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3400000034

第34章 千古遗憾:无缘身在最高层,太子终未登龙廷(5)

被嫉妒冲昏头脑的耶律乙辛在多次诬陷太子未果后,又将矛头指向了皇太子的母亲萧观音,很可能是想借此来让耶律浚伤心欲绝,从而削减他的提防之心,再伺机对其进行陷害。

萧观音才华横溢,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尤善琵琶。她爱好音乐,并且还能自作歌词。最初,由于志趣相投,再加上育有一子,因此萧观音与丈夫耶律洪基的生活十分美满且恩爱,但是后来,由于耶律洪基终日沉迷于狩猎,使权奸耶律乙辛手握重权,这些都让萧观音颇为担心。她多次劝诫自己的丈夫,哪知耶律洪基不仅不听,还对这个妻子产生了反感,使两个人的关系渐渐疏远。

为了发泄心中的不快,萧观音特意创作了歌词10首,称《回心院》。该词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切,倾诉了她在失宠后的痛苦与悲凉,也抒发了他对丈夫的爱恋仍抱有很大的期盼与希望。据说,《回心院》在当时只有伶官赵惟一能弹唱得令萧观音满意,这让他们两人的关系在外人看来似乎有了一丝丝的暧昧,同时也给耶律乙辛的陷害大计提供了时机。

耶律乙辛在听到有关萧观音和赵惟一的谣传后,便暗中派人创作了一首《十香词》,再设法托人将这首歌词献给了萧观音,鼓动皇后为歌词谱曲。《十香词》的内容虽然有些暧昧,但对于时常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爱情的萧观音来说却恰到好处,且赢得了她的欣赏。因此,萧观音亲自将这首词抄在了彩绢之上,并在词后加了一首名为《怀古》的小诗。正是这首诗,断送了萧观音的生命。

由于整件事都是耶律乙辛一手安排的,所以萧观音亲手抄写的《十香词》也很快落入了他的手中。他拿着诗词来到辽道宗面前,诬陷萧观音和赵惟一有染,并说这首《十香词》就是证据。对于耶律乙辛的指控,耶律洪基最初还有些将信将疑,但耶律乙辛的一个爪牙很快又在一首名为《怀古》的诗中发现了可乘之机。全诗为:“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其中偏巧不巧的含有“赵惟一”三字,所以耶律乙辛一便说这就是萧观音暗恋赵惟一的表现。

耶律洪基在看到《怀古》一诗,并听完耶律乙辛的爪牙对这首诗的曲解后,顿生醋意,立即就认定萧观音与赵惟一私通。尽管在审讯过程中,萧观音一再为自己辩解,但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让耶律洪基更加愤怒,对她大打出手。另一边,赵惟一也在耶律乙辛的安排下遭受了种种酷刑,使二人相继被屈打成招。最终,萧观音被耶律洪基敕令自尽,赵惟一则被凌迟处死。这次事件,因一首《十香词》而起,故史称十香词案。

母亲的含冤而死让耶律浚痛不欲生,这正好合了耶律乙辛的意,于是他开始再次计划对皇太子的诬陷。耶律乙辛先是鼓动耶律洪基应该再立皇后,并大力推荐他的心腹萧抹霞的妹妹,使萧抹霞的妹妹最终被册封为新皇后,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耶律乙辛在宫廷中的势力。与此同时,耶律乙辛又伙同众多的心腹,派护卫太保(御林军支队队长)耶律查剌去诬告太子想要弑君称帝。不过,由于证据不足,所以耶律乙辛及其党羽第一次对太子的诬告没有成功。

耶律乙辛再下杀手,昭怀太子步母后尘

不久后,从上一次失败中汲取了教训的耶律乙辛再次卷土重来,并改变了方针。他派人收买了仪仗队长萧讹都斡,让他主动找辽道宗“自首”。萧讹都斡来到耶律洪基面前,对他说:“太子确实的确组织了一批同谋者,密谋造反,小臣我也预谋其中,只是现在因为害怕事发坐诛,所以才来自首,以求自保。”

