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电话海欣回到白富荣住处,把通话内容对他们讲了一下,屋里所有人听了都非常高兴,桂花说:“这样就好了,要不然你们两个人近在咫尺,过年这几天能在一起却要做牛郎织女。”
“提起做牛郎织女那段日子啊,我和桂花可真吃了不少苦,不说别的,仅每年的收割季节就把我们折腾得够呛。一到夏天,我就担心老家那几亩小麦,写信问桂花长势如何?计算着每亩能打下多少斤粮食,够不够她们娘俩吃?为了赶回去收小麦,我每年都要求把探亲假放到六月初。每次割完小麦回来,我都要大病一场,有一次竟然连舌头都收不回去了,过了几天才好。”提起往事,白富荣还忍不住皱眉头。
桂花听白富荣说这些眼圈都红了,她说:“当军嫂不容易,当家在农村的军嫂更不容易,因为我们既得下地干活,又得看管孩子,女人家请人帮忙又不合适,那种苦就别提了。别人羡慕我们找了个军官,可我们却觉得度日如年,好在有个可以随军的盼头,要不然真不知道日子怎么过下去。”
“如今总算熬过来了。”白富荣说。
海欣见静静还在睡觉,怕把她吵醒,就轻声说:“老白,有嫂子和洪绒做饭,咱俩插不上手,要不到南边的山头上去转转吧?”
白富荣明白海欣的用意,而且离吃饭时间还早,就说:“只要你不累,咱俩就再出去转一会儿。”
“不累,难得大着胆子到外面走走,这半年多来几乎每天只能在堑壕里面转悠,或者待在我那个小窝棚里,把人都快憋死了。”
这次出门海欣才仔细观看边防二连的营房,发现都是平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了五层预制板,所以看上去很厚。再看墙,南边那一侧也很厚,原来是在墙外又垒了一层。怪不得营房建在暴露地段,却没有被越军的炮弹炸倒。
白富荣见海欣对他们连的营房感兴趣,就解释说:“如果上面不是放了几层预制板,墙也不加厚,恐怕这些房子早就被越军的炮弹击穿了。”说完又指着水泥地和墙上的弹痕让海欣看。
“越军向这里打炮的时候,你们都躲在房间里吗?”
“老弟,哪能都躲在房间里呀,还要对他们自卫还击。看到南面近处那座山没有?在它的东南侧有三门大炮,那就是我们进行自卫还击的地方。”
“我只看到南面两三百米处靠近江边有座独立山头,看不到你说的三门大炮。”
“大炮在炮位里呢,不走到跟前根本看不到。因为我们的炮位是永久性的,所以分别放在用水泥浇铸的炮位里,而你们野战部队的炮位周围和下面都是泥土。”二人走上一个土堆白富荣又说,“站在这里,就可以知道我们连所处的位置了:东面是供我们进出的公路,公路以东是山,而且一眼望不到边;南面虽然不是一马平川,但地势比两侧的都低,公路修在东边的山脚下,而苍龙江日夜奔腾在西边的山脚下,因此中间这三五百米的宽度就像一个大走廊。”
“经你这么一指点,我还真觉得像一个大走廊,而且我们就站在‘大走廊’的正中央。”
“看出来了吧!这条‘大走廊’最窄的地方也有三百米左右,一直通到边界,所以越南人能看到我们,而我们却看不到他们,只知道他们躲在南面的大山里,黑咚咚的炮口一直对准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开炮。”
“造这些营房的时候还是中越‘同志加兄弟’年代,所以根本没有想到隐蔽这一层,要不然房子就可能造到东边的山脚下去了,就是铁皮小卖部那里,铁皮小卖部那里有山坳,山头可以挡住从南面打来的炮弹。老兄,从地理位置上看,这里可是个军事要地呀!无论过去和现在,只好有人守住这个大‘走廊’,越南人就休想从这里打到我们国内半步,而两边很远的地方都是山,无路可走。”
“不亏是军校的高材生,一看地形就明白它的重要性。就是因为这里的位置特别重要,我们才把大炮旁边那座山挖空了,屯兵,放置武器弹药,自卫反击作战时还做过一个军的指挥部呢!”
“是吗!你要是不说,我还真看不出那座山是空的。”
“挖那个山洞的时候,他们设置了南、北、东三个出口,北边那个出口外面风景最好,可以看到江中瀑布。北边那个出口外面还有一道峡谷,越军一连数天都向这一带打炮的时候,我们就动员老乡搬到那里去,住悬崖搭窝棚,吃住全在里面。”
“原来那里也有一个可以藏人的地方啊,到了关键时刻,沟沟坎坎都可以利用,只要安全就行。老白,说到交址城,我有一个问题一直不明白,那就是明明是一个普通山村,却在后面冠了一个‘城’字,这一带村名都叫这寨那寨的,边疆风味很浓,唯独这个村庄叫交址城。交址城的名称和内地村镇的名称非常接近,却和周围村寨的名称协调不起来,这里面一定有什么缘故吧?”
