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5000000020

第20章 不妨让孩子"胆大包天",抗挫折的孩子有勇气(3)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社会的动物,因此,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一个人必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完成社会化过程,使自己逐渐成熟。"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太过孤僻离群,长大以后会变得不爱与人交往,很难与他人合作、友好相处,甚至容易走极端,很难适应社会生活,对孩子的人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个自闭的孩子,由于缺乏自信,便不会到外面接触广阔的世界,他心中的理想和目标也就难以实现了。这显然是父母们不希望看到的。为此,父母们要细心观察孩子,一旦发现有自闭倾向,就要及时进行干预,以尽快帮孩子重获自信心。

细节47:告诉孩子死亡的真相,让他不再惧怕

馨馨的外婆去世了,这是她5岁多的生命里第一次面对死亡。看到爸爸妈妈及全家人悲伤的样子,馨馨也时不时掉下眼泪来,一副十分难过的样子。

从出生以来,外婆几乎每天都陪伴在馨馨身边,直到去年生病住院,才和馨馨分开得多了。爸爸妈妈知道馨馨和外婆感情很深,但他们又怕孩子承受不住,对于让不让馨馨参加外婆的遗体告别有些犹豫。

为此,馨馨妈妈向自己一位研究儿童心理学的朋友请教。朋友告诉她说:你们可以跟孩子讲一些关于外婆去世的事,比如会穿什么样的服装,房间会怎样布置,外婆的遗体会摆放在何处等等。还可以事先让孩子知道,参加葬礼的人会因为难过和思念而哭起来。当然,如果孩子自己不愿意参加,就不要勉强她。

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个有些沉重的字眼。但是也是任何人都要面对的事实,因为每个生命体都有其终结的一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都必须面对死亡。

小孩子也不例外。他们最先面对的死亡可能是一条被汽车轧死的,也或许是一条缺氧的小金鱼,也有些孩子第一次面对的死亡则是自己的祖父、祖母的去世。种种不同的死亡都会让孩子感受到悲伤和恐惧,他们会为身边人或动物的离开感到难过,感到可怕。

当孩子询问为什么会死亡,死了之后他们去了哪里时,有的父母可能会告诉孩子,他们去了天上,变成了小星星,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死了就是没有了,彻底消失了,也有的父母干脆告诉孩子: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对于父母们给出的答案,孩子多是一知半解,依然困惑。

那么,我们该怎样跟孩子讨论死亡这一问题呢?

关于这一点,美国的教育采取的是直截了当的方式。对于孩子提出的"死亡问题",美国家长总是做出最为直截了当、简单明了的回答,并尽量避免似是而非或模糊不清。

另外,美国的一些学校里,还专门开始了"死亡课",聘请一些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给孩子们讲解,通过做游戏、演话剧等方式,让孩子知道死亡的概念。

由于教育观念和环境不同,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这种教育模式。这就更需要家长多做一些工作,让孩子理解死亡是什么。

或许孩子在参加完祖父、祖母的葬礼后,会受到奇妙的思维逻辑影响,认为死亡是可以逆转的,或者死去的人总有一天还会活过来。这些念头都是正常的,也是孩子思维发展过程中所必经的阶段。

父母所要做的,不应该是欺骗,而是实事求是地告诉他死亡的真相。父母绝对不能用睡觉来指代死亡,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害怕睡觉,生怕自己睡着后再也无法醒来。而告诉孩子"死去的人去了天上的世界"有时也并不明智,这样或许会让孩子产生对飞行的恐惧。

作为父母,不但要正确地告诉孩子死亡的真相,还要给予适当的安慰。如果孩子担心自己的爸爸妈妈也会死去,那么你就可以告诉他:"我们现在还年轻,等到你长大了,再过很多年之后,我们才会变老,到很老很老的时候,可能会生病,然后才会死亡。"将这种事情推迟到遥远的无法想象的未来,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很好的安慰,当他了解到自己还没有长大,就不会担心父母的突然死去了。这样既能让孩子得到合理的解释,又能满足孩子对安全感的需求,从而让他的心灵健康成长。

