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纷扰的红尘俗世,我们总会这般身不由己,太多的牵挂,太多的撕扯,宛若缕缕丝线,将我们从梦想中残忍地拉出来。待我们静下心来,细细思考,我们便会发现,那些自己曾经厌恶万分的东西都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责任、使命等等,它们只会叫我们的人生路途更为多彩,那里开满着鲜花,凝结着清露;那里飞翔着大雁,指引着回家的方向。其实幸福本来很简单,只是我们的思绪里被添注了太多的东西,才变得如此遥不可及。等放平心境,你会发现一些平淡的细节都可以触动那根柔弱的琴弦,扬起感动。
纳兰在寺里住了三日,便收到康熙皇帝的旨意,要他随帝出行。以往诸多不情愿的纳兰此时却心升渴望,宫里家里的压力就像丝丝蛛网,缠绕得他无力喘息,他早想出去走走了,放眼于天下,或许更能寻求到平静。
古道西风
“我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在这时候,所有颜色都已沉静。而黑暗尚未来临,在山冈上那丛郁绿里,还有着最后一笔的激情”。很小的时候,我就疯狂地迷恋上了席慕容《暮歌》中的意境,我常常幻想自己站在那个山冈之上,望着将暮未暮的前方,生命里的一切似乎换成春水,在夏日的晨暮中恣意散发最后一缕激情,而我们慢慢回首,遥看一路走过的风景,还有多少被封锁在记忆里?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首讽刺的诗歌,我们不辞辛劳地奔忙追求,妄想爬上人生最高的山峰,不想曾经温暖你心灵的那抹翠绿早已枯黄,一切美景终成过眼云烟,匆匆滑过,没在生命里留下半抹痕迹。所以走过岁月的人习惯在繁复中尝遍人生百味,遥看世间万物,只是清湖淡水中的倒影早已垂垂老矣。
这世上有人享受过程,有人注重结果,一生一世听来如此漫长,实则转瞬即逝,就像张爱玲所说,生命是短的,磨难是长的。在漫长的磨难中,只有叫自己的心冰凝成壳,才能更坚定地生存下去。纳兰的心结不了冰冷的壳,他就是一个赤子,带着温软浓烈的感情。
纳兰扈从皇帝巡江南,先后到了南京、苏州、无锡、扬州、镇江等地,纵马前行,将江南美景尽收眼底。在巡游时,纳兰曾写下一组《梦江南》,共十首:
江南好,建业旧长安。紫盖忽临双鹢渡,翠华争拥六龙看。雄丽却高寒。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江南好,怀古意谁传。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风景忆当年。
江南好,虎阜晚秋天。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箫恰称语音圆。谁在木兰船。
江南好,真个到梁溪。一幅云林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还似梦游非?
江南好,水是二泉清。味永出山那得浊,名高有锡更谁争,何必让中泠。
江南好,佳丽数维扬。自是琼花偏得月,那应金粉不兼香。谁与话清凉。
江南好,铁瓮古南徐。立马江山千里目,射蛟风雨百灵趋。北顾更踌躇。
江南好,一片妙高云。砚北峰峦米外史,屏间楼阁李将军。金碧矗斜曛。
江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绿残红叶胜于花。无事避风沙。
纳兰的词一直都有股江南烟雨蒙蒙的清新味道,这词借古怀今,赞尽了江南的迤逦风光。
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真是很脆弱的动物,每一天都在烦躁,每一天都在迷失,每一天都在询问自己究竟在忙碌些什么。为什么如此奔忙?天地无声,万物无语,昂首望着青天,我们不能不感叹,人生就是一本空白的书卷,只能依靠自己手中的笔将其慢慢添满,无论过往的一切是何等风光,何等饱满,我们都无法提前将未来写录。静静烹煮一杯清茶,在淡淡的茶香中我们回首以往,昨日的页码都已经墨迹斑斑,明天的却依旧洁白无瑕。你的人生是你的,所有的故事都必须自己走过,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必须亲身感受,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纳兰就是一个诗样的男子,带着多愁善感的心游离在红尘俗世,经历着人间百态,上苍亦曾因为他的才情而多加呵护,但纳兰实在是太脆弱,一朵小小的残花,一弯凄美的月牙,一声杜鹃的哀鸣,都会不经意地刺伤着他。他也太纯真,总是渴望在美景中忘怀忧愁,在天地间寻找自己的根源,然而红尘漫漫,我们这般弱小的生命怎能妄自探求人生的真谛!