昏庸无度的耶律洪基听信了萧讹都斡的谎言,由于涉及了他自身的安全问题,显然非同小可,所以耶律洪基立即下令抓获耶律乙辛所说的同太子密谋的一干人等,并命耶律乙辛对他们进行审讯。耶律乙辛领命后,重蹈覆辙,对涉案人员实行酷刑。他派人在这些“密谋者”身上施以超重的枷锁,再让卫士用细绳勒住这些人的脖子,直到他们快窒息时才稍稍松手。在此种酷刑的折磨下,涉案人员均被迫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耶律洪基在听说“密谋者”们对“罪行”全部供认不讳后,更加愤怒,立即派人对太子进行审讯。哪知所派之人也是耶律乙辛的同党,他不顾太子一再地喊冤,私自伪造了一份太子的认罪状书,上呈辽道宗。

原本因为十香词案,耶律洪基对妻子的背叛信以为真,所以他对耶律浚的喜爱已经大打折扣了,现在再加上谋反的罪名,使他一气之下将太子贬为庶人,并囚于上京。可怜的耶律浚还没有从失去母亲的悲痛中缓解过来,就也成为了耶律乙辛阴谋中的牺牲品。

即使如此,耶律乙辛却依然没有善罢甘休,他先是派人用砖石在耶律浚的囚所之外垒砌围墙,以此来禁止其他人探视。后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在暗中派出了两个人,将耶律浚活活掐死,然后再安排人传出消息,说耶律浚因病去世。此时,这个曾经身份显贵的皇太子,才年仅20岁。

耶律乙辛之所以会一手遮天,与耶律洪基昏庸的统治脱不了干系,若不是他终日沉迷于狩猎,将权力都交给权奸们处理,也不会酿成这么多的悲剧。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据说耶律乙辛一系列的阴谋最终还是大白于天下,这不仅使他失去了官职,遭受了牢狱之灾,而且最终还被下诏缢死,可谓是一报还一报。

更可悲的是,公元1101年,耶律浚的儿子耶律延禧继位,是为天祚帝。为了替父亲耶律浚及奶奶萧观音报仇,天祚帝派人将耶律乙辛等人的尸体从坟墓中挖掘了出来,戮尸解恨,使耶律乙辛这个大权奸在死后都没有得到安宁。

与之相反的是,耶律洪基在得知儿子耶律浚被冤枉致死的真相后,便立即将他追封为昭怀太子,并按照天子礼葬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而耶律浚的儿子耶律延禧,则追尊自己的父亲耶律浚庙号顺宗,谥号大孝顺圣皇帝。

千秋评说

太子耶律浚的无端被害,再次说明权力之争的残酷性。一个原本贤达仁爱的太子在多次遭到陷害后,都能自我解套,就说明了他的睿智与聪慧。

可是,耶律浚最终还是没有躲过奸佞小人泼向他的更大的污水,而成为大辽政坛上的屈死冤魂。尽管后来父皇知道真相后,又重新对这位蒙冤的太子以帝王之礼举行隆重的国葬。但这毕竟于事无补,因为耶律浚毕竟远离了他倾注满腔热情的锦绣江山。

假如没人暗算,耶律浚最终登上九五至尊的帝位,顺理成章地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那么大辽的历史,将会因为贤达者的执政而改写。但这毕竟是假设,因为死者已无法生还,假设也许是对冤魂的最好祭奠。

6.朱标——未到登基身先死,满腹才华成遗憾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长子,也是大明王朝的第一位太子。因朱标先于太祖去世,未即皇位,被谥称懿文太子。

朱标在13岁时,便被明太祖朱元璋册封为太子。当时虽仍处于乱世,但其父朱元璋早已是一方诸侯,并凭借其出色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完成了建国大业。因而,朱标从小便没有经受戎马倥偬和生活磨难。因而,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他,自幼就生性聪颖、为人忠厚。长大后更是温文儒雅、慈仁殷勤,颇具儒者风范。

生在帝王之家,就注定了朱标无法摆脱政治干系,也自然不可避免地掺和在宫闱惊变之中。因父皇朱元璋在巩固江山上采取的是比较残酷的猛政,这让在相对安逸的环境里长大的朱标无法接受,因为他认为,朝廷应当崇尚仁政。这与父皇的执政理念有明显的冲突。但他又无法说服那位生性多疑的父皇,只得蛰伏在父皇的羽翼之下。尤其是在母亲马皇后去世后,更是少了父子之间的缓冲地带。为了让父皇采纳自己的建议,朱标也曾试探性地与父皇交流,可父皇总是以那句颇有分量的“等你做了皇帝再说!”的话,彻底封锁了朱标的嘴巴,就这样,颇有韬略的朱标却成了宫中的一只政治孤鸟,只得无奈地收起羽翼。可最终也没有等到继位,反而死在父皇朱元璋的前面了。