1.通过自然的灌输,让孩子了解生命的周期

春天盛开的鲜花,到了秋天就会凋零,如果父母引导孩子对其进行观察和关注,那么孩子潜移默化地就会在头脑里认识到"生"和"死"。当孩子好奇为什么老年人满头白发时,父母也可以告诉他这是衰老,是生老病死环节中的一部分。慢慢地,孩子对于死亡问题就敢于讨论,将来面对宠物或者家人去世时,也可以更好地面对了。

2.用孩子可以接受的语言讨论死亡的话题

孩子还小,对于"死亡"还处在朦胧的认识当中。这就需要父母用他们能够接受的语言,告诉他什么是死亡,为什么会死亡等等。这时候孩子会可能会加入一些"想象",如非必要,父母也不必推翻孩子的想法。

网友木木妈就做得不错,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和孩子谈论死亡的:

木木爷爷过世几年了,他们也没见过面,可是不久前他突然问我:

木木:"爷爷是不是死了?"

妈妈:"是的,爷爷是死了。"

木木:"死了就永远永远都看不见了吗?"

妈妈:"你是看不见爷爷,但爷爷看得见你呀,他正在天上向下看着你呢。"

木木:"是在天堂吗?"

妈妈:"对,是天堂。天堂很高,要一直向上飞才能到。"

木木:"爷爷一直一直看着我吗?"

妈妈:"对呀,爷爷最喜欢木木了,他总是看着你的。"

木木:"那爷爷活多少岁就死了呢?"

妈妈:"73岁。"

木木:"我永远永远都不要死,妈妈也不要死,好不好?"

妈妈:"人都会死的,死了到天堂去还可以住在新房子里,从天上向下看。"

木木:"那妈妈和我活多少岁才会死呢?"

妈妈:"100岁。"

木木思考中……

木木:"那我活到70岁,和妈妈一起死。先叫爸爸去天堂把屋子收拾好,我们再一起飞上去。"

妈妈(笑":"我家木木真是太可爱了!来,亲一下。"

木木:"妈妈我爱你。"

妈妈:"宝宝我也爱你。"

通过这段对话,我们看到了木木妈的循循善诱和木木的天才创意,可以把死想象得如此美好。不过话说回来,在孩子年幼的意识中,虽然对于什么是"死"不甚了解,但他们知道"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时候,父母可用孩子能够接受的语言,在不悖离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告诉孩子死亡意味着什么。

3.不必隐藏,让孩子知道你的悲伤

必须承认,父母都不愿意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悲伤情绪。但是,如果在家人去世的时候,父母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隐藏自己的情绪,那么孩子会觉得父母在将他隔离,甚至还会传递给他这样的信息:当亲人死亡时,感到悲伤和哭泣是不好的。其实,这时候父母不必隐藏,而应该是让孩子知道,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死亡也是每个人都必须面临的,但是这种痛苦不久就会结束,不会一直持续。

应该说,死亡是整个世界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这自然也包括孩子。孩子们对死亡的问题常常叫人难以回答。对此,父母最好选择直接和诚实的回答的方式,并且只提供孩子们需要的信息。但同时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会陪着他长大,等到他很大很大的时候,爸爸妈妈很老很老的时候才会死去。但至少在很长的时间里,父母都会在他身边,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会得到照顾。

细节48:让孩子知道,分儿不是他的"命根儿"

粼粼品学兼优,但有的时候也会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每当这时,他就担心父母批评,单从父母的表情里,他就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心里就像有石头砸下来一般难受。

一次,粼粼在题为《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的作文中这样写道:爸爸妈妈,你们可曾知道,在你们看来本该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压力还是很大的。我们每天要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做到深夜才能睡,每次考试都胆战心惊,唯恐自己考不好对不起你们,因为在你们的眼里,分数比任何东西都宝贵。我考试取得好成绩了,你们都喜笑颜开,如果考不好,我就成了你们攻击的对象。

记得以前,每当我考试得了第一名,你们见人就夸,逢人就讲,那神态就像是家里出了个"小神童",我也受到特别的优待。你们还带我去迪斯尼和嘉年华,至少也要领我去看场木偶剧,我心里特美。但是,当我考得不好的时候,你们就对我展现出冷漠的一面,那种滋味太不好受了,我宁愿考得好没有奖励,考得不好也不要有什么惩罚。因为你们冷漠的态度让我从内心害怕,你们的训斥让我无地自容。

亲爱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你们把分数看得那么重要?难道分数才是你们的孩子,我不过是个考分数的机器?

