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0400000020

第20章 人的终极追求是什么——人究竟为什么活着(4)

下面我们引用美国著名学者安·兰德所说过的一句话来印证以上的说法:“爱和友谊是个人的、自私的价值,十分复杂:爱是自尊的表达和确证,是对自己的价值体现在他人身上的回应。仅仅由于存在自己所爱的人,就可以从中深深体会到个人的、自私的乐趣,十分复杂。从爱中追求并赢得的正是个人的、自私的幸福,这种幸福来源于爱。”兰德在这段话中最后中肯地说:“这种幸福来源于爱”——彻底揭示了爱是源,而幸福感才是最终所追求的。

总之,爱的需求没有逾越生存和幸福的需求。

归属的需要首先就是安全和利益的需要。谁不需要归属于安全和有利的群体呢?谁愿意归属于又无利可图又不安全的群体呢?在实际生活中,“兵败如山倒”的情形就是一般人都唯恐再继续归属于不安全、并且不再可能有得利预期的群体的证明;为什么都渴望归属于得到英国皇室的爵位和诺贝尔奖金的行列之中呢?因为那样可以安全、体面地得到如崇高感、荣誉感等一系列的幸福感和进一步得到幸福的前提——物质财富之类的利。如果除掉荣誉感(幸福感的一种)和物质利益(取得幸福感的前提),什么爵位、什么诺贝尔奖之类,都是没人稀罕的,也就是没有人再挖空心思地跻身(希望归属)于其行列之中的。

既然归属之需不外安全和利益之需,以及直接实现幸福感之需,如上文所述,安全的需要就是生存和幸福的需要;利益是直接实现幸福或者是实现幸福的前提,所以,归属之需也就是生存和幸福之需。

几千年来各种宗教在广大基层民众,甚至在劳苦大众中流行不衰的重要原因,就是归属的需要有时也就是安全和直接实现幸福感的需要。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很低下的社会底层成员,皈依了他(她)所崇信的宗教之后,有了上帝、佛、真主等万能力量的护佑与恩赐,或按照教义的要求去做自然就会产生优越感、安全感、自信感等类型的幸福感,甚至还有对来世的美好憧憬好感觉。

所以,持唯物主义观点的人,说宗教就是贫苦百姓的麻醉剂或安慰剂——只是能低成本地得到归属感、安全感、有希望等虚空的好感觉,都是“空中楼阁”。其实,得到好感觉是符合任何人的追求的。每个人的处境、条件或思想意识的状态都不相同。对于一些人来说,通过皈依宗教来获得低成本的好感觉,是无可厚非的。谁的好感觉到头来又不是“虚空”的呢?

党派的出现,就是追求党派所属群体利益(请不要忘记,利益就是直接实现幸福或者是得到实现幸福的前提)的需要。比如我们被批准加入一个很有好名声的党派,本身就增加了荣誉感和自信心甚至崇高感,外加有着得到物质利益的可能或预期。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吗?

中国有一句俗语:“不得利,不早起。”归属到什么性质的群体,都是有选择、有所图的。所图的根本一定离不开利于生存与生存得更好——幸福。

总之,归属的需要最终也只是生存和幸福的需要。

中第四层次的需求是尊重的需求。

什么是尊重?尊重就是一个人的存在或行为,对他人或群体的生存和幸福有利,他人或群体对这个人做出情感上的反响,这种反响表现为尊敬和重视这个人。同时,这种反响有利于这个人对生存和幸福的追求,所以人人都需要这种反响。这就是这个人得到尊重的全部实质内容。

中国著名的相声大师马季所说的“重点保护对象”,是指能使人升官发财或得到其他好处的人,也就是可以有利于某些人的生存和幸福的人。“重点保护”,其意义相当于优先给予爱或尊重。“重点保护”可以给保护对象带来利益和幸福感,所以人人都需求受到“重点保护”。