继位内幕

从表象上看,朱标作为大明江山的第一代储君,有着太多的自身优势,似乎天生就该龙行虎步,一路顺畅。然而,透过这些表象,进入历史内核,就不难看到,他相对短暂的一生,实则始终都处在其父朱元璋的阴影和凄厉残忍的政治斗争漩涡之中,从而使他在继位之路举步维艰。

长子+嫡子,朱标继位名正言顺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灭元称帝,改国号为大明,顺利地完成了建国大业。这位开国皇帝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仅靠自己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赢得了天下,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因此在治国方面,朱元璋没有重复元朝末期的暴政,但却提倡以猛治国,运用法庭监狱特务和死刑镇慑官民,从而建立自己的威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朱元璋实行猛政的做法虽然看似残酷无情,但所取得的效果也十分显著,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都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并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因此也很少有人对朱元璋的统治提出质疑,只有他的长子朱标时常与其据理力争。

朱标是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孩子,既是嫡子,又是长子,因此一出生就掌握了继承父业的权力。据记载,朱标生于公元1355年,当时朱元璋已经在军事上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并早已是一方诸侯,而长子的降生则更多地激发出了朱元璋想要成就大业的雄心。与此同时,他也迅速制订好了一套培养朱标的计划,在其稍长之时就开始让他拜有名的儒学家为师,如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宋濂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1367年,朱元璋自称为吴王后,朱标也随即被立为世子。第二年,明朝建立,朱标则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个新王朝的第一位太子,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储君生涯。

建国之后,朱元璋一边忙于国事,一边也不忘继续加大对朱标的教育力度,以培养出理想的继承人和未来的明智之君。为此,朱元璋特意在宫中设立了大本堂,收集各种古今图书,并聘请各地名儒为太子和诸王授课。同时,朱元璋还认为,作为一个皇位的继承人,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而且也要有一颗刚正不阿之心,只有心正了,才能将事情做到最好。因此,朱元璋又专门选招了一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让他们给太子传授礼法,并控制其一言一行,要求他凡事都按礼法行事。

此外,朱元璋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训导太子,希望他可以体会到创业和守业的艰辛。据说,在朱标还是世子时,朱元璋曾派他去祭拜祖墓,希望他可以离开衣食无忧的生活,亲身去体会舟车劳顿,并借此来体察民情,了解民间生活的疾苦,这样在他继承帝位后才可以更好地勤政爱民。

在对太子的教育上,朱元璋可谓费尽了心机,然而朱标也没有辜负父亲对他所寄予的厚望。由于教育有方,因此,虽然身为皇族之后,并且从小就锦衣玉食,但朱标却丝毫没有其他贵族弟子身上的那种纨绔之风,而是温文尔雅、忠厚善良,再加上生性聪颖、勤奋好学,所学的知识都能融会贯通,年纪轻轻便颇具王者的风范。

朱标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秀风范,让朱元璋看在眼里、喜在心间。于是在1377年,朱标22岁时,朱元璋见他年纪已长,便开始带着他每日与朝臣见面,并要求大臣们将一切政事都先交给太子处理,然后再交给皇帝作决断。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朱标提前熟悉国政,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在协助朱元璋处理日常政务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学习到父亲在治国方面的原则,以及勤奋的作为和处世的用心,从而为其将来管理国家奠定基础。

也正是在协助父亲处理国事的过程中,朱标与朱元璋之间的矛盾才日益明显起来。这对父子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不同,一个出身贫民,一个则出身显贵;一个严酷,一个宽大;一个在军事上有卓越的才能,提倡以猛治国,一个则从小接受儒家思想,且生性忠厚,主张实行仁政。两人在思想作风和处世方式上都大相径庭,偏偏朱元璋还是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在处理政事上很少听从他人的意见,甚至皇太子也不例外。

对于父亲的专横与独行,朱标所能做的只有一味地等待,但他却显然不甘于这种等待,他多次向父亲提出各种治国之道,却大部分都被朱元璋断然否决,使得朱标在挫败之余也饱受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一腔热血无法施展,真可谓是有苦难言。

