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给予,是一种明智的、积极的交往方式。我们所给予对方的,会形成一种社会存储,而不会消失,一切终将以某种我们常常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给我们。给予将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美好的人际交往世界。
1.好与者,必多取
略施小惠,能够帮助你打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你能够在不同的时间不停的给予一个人小小的施惠,对方一定会感恩在心,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义不容辞的对你相助。小恩小惠的不用你去投资什么,只需做一点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或者量力而行给予对方一点小小的好处,这样的投资是一定会有回报的。
主动给予,是一种明智的、积极的交往方式,在这种交往方式中,由“吃亏”所带来的“福”,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所吃的亏。这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人际交往中的吃亏会使自己觉得自己很大度、豪爽、有自我牺牲的精神、重感情、乐于助人等等,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同时,这种强化也有利于增加自信和自我接受。这些心理上的收获,不付出是得不到的。另一方面,亏是不会白吃的。与我们交往的无非都是普通人,在人际交往中都遵循着相类似的原则。我们所给予对方的,会形成一种社会存储,而不会消失,一切终将以某种我们常常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给我们。而且,这种吃亏还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反过来将增加我们的自尊与自信。显然,给予将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美好的人际交往世界。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具有真才实学而又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冯谖。冯谖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
一次,孟尝君要叫人为他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谖说,我愿去,但不知用催讨回来的钱,需要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冯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见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的穷困,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均有怨言。
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律作废,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伙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用还。”说着,冯谖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完了。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是如此仁义,个个感激涕零。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讨的利钱在哪儿?冯谖回答说:不但利钱没讨回,而且把借债的债券也烧了。孟尝君听后便大不高兴,冯谖对他说:您不是要叫我买您家中没有的东西回来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果然,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相位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全城出动,夹道欢迎,表示坚决拥护他,跟着他走。孟尝君至为感动,这时才体会到冯谖的“市义”苦心。
这就叫“好与者,必多取”,小的损失可以换取大的利益。得与失之间的转化就是这样神奇,有时也并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的,但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掌握取舍的主动权,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2.放远眼光,不要斤斤计较
“忍耐”是一种磨炼、一种考验,是一个人克己的功夫。
在社会上行走,其实“忍”字很重要,因为谁都不可能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事事如意、一帆风顺,总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只能选择忍耐。“忍耐”是一种磨炼、一种考验,是一个人克己的功夫,忍耐可以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神奇功效。
林荞是一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财务主管,她未来的职业目标是成为总监或副总。
去年,林荞所在公司的一位负责营销的副总离职了,这对于林荞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为无论是从工作能力还是从工作经验上来讲,她都在销售主管之上,是公司最理想的人选。然而,出乎林荞意料之外的是,公司的老总在多方考虑之后,还是提升了销售主管。
面对这样的结果,林荞异常气愤,于是在心中便产生了跳槽的想法。她向一位在国企担任高管的前辈述说了自己心中的想法,想听听他的意见。这位前辈告诉林荞说:“忍耐下来,什么牢骚都不要发,不要让这件事情影响工作,静观一段时间再做打算。”后来,林荞按照这位前辈的话,控制住了自己的不满情绪,依然像往常一样认真负责地完成工作。
其实,在公司老总的心中,也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平衡关系。特别是在老总看到林荞对此事没有任何怨言依然工作很努力时,更是觉得必须要对她有个交代。半年之后,公司老总便指派林荞去了销售业绩最好的深圳分公司,职位是副总兼分公司经理。
古人云:用争夺的方法,即使你得到了,也不可能会是你最想要的结果;但用让步的办法,你可以得到比期盼的更多,会有更大的惊喜。换言之:吃亏是福!