其实,尊重与爱的分辨不存在多重大的意义。不利于别人生存,使别人感觉不好、得不到别人爱戴的人,不可能得到别人真正的尊重。

看来,尊重的需求归根结底也属于生存和幸福的需求。

最后一个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马斯洛先生这里所谓的自我实现,是一种人为设想的、带有浓重的理想色彩的、需要符合多达十几种他所规定的“人格特征”要求的“高峰体验”或“高原体验”,属于极品的“阳春白雪”;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高不可攀的、经过长期自我提高与完善的、成功的一种精神状态。以笔者的观点来看,那其实就是一种符合理想的、高度的幸福感,即是西方古人所谓的“有意义的快乐”或“快乐+意义”。

故此,我们只好在不远离马斯洛先生的本意太远的情况下,站在普通世人的立场,更具体的这样理解马氏所谓的“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在追求本人、他人或社会群体的生存和幸福方面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或潜质,并且得到了预想的、具有正面意义的客观结果——或对这种结果的体验。

感觉到自我实现了,则是收获好感觉、幸福感。

成功是自我实现的同义词,是对良好生存状态的一种描述。违背生存和幸福追求的成功或自我实现是不可思议的、不存在的或荒谬的。

爱因斯坦做到自我实现了,最终是他为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做出了贡献(后文有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终归是为了人的幸福);其次,爱因斯坦本人则得到了实现幸福的前提——物质利益和愉悦感、荣誉感等幸福感。除此无他。

西班牙的绘画大师毕加索做到自我实现了,实质是,他为人类创造出了视觉幸福享受到好感觉的极品资源;他自己得到的是在创作过程中的愉悦感以及成功后的优越感、成就感等幸福感,外加高价出卖作品之后得到的实现幸福的前提——物质利益。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出来其他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了。至于他为人类文化做出了贡献,这贡献的内容出不了绘画的艺术表现层面。尤其是画家或其他艺术家,除了通过他们创造的作品能够给人带来视听官能的幸福感之外,其他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可能是使人不敢恭维的。比如从生活作风方面看,有的艺术家的“价值”就很难说了。他们的绘画等艺术品为什么价格有所不同?答案是,出钱的人最终是根据艺术作品给自己带来的美好感觉(一种幸福感)如何来斟酌到底应该付多少钱的。总之,一切艺术活动都是追求好感觉的活动;艺术品(包括“文物”)的交易,最终底线就是根据艺术品(或文物)可能带来的好感觉的多少来要价和出价的买卖。

球王贝利做到自我实现了,细细品味,其最终价值绝对出不了:1.有利于自己得到过瘾(满足欲望)、愉悦等好感觉和得到幸福的前提——财富;2.为他人呈献上好的、可以饱眼福的生动的足球赛画面而已。

也就是说,自我实现的需求,实质上亦是自己或群体生存与幸福的需求。

归总以上所做的分析,按马斯洛先生的要求“仔细分析后即可发现,(马斯洛所提炼、概括并列出的所谓人的五个层次的需求)它们通常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也就是说,马斯洛先生对于人的五个层次需求的主张是明显存在疑问的。因为他本人说过,研究人的需求必须是针对人的终极需求的研究。而他的五个层次的需求除了生存需求尚可以算作目的(但绝不是终极目的)之外,其他需求都更明显地属于“手段而非目的”。其实马斯洛先生所提炼出来的人的五个层次的所有需求,除了第一层次中的生理或生存需求之外,其余四个层次的需求统统都是生存和幸福需求的外包装而已。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追问:“生存的目的又是什么?”为生存而生存么?很明显,生存的目的就是幸福,如果认为生存的前景再也没有幸福,则往往就选择结束生存——自杀。从这样的意义上来看,生存即是追求幸福的前提,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生存也是追求幸福的手段。再结合实际的想一想,就算在自杀过程里,当事者最需要的也还是尽量地少有痛苦、多些好感觉地结束性命。大约,凡是临终的人,都希望得到“安乐死”。也就是说,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也离不开对幸福感觉的需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述观点是可以经得住在现实生活中随便加以考察验证的。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马斯洛先生关于人的需求的主张中存在的第二个疑点:

如果到现实生活中去考察很容易就会发现,中所表达的意思只是心理研究者的推理或臆测罢了,离社会现实生活的差距很远。

按表列意思,生存和安全需要是最低层次的需求。而且马斯洛先生还断言:高层次的需求的产生,必须以低层次的需求得以充分满足为条件。

看看搏击比赛、看看冲浪竞技、悬崖跳水和F1车赛;看看西班牙、印度和南美一些国家的斗牛和奔牛等活动……就会明白,为追求自我实现或荣誉感等好感觉,安全早已被扔在脑后。类似这些为追求自我实现或好感觉,而冒危害安全甚至危害生存之险的行为实在不希罕。

因为这些行为过程能带来极大的新奇、兴奋的刺激,使体内涌出大量能带来幸福感的生化物质。运动参与者中的骄骄者,还可以得到爱、受尊敬等好感觉和其他有益于今后实现幸福的结果。那些冒险者之所以超越安全需求直奔自我实现、好感觉的行为充分证明,追求幸福感才是生命的根本需求。

如果再看看被马斯洛先生在列于第三层次的、爱之属下的,人对满足性欲的需求,就会发现,为了满足性欲需求,色胆包天、以第三层次的身份敢于僭越第一层次、把马斯洛先生认为绝对不可超越的、更基本层次的安全与生存需求踩在脚下或置之度外,直奔两性交欢那种好感觉者实在不少。为此而丢官、坐牢,甚至玩儿命的比比皆是。

中国人传统的道德中有“不吃嗟来之食”的说法。也是典型的要尊重而不顾危害生存和安全需求的行为。“宁死不屈”、“不为二斗米而折腰”等的中国道德传统绝不能看做是脱离社会实际的“唱高调”。如果中国人都失去这些道德情操的支撑,将失去中国的脊梁。恰恰是这种把尊重的需求优先于更低层次的生存、安全需要的事实与意思相悖。

为了穿着时尚而宁可挨冻的,那些实行“美丽冻人”的青年人,和诸种“死要面子活受罪”,重于顾面子的人,都有同一种观念:丢面子因而损害到被尊重带来的痛苦,比为保面子而可能危害生存和安全所带来的痛苦更多;或者说保面子(因而得到尊重),带来的幸福感比丢面子但不危害到生存和安全而感到的幸福更多。这些人的做法虽违背了所主张的规律,但合乎人人都在追逐幸福、避免痛苦的客观规律。

为了面子,为了尊严而引起的民族纠纷和国际争斗,导致以千百万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博弈在人类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这属于超越生存和安全需求,玩命也要得到尊重的事实。其实,现时全世界常常发生的球迷闹事事件,大多数也是为了争面子而不顾危害生存和安全事例。

岂止为了顾面子而舍弃安全以致舍弃生命来追求驱除痛苦、追求愉悦者不乏其人?为了得到愉悦感而进一步把面子都舍了,甚至于索性舍弃尊严的人也不难找:那些在公交车上当众热吻的、在宴席上为贪图杯中之物而溜桌的、下文将有叙述的美国加州某城市居民不分男女老少,习惯于排着长队、背对飞驰而过的列车,脱了裤子举尻晾腚的现象……都是只顾求得好感觉而顾不得面子和尊严的行为。

有人可能会说,马斯洛先生主张的人最基本的需求——生理需求包括吃、喝、排泄、睡眠等。饿得难受或渴得难受、急需排便的时候,谁还有兴趣去追求什么自我实现?请注意,本章第一、二节中已经论证,包括吃、喝、拉、撒、睡等在内的人的一切生理、心理活动都是在追求幸福感和躲避痛苦感的过程中完成的。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理需求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从无——稍有——有——急需——无,这么一个循环过程。不急需的时间段,即容易被其他更强烈的欲望压倒的时候占绝大多数。比如有人奚落忍饥挨饿也舍不得离开感兴趣的场所的时候,常常说道:“玩儿就玩儿饱了!”