政见分歧,朱标受排挤抑郁身死

朱标虽然仁慈、宽厚,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也埋藏着像他父亲一样的倔强。他虽然深知朱元璋忠于严猛之政,但却始终不愿顺从,而是与父亲据理力争,毫不惧怕自己的言行会触怒龙颜。实际上,如此倔强的内心,在朱标尚未和朱元璋一起处理政事之前就有所体现了。

公元1374年,孙贵妃去世,朱元璋要求太子为贵妃服丧一年,但却遭到了朱标的拒绝,理由是不合礼法。这件事让朱元璋十分愤怒,甚至想要用剑刺向太子,幸而在其他人的劝说下才平息下来。生性仁厚的太子,为什么会不愿为贵妃服丧?人们猜测这很可能与他不为人知的身世内幕有关。

据明末清初的潘柽章等人的考证证明,朱标并非像正史中记载的那样是马皇后的儿子,而是朱元璋的另一个妃子李氏所生。其生母为什么会被改成马皇后,人们不得而知,或许只是想要让其继承人的身份更加正统。如果这个说法属实的话,那么可想而知,从小就不能确认和接近生母的事实一定赋予了朱标更多的痛苦和无奈。因此,拒绝为父亲其他的妃子服丧,表面上是要遵从礼法,但实际上却似乎像是朱标对自己的痛苦和不满情绪的一种发泄。

朱标虽然有可能不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但这位皇后对朱标的情意却是并不比别人少。在朱元璋与朱标之间产生分歧之时,马皇后通常都会从中调和。朱元璋虽然独断,但也并不是冷酷无情的人。据说,有一次,朱元璋在征战时落败,受伤后险些被敌兵抓获,幸而马皇后将行动不便的他背在身上逃脱,才没有落到沦为战俘的境地。朱标在得知这件事后,便将其绘成了图像,一直带在身上。没想到这张图像在日后却发挥了一次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日,朱元璋再次大开杀戒,太子立即劝告说:“陛下这样滥杀无辜,恐怕会伤了宫廷内部的和气。”对于太子的劝告,朱元璋当时没有反驳,但在第二天却故意将一根带刺的木棍放在地下,叫朱标拿起。在看到太子犹豫之时,朱元璋说:“我知道你看到这上面有刺不敢拿,所以我帮你先把这些刺去掉,再交给你才是对的。这就像我现在为你杀掉天下的坏人一样,只有都杀光了,你才能做好这个皇帝。”

同类推荐
  • 时代前传

    时代前传

    在魔怪横行、异人无数的某地球平行时空,即使普通人发展出了同样的科技文明,也掩盖不住那些长生种的悠长寿命。这些动辄活上成百上千岁的长生种,他们会不了解几千年前的历史吗?所谓的女娲伏羲、炎黄传说,在长生种的眼中,绝不会是扑朔迷离的怪谈!……故笔者心有所感,泛览古籍,统合中外上古神话,勾勒五千年前的时代背景。——混沌历史,迷茫传说,且看五千年前上古文明演绎!
  • 士志于道

    士志于道

    本书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视角和情怀,关注当下的经济热点和社会问题,交织着理性主义的冷静思考和关注天下未来的人文情怀。本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精神探究的角度阐述了制度经济学家的定位。后面五个部分讨论了中国改革、地方事件、国际关系、学者情谊、思想市场和土地制度等问题。
  • 重生之纨绔世子

    重生之纨绔世子

    同样的穿越别人都想过上安逸的日子却不得不生死打拼韩雨轩却无所事事,干什么呢?不如纨绔吧!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袴之间!!!不一样的纨绔子弟,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 三国之反贼

    三国之反贼

    刘银穿越了,可是无奈成了一名黄巾小兵。成了反贼该怎么在三国这个乱世生存?你们既然称我为反贼,那我就一反到底吧!钱财粮食没有怎么办?抢!名将谋士没有怎么办?抢!美女地盘没有怎么办?抢!书友群:94999332保证完本!放心收藏!
  • 恋上唐朝公主

    恋上唐朝公主

    裴宇翱在一次好友的聚会上,他偶然发了一枚很特别的玉佩。裴宇翱有了一次,实现自己小时候的梦想的机会。时空穿越,让他来到了唐朝。无奈之下成为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孩,并与当朝公主苏瑰相遇。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磨合,两人渐渐暗生情愫。爱情的火花就此点燃,两人之的故事也就在此展开......
热门推荐
  • 仙武至尊