“老弟,这个问题你问对了,我也琢磨着里面有缘故,话得从中越两国历史讲起:公元前111年至公元939年,越南曾受中国直接统治达一千多年之久,到了五代南汉时期,中国战乱不断,他们才趁机独立出去。”
“关于那段历史我也略知一二,越南当时叫安南,安南虽然摆脱了中国的直接统治,但仍与我们维持一定的藩属关系。你听说过关于越南军队和元朝军队打仗的事吗?”
“听说过。那段历史大致是这样的:元朝末年,中国仍然战乱不断,安南趁机多占我国领土,可当时皇帝正在对付国内一股强大势力,抽不出兵力去教训在边疆捣乱的安南军队,只派一些人去吓唬他们一下。皇帝派去的人把入侵者吓跑了,但他们不久又卷土重来,如此几次过后,皇帝就让人做了一个铜柱竖在边界,上书:中国和安南以此为界。可是随着元朝的逐渐衰落,安南也开始变得肆无忌惮起来,他们不但公然藐视那个铜柱,还趁机发兵攻入我国的思明路永平寨,霸占了我国的丘温、庆远等五县,这些地方都在铜柱二百里之内。”
“安南的野心就像晒谷场上总是轰不走的麻雀,它们偷吃了边上的谷子,还想吃里面的,得寸进尺。而那个铜柱就像恐吓麻雀的稻草人,时间一长,贪婪的麻雀就不怕了。”
“是啊,谁让那时中国老打内战呢!内部不团结,就会让外人钻空子,想不到日本人打过来时,蒋介石犯同样的错误。历史进入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向安南国王陈日昆下了一道命令,让他们限期归还多占我国的领土,但当时安南政权被国相黎季犁所掌控,陈日昆成了傀儡。黎季犁拥兵自重,不让陈日昆执行朱元璋的命令,说朱元璋如果再要那些土地,就派兵与明朝交战。当时朱元璋刚取得政权,江山不稳,不愿大动干戈,这件事便搁了下来。”
“黎季犁了解当时的中国国情,才敢说出与明朝交战的话。当时明明是明朝无暇顾及他们,却被黎笋说成被他们的军队打败了,真是恬不知耻。毛主席一定知道那段历史,但不想让客人难堪,才没有把事实说出来。”
“事情应该是这样的。明朝朱元璋之后,有个叫朱棣的皇帝你知道吗?”
“知道啊!凡是关心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当时他利用手中的兵权,竟然把亲侄子建文帝赶下台,然后自己当了皇帝。朱棣以‘清君侧’之名,自北京攻入南京,导致建文帝生死不明,有人说他被乱兵所杀,有人说他从地道里逃出去当了和尚。但历史均无定论。在这件事上,建文帝无意中为历史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悬案,以至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在研究他当年的行踪。”
“朱棣当上皇帝后,曾经多次受到安南人愚弄,于是下决心派兵征服了安南,并把安南改为交趾,事情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在建文帝执政期间,安南政权又发生了巨大变故,当时的国王叫陈日坚,后来他被伯父陈叔明逼死了。”
“有意思,一个是叔叔为了篡位,把侄子逼得生死不明;一个是伯父为了某种利益把侄子逼死。宫廷斗争就是这样残酷。”
“是的。陈叔明掌控安南政权后,怕明朝干涉,不敢篡位,只好让其弟陈瑞当了国王。陈瑞死后,陈叔明的另一个弟弟陈炜继位,但此时政权已经落到黎季犁手里,黎季犁杀掉陈炜,让陈日昆当了国王,可是到了公元1399年,黎季犁把陈日昆杀了。第二年黎季犁干脆灭了陈朝,称自己才是帝舜后裔,就当了皇帝。他不但改国号为大虞,还把自己的姓名改为胡一元,与其子胡汉苍共理朝政。”
“在这期间建文帝下台,朱棣掌权,两边都在乱。”
“是的。朱棣打入南京当上皇帝后,胡一元立刻派儿子胡汉苍前去朝贺。胡汉苍不敢说出父亲杀害陈姓国王的事实,慌称陈日昆没有后人了,他们父子才不得不接管政权。因事关系重大,朱棣需要核实,就派了一个叫杨渤的使臣带人去安南调查。杨渤等人一到安南,胡一元父子就趁机向他们行贿,金银财宝猛往车上装,致使杨渤向朱棣复命时编了不少谎言。当时朱棣听信了杨渤的谎言,才下令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可是胡汉苍被册封后还不到一年,有一个叫裴伯耆的陈日昆旧臣,突然来到了朱棣面前,他向朱棣哭诉了胡一元父子杀害陈日昆的前后经过,把朱棣的鼻子都气歪了。”
“哈哈,受到愚弄,朱棣不生气才怪呢。”
“是啊!裴伯耆到南京十多天后,陈日昆有个叫陈天平的孙子也途经老挝来到南京,陈天平也向朱棣哭诉了家国剧变之事,这使朱棣深为所动,但朱棣当时正着手北伐,没有立即对胡一元父子采取行动,只把受贿说假话的杨渤杀了。朱棣安慰陈天平一番让他在南京住下,年底再看好戏。年底胡汉苍果然遣使来朝,朱棣命陈天平参与朝见,安南的使臣一见到陈天平,就显得不知所措起来,有的还向他行跪拜礼,这就证明陈天平的确是陈日昆的后人了,于是决定帮助他复国。朱棣先礼后兵,派使臣到安南找胡汉苍问罪,胡汉苍见事情已经败露,只得承认当时说了假话。为了不受到惩罚,他表示愿意返还过去侵占中国的各处土地;‘甘心’让出王位。朱棣听说胡汉苍已经悔过,并表现得十分恭顺,就抱着大人不计小人过的态度,不但不生气了,反而还为胡汉苍的行为所感动,对他另外作了安排。同时派兵五千护送陈天平回安南就任国王。”
“估计事情不会那么顺利吧?”
