 孩子最需要父母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

    孩子最需要父母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

    本书精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以专业的知识和视角进行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它将会带给广大家长新的理念、新的感受和新的启发,帮助广大家长朋友一起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让孩子健康成长。
热门推荐
  • tfboys之爱恋雪露

    tfboys之爱恋雪露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们遇见了他们,(小凯篇)小凯我们分手吧!(源篇)源我们一切把我们的遇见当成从来都没发生过好吗?(千玺)千玺对不起我们分手吧?-------------------------------------------两年后-------------------------------------------------------------她们回来了,她们和他们一起上了快本,他一直爱着她他一直想着她他一直等着她她们和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请期待
  • 广东新语

    广东新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命定你我

    命定你我

    上一世的情,被仇包庇,究竟几分真?几分假?毕竟爱过,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与你童年同月同日死,居然穿越?!上一世的情,这一世的怨,后悔也已晚。本不再信爱情,却有偶遇他,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如何般的情世离愁呢?
  • 虚幻的救赎

    虚幻的救赎

    一群魔法少年,可爱顽皮,却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能力,他们喜欢恶作剧,喜欢与不同的怪物战斗,直到有一天他们走进了命运主宰的世界,完成一项特殊的使命,过程中,他们不断长大,尝试着追逐第一次的爱情……
  • 倾世璃歌

    倾世璃歌

    她原本是叱诧风云的皇牌杀手,却不料她竟在机缘巧合之下打开了尘封已久的灵魂密道。看似死亡,实际却是重生。命运为她再次开启生命之门,让她穿越到了一个以武为尊的大陆——圣轩大陆。她穿越成为了圣荆帝国的天生懦弱的丞相之女。废物?丑女?真是笑话!短短几月,从废材摇身变成天才,从丑女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契神兽,得绝世法器。她锋芒毕露,惊艳天下!他,是这个世界的数一数二的高手,冷漠淡然,却偏偏遇上了她,让他方寸大乱。从此,一生,一世,一双人!总有一天,他会携她站在这个世界的顶端,睥睨天下!
  • 一世倾城:妖妃哪里跑

    一世倾城:妖妃哪里跑

    嗯?十里红妆?不要!嗯?江山为聘?不要!嗯?帅哥暖床?不要!女强魂穿废柴!手刃渣女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但是……说好的倾尽天下呢!说好的绝代风华呢!说好的万千宠爱呢!说好的美男成群呢!说好的幸福呢!这该死的设定!(废柴+女汉子)/2=作死的蠢货另外不知道从哪家神经病撒丫子跑出来的冰山渣男:“无肉不欢你懂吗?”她邪魅一笑,不屑地瞥了他一眼:“现在扫黄!”
  • 史上最牛公务员2:江山江山

    史上最牛公务员2:江山江山

    一心向往娱乐圈的史上最牛公务员宋徽宗赵佶,才艺双绝,爱古玩字画,也爱美人,就是不爱江山。他修“豪宅”陈列爱物,他把理政权杖交与臣子;他与朝臣争宠,也狎小尼姑,当然,少不了与倾国倾城的名妓李师师爱个荡气回肠,数大宋娱乐圈,一哥非他莫属。亡国之君李后主心血之作《江山》是赵佶最爱之物,他曾想将两个半幅的“江”和“山”装裱一处,却发现拼合后的裂痕吻合处下方有一缺口,乃江山之基。不知是否巧合,饶是大宋江山如画、美女如云,也挽不回赵佶国破家亡、被掳金国的结局,大宋的半壁江山和半国美女也落到了金人手中。李后主为宋太祖所囚,宋徽宗为金太宗所囚,两个“文艺皇帝”落得同一个结局,历史惊人相似地画了一个圆。
  • 领导干部演讲艺术

    领导干部演讲艺术

    这是中国第一本领导当众演讲与即兴发言的实用训练手册。以往的演讲与口才书籍内容面面俱到大同小异,纯理论的知识比较多,实操性不强。现在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老板渴望拥有良好口才。罗成老师用25年的演讲经验和10年的演讲口才训练记录凝聚而成本作品,原创性强,简单易懂,实战高效。
  • 乱世浮歌:重生之民国商女

    乱世浮歌:重生之民国商女

    她夏清浅21世纪威名赫赫的铁血女教官,冷情冷血是她的代名词。一次救援任务,失足落下山崖,却没想到一朝梦醒,成了民国夏家目不识丁,胆小如鼠,上流社会笑话的二小姐。进监狱,她就当参观了,被休弃,她就当是成人之美,可是被当做替代品,要联姻,成为那个名震魔都阴险狡诈男人的小妻子,她怒了。上厅堂,下厨房,做学问,开洋行,游刃有余,一跃成为翘楚,亮瞎无数人的眼。这是一个狐狸和狼的故事。
  • 暗夜三部曲之术师

    暗夜三部曲之术师

    术师,是指那些能操控特异技术的人卷一亡灵日记突然有一天,卫航发生自已居然可以在空中飘浮,并且还可以穿墙透窗,是他在做梦,还是说突然间有了异能,但是没用一会他就明白了二样都不是,他只是变成了一个……亡灵。这是我暗夜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希望大家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