风,静静地吹过,一池青莲恣意摇动着自己的身躯,引起路人贪想连连,纳兰微笑着,欣赏着,不经意地回首望望同样骑于马上的康熙皇帝,他亦望着自己,目光深邃,纳兰先是一惊,接着立刻恭敬地低下了头,康熙笑了,把纳兰叫到身边。
史册上记录康熙皇帝对纳兰十分宠爱,情同手足,然而却始终不给他加官晋爵,就连同为侍卫的好友曹寅,后来也被康熙皇帝任命为苏州织造与江宁织造,这不只让纳兰,亦让满朝百官都很纳闷。纳兰一生在官场上的职位就是侍卫,以前若说康熙皇帝是因为纳兰软弱善感的性情,而认为他无法担任更高远的职位的话,那么编写了《渌水亭杂识》后,亦该有所改观,加以任命,但康熙还是与以往一样,跟纳兰谈谈诗词,谈谈风闻,所以人们便认为是康熙皇帝心有不舍,不忍纳兰离开。
事实真是这般吗?我个人看来未必如此。众所周知,康熙是个非常精明的皇帝,他整颗心装的都是大清社稷,他怎么可能为了满足自己的一时私欲,将一个有才能的人困在身边?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我们记忆犹新的应该就是康熙最喜爱的女儿蓝齐儿,集皇室的尊贵与宠爱于一身。曾把芳心暗许给李光地。康熙得知女儿的心事,许下诺言,等李光地事业有成,便为他们主婚,然而此言余声未尽,有着野心的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趁康熙收复台湾之际,四处吞并邻盟,扩张领土,为了政治利益,君王利益,康熙毫不犹豫地将蓝齐儿嫁给噶尔丹。康熙对蓝齐儿说:“你是大清的格格,得为大清献身。”蓝齐儿含泪走了。身为父亲,康熙皇帝心在滴血,但作为一国之君,他要策划如何收复噶尔丹,他比谁都清楚,嫁女只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
这样一个精明果断的帝王,他会用尽一切力量叫国家昌盛、四海统一。他对纳兰的宠爱是毫无置疑的,就是因为这般喜爱与信任,他才像用心良苦的父亲一样,栽培着纳兰,磨炼着纳兰,待一切成熟后,委以重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就算他贵为天子也无法恣意阻扰天意,纳兰英年早逝,成为他心底最深、亦是最无法挽回的遗憾。
在康熙眼中,他与纳兰既是君臣,又是知己,纳兰是“清初第一词人”,康熙与之相比丝毫都不逊色,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通晓各种文化知识。在江南绚丽的风光中,二人畅谈诗词与风闻文化,所见所感让其他官员望尘莫及。
我们都知道,康熙是一个很不安分的皇帝,他不愿终日待在紫禁城,喜欢去各地巡视。我查看过一些史书,上面记载他第一次外出是在康熙十年,这一年18岁的玄烨从京城出发,东巡盛京、吉林、告谒祖先陵墓后返回京城,此次出巡历时两个多月。不久三藩之乱爆发,在平叛的8年内,康熙没有时间和经历出巡,直到叛乱平息撤除三藩后,他才继续巡游。在康熙二十年到康熙六十一年的42年中,康熙帝先后出巡129次,平均每年三次。基本一年当中有5个月的时间是在紫禁城外度过的。最着名的是他六次南巡,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至于巡历畿甸、出塞蒙古,总计在百次以上。
康熙皇帝在出巡中对汉族知识分子十分关心。他曾经到山东曲阜孔庙中祭祀孔子,尊孔崇儒的举动使汉族知识分子感到亲切。每到一个地方,他更会考察当地百姓的生计、农业状况和民俗,同时考察当地的吏治情况,并根据考察的结果决定官员的去留升降。
游览各地,祭奠祖宗陵寝。康熙经常拜谒祖先陵墓和去寺庙进香,他一生中曾经五次到过五台山进香和游览,因此,有人以此说康熙的父亲顺治是在五台山出家,康熙是去探访父亲了。是也非也,我们不加追究,历史本来就是雾气笼罩的长篇诗卷,智者阅历,仁者阅情。但不管是智者还是仁者,他们都必须承认,康熙是一个好皇帝,他对全国河流的治理非常重视,他一生曾六次南巡,每次都把巡视的重点放在视察和监督河流的治理,康熙在位的时候,曾经修治过黄河、淮河、永定河等大河,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绩。
这些亦是纳兰所仰慕敬佩的地方,他与其他臣工一同举荐王翚为宫廷画师,绘制了流芳百世的《康熙南巡图》。
《康熙南巡图》绢本,共12卷,历时三年。绘康熙第二次南巡离开京师沿途所经过的山川城池、名胜古迹等,作品以鲜明的色彩和工整的手法,真实、细致地表现了所经之处的风土人情及农业、商业的繁荣景象,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该画原藏清宫,后散佚,今第1、9、10、11、12卷藏故宫博物院,余者藏于美国、法国及加拿大等国的博物馆或私人手中。
都说国强而民强,这话真的一点都不假,康熙年间,中华大地一片繁荣,有谁敢撬开华夏大门,敢抢走珍贵的收藏?就算有人狂妄地做了这样的举动,亦被康熙毫不留情地摘掉了脑袋。
华夏千年历史,最屈辱的就是八国联军进北京,火烧了那座世界名园,他们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生,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历史悠悠,中华大地上有着繁华的笑声,有着苍凉的泪水,当纳兰仰望康熙的英明与盛举时,他会不会想到自己祖上的叶赫部落,曾祖父金台石因努尔哈赤攻破叶赫部而城破身死,临死前他曾诅咒说:“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后来,显赫一时的大清帝国,在慈禧手中尽数败光,她便为叶赫氏后人,这是不是隐隐印证了,冥冥之中就有一双手,早已将一切定数都安排好了呢?
我们无法回答,因为在历史的风云里,有人相信命数,相信佛法所说的因果,正是金台石的因,才有了慈禧的果。可是也有人对此大加反对,他们都是理智驱使一切的人,习惯挑战命运,颠覆人生。在他们看来,曾经的以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在自己手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轻轻的风带来清爽的凉意,纳兰看着好山好水,不免心情激荡。他所向往的就是泛舟湖畔,以青山为歌,以绿水为词,品一壶清酒,笑看人世沧桑。其实每个人都想拥有这样的生活。
纳兰是相门的公子,他习惯了高床软枕、挥金如土,更习惯了妻子仆人的殷切伺候,如若真的抛弃这一切,到偏远宁静的小城独自生活,前几天会感觉到新鲜自由。可时间久了,生活的琐事,生计的负累都会找上门来,那时若想笑看人生沧桑亦是不易的吧!
每个人都有梦,在睡觉前做一做,想一想,或者写一首诗,发发牢骚也就罢了。现实生活绝不是梦,需要每个人一步一步地走好,走完整。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