“是啊!往往看似顺利的事情,后来会生出很多变故。那次陈天平等人从中国境内一进入安南,就被胡汉苍派去的军队团团包围住了,他们不打明朝官兵,只把陈天平抢走并杀害了。这次才彻底把那个在马背上取得江山的朱棣激怒,他很快派兵八十万进军安南,并一举打败了篡权者胡一元父子,还诏告天下,改安南为交趾布政使司,设置了十七个府。自此,越南正式成为明朝的一个行政区,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这是公元1407年发生的事。”
“老兄你绕了半天,原来是在说‘交址’二字的来历啊!但那个‘趾’和这个‘址’不是一个字啊!”
“字不同音同,古代同音字通用,估计是后人为了避嫌,才故意写得不一样的。中越两国历史非常复杂,不是一下子就能说清楚的。交趾布政使司的名字后来又改过去了:1418年1月,交址清化府俄乐县土官巡俭黎利召集各部在兰山开会,起兵抗明,并迅速形成燎原之势。1416年朱棣迁都北京,明朝的经营重点逐渐北移,交趾成为一个沉重负担。1427年明朝正式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黎利得到便宜,便不愿与明朝为敌了,从此年年向中国进贡。”
“元朝末年,越南出了一个凌驾于国王之上的国相黎季犁,犁就是牦牛的意思,名字听起来就很牛;距今五百多年以前,越南又出现了一个姓黎的,叫黎利,他也很牛;现在越南第三个姓黎的掌权者也出现了,叫黎笋,他更牛,居然敢和中国、柬埔寨同时交战。越南在这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出现了三个与中国为敌的黎姓领导人,虽然只是巧合,但应该说他们都有好战基因。黎笋还说他们打败过清朝军队,有这回事吗?”
“我看过那段历史,他说的也不是事实:1883年至1884年,清政府应越南政府之邀,派广西、云南驻军出境援越抗法作战,但那些官兵也许觉得不是自己的事,都不愿意打。后来法国完全占领了越南,清军全部撤回国内。清朝是应越南之邀出兵的,并与他们并肩作战,结果却被黎笋说成被他们的军队打败了,真是岂有此理。说明他一直都不念中国的好,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
“黎笋歪曲事实,狂妄自大,也许他到中国后压根儿就没有对毛主席讲过那样的话,而是在国人面前吹牛,表示他敢对一个大国元首讲硬话,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份。”
“咱们把话题扯远了,还是说这个村庄的名字吧。从1407年到1427年,越南被整整叫了二十年交趾,但这两个字怎么会和一个小山村联系上呢?我估计情况可能是这样的:这个‘大走廊’既然是我国的进出门户,历史上就得有兵把守,而这里就是一个军事指挥部。明军在这一带征战多年,那些指挥官的家属应该跟过来了,起码跟过来一部分,后来战争结束,明军奉命北撤,但部分伤残、年迈军人和随军家属已经无家可归,便自愿留了下来。当时的指挥部应该有个城堡,‘城’字便由此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堡逐渐变成了村庄。既然是个村庄,那总得有个名字吧,为了记住那段历史,留下来的那些人或他们的后代,就把这个村庄叫做交址,并保留了城堡的‘城’字。这样中越两国的历史和城堡的历史,都反映在‘交址城’这三个字上了。”
“老兄,你分析得有道理,佩服。‘交址城’三字非常接近内地村落文化,佐证了这个村庄是个战争遗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