看完这个故事,相信每个父亲看了后都会受到触动。就像故事中的粼粼所问:到底是分数重要,还是孩子重要呢?父母爱了半天,到底爱的是什么呢?

当然,父母们爱的肯定是孩子,但是孩子却不这样认为,他们会觉得父母爱的是考试的高分,不是他本人。

那么,分数又是什么呢?它不过是记录孩子某个阶段学习状况的标识,不能说明什么,也不能代表孩子的将来,更不是孩子"命根儿"。如果父母过分强调分数,那么势必会给孩子造成巨大心理压力,让孩子的内心饱受伤害。

我们也承认,当前的教育体制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将重点放在分数上。父母们也是无奈之下将追求孩子高分当做其学习的目标。

诚然,孩子的成绩是重要的,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父母们不应该将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一个孩子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事关他能否具有优秀的性格品质和优良的行为习惯,这些才是觉得他将来的人生能否顺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只是盯着孩子的分数看,那么培养出来的有可能是一个学习机器,一个无法成功融入社会获得成功的人。这样的孩子即使科科满分,又有多大意义呢?

总的来说,父母不要将考分看做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而要将孩子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孩子的目标。我们建议父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别对孩子要求太高

父母在孩子身上寄托希望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因此就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总希望孩子好好学习考出高分。父母也要知道,现在孩子课业任务繁重,来自周围环境中的压力也大,如果父母再严格要求孩子,就会导致孩子承受过大的精神压力。那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造成不利影响。

吴晓是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和小学时教学模式不同,再加上周围环境的变化,这让吴晓很不适应,学习成绩也呈现下滑趋势。

为此,他感到十分懊丧,在某一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升入初中以来,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那么失败,我几乎诶父母满怀期望的眼神给淹没了,一想到那些,我都压力很大,不知道你们努力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现在的我,有些排斥学习,排斥课堂,甚至一看见书我就想把它们撕烂。"

像吴晓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其原因正是像吴晓父母这样的父母也不少见。因为父母对孩子抱太大希望,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结果,许多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排斥和厌恶等不良情绪。所以,父母要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要给孩子可以呼吸的空间,不要把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

2.对分数的功能客观对待

看看我们身边,多数父母都把孩子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成绩好,一好百好,成绩不好,一差全差。

"这次考试如果考不了前三名,你就别想在寒假出去玩一天!"

"还不快学习去,就知道鼓捣这些东西,它能让你得高分吗?"

"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你上次都比这次分数高,到底怎么搞的?"

类似这样的话市场响在我们的耳畔,从中不难看出,父母们把孩子分数的高低看作孩子是好是孬的唯一衡量标准。岂不知,这种片面夸大分数的功能,极端对待分数好坏的表现,会让孩子感受到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会认为,只有考得好,自己才算有出息,才能抬起头来;如果考不好,自己就是个彻彻底地的笨蛋。

3.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

一个人的成长是全方位的,单单成绩一项不足以说明问题。但是,尽管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很多父母还是摆脱不了对分数的重视。那么父母们可曾考虑过,当孩子走向社会,对他们的评价标准将是综合性的,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

所以,我们要想让孩子能够适应社会,在社会上立足,那么就要从小注重他全面素质的培养。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

4.身心健康比分数更重要

同类推荐
  • 激发孩子灵感的发明发现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激发孩子灵感的发明发现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激发孩子灵感的发明发现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讲述了变废为宝的不锈钢、“王冠瓶盖”的发明、沙滩上的“珍珠”等发明发现故事。
  • 父母的反省:要教育孩子先修正自己