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功利浮躁的一面,每一个人都有得到名誉、地位、金钱以及别人的尊重和奉承的心理需要,好像只有获得了这些,才是我们成功的标志,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我们自身的价值。于是,为了尽快体现自身价值,人们就不顾一切地、当仁不让,甚至急红了眼,处处争个你死我活,从而失去了别人的尊重和信赖,殊不知,这可是吃了个大亏。这些人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不但什么便宜没占着,还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和朋友,失去了发展自己、走向成功的机会。
因此,我们在做事及看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有吃亏的精神,要不怕吃亏。切记:没有人会愿意和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做朋友,也没有人会愿意和一个唯利是图的人合作共事。害怕吃亏的人往往会吃大亏,而对于不怕吃亏的低调者来讲,吃亏就是占便宜,主动吃亏往往能够使你在不如意的时候找到一飞冲天的机会。
在2003年2月的一天,奥康集团国际贸易部与意大利客商签好了一笔订单,双方谈好产品单价为23美金,而且也签订了购销合同。可是在产品投产时,他们发现生产部门在计算成本时将皮料的价格算得过低,若按实际成本计算,每双鞋的出口价格最少还要增加一美金。意大利客商知道这个消息后,表示要严格恪守合同,并没有做出让步的准备。
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奥康集团国际贸易部负责人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公司总裁王振滔,并询问他是否继续与外商洽谈加价,王振滔这时表示:一美金是小事,商业信誉是大事,退一步海阔天空。既然签了合同,即使亏本了,这笔买卖也要继续做下去。
这一消息后来传到了意大利客商的耳中。听说奥康主动做出了让步,意大利客商在感到意外的同时也表示很感动,于是主动提出在价格上增加了一美金。可是这一举动被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婉言谢绝了。王振滔表示:奥康多赚一美金还是少赚一美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恪守信用。
意大利客商对奥康诚信经营的做法大为感动,他们当即决定追加订单,将原来20多万美金的订单一下子增加到100多万美金。客商表示:接下来要和奥康集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将在单鞋和休闲鞋方面的更多订单下到奥康来。在商界中,此事一时被人们传为美谈。
其实,有时候的以退为进,就好像是跳高一样,站得远,才可能跳得更高。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暂时的忍让吃亏能够获得长远的利益。关键就是要不露声色地迎合对方的需要,即把对方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又为自己的利益开道。
中国有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事实证明,很多时候当下的吃亏,未必就是坏事。更多的时候,损失蝇头小利反而会换来巨额的大利。因此,身在职场,我们一定要谨记吃亏是福的低调法则,切不可为了眼前的一己私利而落入“鼠目寸光”的俗套,为人处世时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否则,你就会在斤斤计较中错失获取更大收益的机会。
3.不计眼前得失,能让则让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当你的意见正确但却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同时,以退为进地去说服别人,的确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这种方法刚开始就很容易被人接受,所以,用这种方法说服别人的话,通常都能够取得预想的效果。
富兰克林就曾经用以退为进的方法,使得宪法会议产生分歧的双方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有一次,美国的宪法会议在费城举行。会议中,对于宪法的通过分为了赞成派和反对派,两派人员之间讨论得都非常激烈。由于会议的出席者在人种、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利害关系也各不相同,所以整个会议的讨论充满了火药味和互不信任的气氛。两派人员之间的言词都非常尖锐和刻薄,甚至还夹带着人身攻击。
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会议的谈判面临着即将破裂的局面。这个时候,持赞成意见的富兰克林适时地站了出来,他不慌不忙地对在场的所有人员说:“事实上,我对这个宪法也并非完全赞成。”富兰克林的话刚一出口,会议纷乱的情形就立即停止了,反对派的人士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富兰克林。这时,富兰克林稍作了一下停顿,然后他继续说道:“对于这个宪法,我并没有十足的信心,出席本会议的各位代表,也许对于细则还有一些异议,不瞒各位,我此时也和你们一样,对这个宪法是否正确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我就是在这种心境下来签署宪法的……”
富兰克林的话,使得反对派们无比激动和不信任的态度慢慢地平静了下来,在他们的心里已然同意了富兰克林的看法——就让时间来验证一下宪法是否正确吧!于是,美国的宪法最后终于顺利地通过了。
试想,如果富兰克林始终坚持自己强硬的态度赞同宪法的话,必然会使双方的争吵愈演愈烈,最后必然会导致会议的失败。宪法之所以能够顺利地获得通过,就在于富兰克林能够对于自己赞同的态度适可而止,反而以退为进,放弃了自己的坚持,才促成了宪法的通过,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老子曾经说过:“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的意思是,正是因为你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才没人能够与你相争。
每逢争论之时,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至于对方的想法呢?则往往会认为是荒谬的、完全错误的。其实不管是何种争论,每个人都差不多有正确的意见,也有不正确的想法。因而,当你与别人展开争论时,不妨对对方的某一项意见表示让步,这么一来,你必定能够在某一部分找出双方一致之处。你这样做之后,对方也会对你的某些意见表示让步。
比如:当你碰到了任何一种反对意见,你应当先自己打算着:“关于这一点,我能不能在无关大局的范围中做出让步呢?”为使人家顺从你的意见,应当尽量做出“小的让步”。这时你不妨使用“是的……然而”的说话技巧。你可婉转地说:“是啊,关于这一点,我同意你的意见,不过除此之外,不是还有这样的方法吗?”或者,“唔……你说得不无道理。不过,采取另一种方法,不是更好一些吗?”有时,为了避免遭到反对,甚至还可以将你的主见暂时收回一下。如果你碰到了对于你的主要意见十分反对的人,那么最聪明的方法还是把问题暂时延缓下来,不必立求解决,这样做,一方面使对方得到重新考虑的机会,另一方面使你自己也有重新决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