    仙武至尊

    少年罗成偶得了神秘传承“太虚经”,自此踏上了武道巅峰之路……
  • 千万个怎样(服饰打扮卷)

    千万个怎样(服饰打扮卷)

    《服饰打扮卷(千万个怎样)》这本书介绍了装扮、 服饰的搭配, 以及各种场合的服装搭配。
  • 中二病也要做勇者

    中二病也要做勇者

    帝国皇帝:陈青,那波迁徙的虫人是不是你抓起来的?陈青:不错,那些邪恶的深渊虫族就是我解决的,你们不用谢我!帝国皇帝:谢你个屁啊!人家现在要告你呢!陈青:哎~~!错的不是我,是世界。……教皇:陈青,你竟敢偷看圣女沐浴,简直是亵渎我神的威严!陈青:圣女当时中了“不交-配就会死”的毒药,我是在以身解毒啊!教皇:……圣女就给你了,你去祸祸其它教派吧!陈青:哎~~!错的不是我,是世界。就这样,中二癌晚期的陈青同学,心怀勇者的志向,却在魔王的路上越走越远……
  • 恣意

    恣意

    《恣意》是诗人风荷继《临水照花》之后的第二本诗集,从近几年创作的六百多首诗歌里挑选了在诗歌刊物上发表过的一百六十余首编辑而成。收录的诗歌蕴含着诗人隐秘的个人经验和顿悟,也蕴含着记忆和渴望。整本诗集按四季分辑,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情爱的礼赞,对故土、童年的怀念……向读者展开了一个女子开合自如,逍遥自在的内在世界。风荷擅长对古典诗词的借鉴,使用一种跳跃的略带闪烁的语言,使诗集整体充满着灵动且诗意盎然。诗集被列入余姚市文艺精品工程重点扶持项目,由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荣荣老师作序。
  • 21世纪的中日关系

    21世纪的中日关系

    在政治与安全安正策思路上,目前日本各界精英中主张通过强化日美同盟来防范中国的观点依然居多,但强调与东亚各国关系特别是对华关系的重要性、提倡平衡对美关系和对华关系的呼声日渐高涨。在经济政策思路上,日本各界精英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十分向往,同时又十分担心日本经济可能在今后与中国经济的竞争中一败涂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日本的中国研究尚存在着方法落后、观念陈旧、举棋不定、犹豫观望的弊端。
  • 天选轶行

    天选轶行

    这里,有强大的灵息力量,这里,有毫无节操的主角性格!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有————一帮打算反天的人,一个想要当皇帝的人,一心只为家族的人!毫无违和感的乱入,主角的命,就是属小强的,怎么都打不死!
  • 我和尸体有个约会

    我和尸体有个约会

    为了霸占属于我的遗产,婶婶把我带到了一座鬼屋里。迎接我的是一场恐怖的婚礼!婚礼中的红被子是用血染红的,新娘就是我,新郎竟然是一颗头!有谁能承受得了夜夜睡在一具尸体身旁的,不要啊,就算那颗头长得很帅,就算他很有钱,但是我还是会恐怖得尖叫。但是婶婶的心机,同学的嘲笑,让我选择留在他的身旁。那么就约法三章吧。任千沧说:“商商,你跟我住一起要约法三章。”可是这些约法却融合在了任家那口井里的藏着的尸体的阴谋。有一天,我和任千沧用一根头发,钓起来井里的千年女尸······
  • 金眼睛(上):看中国

    金眼睛(上):看中国

    秋天的华山是美丽的。我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名山秀水,但是能像华山这样的山还不多见。他最具阳刚之气,那高耸入云犹如一排排天墙横在你面前的巨石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又异常的壮丽,说其壮是因为那略带纹路的岩石,就像男人结实的背膀;说其丽是因为白色的巨石总会有葱葱绿色植被相伴,白绿相间,在蓝色天空的衬托下,构成一幅天然的画卷,令人折服。
  • 厉冰冰离婚记

    厉冰冰离婚记

    原来,你的欲望,我的仇恨,可以轻易抹去曾经的美好,小夫妻时代的预约婚姻,你真的伤得起吗?   一个女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残忍起来。恨一个伤害过你的人,累:原谅一个伤害过你的人。更累。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人值不值得你原谅,更不知道这个人将来会不会再伤害你。
  • 发现星球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发现星球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