    父母的反省:要教育孩子先修正自己

    本书从家庭教育实施者——广大父母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难题及其根源,深刻地反思了父母们普遍存在的问题,给父母朋友们以警示、启发与指导。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并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帮助广大父母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迷茫。
  •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2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2

    本书采用了众多生动的事例,将女孩子在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一一剖析,并分别从家庭、沟通、独立、学习、赏识、尊重、包容、人缘、品质、宠爱十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阐述,全面分析了女孩子的个性特征与心理特征,并针对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指导。
  • 宝宝开始走路了

    宝宝开始走路了

    吉娜·福特是英国最受欢迎的育儿专家,30多年来亲手照看过300多名新生宝宝,有丰富的育儿经验,是英国上流社会及许多知名人士抢着预约的育儿顾问。多年以来,吉娜被认为是最受全球欢迎的“超级保姆”,她的工作地点遍及世界各地。她曾被英国时尚杂志《Hapers&Queen》评为全英十大著名产科护理员之一。
  • 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

    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

    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你知道如何在孩子犯错时指出他的错误而让他从中成长吗?面对家中孩子的无理要求,你知道如何说不吗?在孩子取得进步时,你知道怎么奖励他以让他更上一层楼吗?你是相信赏识教育,不停地告诉孩子“你真棒”,还是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呢?《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家教情商课》总结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和成功教子经验,结合生动的事例及精当的解析,告诉你如何走出过度溺爱和无理责罚的误区,在家庭教育中遵循少儿身心发育和成长规律,把握适度原则,做到奖罚分明,以及如何通过及时肯定、适当奖励,给孩子正面向上的力量,使孩子步入正确的成长轨道,从而培养优秀的孩子。
热门推荐
  • tfboys落下最后一吻

    tfboys落下最后一吻

    可以不介绍吗,好麻烦,唉想看点进来吧,我第一次写小说,多多支持
  • 跨次元之学霸霸上渣

    跨次元之学霸霸上渣

    二次元是慕予歌今生唯一的信仰没有之一。慕予歌:如果你离开,我心痛,如果你要我放弃这二次元的信仰,那我都不再是我了。王一尊:原来你的这里,还在说我爱你。
  • 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研究:存在与第一哲学

    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研究:存在与第一哲学

    1986年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创办了《德国哲学》丛刊,为中国人了解德国开辟了一个“窗口”,为中德思想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今天该所又编辑出版《德国哲学与文化丛书》,旨在集中中国内对德国哲学、文化有兴趣、具有一定研究的不者,对德国哲学、文化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探讨,以洞察其奥秘,领悟其精义。这必将为我们中国人了解德国的一个新“窗口”,中德思想文化交流的一座新“桥梁”!本书为《德国哲学与文化丛书》之一,作者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围绕着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范畴——存在概念、对西方形而上学思想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考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市场营销知识

    市场营销知识

    本书介绍了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市场营销概述、市场营销环境、购买行为分析、目标市场营销、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
  • 剑不语

    剑不语

    此生我愿与她浪迹天涯,不离不弃。但世上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我早已见怪不怪。
  • 灭天邪君

    灭天邪君

    对于男人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是一根棍子。可对林胜来说,他却有两根!一个死而复生的纨绔少爷,背着一根潜伏着千年器灵的盘龙棍回到了广宁城,搅动风雨,一根棍子征服敌人。
  • 英雄联盟之至高荣耀

    英雄联盟之至高荣耀

    这个是一个屌丝碾压高富帅的时代,这是一个骚包纵横的时代。这是一篇碾压炮灰,殴打富二代以及对战热血的职业选手的稿子,这更是一则屌丝通过游戏而变得越来越强,最后走向至尊之路的传奇。
  • 祈先生,不娶别撩

    祈先生,不娶别撩

    他是我死敌的未婚夫,却也是我裙下的臣子。当我完成了自己的复仇,想全身而退,却发现我已经无法逃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风神霓光

    风神霓光

    梦觉,听风,三尺湛庐,剑斩仓皇。掠影,扶光,君临天下,谁与争锋?
  • 最强武王

    最强武王

    武者,以武立道。王者,武道称王。蜕凡尘,踏帝命,成就无上武道===============新书求收藏,求推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