退一步说,仅仅局限在生理急需的情况下,我们也要更向意识的深层去分析:之所以这种生理上的急需压倒其他需要,根本原因不是这种急需属于生理的或其他什么性质的需要,而主要是因为这种生理急需排除的痛苦(获得的幸福)大于其他需要(获得的幸福)排除的痛苦。就算足球比赛正值白热化的时候,十分急需撒尿的场上球员也要赶紧示意需要马上替换下场。那本质上是排除当前最大的、难忍的痛苦感(足可以压倒暂停踢球带来的痛苦)的急需。所以说,一切需要都是幸福感的需要。试图从其他任何方面研究人的需求,实质上都是对人的需求手段的研究,而不是对人的终极需求的研究,不符合马斯洛先生在研究人的动机方面的正确要求。

我们再退一步说,在“人弹”即将爆炸或在战场上试图用身体挡住碉堡里伸出的枪口的人,临危时刻,不管生理需要多么急迫也压不倒即将兑现自我实现的那种更强烈的需要。比如,能在这种危急时刻先来解决生理需求方面的或吃、或喝、或拉、或撒的事,然后再拉炸弹的引信或再去堵枪口么?

这些情况说明,不但是非极端的情况下越过生理需要而直奔其他需要的现象大量存在;就是在极端情况下,越过生理需要直奔其他需要的现象也不是没有。

只要到轰轰烈烈的世俗生活中去走走,就会发现,到处有违背马斯洛先生书本中所列出的人类需求顺序的行为。他们不顾马斯洛先生久居学坛上的面子,只顾满足自己径直追求幸福感这种自私的需要。

荷兰的世界级管理大师弗里斯先生如是说:“我认为人类的所有活动——包括许多管理决策——都由性欲驱动。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中,只有一样永恒的东西,那就是性欲……正是性欲让世界运转。”

尽管弗里斯是在重复着生存主义和弗洛依德等人的偏执观点,但只是偏执,不是全错。应该说:“正是(追求幸福感的)欲望让世界运转”,而不能仅仅限于性欲。看看那些“酒鬼”和拼命追随与依赖母亲的婴幼儿的表现,就会醒悟到,性欲的魔力虽然强大,但不能征服每一个人,或每一个人的所有年龄段及所有的时间段。我们可以断定的是:人的唯一最高或终极追求就是通过满足各种欲望来获得好感觉或幸福感。人的欲望和需求的种类是庞杂的,还带有个体特征。但是,所有人和每一个人的所有年龄段与所有时间段里,所有欲望都是以追求好感觉为归宿的。

弗洛依德先生意识到,他主张性欲在人的生存活力上所占据的地位太关键,并且这种观点过于偏执,又找不到更贴切的理由来继续支持他自己的理论。于是把性欲的内涵扩展一下,甚至于婴幼儿恋母之情,也算是性欲。这样扩展之后,如婴儿追随和依赖母亲等行为,不是就可以算是性欲使然了吗?其实,不管是什么欲望,最终目标都是追求好感觉,即幸福感。

同类推荐
  • 曾国藩修身经

    曾国藩修身经

    《曾国藩修身经》是一本讲述曾国藩修身立志生存哲学的书籍,共收录了曾国藩文集、书信、日记中近800条修身语录,逐条进行翻译和简析,并作了注释。《曾国藩修身经》共分十章编辑,每章又分若干节,分别讲述了修身的要旨、修身的前提及修身的应用等。各章之首用较详细的提示,帮助读者了解全章精髓,各章之后均附有曾国藩的修身故事,以印证修身之理念,并以“独处心语”进行引申,启发读者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实践。
  • 通往智慧之路

    通往智慧之路

    本书以“问题”为线索理解当代哲学的学术规定,以“热点”关注连贯哲学与生活,力图深入浅出地讲授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的流变。全书共12讲,包括“如何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什么是当代哲学的终极问题”、“正义为何显得如此重要”、“如何在认生哲学中理解幸福”等。
  •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是近代美国思想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人类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之一。本书收集了培根论说手札数十篇,充分显示了哲人的睿智,是一本见解独到的传世佳作。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近代思想的主潮

    近代思想的主潮

    本书分为精神生活的基本概念、知识问题、世界观问题、人类生活问题、根本问题五章,内容包括:主观与客观、唯心论与唯实论、法则、一元论与二元论、道德的问题、人格与性格等。
热门推荐
  • 异世语·妖界篇

    异世语·妖界篇

    霓虹十四岁的时候遇见西国少主清弥,机缘巧合之下随着他一起游历北方玄武之国。旅途中遇到了性格迥异的妖怪和神灵,也倾听了他们漫长的生命中转瞬即逝的故事。可是两人却在途中失散,剩下霓虹孤单一人。她要如何一个人在光怪陆离,变幻莫测的妖界生存下去,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她与清弥之间莫名的情愫又要如何收场?龙辇上妖异迷人的陌生男子又是谁?
  • 主宰冰火傲九天

    主宰冰火傲九天

    这片天地世界,以火为尊,以冰为主,天地间唯有冰火,韩炎主角,主宰冰火傲九天,冰火寒炎诀,冰火达少
  • 用等待一朵花开的时间守望幸福

    用等待一朵花开的时间守望幸福

    花开需要等待,幸福需要坚守。本书是一部灵动脱俗的情感暖心美文集,是关于生活、关于幸福、关于忍耐的励志经典,文字清淡,回味隽永,温暖感动。让你的内心沉淀下来,淡然面对繁华落寞,坦然面对得失荣辱,笑着面对困苦磨难,拥有安静坚持的力量。无论这个世界怎样,都能不慌不忙地坐在流年里等待花开,稳稳地守住幸福。生命终会经过岁月的沉淀磨砺生香,幸福便如期而至。
  • 灰姑娘的千亿保镖

    灰姑娘的千亿保镖

    千亿继承人冷语豪,不好好在家吃香喝辣,却屁颠屁颠地做连饭都吃不起的周芸熙贴身保镖?是阴谋诡计还是闲得蛋疼?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与神婚:狂恋三千年

    与神婚:狂恋三千年

    他是高高在上的十二祖巫,生性凉薄,为人厉狠,那放诞不羁的外表下,只愿为一名女子痴守他本是下界一名小小地仙,温润暖心,医术超群,在下界三千年,只为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她原本是一名不起眼的小偷,一次任务失败,糟小人暗算后,流落到了异世。成为了凡界大国的“九公主”,原本八竿子打不到一边的两人,却因为她顶着一张与那女子极为相似的脸而钩在一起……
  • 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有母亲的情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所以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就是因为有无数的精英人物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有的为民请命,有的慷慨赴死,有的钻研学问,有的发明创造……
  • EXO十二加一

    EXO十二加一

    爱,其实有很多公式爱,其实有很多形式有人说幸福=N×爱有人说幸福=爱÷1-阻扰有人说宽容+理解+关心+支持=爱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就觉得他为你打开了一扇窗你会看到之前没看见过的另一个奇妙的世界
  • 九霄战帝

    九霄战帝

    人的一生,有两个选择!庸碌无为,平凡度日轰轰烈烈,率性而为......你...会怎么选择?凌风说:“九霄云上,风景可好?终有一天我要踏在这九霄之上,天若阻我,那我便持枪仗剑,将这天地捅个通透,斩个清明......”......少年凌风,天生异体,得无名功法,习九大秘术,志在九霄。可九霄之路,岂是那么好。必将历千劫,经万险,且看凌风如何一路战异人神王,斗幽都尸帅,斩圣灵石皇,灭妖域妖尊。......(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版简介,还请各位大大收藏个,谢谢,么么哒!!!)
  • 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无双佣兵

    网游之无双佣兵

    我曾向往平凡,后来我明白了轰轰烈烈。战魔王,探古迹,在无数高手之中斗志斗勇。看少年赵小生如何在网游界中披荆斩棘,终成一代传奇。